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12|回复: 1

清代军火科学家丁拱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8-26 19: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6-8-26 19:36 编辑 ) K8 s' k8 \" S6 L& B4 u

( N( `# ~, W* X' n清代军火科学家丁拱辰
! q! O; L- q  v* `, W0 q来源:晋江市城市展馆# G, ~; M1 I' h, t. x$ L3 f
* d: }  h; p+ j6 h$ S1 _
  丁拱辰(1800-1875),又名君珍,字淑原,号星南,回族,福建晋江县(今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县级市)陈棣镇岸兜村人。清代军火科学家和兵器制造家。  }4 G5 w% s1 _1 _! V
dgc041.jpg
1 P# g& E) i& @1 Q  ] dgc042.jpg
$ x+ \. h6 @* g) V4 f5 y* k8 o+ k" C$ A  丁拱辰是元代著名政治家赛典赤·赡思丁(1211-1279) 的后裔。他出身商人家庭,生活清贫,但他刻苦读书,学习兵法、天文历算、地理。17岁时,随父亲去浙东经商,业余时间博览群书,常“静夜仰观星象”,“通三角八线之法”,精心研究天文,改造旧仪器,制造“象限全周仪”,以测量度数、计算时间准确而闻名于世。) l* N2 Z' r2 E% M
dgc142.jpg - p  J3 S! h9 d8 x+ d* w$ k( o
  道光十一年(1831),丁拱辰出国经商,先后到过菲律宾、伊朗、阿拉伯等地,目睹了殖民者的罪恶及殖民地人民的苦难。二十年(1840),他从国外回国。同年,鸦片战争爆发,英国侵略者以其坚船利炮打击中国,丁拱辰深感自己国家的贫穷落后,于是,他毅然弃商,决心改研军事科技,立下“富国强兵”的宏伟志愿。特别是在魏源、林则徐等进步思想的影响下,他开始潜心钻研兵器,吸收外国先进技艺,撰著《演炮图说》,并仿洋式,自铸大炮40门,捐献给清廷以抗击英国侵略者。这些炮均采用滑车绞架,炮身可移动方向,调整射击方位,便于操纵,是中国新一代的火炮。同年冬,他又将《演炮图说》修订完善,自费在泉州刊印,这是中国第一部国人撰写的火炮制造专著,它图文并茂,为中国*军事科技史上开拓之作。二十一年(1841),赐授六品官衔,授广东修补县丞。1 O  x! i$ w+ r: n" n$ q7 u
  32岁时,丁拱辰得到西人珍藏的有关图书,从中悟出炮法的基本原理,又留心观察各国火炮型式,使他对造炮和制造火药的技艺成竹在胸。鸦片战争爆发次年,编著了《演炮图说》一书,在广州附近铸炮、制弹,在反侵略的鸦片战争中,发挥了实际效果。1851年,52岁的丁拱辰,再写了《演炮图说后编》一书,对大炮、炮弹和各种小型火器的技术,做了更为详细的说明。1863年,奉命到上海“襄办军器”,著《西洋军火图编》6卷,12万字,附图150幅。
) M/ o  M; ~4 G. Y( U5 I1 ~% q" e1 @  由《演炮图说》及其《辑要》、《后编》至《增补则克录》、《西洋军火图编》的撰述、出版和实践活动,使丁拱辰成为我国近代正确论述和制造西式武器的军事科学家。
8 b$ p1 X$ L% _, B6 H  丁拱辰的著作受到魏源(1794-1857)、林则徐(1785-1850)、邓廷桢(1776-1846)等爱国将领的高度评价。
+ T# z7 [; K8 ^ dgc341.jpg
  i' }7 w8 Z, K* X6 e' F0 n wyx943.jpg 3 w# x0 D9 {" V: p
lzx943.jpg
) ^8 U6 H: O% q4 ~8 q. F5 B$ O, ~ dtz943.jpg 7 B- X3 d& p4 a; a6 V9 j% @
