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72|回复: 10

李零:乌烟瘴气的复古潮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6 10:39: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李零:乌烟瘴气的复古潮

作者丨李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
转自丨爱思想
杨立华,我认识,陈来的学生,北大哲学系的老师。陈来,跟我邻居,楼上楼下,电梯里常见。我们两个系,五院和六院,彼此挨着,都是老朋友了。
最近,立华突然破口大骂,跟陈明等人在海外呼应,骂我不敬孔子,辱了他的圣。陈来也表态了。他说,以他的立场,他更爱于丹。话还算客气(他不直接说我怎么样),说我讲错的问题,全被立华和陈明解决了。
想不到,如今的我们,又回到了站队划线的火红年代,亲不亲,一家人———只要为了孔子。孔子就是当年的“革命”,谁敢说个“不”字(不符合他们的文化诠释),跟你没完。
立华“解决”的问题是什么?主要是“圣人”。这个问题,在他,主要是感情问题。感情压倒一切。对不起,我是学历史的。我和你不同,孔子只是历史研究的对象。
我在《丧家狗》中说,老师是靠学生出名,古代和现代一样,学生经常拍老师,孔子当圣人,是子贡他们捧起来的。有些崇圣卫道者,对我破口大骂,主要就是攻击这一条。他们说,墨子也有很多学生,他怎么没当圣人?还是孔子威望高。
我请他们注意,古书有两条,都是讲墨家管老师叫“圣人”。一条见《墨子•公孟》,有一次,墨子得病,他的学生跌鼻问,先生不是教我们,鬼神很灵,能为祸福,做了好事会奖励,做了坏事会惩罚,“今先生,圣人也”,怎么会得病?还有一条见《庄子•天下》,墨家的学生,彼此闹矛盾,但他们都诵读《墨经》,都“以巨子为圣人”。
事实上,孔子的学生既然可以把孔子捧成圣人,墨子的学生怎么不会?墨子的学生,脑筋很迷信,他们以为,得病都是不积德(东汉道教讲命算,就是这种想法)。老师既然是圣人,怎么会得病?老师不会得病。
我们要知道,孔子讲的圣人,不是自己,而是尧舜,他不会自比尧舜,更不会说自己比尧舜还强,他比他的学生或学生的学生老实得多。子贡、宰我、有若树孔子,说孔子超过尧舜,自有生民,谁都比不了,当然有他们的政治考虑。但它无疑违反了孔子的意愿。他们的拍,或曰修正,对后世影响很大,从此,圣人的概念才乱了套。不但孔子的学生说孔子是圣人,孟子的学生说孟子是圣人,就连墨子的学生也不例外(庄子骂圣人,另当别论)。这是老师当圣人。
还有,是领导当,也别忘了。比如神农派的许行,他去拜见滕文公,就说“闻君行圣人之政,是亦圣人也”(《孟子•滕文公上》),当面拍,一点不脸红。后世帝王都爱这个“圣”字,谁都往自己脸上贴,道理一模一样。
这是乱了套的“圣人”,不是本来意义上的“圣人”。事与孔子无关。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0:40:4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
关于圣人的概念是怎么演变的,怎么从“巍巍乎尧舜”变成“人皆可以为尧舜”,怎么从孔子见不着的圣王变成孔子本人的头衔,即后世理解的圣人。除了书,我还另外写了篇东西,将来会和读者见面。这是学术问题,不是靠感情或骂人能解决的。
立华说,前不久,他在三联见过我,没错。当时,他问我在干什么,我说我在写《丧家狗》,话是一本正经,根本没跟他开玩笑。关于丧家狗的故事,我和你理解不同,咱们可以讨论嘛。我认为,这个故事很严肃,是孔子对圣人问题的表态,而绝非如你想象,是孔门师弟之间在玩幽默(刘东也这么曲解)。乱世盼圣人,孔子拒绝当,这是他的聪明;他引丧家狗自嘲,这是他的明白。丧家狗不是我的发明,而是古人的话,古人讲这个故事,不是骂孔子(他们对孔子很崇敬)。恶意的想象,恰恰来自你自己。孔子的话,你都骂,那还尊什么孔!
