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728|回复: 12

[西周] 转:曲冰《从战国楚简看 “周公摄政无纪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3 09:27:4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3 09:30 编辑

从战国楚简看 “周公摄政无纪年"

兼谈上博八《成王既邦》简 1释读


http://www.docin.com/p-1272217888.html

曲        冰

(哈尔滨商业大学基础科学学院,哈尔滨 150028)




[摘 要]在新见出土的战国楚国竹简文献中,多处出现与西周周公相关的资料。这些资料表明,在战国楚国时期的人心里,西周周公摄政是代行成王的权力,不是自己称王,而是辅佐成王,且不存在“周公纪年”。《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中《成王既邦》篇 1“成王既邦周公二年”中的“邦”当理解为“继承王位”之意,“周公二年”指的是周公辅佐成王的第二年,即周公摄政的第二年。

[关键词]周公;摄政称王;纪年;成王既邦[中图分类号]K871.3;G257.35[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0—8284(2013)11—0173—05



“周公是否摄政称王”、“周公是否纪年”一直都是西周历史上难判的公案。从汉代的经学家至今,众说纷纭,意见不一。随着出土战国楚国竹简的逐渐增多,对周公“摄政未称王”、“周公无纪年”的论点提供了新的材料。《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 )》收录了一篇关于周成王与周公之间关于治国的问答的篇章,此篇原无篇题,整理者取用该篇首简四字 “成王既邦”为题【169。《成王既邦》共有 16枚竹简,首简接抄于上篇竹书。除简 6、7、8三枚可拼合编联外 ,其余竹简皆难以连读。学者指出简 4还有可能不属于该篇 J。《成王既邦》篇简 1记载 :

成王既邦周公二年,而王重其任,乃访口⋯⋯

整理者指出:“本篇佚文证明了历史上的周公摄政事实不可移。本篇‘成王既邦,周公二年’并记,摄政期注明了‘周公 ’,这和 ‘×王 X年 ’的纪年截然不 同,正证明了周公摄政后才会产生的特殊纪年现象,这在出土文献中首次发现。周公摄政时期的纪年冠有 ‘周公 ’,而不冠王名。这为郑玄的‘周公归政后一年为成王元年 ’说提供了战国时代的物证 ,王肃的 ‘武王崩明年成王元年 ’说难 以成立。”⋯”。从整理者的解释可看出其同意郑玄“周公归政后一年为成王元年”说,并云“周公摄政事实不可移”、是可信的。结合楚简文献与相关传世文献分析,整理者所提出的“周公摄政时期的纪年冠有‘周公’,而不冠王名”,还需商榷。本文从此条文献切入,结合传世文献与新见出土战国楚国文献,试论 “周公摄政未称王”、“周公无纪年”,并在此基础上对上博八《成王既邦》篇简 1“成王既邦周公二年 ”的释读进行说明。

一   、 “周公摄政未称王”相关问题

西周武王崩,成王继位,但成王年幼,周公代成王摄政七年的事迹,传世典籍多有记载。如《荀子 •儒效》篇:“大儒之效,武王崩,成王幼,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恶天下之倍周也。”《逸周书 •明堂》篇:“武王崩,成王嗣,幼弱,未能践天子之位,周公摄政君天下。”《韩诗外传 •卷三》:“周公践天子之位七年。”出土楚文献也有相关记载,如清华简(壹)中《周武王有疾周公所自以代王之之志(金滕)》篇:“武王陟,成王犹幼在位。管叔及其群兄弟乃流言于邦,日:‘公将不利于孺子。” 关于周公摄政的观点,绝大多数学者是认可的,只不过在认可摄政的同时,有的认为周公称王,有的否认周公称王。