  为普及科学的演炮方法,丁拱辰一面训练炮手,一面勤奋写作。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冬,完成《演炮图说》一书,自费刊印出版。道光皇帝爱新觉罗·旻宁(1782-1850)得知丁拱辰著有《演炮图说》和在广东“演试有准”消息后,于道光二十二年(1842年)七月命爱新觉罗·奕山(1790-1878)、祁查明具奏。后因《中英南京条约》签订、鸦片战争结束,皇帝对此事便不再关心。同年十二月,仅在奕山等人的奏折中批示:“览奏均悉”。丁拱辰仍继续研究,不断修订《演炮图说》,三易其稿,终在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正式刊行《演炮图说辑要》一书。全书分4卷50篇,附有各种插图100多幅。内容除详细介绍美、英、法等国家的大炮、火药、炮弹、战舰、火轮船、火轮车,以及各种炮台的建造与操作方法之外,还介绍了自己所改进的“甚合时用”的“滑车绞架”和用象限仪测量演炮高低的方法等。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详尽介绍西方军械技术、普及炮兵常识的专著。该书出版后,受到许多爱国志士的重视和好评。
0 V  d( V) Y: K/ n dge335.jpg
  S3 w; l1 K" B- X+ v" ^ yse335.jpg
; G6 y, ~; E6 X8 Z  m  二十三年(1843),丁拱辰经反复实践,将《演炮图说》修订成《演炮图说辑要》,全书分四卷50篇,图110幅,说明并绘图显示各种炮式、炮弹、火箭及轻船、战舰的制法和运用,成为一部介绍西方火炮制造技术的专著。
9 J! W9 N+ }( J0 y  二十九年(1849),丁拱辰应钦差大臣赛尚阿之邀赴广西桂林制做军器。在广西造大小火炮106门,演试都很准确。又制造火药、火喷筒、火箭、抬枪等武器,亦很适用。丁拱辰因监制有功,授知县衔,赏五品顶戴花翎。他根据在广西造炮的经验,又参照中西兵器制造资料,再编《演炮图说后编》二卷64篇,附图81幅,进一步丰富了他关于火炮的著作。丁拱辰的著作受到魏源、林则徐、邓廷桢等爱国将领的高度评价。' L- s; L9 t: D/ [8 B+ x0 f) g
  丁拱辰除精于火炮的制造外,还研究火车、火轮船,写出了我国第一篇论述火车的《西洋火车轮船图说》,设计了我国第一辆铜火车和蒸汽机车模型,首次把火车的知识介绍给我国人民。另外,他还有《增补则克录》、《西洋军火图编》等军事著作,把西洋军火科学技术介绍到我国来,是我国近代科技领域的先驱。
& t1 I2 p7 u+ I1 Q1 j% A8 U. r  v0 ^ dgc241.jpg
( [7 S( |, a* D4 e/ g, r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8-26 19:3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陈埭丁氏宗祠 " g1 H2 l( d- X2 A
  晋江陈埭丁氏是阿拉伯人的后裔,其始祖为元代政治家赛典赤·瞻思丁。明朝初年,三世祖丁硕德自泉州城南迁居晋江之陈埭,繁衍至今形成了二万多人口的丁姓回族聚居区。迁播到台|湾、菲律宾、香港等地繁衍的丁氏宗亲有四万多人。 & u% n, ~+ g/ J: q& S
  陈埭丁氏宗祠,座落于晋江市陈埭镇岸兜村,占地面积一千零五十二平方米,始建于明代永乐年间。其建筑采用闽南汉族传统民居的建筑技术,但其廊院式的建筑形式使宗祠整体布局构成汉字“回”字形,蕴含了丁氏回族的民族意识。
5 h( ~2 {5 q3 K- n2 t6 d  丁氏宗祠不仅建造得宏大壮观富有装饰,而且含有丰富而深邃的内涵。门楣上方的木雕以及廊心墙的石雕阿拉伯文组字装饰,以及用阿拉伯文字组绘而成的“吉祥鸟”图案木雕,是中外文化结合的最好表现。7 @! u0 |1 F  f, y9 j0 z$ K, s# q
dgc14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