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7-3 18:00 编辑
: K& O. D0 C8 N& a4 i0 c5 K" E2 s5 A) {6 f5 e- o9 T' V# Q
上海老宝山城遗址
, p! V# g& m2 S. n$ K3 a* }来源:上海热线+ R j: m! _! e- L. h8 t2 }" i7 D
' V/ Y4 E. k/ k% e1 e
老宝山城遗址,位于上海市浦东新区的西麓高桥镇(该镇原属宝山县,后划归浦东新区)。明万历四年(1576年),朝廷派兵备右参政王叔杲(1517-1600)在宝山西麓筑城,作为军事要塞。
0 o5 X: _/ \. `4 c9 |% K
0 ~; y! r" d/ }1 l' k5 j 二年工竣,城周四百九十五丈(合3.3华里),高二丈六尺二寸,史称明代宝山堡城。城四门皆建有城楼,防御设施如敌台、窝铺、吊桥、护城壕等一应俱全。驻军二千,设有宝山守御千户所,隶太仓卫。万历七年七月十三日夜的暴雨、台风、狂潮冲毁海堤,宝山也被冲坍没入滔滔江水。建在宝山西麓的宝山城的东北角也被狂潮冲坍。由于失去了宝山的依托,宝山堡城终于在清康熙八年(1669年)全部坍没入长江。宝山城从建成到坍没入江,前后历经93年。6 ^" h X+ [. E) J" Q( h B8 ]
老宝山城遗址在浦东高桥镇。
7 c9 i" [8 G# j) T
' K# ?/ ]- z8 y/ v: b 中文名:老宝山城遗址
; A2 C. p# ]7 U" Q. V6 U! N1 @6 T 地址:位于宝山的西麓
( I. r4 j& ~* C2 [3 O8 \8 a 建立时间:明万历四年(1576年)
8 e7 j, e% h/ I' ^4 {0 i 重要性:军事要塞
( f: k% F/ |- p) ~4 J( F' L, a3 W3 Q4 }7 D$ H
外高桥保税区4 z+ {. @' w4 l5 y
毗邻老宝山城遗址的,是著名的上海外高桥保税区,于1990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设立,同年9月正式启动,是全国第一个,也是全国15个保税区中经济总量最大的保税区。外高桥保税区批准时规划面积为10平方公里,位于上海浦东新区,濒临长江入海口,地处黄金水道和黄金岸线的交汇点,紧靠外高桥深水港区,是全国首个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和上海国际航运、贸易中心的重要载体。2010年,外高桥保税区在英国伦敦《金融时报》全球自由贸易区按八大要素综合评比中获得第一名。2014年10月6日,正式开通微信公众平台:“上海自贸区销售中心”,这标志着上海市政府倡导的“互联网+”的思路正式拉开序幕。# [; h7 n6 g+ C( U8 m- w, V5 M+ a, X
+ C: W7 }* Z( }3 t F+ ~$ a明永乐御碑亭6 c2 \+ V& }+ O5 g' |& @
高桥有一处老宝山遗迹,明永乐御碑亭,位于高桥中学内。' G# B6 {) P- }
明永乐十年(1412),陈瑄(1365-1433)奏请在高桥筑土为山,高30余丈,永乐皇帝朱棣(1360-1424)赐名“宝山”(今天的宝山区因此而得名),并亲书391字碑文。“宝山”是我国第一座航海灯塔,上设“烽堠”,白天举烟,晚上明火,为郑和下西洋以及海船往来提供标识。明万历十年(1582),宝山被巨浪冲毁,该碑被抢救上岸,现存于高桥中学“御碑亭”内。, u6 y9 O5 K- P) R: ~3 e1 U
4 q( X$ K2 G" d- i
: \ }) l1 R- U! [4 |* `