“摄政”与“称王”不能简单划等号。《诗经 •大雅 •既醉》:“朋友攸摄,摄以威仪。”《毛传》:“言相摄佐者以威仪也。”王引之《经义述闻》:“摄即佐也。”《论语 •八佾》:“官事不摄。”何晏注:“包日,摄犹兼也。”《左传 •昭公十三年》:“羊舌鲋摄 司马。”杜预注:“摄,兼官。”“摄”有辅佐或兼任代理之意。《汉语大词典》“摄政”词条解释为“代国君处理国政 ”_4J,可知“摄政”只是代行君王之政并 不是居于王位。“周公摄政”不仅文献有记载,而且“摄政制度”亦有渊源。葛志毅先生做过详细论述,指出“至少在西周春秋时代的礼仪活动与政治活动中,摄代现象应较多见,所以摄政制度的存在应无可疑”、“周公摄政确实在制度上前有所承”l5J。出土楚简也明确记录了周公摄政一事。清华简(壹 )中《皇门》篇记载:“惟正[月 ]庚午,公格在库 门。公若日:“呜呼 !朕寡邑小邦 ,蔑有耆荀御事屏朕位。” 清华简 (壹 )中《皇门》篇可与今本《逸周书 •皇门》篇相对读。李学勤先生指出清华简(壹)《皇门》篇中的“公 ”当为周公。周SLN规定天子五门为皋、库、雉、应、路。简文中的“库门”是五门中的第二道门。李先生还依据简文中“公若日”、“朕冲人”、“予一人”的表述习惯和口吻,指出周公在篇中表现出与周王一样的身份,《皇门》可能属于周公摄政时期 J。周公摄政代行成王的权力 ,目的不是自己称王,而是辅佐成王。传世文献中关于“周公辅佐成王”多有记载,如《墨子 •贵义》篇 :“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逸周书 •武儆》篇 :“命诏周公旦立后嗣,属小子诵文及宝典。”且周公担负辅佐成王的重任,亦并无二心,也仅是尽辅臣之责而已。《逸周书 •成开》篇 日:“成王元年,大开告用。周公日:‘呜呼 !余夙夜之勤,今商孽竟时逋播以辅,余何循?何循何慎?王其敬天命,无易天不虞!”’清华简(壹)《皇门》篇“记载周公训诫群臣望族要以史为监,献言荐贤,助王治国,同时抨击了某些人阳奉阴违、背公向私的行为”l3_ 。

清华简(叁)中《周公之琴舞》篇记载:“周公作多士做毖,琴舞九遂。元内启日:无侮享君,罔坠其孝,享惟幅币,孝惟型币。” 儿孙这些文献中“王其敬天命 ”、“助王治 国”、“无侮享君,罔坠其孝 ”皆可以看出,
周公是站在国家大局的角度,以辅政大臣的身份,号召群臣要“享孝”其君,而“君”指的就是成王。这些材料都可以说明,周公“摄政”仅是代行成王之政,并没有居于成王之位。

学者们在论证周公未称王的证据时,通常都会提到典籍中周代君主的排序,且君主排序中不见周公名字。如《左传 •昭公九年》记载:“文、武、成、康之建母弟,以蕃屏周,亦其废坠是为,岂如升髦而因以敝之。”《国语 •周语下》记载 :“自后稷以来宁乱,及文、武、成、康而仅克安民。”《左传 •定公 四年》记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不然文、武、成、康之伯犹多,而不获是分也,唯不尚年也。”可知西周王位的嬗变都是文王、武王、成王与康王。1976年m土的《史墙盘》也记录了周王朝的世袭谱系。《史墙盘》铭文记载:“日古文王,讯圉武王,宪圣成王、渊哲康王、宏鲁昭王、祗显穆王。”与《左传》和《史记 •周本纪》所排文、武、成、康、昭、穆的世次相符 』。新见出土楚简也可补充说明这一点。清华简 (贰 )中《系年》篇“第三章”记载:“周武王既克殷,乃设三监于殷。武王陟,商邑兴反,杀三监而立录子耿。成王缵伐商邑,杀录子耿,飞廉东逃于商盖氏,成王伐商盖,杀飞廉,西迁商盖之民于朱圉,以御奴徂之戎,是秦之先人。” l1此竹简记载亦为武王、成王之序,中间并无周公之名。又清华简(叁)中《良臣》篇记载:“武王有君夷,有君陈,有君牙,有周公旦,有召公,遂佐成王。” l】卯也只是承认周公为武王 、成王的良臣,且周公辅佐成王,而非周公称王。上揭清华简(壹)《皇门》篇中“公若日”,也表明周公只称“公”,未称“王”,或者说站在史官记录的角度,也是将周公看做辅臣“公”,而不是看做周朝的“王”。清华简中《系年》、《良臣》、《皇门》的相关记载也与《史墙盘》铭文的王系记载相一致。且清华简(壹)《皇门》篇虽“为战国写本,但所用词语多与《尚书》中的《周书》诸篇及周初金文相似,如谦称周为 ‘小邦 ’等皆为周初惯用语 ,知其所本当为西周文献”3_1∞。据此可推测,在战国楚国时期,时人是认可“周公摄政未称王”这一观点的。