立华和我是熟人。我还记得他过去的话,许多令我感动的话,但他突然翻脸了———为他的感情问题。
翻就翻吧,你要能翻出个道理来给我看,我可以接受。可惜,他讲了三条,除第三条纯属骂人,没必要讨论,其他两条全是错的。
我说,孔子生前不得志,死后才得大名,圣人之名是学生捧出来的。立华不同意,他反驳说,孔子出名,是他本人道德高,和学生无关。他说的名是一般的名,我说的名是圣人之名,两者根本不是一回事。你总不能硬说,孔子活着就当了圣人吧。
第一,立华说,孔子17岁,孟僖子(他引的是《史记》,作“孟矨子”)就让他的两个儿子,孟懿子和南宫敬叔,拜孔子为师,当时,孔子没有学生,怎么靠学生出名?这和我说孔子死后当圣人毫不相关,无须辩。我的书,早就讲明,子贡树孔子是孔子晚年的事,孔子当圣人是他死后的事。这跟他出不出名,什么时候出名,全都毫无关系。孔子是30岁以知礼名,我在我的书里讲过了。你不读我的书,没关系,问题是,你把古人的书也读错了。立华讲这个故事,不读《左传》,光读《史记》。我想请你注意,你引《史记•孔子世家》,来源是《左传》昭公七年,司马迁读《左传》,恰好把原文读错了。孟僖子卒,根本不在这一年,而在17年后(见《春秋》昭公二十四年),即孔子34岁时(古人算法不同,也有放在35岁的)。《左传》昭公七年讲这事,是因为讲孟僖子学礼,连类而及,干脆把后来的事提前叙述。孔子,“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为政》2.4),昭公七年,他17岁,刚过两年,就给人家当老师,早了点。更何况,此年,他在服丧,哪有心情当老师?前人早已指出,昭公七年,孟懿子和南宫敬叔还没出生,拜师是后来的事。司马迁误读《左传》,谁都知道,你不看梁玉绳的《史记志疑》,不看杨伯峻的《春秋左传注》,中华标点本《史记》,正文下边有注,你总该瞧一瞧吧?索隐早就指出这一点。
第二,立华说,孔子仕鲁定公,已出大名,子贡才19岁(案:应为20-23岁),不是孔子沾了子贡的光,而是子贡沾了老师的光。这都哪儿跟哪儿呀。他又是把出名和当圣人混为一谈。上面已经说过,我再强调一遍,子贡树孔子是在孔子晚年,孔子当圣人是在孔子死后,你讲这些,没有一点用。我们要知道,学《论语》,不能光当格言背,光当道德讲,还得有点历史眼光。我是拿《论语》当历史研究,不是当崇拜的道具。这类考据,有人说没用———对崇拜没用,我说有用,随便讲哪儿,你都躲不过去。比如这一条吧,孔子周游列国(孔子55-68岁)前,古书关于子贡,没有任何材料。学者多认为,子贡卫人,他是前497年孔子到达卫国后才收的学生(参看钱穆《孔子传》,北京:三联书店,2002年,108页;李启谦《孔门弟子研究》,济南:齐鲁书社,1988年,77-78页)。孔子当大司寇那阵儿,孔子还没收子贡作学生,你讲年代,又是开口即错。孔子当圣人,很清楚,那是孔子死后,你辩也徒劳,骂也无益。孔子死后,七大弟子,宰我最大,子贡次之,是四十出头的人,大师兄。其他五人,有若、子游、子夏、子张和曾参,是25-30岁左右的人,小师弟。这事他们搞出来的。我书里讲过,此事可能和“叔孙武叔毁仲尼”事件有关,子贡捍卫老师,是为张大师门,团结弟子。此事的政治背景是什么,你不理,光在那儿扯敬不敬,有什么用(还有“不为名,不为利”,更是莫名其妙)。你说,孔子为什么当圣人,原因全在崇拜,即司马迁的话,“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不错,这话和司马迁的崇敬有关,他很崇拜,但和孔子当圣人扯不上关系。因为在这之前,他已经当了圣人———当然是后世所谓的那种圣人。朱骏声说得好,“战国以后所谓圣人,则尊崇之虚名也”(《说文通训定声•鼎部第十七》)。你说圣人是从敬爱而来,这也太小瞧了古人的政治智慧。
立华,恕我直言,你的毛病是,爱孔子而不尊重原书,虽“读孔氏书”而不“想见其为人”(知人论世之谓也)。你读《论语》,连起码的年代都不知排一排,这怎么行?
