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01|回复: 0

《老子》之道本义解读(第八章)第七十七节 罪莫大于可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7-22 11:13: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韦氏古风 于 2016-7-22 11:24 编辑

第七十七节  罪莫大于可欲(原书第四十六章)

【原文】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解析】
      此段有两句,显然文意相反,老子是把过去(西周)与现实(春秋时期)进行强烈的对比。主题是人对马的利用。
      ⑴“天下”即周朝。此“道”指“大道”(西周的道德、礼法)。“却”作副词,表示“且”。①可以不译。
      古代,“走”的本义是“跑,逃跑”。①此指“跑”。“走马”有省略,指“跑马拉车”。
      “以”指以便。“粪”是活用作动词,指运粪。此句有隐文——农业兴旺。
      ⑵“戎马”指军马。“上古时代,国都城外百里以内称‘郊’”,可泛指“城外,野外”。①
      “生于郊”有省略,指“在郊野生产小马”。此句有隐文——战争不断。
【译文】
       天下(周朝)还有“大道”(西周的道德、礼法)时,跑马拉车以便运送粪便(农业兴旺)。天下(周朝)没有“大道”(西周的道德、礼法)时,军马在郊野生产小马(战争不断)。

【原文】
       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憯于欲得。故知足之足,恒足矣。
【解析】
      ⑶“罪”指罪恶。“欲”指欲望,根据此句文意,译成“野心”较好。“可欲”有省略,指“可以实行的野心”。
      “春秋之世,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此必有老氏所见、所闻、或所闻于传闻者也。”②(110页)
      再结合“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理解,“可欲”有隐文——消灭其它诸侯国。
      ⑷“不知足”有隐文——身败名裂。
      “咎”指过错。“憯”(音:惨)的本义是“痛,悲痛”,①此指痛。
      从此文前三句话的主语可以看出:“祸”的程度次于“罪”,“咎”的程度次于“祸”。所以,“欲得”与普通的“利”有关,指“总想得利”,有隐文——结果吃了大亏。
      ⑸“知足之足”指知道满足的满足。“恒足”指“是永远的满足”。
【译文】
       没有什么罪恶大于可以实行的野心(消灭其它诸侯国)。没有什么祸患大于不知足(身败名裂)。没有什么过错痛于总想得利(结果吃了大亏)。
       所以,知道满足的满足,是永远的满足。

《罪莫大于可欲》(原书第四十六章)全译文:
       天下(周朝)还有“大道”(西周的道德、礼法)时,跑马拉车以便运送粪便(农业兴旺)。天下(周朝)没有“大道”(西周的道德、礼法)时,军马在郊野生产小马(战争不断)。
       没有什么罪恶大于可以实行的野心(消灭其它诸侯国)。没有什么祸患大于不知足(身败名裂)。没有什么过错痛于总想得利(结果吃了大亏)。
       所以,知道满足的满足,是永远的满足。

【简评】
       “罪莫大于可欲”(消灭其它诸侯国)。在当时,老子的这种反战观点是正确的。因为春秋战国接连不断的侵略战争使无数生灵涂炭,民不聊生。
      如果古为今用,从近现代的历史看,老子这句话(“罪莫大于可欲”)仍然是正确的。20世纪,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霸占其它国家引发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史实就是证明。
      从古至今,“祸莫大于不知足”都是至理名言。无论国家、企业还是个人,皆如此。21世纪,一个奉行霸权主义的国家干涉他国内政,祸乱了伊拉克又祸乱叙利亚,还想祸乱中国!它如果一意孤行,结果必将大祸临头。


                                                                                                      2016年6月26日

      (声明:如有网友需要引用或转载此文内容,在下不胜荣幸!但请遵守《著作权法》,注明本书书名“《老子》之道本义解读”和译作者姓名韦雪槐或网名韦氏古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