* |4 @$ z, k9 }$ p0 y 据御碑背面的记载:宝山烽堠碑(俗称永乐碑),为明永乐十年(1412年)朱棣所立。(距今593年)此碑原树宝山(人工土山,后被江水冲毁。)四华里,1576年移至“宝山城”(后被江水冲毁),1694年移至现“老宝山城”西南一偶。1928年移至高桥公园(今高桥中学),1984年移于此“明御碑亭”。在今高桥桥镇东北7.5公里处,明永乐十年(1412年),平江伯陈瑄在长江出海口的南岸筑土山一座。为“收泊之准”,永乐皇帝亲笔为文,后泐石成碑,现安放在川沙县高桥中学新建的御碑亭内。宝山碑即明永乐《御碑》,撰于明永乐十五年(1417年),五月。明万历三十三年(1605年),《嘉定县志·山岗》记载:“宝山西北四里有御制碑”。盖是明宝山城处。《江东志》中载:“在山西南清浦东石桥北堍之左隅”。并“树碑亭以幕之”;光绪《宝山县志》也说:“御碑亭在清浦镇东桥街北”。东石桥或东桥街即现高桥乡清宝山遗址南的东桥头。亭毁后,又移至高桥中学校园内。1983年12月23日,经原川沙县人民政府批准,将此碑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i! A) I H2 L
很明白,那宝山几经江水冲毁,那块御碑却保留至今,也是个奇迹。此碑此亭现在都在高桥中学校园内,而且此碑是原碑,此亭则是后建的(不会是明清建筑物),当时树碑不一定盖亭。! `7 }( X# C5 l' y8 D( f* K- l
3 V- u3 M% v8 y. \; l7 ]2 t高桥烈士陵园
! O1 ~( S* {* l R8 f7 c# V 高桥烈士陵园位于浦东新区高桥镇欧高公路钟家弄78号,1954年由上海市政府兴建,占地面积达25611平方米。1619名在1949年上海解放战役中牺牲在浦东地区的革命烈士长眠在这里。. T n- E. w+ D; e4 m5 U. {; ?5 w C( w
2003年,浦东新区政府投资4500余万元对高桥烈士陵园进行了全面的改扩建。现在的高桥烈士陵园,园内青松挺立,龙柏夹道,环境优美,景观布局合理,大气磅礴,庄严肃穆的纪念碑上镌刻着陈毅同志当年的题词:“为解放上海而牺牲的英雄们永垂不朽”。陵园大门上刻着吴邦国同志题写的园名:“高桥烈士陵园”。新区人民捐资兴建的大型“八一”雕塑巍峨壮观。黑金色的英名录墙在巨幅水幕的映衬下熠熠生辉。由迟浩田同志题写馆名的上海战役浦东纪念馆,建筑面积达2846平方米,展厅面积1500平方米,采用壁画、雕塑、模型、影景合成等技术,通过声、光、电等高科技手段,真实再现了当年上海解放战役中激烈而悲壮的战斗场景。" f. K- c- ]: b) \5 J, \5 b
陵园是国务院和上海市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1995年被国家民政部列为全国百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2006年被评为浦东新区首届爱国主义十佳教育基地第一名;2009年被评为上海市国防教育基地。
5 K3 E. s$ s; n, a7 M$ i/ H
) X% z5 a1 |6 Q z
* h7 y4 i' j: U* u3 Y# q* ~; ~+ j6 k0 h. @
高桥太平天国烈士墓' q" I* Z, Y( d3 }! P' d& z9 E
太平天国烈士墓位于浦东新区高桥镇西北三里屯粮巷。为纪念1882年在高桥与清军和洋枪队英勇战斗而牺牲的150名太平军战士,先筑“长坟”,1954年重建。墓台四周植松柏和常绿树种,周围环以石栏,营造出肃穆庄严的气氛。 ( C( }) B- \8 [; V
1862年1月太平军第二次进军上海,占领了奉贤、金山、南汇、川沙后,又攻克高桥。高桥是上海的咽喉,中外反动派感到不安。于是华尔的洋枪队和英法侵略军乘炮舰扑向高桥。太平军建立堡垒、炮台约五六十处,猛烈抗击侵略军和清军。侵略军竟纵火焚烧高桥镇,包围太平军,太平军迫于形势遂向南转移。在高桥之役中,太平军牺牲战士很多,后都葬在屯粮巷。新中国成立后经过勘查,整理墓地,并立有“太平天国烈士墓”碑。1988年进行过重修。6 x7 l6 p1 f2 t, _0 w) {% f" G
9 X( T J9 X2 e8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