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819|回复: 6

[戰國] 辩锈学习(1)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9 19:26: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9-26 19:44 编辑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150倍放大,字口锈色与表面包浆一致,但地章不平,有琢磨痕迹。实在佩服当代的工艺。这说明单纯从锈色上已很难分清真伪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19:27: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2-27 20:16 编辑

六年太阴令戈.png 六又十(十六年)文锻命(书面的铸造
仿此物之铭。 weige.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9 19: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于恩和先生藏有一件战国青铜十三字铭文戈.jpg

作者简介:顾清,盛世收藏论坛“古代玺印鉴藏”版块资深会员。2005年注册为盛世收藏用户,累计在线时间2,909小时。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北京古兵器收藏家于恩和先生藏有一件战国青铜十三字铭文戈。此戈铸造精良,形制优美,刃上寒光清澈,翠绿色薄锈轻敷。更为难得的是戈内上铸有十三字铭文:“八年郲氏命口口工师口骑冶月”。

从形制上看,此戈为战国中晚期最常见的狭援内刃式。援长而狭,三边有刃。出土时间和地点均不详。

从铭文书法上看,文字呈现出典型的战国中晚期自由浪漫特征,文字大致可以推定为中原一带文字,同时又受到楚、秦文字风格的影响。从郲氏的“邑”部写法特征看,属于战国三晋系文字。即韩、赵、魏三国的文字。

此戈铭文风格与造型风格反映的时代特征相一致,年代应该属于战国中晚期,即公元前 453年(三国分晋)至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

从铭文内容考查,铭文款式为:

××年,××命××,工师××,冶×。

其中××年为王在位纪年。

铭文中的“郲氏”是地名。今河南郑州西北,郑州至洛阳之间荥阳一带。《左传·隐公十一年》:“夏,公会郑伯于时来”。来即郲。

“郲”邑部,为城邑、都邑、县邑。字带邑部,应当均为地名。如:郑、邳、郢。氏也是古代地名常用字,有仑氏,格氏、兹氏等地名。

其中的“命”应当读作“令”,即县令。春秋以后县邑的长官称令。《吕氏春秋·知度》:“赵襄子之时,以任登为中牟令”。

“命”是官职。铭文上官职“命”前是地名,“命”后是人名。如:《商周金文录遗》:“新城大命韩定”。这里的“新城”是地名,“韩定”是人名。解释为:新城地方官韩定。不是“新城”这个人命令“韩定”的意思。同样,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有韩国兵器督造者“郑命韩鱼”。“郑”是地名,“韩鱼”是人名。也是解释为:郑的县令韩鱼。从铭文上官职“命”前是地名的规律,也可以证明“郲氏”是地名。

“工师”为主管工匠的长官。《孟子·梁惠王下》:“为巨室必使工师求大木”。赵歧注:“工师,主工匠之吏”。

“冶”为掌管冶铸的官吏。《战国策·西周》:“函冶氏为齐太公买良剑”。姚宏注:“冶,官名也”。

“工师”、“冶”是官职。铭文上官职后是人名。李学勤《战国题铭概述》有:“工师韩雀”、“工师宋费”、“冶韩开”、“冶尹明”等。

此戈铭文解释为:

八年(纪年),郲氏(地名)命(县令,督造者)口口(人名),工师(主管工匠的长官,监造者)口骑(人名),冶(掌管冶铸的官吏,冶铸者)月(人名)。

这里实际记载了此戈制造时间、地点以及督造者、监造者、冶铸者。

韩、赵、魏兵器上铭文内容虽大致相同,但在文字的使用、篆法以及合文,特别是修辞上韩、赵、魏各有着比较明显的特点。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考证 | 于恩和先生藏“八年郲氏命”戈考



兵器冶铸铭文一般分为两类:一类由朝廷督造,二类由地方官吏督造。此戈是由地方官吏督造,属于第二类。这类由地方官吏督造的兵器铭文款式、文字,韩、赵、魏三国特点分别如下:

韩国修辞款式:“××年,××命××,工师××,冶×”。

《商周金文录遗》:“八年,新城大命韩定,工师宋费,冶口(人+者)”。(581)

《三晋兵器》:“七年,仑氏命韩口,工师荣原,冶口”。

特点:“令”写作“命”,“工师”写作合文“口”

赵国修辞款式:“××年,××命××,×库工师××,冶×执齐”。

《小校经阁金石拓本》:三年,武平[命(令)]司马口,右库工师口秦,冶疾执齐。(10,103)

《商周金文录遗》:“王立事,口口口瞿卯,左库工师司马合。冶口执齐”(599)

特点:句未均有“执齐”二字(韩、魏不加“执齐”),“工师”分为“上库工师”、“下库工师”、“右库工师”、“左库工师”。

魏国修辞款式:“××年,××命××,×库工师××,冶×”。

《商周金文录遗》:“口年,口命司马伐,右库工师高反,冶口”。(580)

