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274|回复: 15

[易学杂谈] 【笔记】对“大衍之数”的理解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7 06: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6-9-10 06:24 编辑

对“大衍之数”的理解

J.M.九宫格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大衍之数五十,其实是个虚拟数,即四十九众位(实)加全体一位(虚)而成,故大衍筮法有“虚一而不用”。
一卦六爻是大衍筮法的基本要约,卦爻阴阳与变爻动静是大衍筮法的基本原理。
卦爻阴阳与变爻动静均有7个分类,两者互积七七四十九众位,为大衍之数其用。
两组七分类的类分布与类合数一致,类分布:1、6、15、20、15、6、1;类合数均是64,即易别卦全数。
四十九众位全体合数:4096。
4096是大衍筮法衍筮全数,即依法衍筮的全部可能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10:10: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6-9-9 11:00 编辑

大衍之数五十的玄机之一(地匝:天周=64:50):
以易六十四围而成方,其内切圆周长合五十,大衍之数是也。
易六十四成方象地,大衍之数五十形圆象天,地方天圆是也。
地方天圆使“径一匝四、径一周三”合于一图,也就是说中华易人*大约在公元前四个世纪之前就已经不自觉地将圆周率定格在了1“50/16”。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19: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8 22:45:0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大衍之数当从金景芳先生之说,金先生由《系辞》“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以为大衍之数当为五十有五,今本“大衍之数五十”当是脱写“有五”二字。天数五:一三五七九,其和二十五。地数五:二四六八十,其和三十。天地之数总和五十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23:15:58 | 显示全部楼层
错的,这是想当然,老虎也打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8 23:1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6-9-9 07:50 编辑

大衍之数与地数天数两回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10:07: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6-9-9 19:47 编辑

最早关于天圆地方的记录出现在《大戴礼.曾子天员》,孔子的弟子曾子对于大地的正正方方形状也有过困惑,当单居离问于曾子曰:“天员而地方,诚有之乎?” 曾子曰:“天员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揜也。”这段对话描述的就是“地方天园、匝四周三”之情形。继而曾子又说:“参尝闻之夫子曰:天道曰员,地道曰方。” 因为有疑惑,所以他根据孔子的看法,把“天圆地方”解释成为天道圆,地道方。(此处“员”同“圆”)
也许正是曾子的这一转折,使得地方天园与圆周率失之交臂,以至于后几百年成书的《周髀算经》仍然将圆周率止步于“圆径一周三”的水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1 17: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衍之数=6789?
算了半天,不就说明48就够用了,非得用50?
可见这个大衍之数啊(@#)(*)@!(*#)@!)#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 收起 理由
赵庚白 + 2 足下高论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1 18:02:09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处处是大坟,不读《三坟》皆是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1 18:55:23 | 显示全部楼层
为什么大衍之数是50咧?按照九宫法术,48*4/64=3,明显不是圆周率嘛,所以要用50,这样就准了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11 18:58:47 | 显示全部楼层
热烈祝贺宫掌门,又把中华数学史,推进了一千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08:05:5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6-9-16 08:41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6 11:45:02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衍之数五十源于易卦全数六十有四、源于方圆之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5 21:35:27 | 显示全部楼层
j_ming 发表于 2016-9-8 23:18
大衍之数与地数天数两回事。

如果大衍之数与天地之数无关,古人不用把二者联系在一起,不用在讲大衍之数时提天地之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04:26:2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你的看法,允许保留。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9-26 04:48:47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衍之数50,是通过一十八变而成卦的,天地之数的合计数五十五是用来求动爻的。
仅供参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