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0|回复: 0

孟子的尽心尽性与实学的心性唯物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9-19 06:2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传统的文化传承,莫过于传承人文文化的重要资源,其中,心统性情,尽心尽性,实学心性的心性文化,传统儒家心学,又是重中之重。从孟子尽心尽性以知天事天,到张载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船山理道定所,定位定性的文化大环境,率性而尽性,都是孟子尽心尽性精神的文化延续。船山实学心性,“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心统性情的尽心尽性。不能自亏于天性,不能自逸于性命之才;不能自薄性情,以性正情的情贞路,更有性为情节的情功路。“情有贞淫功罪”,不因情有淫罪,自薄情之功贞。心统性情的尽心尽性,坚执情之功贞,孔儒的应该之理;避离情之罪淫,不能走抑情禁欲的宋明理学当然之理路,究其所以然之理,走唯物辩证法的科学路。
宋明理学也是走尽心尽性知天事天路。所认定的理是先天设定,永恒不变。心学,固守主观心中理而尽心尽性;理学,执守客观事物定理而尽心尽性。不管是主观还是客观,有无感觉,都视为规限言行规则之天理,非实学心性的抑情禁欲。研究传统儒学的心学传承,实学与非实学的心性文化必要甄别开来。
一、从“通经合论”思究孟子的尽心尽性,其精深义理是: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尽心而知天,认知对象是知天,知天道元亨利贞之理,方得人道仁义礼智之实。心统性情,恒心思究以主持心性活动。尽性而事天,实践对象是事天,因天命之性的客观存在,实践效应是天道元亨利贞成天下之用,连接是人的生理本能的物欲需求,元亨利贞的天道之德。天下之用成天道之德,“性性为能存神”,致“物物为能过化”的文明演进,恒常心的尽心尽性,受于不息的天命之性,“心统性而未舍于心”,尽心以尽性。“存心为养性之资,养性则存心之实”。尽心尽性于天道元亨利贞,成物化天下之用的文明演进,天命之性不息的知天事天,乃孟子的深层义理:“尽其心者,知其性也。知其性,则知天矣。存其心,养其性,所以事天也。殀寿不贰,修身以以俟之,所以立命也”。如《易传》所云:“穷理尽性以至于命”。天命人事的各正性命为客观条件,心性外格物穷理为知天,心性内的尽性实践,人能弘道以事天。主观能动的尽心尽性,与客观事物的知天事天,奠立了主客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孟子实学的价值体系:“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
二、实学,心性唯物的实学体系,传统儒学的逻辑理路。人类生存发展史,从事物质生产的物物道史,“精于物者而物物,精于道者兼物物”。非道法自然的物化道,而是物物道。确立心性唯物的逻辑前提:物物道,知于天更要知于人的心性唯物。物物道的人性本质,连接是人的生理本能的物欲需求,心性唯物不能偏离的物欲需求。心性内外,外有其物,内有其情,情感欲动的客观实在。理性融入而理欲,心所同然的人欲见天理;理性融入而理情,情贞路。内有其情,外必应其物。情感欲动的正能量,促动物物过化的生生不息,天命不息的尽心尽性,天理达人欲的情才欲动,情功路,元亨利贞的“循理应乎事物”的各正性命。共由理道,一是极深通志,二是唯几成务,存在音容天的逮音容成,实践理性的知天事天。尽性履事,天命不息的尽心尽性之实事,即天道元亨利贞之实事。