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26|回复: 0

[造像] 泥塑大师苗春生的关中记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3 21:07: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泥塑大师苗春生的关中记忆
来源:人民网-陕西频道
2015年04月28日16:23

  苗春生正在制作泥塑作品。
mcs83538.jpg
  有人说,他的泥塑让人眼睛微湿,闻见过往熟悉的气息;有人说,他的作品让人忆起自己的父辈、祖辈饱经沧桑的亲切面容……他是苗春生,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有“关中民俗教科书”的美誉。
  大半生浸润在关中农村生活中的他,用黄土捏出上世纪关中农村热火朝天的生产生活场景。如今,这些土得掉渣渣的泥人儿已经名扬中外。
  苗春生65岁(2015年),做泥塑30多年,西安市长安区郭杜街道周家庄北村人。从小喜爱绘画和泥塑,年轻时做过电影放映员,开过养猪场。有一年春节,他精心装扮的社火形象受到西安美院一位老师的赞赏,开始跟随老师学习塑像技艺。
  他摒弃了浓墨重彩的古典人物形象,取黄土做材,用泥塑表现自己熟悉的关中农村生活。过往丰富的生活经历,成了他取之不尽的灵感源泉。
  “过去我们去西安看戏,早早地去占位子,下午3、4点开始走,天黑到,看完戏再走回来已经快天明了。嘴里哼一路,那个兴奋啊,现在是没法想象的!”苗春生指着自己的泥塑作品《看戏》,用浓厚的陕西方言描述着当年的场景。
  微微低下身平视这幅作品,抽旱烟的老汉,抱着娃喂奶的媳妇,大辫子的姑娘,戴虎头帽的娃娃,卖老鼠药的小贩,带金丝眼镜的算命先生,维持秩序的民兵……被定格在一个微缩世界里,仿佛还能听见孩子的哭闹声、名角儿吼秦腔的声音、小贩吆喝的声音……将近600个形态迥异的人物构成了这幅作品,让人忍不住啧啧称奇。
  在苗春生眼里,黄土朴拙的材质与关中人憨厚、朴实、易于满足的性格相契合。他的创作《咱村来了电影队》、 《看戏》、 《麦收季节》、《关中小吃》、《杀猪》,全部取材于自己熟悉的生活场景。他曾应邀去上海世博会展出作品,受到中外游客的青睐。他的关中记忆系列作品之一《咱村来了电影队》在陕西省第二届农民文化节被评为特等奖。
  年轻时苗春生痴迷于做泥塑,经常做到凌晨1、2点以后,甚至到天明。
  “路上见到一个人,长得很有特点,就记在脑子里,回来赶紧做出来。”在苗春生眼里,眉清目秀的奶油小生不算美,豁了牙满脸褶皱的老汉反而是美。
  “那些观念里觉得丑丑的,却觉得是一种美,感觉很亲切。”苗春生笑得很爽朗,“所以说丑跟美没有个界限”。
  如今,苗春生年过花甲,精力不比从前,晚上做泥塑太久眼睛就会酸。跟随他学艺的徒弟的技艺日渐成熟。慕名来拜访的人很多,有的是求一件作品,有的是来参观学习。
  他说,农村和城市的生活越来越接近了,过去割麦、婚丧嫁娶、祈雨等等场景,很多都是几千年农耕文明一直延续下来的,渐渐都看不到了。
  “我希望用泥塑的形式把这些民俗记录下来,(包括)那一段人的生活场景,生活习惯。”苗春生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