《三晋兵器》:“七年,仑氏命韩口,工师荣原,冶口”。

特点:“工师”前有“×库”或无“×库”两种。除“工师”外很少有合文。

通过铭文款式比较,于恩和先生的藏戈与韩国修辞款式完全符合,铭文篆法、合文也属于韩国特点。综上所述,此戈可以断定为:韩戈。年代应该属于三国分晋后至秦灭韩国前,即公元前 453年至公元前230年。

铭文中“郲氏”原属春秋郑国。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国,“郲氏”归属韩国。此戈即是韩戈,又是在“郲氏命”的督造下,那么年代应在公元前375年韩哀侯灭郑得到“郲氏”至公元前230年秦灭韩王安前,大约135年之间。

从韩哀侯到韩王安共有8位王,除哀侯在位2年,其他7位王,懿侯、昭侯、宣惠王、襄王、厘王咎、桓惠王、韩王安在位均超过“八年”。

懿侯八年 公元前367年,甲寅。

昭侯八年 公元前355年,丙寅。

宣惠侯八年 公元前325年,丙申。

襄王(仓)八年 公元前304年,丁已。

厘王(咎)八年 公元前288年,癸酉。

桓惠王八年 公元前265年,丙申。

韩王(安)八年 公元前231年,庚午。

此戈铭文上的“八年”即是上面7个年份中的一个。因为缺乏其他考古数据,所以此戈的具体年份无法从上述7个年份中最终确定。

此戈定名为:八年郲氏命韩戈。


关于作者:顾清,字清木。1966年 生于北京。少年师从北京名家吴未淳先生、卜希暘先生学习书法,又得到著名美学家韩玉涛先生指教。大学期间在杨琪教授指导下学习MKS主义美学。绘画得到老 画家王秉复先生、陈征先生指教。书法遍临古代法帖碑版,尤喜篆隶,近来作小楷书。印章尊崇秦汉,又涉王大炘。重视探访原迹原拓,精于鉴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10 18:59: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丈白鹤湾雍丘令戈小识

来源:湖南考古网 作者:张春龙

http://www.hnkgs.com/show_news.aspx?id=1147


1

1

2

2


1984年秋,湖南省博物馆考古部吴铭生先生等发掘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古丈县白鹤湾楚墓群,资料发表在《考古学报》1986年第3期。报告中的Ⅳ戈M28:4“援弧锋垂,平脊,短胡三穿。内一横穿,三面有刃,阴刻篆体铭文两行,初释为”五年□其命修□章作金“。据《表三  铜戈登记表》,该戈通长24.6,援长15.7、援宽2.1,胡长8.2,内长8.9、内宽3厘米。

黄盛璋先生据《报告》中临摹的铭文,释为”五年桐丘命修工师(工师二字系合文)章冶□“,以为是战国晚期三晋之韩国遗物(黄盛璋 《新出五年桐丘戈及其相关古城问题》,《考古》1987年12期)。 惜乎《报告》未有拓片或清晰照片,给黄先生等的辨识工作带来困难。

近日由张慧忠、龙浩然先生处得到移动文物普查古丈县文物局资料中此戈的照片,重作释文如下:

五年雍丘令

脩工师章冶朿

戈铭格式确为三晋规制,分为令(监造)、工师(主造)、冶(制造)三*级。令即县令, 名修,地方以最高官长为监造,是三晋的通制;工师 是负责铸造事务的人,”工师“二字合文也是三晋特点;冶,具体执行铸造工作的人,名朿。

雍丘:《汉书·地理志》记载陈留郡辖县雍丘下注有“故杞國也,周武王封禹後東樓公。先春秋時徙魯東北,二十一世簡公為楚所滅”。《中国古今地名大辞典》“雍丘:古邑名,本杞国,春秋为宋雍丘邑。即今河南杞县。《春秋》哀公九年(前486年)“宋皇瑗帅师取郑师于雍丘”即此。战国属魏,秦置雍丘县(按:魏已有雍丘令脩,也就当有雍丘县,不待秦朝)。

魏国制作的戈出现在楚国墓葬中,可能是楚魏争战时楚国*军队的掠获物,据《史记·魏世家》,楚魏两国的最后一次战争是魏安釐王十一年 (BC266年)“齐楚相约而攻魏,魏使人求救于秦”,此戈若是这次争斗中楚人得来,其制作时间最晚为魏安釐王五年,也就是公元前272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20:13:18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又见一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6 20:1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2-28 12:47 编辑

无标题.png

看到这东西,还有什么说的呢?这是在高倍显镜下发现的。


还有肉眼就能看到的乳胶,如下图:
222.png

那么乳胶般的包浆是怎么样的呢?是成群的而非孤零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9-27 11:55:4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