近来,骂我的文章,大体都是出于崇圣的感情:《丧家狗》,不读,坚决不读,或只用鼻子读,逮着书名,立刻开骂,对自己的攻击对象,不惜恶意揣测,还自以为捍卫了什么。特别是那些热衷政治,大讲托古改制的人(甭管左的右的),一提传统,就魂不附体,惟恐别人剥夺了他的文化资源。这样的文章,可以概括为两句话:天大地大,不如传统文化大;爹亲娘亲,不如孔夫子亲。我所寓目,骂的理由,无不出于这两句话,鸡蛋里面挑骨头,也还是为了这两句话。骂就骂,兜那么大圈子,费那么多笔墨,有劲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10:42:12 | 显示全部楼层
(续)
立华之文以“哗众取辱”为题,狂泻其辱。辱是来自你背后的众。其实,你说的“哗众取辱”,还不如改成“逆众取辱”,读起来,会更顺畅。正像某位于迷骂我时所说,我是丧家狗,她是宠物狗。立华,我还是我,丧又怎么样?逆又怎么样?我不会往领导、群众的怀里跳,也不会跟时下的风气跑,就像当年你夸我写《学校不是养鸡场》一样。什么叫顺,什么叫逆,你该明白吧?
看看现在的孔子热吧:“孔子上管5000年,下管5000年”(下管且不说,上管怎么管?都管到新石器时代去了,更何况,就连孔子当时,他都没管好)。
“1988年75个诺贝尔奖获得者,群聚巴黎,公选孔子为世界第一思想家”(借洋人之口自吹自擂的第一还有很多种,有人早在《读书》1997年1期辟谣,但蛊惑人心的说法还是层出不穷),孔子救世的福音更是满天飞。
全国各地,到处寻根问祖:官员率众,衣古衣冠,虚靡国帑,烟熏火燎,逮着个祖宗(很多都是子虚乌有)就拜。
小孩不上学,非关起来读经。
现在想当帝王师的,让我想起当年的大气功师,想起魏武十六方士的老故事。
还有想发或已发各种文化财的(从汉服唐装到抽文化遗产税)
……
你会赞同这样的孔子热吗?
中国当前的复古潮,已经闹到乌烟瘴气的地步,何人扫此阴霾?
中国的尊孔派,尚未立教,就如此专*制,这确实让我想到了自由的问题。这个问题,不必扯得太远,想得太玄,眼前的事是言论自由。信仰不是学术。学术自由,不讲也罢了,就算你们是个教,也得讲点信仰自由吧。
幸亏他们的教,还只在鼓噪之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03:46: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16-10-9 07:04 编辑

我在《沧海茶馆》有贴:《半人与质野》,历史学教授彭林应用半人的新话语概念,我认为,研究传统哲学宜应用质野的旧话语概念。彭林开讲主题《礼乐教化与走出半人时代》,传统哲学界却没有人写出《礼乐教化与走出质野时代》之类的文章,本该文化深刻,却成文化遗憾。文化落伍,能不赞彭林?