二、“周公纪年”相关问题

众所周知,西周时期的纪年与王位相连,表达方式都是“X王 X年”,未见“×公 X年”。既然周公并未称王,周公就无纪年。那就需对典籍中涉及“周公纪年”的相关现象进行解说。这类文献主要是以下三种:一是《尚书 •洛诰》篇记载“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二是《史记》正义引《尚书大传》“周公摄政,一年救乱,二年克殷,三年践奄,四年建侯卫,五年营成周,六年制礼作乐,七年致政成王”的记载。三是 1965年在陕西宝鸡出土的《何尊》铭文记载:“惟王初迁,宅欲成周⋯⋯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日⋯⋯惟王五祀。”学者意见不一,大多也是对这三种文献所记录的时间理解不同所致。

学界对《尚书 •洛诰》篇“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的理解 ,从影响范围的角度归纳,大致可以归为以下三种解释:一是指从周公“文武受命 ”之年到周公“五年营成周”之年为七年。二是将“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拆开解释,“上纪事”指“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是记周公受命留洛之事;“下纪年”指“惟七年”,是记成王即位七年。三是指周公摄政七年。第一种解释指出“文武受命”为《尚书 • 康诰》篇“天乃大命文王殪戎殷,诞受厥命越厥邦厥民”、《尚书 •酒诰》篇“克受殷之命”和《尚书 •顾命》篇“昔君文王武王⋯⋯用克挞殷集大命”等义 l。“文武受命”之年即武王攻克商之年。此种解释将《洛诰》篇的创作时间与《尚书大传》周公“五年营成周”的时间对等。关于这种解释,朱风瀚先生指出,“诞保文武受命”如包括佐佑武王二年,为何不计入辅佐文王之年?较好的理解应该是,周公所保的“文武受命”,是指“文王、武王受天命所开创的王业”。 朱先生之说可从。文献中的“受命 ”,有“受天命、做天子”之意,如上博一中《孔子诗论》篇记载:“有命自天,命此文王,诚命之也,信矣。孔子日:‘此命也夫。文王虽欲已,得乎?此命也 !时也 ,文王受命矣。”'_坨 《毛诗序》云:“文王受命做周也。”《郑笺》云:“受天命而王天下,制立周邦。”上博二中《子羔》篇记载:“舜其可谓受命之民也。舜,人子也。三天子事之。”[13]除此之外,“受命”还可指“受王册封担任重要大臣,行使行政权力”,如上博二中《容成氏》篇记载舜登上帝位后,任命禹、后稷、皋陶、质等大臣,简文记载 “禹既 已受命 ”、“皋 陶既已受命”、“质既受命,”、“伊尹既已受命”lj。《逸周书 •五权》篇:“维王不豫,于五日诏周公旦日:‘呜呼,敬之哉 !昔天初降命于周 ,维在文考。克致天之命,汝睢敬哉 !先后小子 ,勤在维政之失。政有三机五权,汝敬格之哉 !克中无苗 ,以保小子于位。⋯⋯呜呼,敬之哉 !汝慎和称五权 ,维中是以,以长小子于位,实维永宁。”’因此可知“惟周公诞保文武受命惟七年”就是指周公受武王之命担任重要大臣,“以保小子于位”、“以长小子于位”,即辅佐成王。《尚书大传》记载周公辅佐成王的时间是七年。第二种解释由王国维先生提出¨ ,此种解释割裂了整句的文意,句中两见的“惟”字表明了语句文意的上下一致性,不可拆开理解。从上述的论述分析,可以看出第三种解释“周公摄政七年”是合理的。但这种解释与《尚书大传》记载周公“五年营成周”的说法对应不上,产生了两年的时间差,因此有学者对“周公摄政七年”的说法产生怀疑。《尚书 •洛诰》篇无论是从文义上还是用语上 ,都显示成周已经初建规模,而不是开始“营造”。朱凤瀚先生指出周公在摄政第五年开始营建洛邑,至摄政七年初成。《尚书 •召诰》、《尚书 •洛诰》篇中“b宅”、“相宅”的“宅”为王之宫殿区,即在周公摄政第七年,亦即周公致政成王之年,在洛邑内修筑王宫建筑群_1l_H。需要特别说明的是 ,《尚书大传》的“五年营成周”和“七年致政成王”时并未有“成周”的名称,当时称为“新邑”、“大邑”(《尚书 •召诰》、《尚书 •洛诰》)、“新邑洛”(《尚书 •多士》),成王亲政之后,“新邑”、“大邑”、“新邑洛”在历史上始称“成周”。这也就可以合理地理解《何尊》篇“惟王初迁,宅欲成周 ”这句铭文。《何尊》创作时问 ,当是指成王已经迁都“新邑洛”,而此时的“新邑洛”即“成周”,而不是指《尚书大传》记载的“五年营成周”。《何尊》篇 “惟王五祀 ”指成王亲政后 的第五年,为明确的成王纪年。即武王崩后,周公摄政七年之后,成王才亲政,历史上才有成王的王位纪年。