终奏以物的顺乎物则,心性唯物所确立的价值定向。容有迹方音有迹,人能弘道主观能动的唯物定向是顺乎物则。顺乎物则定向的价值座标是富有日新,终极目标是回归心性本质的继善成性,“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人的心性文化本质的文明演进为存在理则:人、天、物道体的自然之化,无极而太极的知幽明道。这就是传统儒学心性唯物的逻辑理路。从物物道的逻辑开始,便存主观能动性的尽心尽性精神,逻辑理路的步步深入,也是孟子尽心尽性文化理性的步步深刻化。心性唯物论不可缺失孟子尽心尽性的文化理性。崇尚老子的道法自然,视为传统的唯物论,知天道失人道,扭曲并埋没了传统儒学心性唯物的逻辑理路。以宋明理学守人道失天道的唯心教条释解孟子义,孟子实学理论被严重扭曲,知天事天必要配备的尽心尽性,若主观能动精神的丧失,招致社会的负面影响,现实社会存在的心性乱相,有目共睹。
(1)形上導的圣神文化,预测学的“阴阳不测之谓神”,顶层设计的精义入神,达成人、天、物道体自然之化的穷神致化,是建立在易简理得人事规则的基准上,乾易知的君子定位,避离刚柔杂居的人事错位。建立在乾健精神的自强不息,乾刚质的其令必从,乾刚健的君子在位而定性。配合理道定所,制度宜人的文化大环境,发挥官员的社会责任感,发挥文化学人的文化正义感,是建立问责政府的行政基础,“明以钦为本”的主观能动;也是学术文化走在社会文化前列,文以理益质,文以礼载道的主观能动。有为政府与理论理性发挥尽心尽性的神文化。故然,要避离私蔽成妄为。但是,丧失孟子知天事天主观能动的尽心尽性精神,无为而无思无虑无欲的情罪路,带来守常静态,万马齐喑的社会局面,严重压抑心性活力的文化形态。推崇儒教意识形态的宋明理学为儒学正宗,岂之,所谓儒学正宗,就是压抑心性活力的专*制文化,推行当然之理成浮浅性的理论文化。
(2)处在家庭文化传承与社会文政教化之间的教育事业,从事者为教师、教授和学者,肩负的教育重担,为社会的文明前景,培养精于物者而物物的自然科学精英人才,培养精于道者兼物物的哲学社会科学精英人才。肩负培育精英人才的教育从业者,国家前程的重任寄托。若孟子知天事天的尽心尽性精神丧失,如何担负起培育精英人才的重任,国家前景堪忧了,千秋万代的心性文化何以继善成性?
(3)国民身体的健康素质,传宗接代的先天体质遗传,承负社会职责是医疗界的从业者,上至教授专家,下到理疗护理,若丧失孟子知天事天的尽心尽性精神,得过且过失专业精神,失医者父母心的责任感和服务精神,极易发生和激化医患矛盾。医院门前兴旺,国民看病难,从某个角度作本质透视,国民身体素质的隐患,同此而影响传宗接代的体质遗传。
(4)从事物质生产、流通和服务性质的企业,有企业家及管理阶层,也有大众的从业者。若企业家们思有为的尽心尽性,受诸多条件限制而有心无力,其中之一就是被从事人员的心性素质所左右。马云提出实体心性的唐僧师徒组合,作为领导者的唐僧,非是私己,而是情商低下,入理蔽致是非颠倒,无思无虑何以有领导才识做带头人?老实巴交的沙净能;玩耍小聪明,有欲望贪占点便宜的猪八戒,跟随服从唐僧不越轨。惟有神通广大“孙大圣”的金睛火眼,是非明辨人与妖,忠心耿耿却受唐僧责难,八戒生事。即使“大圣”“尽心尽性”又如何?刚柔杂居的人事错位,无所事事人事组合的心性环境,有作为的尽心尽性精神,也会日渐莦落吧了。
(5)当孟子知天事天的尽心尽性精神失落,会形成一个怎么样的社会?我的想法,但愿是杞人忧天。目睹多少年文化心性的怪现象,且继续有下滑之走势。走到群体电信诈骗的伤天害理路了。高科技成果造福人群,也在伤害人群。人的质野心性如此,无限感慨。思究社会的治理功能,更是思究传统儒家的心学传承,尽心尽性的文化精神,心性哲学,何时复归。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