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35|回复: 0

新疆乌什别迭里烽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1 19:20:0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新疆乌什别迭里烽燧2 X( `7 ~! L5 q& f0 }& S' b# y
来源:西域古烽燧
2 x" z* I  ]& n) R% G3 {9 \. W$ B7 i, w1 P: C0 @5 t! D
  新疆大地残留着许多冷兵器时代遗留的烽火台(烽燧),是古代长城防御体系的西延伸段。这些烽火台最早可追溯到汉代,下限则到清朝。由于新疆是单一的经济体系,不像甘肃及以东地带是农耕和牧业分界线,因此这里没有绵长的城墙,只有一些烽燧作为军事设施。
2 M1 G1 p+ o+ n7 O  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乌什县城西40公里的乌(什)一别(迭里)公路边戈壁滩上的别迭里烽燧,又称粟楼峰,为东汉烽燧,古时称拨达岭。西邻别迭里河,扼通往别迭里山中的要冲。9 K  e9 _* s1 f% t: [8 J7 S( T: T
  别迭里烽燧呈梯形状,底部东西长12.7米, 南北宽9.8米,顶部东西长7.5米,南北宽3.5米,燧体残高7.3米。烽燧为两次修筑,始建于东汉,原筑为夯土,层厚15-20厘米,夯土间类有木头层和柴枝层,木头直径6-12厘米,层与层间距为10-15厘米;第二次修筑为唐代年间在距烽燧四周用长卵石垒砌、卵石间填有小砾石和土。别迭里烽燧被列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A: d! e5 w& h! k' {1 u, Y
  烽燧遗址保存尚为完好,西500米处为别迭里河口。东北600米处为小型山脉。烽燧周围地势较平坦,地层为砾石沙壤。烽燧呈梯形状,残高7.3米,由于年长日久自然风蚀和人为破坏,南北两部的顶部都已塌落,顶部的土层里有木炭和炭灰迹,在烽燧的周围能见到砂红、灰陶片。5 i. C& @4 @; f8 T4 r
bdlfs682.jpg ; q0 b! @+ d) {7 u1 g
  烽燧位于乌什县亚曼苏乡西北约3 0公里天山南麓山前冲积戈壁上。烽燧扼守经由此处翻越别迭里达坂北上中亚的通道,地理位置极为重要。& X( Q. y7 P# X' T0 u: z
  别迭里烽燧的年代要早到东汉,这一带为古关隘,交通之要道,北过别迭里山口便可抵达古代乌孙国都赤谷城,沿伊塞克湖西岸西行路径唐代军事重镇碎叶城,所以,这里自古以来就是一条通往欧亚的交通要道。汉代西域各国联军远征讨伐郅支单于的东路军进军路线,就是翻越别迭里山口,前往康居国,一举剿灭郅支单于。" j. f  ~. l; R4 P$ ]& I
  唐代以后这里成为西行使者、商贩及僧人前往中亚各国及印度的主要通道。别迭里烽燧便成为这条通道上一处重要的哨卡。
0 h2 A5 y$ d8 `" m: M) j" B: Z  唐代高僧玄奘(602-664)西天取经也经过此烽燧,便是经由这里翻越别迭里达坂后由中亚前往印度取经的。这一点在其《大唐西域记》中有明确的记载,只是在书中将烽燧北部的天山称之为“凌山”,“跋禄迦国(唐代的阿克苏名)西北行三百余里,度石碛,至凌山,此则葱岭北原,水多东流矣……”5 q8 v4 ]  R: U! @; h
xzg690.jpg & x* u+ k! `, f/ c" w+ u
  别迭里烽燧所在的现今中国与吉尔吉斯坦国的交界的天山,古时称凌山,又称拨达岭,勃达岭,拔达岭,海拔4264米,为南疆中部面向中亚各国的待开放口岸,目前正在规划建设中。历史上这里曾经有传统的民间通商活动,为西域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别迭里口岸位于乌什县城西南83公里处,对应的是吉尔吉斯坦过的里巴其口岸。
* ~, i5 e( S2 {) n4 S  别迭里烽燧是我国境内万里长城最西端的烽燧,至今仍巍然屹立,外有台阶可至顶部,上有火烧红土遗存,进山口后,分水岭的西边,即为吉尔吉斯斯坦共和国。
7 T( Q  z2 H# x7 k0 w  现被中国长城学会、中华全国集邮联合会、北京市邮政局监制发行的万里长城百关纪念封采用,标志着别迭里烽燧为我国万里长城西部的最尾部。" ?0 [$ D' _9 e
  别迭里烽燧往西,就可以进入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那里还分布有汉代、唐代以及清代的一些烽燧,当时曾属于中华大地。由于疆域变迁,如今已不归中国所有。
) j5 y& _" n6 D2 j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