《尚书》中《召诰》、《洛诰》的写作时间同为周公“七年致政成王”,亦即成王亲政之前后,这两篇不仅记录了成王“卜宅”、“相宅”的事迹,还记录了周公、召公作为辅臣对即将亲政的成王谆谆教诲。后一内容可与清华简(叁)中《周公之琴舞》篇记载周公、成王作“儆毖类颂诗”相参看"¨ 。《周公之琴舞》记录的周公“元纳启”诗篇是周公对群臣的儆毖,号召群臣要“享孝”君主。《周公之琴舞》篇成王所作诗        中的“四启”篇中有“孺子王”这一称呼。“孺子王”见于《尚书 •立政》篇 ,周公称呼即将执政的成王为“孺子王”。屈万里《尚书集释》:“此乃成王亲政之初,周公警之之辞也。”¨ 可知“四启”篇是周公对成王的谆谆告诫。而且《周公之琴舞》记录的成王自作的诗篇,有的是站在君的角度,对群臣的儆毖;有的是站在臣的角度,对自己的儆毖¨ 。李守奎先生指出周公的诗作多是儆戒他人,成王的诗作大都是自儆,对他人的儆毖也是劝多于戒,劝与戒正反相因,二位一体,戒往往离不开劝。这与成王初登基受政的身份相合 。尽管清华简(叁)《周公之琴舞》篇没有明确记载成王与周公作诗的时间,但从诗篇的口吻和语气可以推断出,《周公之琴舞》所记录事情的时间与《召诰》、《洛诰》的时间大致相当,为“周公致政成王之初”、“成王亲政之初”。《何尊》篇铭文 “王诰宗小子于京室日”已经显露出成王执政的成熟,语气已经和亲政之初所作的“儆毖类颂诗”的柔和语气有所不同。这些楚简材料都从侧面说明《何尊》篇铭文记载“惟王初迁,宅欲成周”、“惟王五祀”当从周公“七年致政成王”之后算起。