李零是中文系教授,学历史,研究历史对象的孔子。孔子效法周公志,周游列国说诸侯,遭冷遇,事实!若李零用些平和的语言表述,不会惹风波。“语不惊人死不休”,求轰动效应,作名《丧家狗》,遭孔子崇敬者驳斥,也在情理中。孔子有“丧家狗”之境遇,方有刻骨铭心的“畏天命”感触,历史事件不会重复,弃周公志,“转行”文化研究和人道教化,人生得失两件事,不能混淆一谈吧。仁义教化之命途,成就德高望重的圣人品格,二千五百年前的圣人智识。春秋时代,孔学非显学,焉有圣人名,学生有能力推崇为圣人名?不可能的事吧!圣人名,必有圣人实。孔子谈圣境是博施济众,孟子圣神一体,“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之谓神”;孔子言人能弘道,孟子作具体性表述:尽心尽性的知天事天;孔子言天命,孟子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所以,君子不谓命,有性焉,有善养浩然之气的精神哲学。孟子的理论智识胜于孔子吧!荀子提出以言行的礼义规范质正仁心,防避仁心虚位的假仁假义,智识胜于孔孟吧!诸子争鸣氛围下成长的儒学发展系统,一代胜一代,方奠立儒家的主流思想地位,方有二千五百年前孔子圣人的名与实。孔子的圣人品格贯古今,成楷模;孔子的圣人智识,止于二千五百年前了。后浪推前浪,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方有孔儒及脉理传承的古今通义。论孔学,千人孔子,瞎子摸象,孔子成任人打份的小姑娘了,还是回归二千五百年前孔子的名与实,实实在在。论儒学,止于孔学,文化研究之弊根。言必孔子,挺儒反儒无定论,必致文化乱相。
文化乱相,民间论坛如是,学术殿堂同样如是。没有引领社会思潮的学术领头人,没有深孚民望,影响人心的理论权威,在学术界是一件多么悲楚的事。
经济界已有初露头角的群体新星,以后的经济学权威会在群体新星中出现。哲学文化界何时有初露锋芒的群体新星?何时出现众望所归的理论权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10:14:25 | 显示全部楼层
当今中国思想界--空前混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9 15:1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是拿《论语》当历史研究,不是当崇拜的道具。。。。。。。

敬佩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06:43: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16-10-11 06:57 编辑

古越先生言之在理,这是无形的心性文化网。足球为什么屡战屡败?主教练一换再换,洋土教练皆败绩而撤换,完全是主教练的责任?面对体制条规限定的客观存在,领导者领会贯彻的心性素质与领导力,实践者的心性素养与执行力,等等。有时候也是心有余力而有无可奈何心态,足球的心性环境就是无形的文化网。正如马云所说唐僧师徒的团队组合。文化环境宜于人生发展?立心立命?尽心尽性?各界层有纠结,心性环境的归根处:人性偏离天理的原罪——质胜文则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1 23:54:22 | 显示全部楼层
头晕,北大高校的教授们,都这个水平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07:07: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炎黄春秋•深化传统文化改革正当时——打破儒道佛陈腐格局,创建传统哲学新时空》8楼回贴,蒙山城先生看贴后,该见怪不怪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共和国历史,包括历史出现的人物与事件,实质是文化问题。古今沿流的文化问题,积重难返。进入深化改革后,已然而未然的文化变革,呈深重的文化艰难性了,进入已然的文化变革,也将是险阻丛生,学人之失望续续,人之常情;文化变革理势必然的艰巨性,不能绝望。处在艰难险阻的文化变革之际,浴火重生,如孟子善养浩然之气的精神哲学:“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弗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2 22:50:27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我只是看到楼主转来的帖子而感。当然,他们是高学识的文化人,我只是站在俗人的而表达不同的感觉而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0-13 01:55: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管俗人高人,都知道文化空前混乱,若文化学者水平高,何有乱?乱世佛道,佛道亦是高人,研究应对乱世的现实理论。至于治世儒,面对乱世的假仁假义,虚情假意,谁会尊奉道德,乱世道德遗落。乱世道佛终归走不下去。世间实相终归是实在,物则人心问题,焉能空境成幻化?虚境而无为?如何有文明气息?唯有实学,理性务实。传统儒道佛思潮的盛极而衰,出现明清之际的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为满清专*制不容而终结。三十多年前的文化热时代,启蒙学派倡扬实学与启蒙,因搞经济建设的改革开放而搁置。进入深化改革前的国学热,从汉儒定调的集权政制,到心性儒定调的现代新儒学,魏晋南北朝儒教文化定调的佛道儒思潮,历史思潮在现实社会重演,实学与启蒙思潮重振,面对着如何打破儒道佛的陈腐格局,即是历史事不过三规律过程的文化积重,也是共和国事不过三规律过程带来的文化现实。在陈腐格局的背后,还存在着古越先生所说各界层人的纠结,生存利益的个人纠结,如同一道心性的文化网。实学思潮要冲破这道网,如履薄冰了。孟子尽心尽性知天事天的主观精神,社会责任感和文化责任感的缺失,业被摧残而薄弱,更使这道网坚固无比。真正感觉文化的积重难返,实学启蒙之文化变革的艰难险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