三、“成王既邦周公二年”释读

上博八中《成王既邦》篇简 1“成王既邦周公二年”,整理者释读作“成王既邦,周公二年” ¨”,复旦吉大古文字专业研究生联合读书会释读作“成王既邦(封)周公二年 ”2J。此句简文并没有疑难杂字 ,释读并无大碍,其他学者亦未有过多解说。此句简文的释读不仅要明确“周公是否纪年”,而且要明确简文中“邦”字如何释读和释义。简文“邦”字原简作“顿”,传世典籍中“邦”与“封”相通用,如《论语 •季氏》:“且在邦域之中矣。”陆德明《经典释文》:“邦或作封。”《书 •序》:“以殷余民封康叔。”《正义》所据本封作邦,云:“古字邦封同。”_1 战国楚文字中“邦国”之“邦”多写作“邦”形。楚文字中的“封”多写作“蚌” 形,如清华简(贰)中《系年》篇简 018“卫叔蚌 (封)于康丘”、简 130“子蚌 (封)子率师以徼楚人”¨9]。新蔡葛陵简乙四136“ 土丰中尚大熟”l2 。“士丰”与许慎《说文解字》中“封”籀文“壮”形体相同。郭沫若先生指出“封”字初文作“ ”,以林木为界之象形 ,乃形声字从土丰声,从土即起土界之意矣 。可知“士丰”为“封疆”的专字。“封”、“邦”古本一字,“封”是划界封植之义,所封土地就是“邦”。学者指出战国时代“邦”、“封”二字已泾渭分明,“虽然邦字可能由封字演变而来,但战国实为二字”l2引,检楚文字中所有“邦”、“封”的用法,发现亦有 “邦”用作 “封”例 ,如九店简中《相宅》篇:“凡相埠、树邦(封 )、作邑之道。”¨23l②上博四中《曹沫之陈》篇简 1:“周室之邦 (封)鲁,东西七百,南北五百。” 上揭清华简(贰)中《系年》篇简 104:“楚灵王立,既县陈、蔡,景平王即位,改邦(封)陈、蔡之君,使各复其邦。’

古文字中的释字,并不仅仅讲“识字”,而更多讲的是 “用字 ”,看某一字形记录语言 中的某一个词。“成王既邦周公二年”的“邦”,识字没有问题,如用作“封”,则此处当解释为“分封诸侯疆界”。《史记 • 周本纪》记载:“武王追思先圣王⋯⋯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日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日鲁。”《括地志》云:“兖州曲阜县外城即周公旦子伯禽所筑古鲁城也。”周公旦受封于鲁地,但周公并未能前往,周公长子伯禽前往,而周公留在镐京,因周公采邑在周,故称其为周公。且封周公的为武王,而非成王。简文“成王既封周公二年”与《史记 -周本纪》记载不符。《礼记 •明堂位》有记载:“成王以周公为有勋劳于天下,是以封周公于曲阜,地方七百里,革车千乘,命鲁公世世祀周公以天子礼乐。”《史记 •鲁周公世家》明确地解释为 :“鲁有天子之礼乐,以褒周公之德业。”然已有学者指出“历代学者为了不触及周公称天子的奥秘”而编造了一个“褒周公之德 ”的说法 。然最有可能是后代史学家为突出周公形象而有意为之。那么,简文“成王既邦周公二年”当从整理者释读。“成王既邦,周公二年”当理解为“成王继承王位,周公摄政二年”。

既然周公摄政并未称王,简文“周公二年”就不能说是“周公纪年”,只能理解为周公摄政或辅助成王的第二年,而不能理解为“周公摄政时期的纪年冠有 ‘周公 ’,而不冠王名”。《何尊》篇铭文“惟王五祀 ”,可知成王纪年用“祀”。清华简 (壹 )中《保训》篇“惟王五十年,不豫,王念日之多鬲,恐坠保 ”,其中“王”指周文王『3J1们。如将此看作周文王纪年 ,可知文王纪年用“年 ”。典籍中未见武王纪年 ,不知是称 “年”还是称“祀”。但《何尊》铭文 中成王以“祀”纪年,是不是有意区别周公执政的“×年”呢?

简文“成王既邦,周公二年”或可理解为战国楚国时期的一种看法,即使成王“既邦”,继承了王位,但在时人的心里,行使权力的是受武王之命而辅佐成王的周公。清华简 (贰 )中《系年》篇简 017—018 记载“周成王、周公既迁殷民于洛邑,乃追念夏商之亡由,旁设出宗子,以作周厚屏,乃先建卫叔封于康丘,以侯殷之余民”l9l1 ,也是将周成王、周公并提,这也许就是战国中晚期人们对西周历史情况的理解。此外,《成王既邦》简 1“而王重其任 ,乃访口⋯⋯”为成王访问周公的记载。关于成王访周公的记载,亦见传世文献《逸周书 •大戒》篇。

综上所述,周公摄政是毫无疑问的,周公摄政是指代成王行使王权,但没有居于王位。周公摄政的时间为七年。历史上并不存在周公纪年。周公摄政的七年,是一个独立的单元格,在位的君王是周成王。这七年既不是周公纪年,也不是成王的纪年,成王的纪年始于成王亲政,即周公 “七年致政成王”之后。《何尊》篇铭文“惟王五祀”为成王纪年。上博八《成王既邦》篇简 1“成王既邦,周公二年”中的“邦”当为继承王位之意,“周公二年”指的是周公辅佐成王的第二年,即周公摄政的第二年。“周公二年”,既不是周公纪年,也不是成王纪年,当为周公摄政的“记年 ”数 ,出现这样特殊的现象和表达方式,是与周初的历史现实分不开的。

[参 考 文 献]

[1]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八)[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

[2]        复旦吉大古文字专业研究生联合读书会.上博八《成王既邦》校读[EB/OL].复旦网htp://www.gwz.fudan.edu.

cn.201I一07 一l7.

[3]        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壹)[M].上海:中西书局,2010.

[4]        罗竹风.汉语大词典(第六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973.

[5]        葛志毅.周公摄政纪年考[J].中华文化论坛,2000,(4):34、35.

[6]        李学勤.清华简九篇综述[J].文物,2010,(5):55.

[7]        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叁)[M].上海:中西书局,2012.

[8]        李学勤.论史墙盘及其意义[J].考古学报,1978,(2);新出青铜器研究[G].北京:文物出版社,1990;陈恩林,郭守

信        .关于西周有无周公纪年的问题[c].西周史论文集,1993.

[9]        李学勤.清华大学藏战国竹简(贰)[M].上海:中西书局,2011.

[10]        杜勇.论《召诰》、《洛诰》的制作年代[N].光明 Et报,1998—03—27.

[11]        朱凤瀚.《召诰》、《洛诰》、何尊与成周[J].历史研究,2006,(1).

[12]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一)[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1:751.

[13]        马承源.上海博物馆藏战国楚竹书(二)[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782.

[14]        刘光胜.由清华简谈文王、周公的两个问题.[J].东岳论丛,2010,(5).

[15]        王国维.观堂集林(第 1辑)[M].北京 :中华书局,1959:39.

[16]        屈万里.尚书集释[M].台北: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83:222.

[17]        李学勤.清华简《周公之琴舞》的结构[J].深圳大学学报 ,2013,(1):59.

[18]        李守奎.清华简《周公之琴舞》与周颂[J].文物 ,2012,(8):73.

[19]        高亨,董治安.古字通假会典[M].济南 :齐鲁书社,1989:26.

[20]        宋华强.新蔡简中的岁熟贞[EB/OL].简 帛网 htp://www.bsm.org.cn,2006—12—12;陈伟.楚地出土战国简册[十四种][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1]        李孝定.甲骨文字集释[M].台*湾: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研究所,1970:3995.

[22]        王辉.古文字通假字典[M].北京:中华书局,2008:483.

[23]        白于蓝.简牍帛书通假字字典 [M].福州 :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249.

[24]        陈剑.上博竹书《曹沫之陈》新编释文[EB/OL].简帛研究网 htp://www.bamboosilk.org,2005—02—12.

[25]        启良.武王崩成王不幼考[J].甘肃社会科学,1991,(1):105.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3 09:34:5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3 16:10 编辑

客案:笔者于何尊年代的说明曾明确推定“周公摄政元年”,成王尚未即位,成王即位于周公摄政二年。没想到战国楚简还真的直接印证了我的推考,这又一次验证了易历的准确性。

(武王)二年崩还是三年崩,尚待再考,但无论这两种情况如何,何尊历日均当为周公摄政六年为成王五祀。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成王既邦,周公二年”当理解为“成王继承王位,周公摄政二年”。这个说法是正确的。但是成王继承王位并非在周公归政二年而是在摄政二年。
曲冰先生所言:成王的纪年始于成王亲政,即周公 ‘七年致政成王’之后”是错误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7 10:0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推算的正确的年份如下。
-1043年武王崩,同年周公摄政。摄政第二年,成王即位。摄政第七年(-1037)退位,退位第二年(-1036)成王加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0:26:46 | 显示全部楼层
什么叫“加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7 10:36:20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6-10-7 10:26
什么叫“加冕”?

百度有,类是秦始皇的冠礼。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1:40:25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度中有两个说法,我不知你取哪一个?1、成人2、亲政。亲政与否与元年有否关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3:3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6-10-7 21:09 编辑

我是这样想的:周王死后,到葬日,其子是不应称王而称子的,周人是视死如生的,即在没有下葬前,当作生王一般,葬后来年王子才称王。从《春秋》来看,鲁公正式即位均在春王正月,鲁行周礼,周王也可能如是。

武王崩于十二月,即年终,其葬日在来年六月。葬年肯定是周公摄政的,这一年最可能是周公摄政元年,即武王崩于克商二年,克商三年周公摄政,克商四年成王即位。

这是最大的可能。

但也不能保证克商三年武王崩,武王崩年算成周公摄政元年。

要之,这二者必取其一,成王即位一定在周公摄政二年。

即克商三年为周公摄政元年,这是定论,该年是否武王崩年还当另考。

那么,武王究竟崩于克商二年还是三年呢?从易中箕子明夷与《洪范》武王十三祀访于箕子及卦历对照,则是崩于克商三年。即明夷卦决定着是克商三年。

还有《多方》成王践奄归年之五月丁亥,言”臣我监五祀“,设三监是武王十三祀的事,周公摄政五年,恰有五月丁亥,也证克商三年武王崩而周公摄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6:53:14 | 显示全部楼层
红酒 发表于 2016-10-7 10:05
我推算的正确的年份如下。
-1043年武王崩,同年周公摄政。摄政第二年,成王即位。摄政第七年(-1037)退位 ...

我不知道这是你什么时侯推算的,我记得你先前的推算不是如此:

3.gif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7 17:52:04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武王崩之日就是周公摄政之日,周公不同隐公,隐公是有纪年的,所以隐公的纪年是从王崩的第二年算起,周公摄政没有用纪年,王崩之日就是摄政之日。历代亲王摄政都是这么算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7 18:13: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6-10-7 16:53
我不知道这是你什么时侯推算的,我记得你先前的推算不是如此:

是我们把摄政和还政看得太认真了,其实摄政和还政没有特别的界限。周公摄政期间曾经被成王下放过,可见成王亲政与否都是一句话的事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6 23:2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奇了怪了,楚地考古并不乐观,但境外却成果频现,很滑稽的事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7 14:05:19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命召虎 发表于 2016-10-26 23:24
奇了怪了,楚地考古并不乐观,但境外却成果频现,很滑稽的事情!

浙大简、清华简、北大简、岳麓简。。。简牍频繁出现,但都是从境外返销境内,盗墓贼盗珠还牍,本来就画蛇添足,与逻辑不合!别说什么碳—14,湘鄂两地出土的空白残简多了去,取一点做标本出个检测报告一点也不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27 19:37:08 | 显示全部楼层
活脱脱一个《鲁壁藏书》的21世纪版本,都说今上是文景再世,神州果然是祥瑞频出啊!哈哈,不过先秦简册多为“遣册”,秦汉简牍多为“日书”,一下子冒出这么多简牍出来,并且还都是失传多年的儒家经典著作,呵呵,清风不识字,何必乱出书!!!恶搞不是这样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