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68|回复: 7

[综合讨论] 聊聊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的问题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15 11:15: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要:


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作为编撰《中华思想通史》的思路,不错。只是,要有对我们哲学系统化的完整性充分自信和对哲学理论化的先进性、科学性的高度性充分自信做为前提。系统化的完整性就是本体到现象的结构完整,由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的层次完整,老子道学本体论就是系统化的代表作。理论化指的是抽象、概括能力的高度,
易学阴阳四象和矛盾三大规律相通,六千年前的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源头;道学三千年前的五贼、五德和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无缝连接。中哲和马哲对比理解,理论化和系统化结合可以阐述出思想史的先进性和科学性。MKS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有着相同的来源,就是矛盾三大规律, 马哲从物质经济规律的角度来解释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哲从精神文化的角度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个是物质文明的顶级理论,一个是精神文明的顶级理论,二者结合,殊途同归,共同构成特色文化不可分割的坚实基础,成为中国学术、中国理论、中国气派的实质内涵。


正文:


聊聊的意思,就是不是论述严谨的议论文,没有史学的知识基础,也没有详实的训诂依据,只是看这个设想很好,想说几句,说得好就借鉴借鉴,不好只做消遣谈资罢了。



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的设想,是在建设社科领域天字第一号工程——《中华思想通史》的编撰过程中提出的设想。哲学是软实力中的硬道理,是思想中的脉络骨干。哲学的质量层次决定着思想的质量层次,哲学史的先进性、科学性也决定着思想史是否具备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性质。盛世修文撰史,是总结时代特色成果的必然要求。



一: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有两个前提:



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有两个前提:一是要对哲学史的系统化有充分把握和认识,首先就是对中西哲学不同系统的把握和认识,其次是相互解释中体现不同的特色。二是要对哲学史的理论化有充分的自信,就是与其他的已经被公认的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哲学体系、哲学观点进行充分比较之后的自信。



“哲学”一词是西方的话语体系的说法,这个话语体系描述的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理论化就是话语体系结构层次的整体高度性,抽象、总结概括的最一般的规律的表述,如矛盾关系,我们的说法是阴阳。只有直接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高度回答现实,从现实生活中提炼出带有共性的范畴,加以分析、综合、抽象、概括,才具备哲学思维的特质。系统化就是话语体系结构层次的完整性,如一棵树要有根、干、枝、叶全部构成才是树。系统化在哲学领域是由一系列的概念来构成的,本体论、认识论、方法*论就是由本体到现象、再到现象规律进而产生方法的发现问题、认识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整体过程。系统性就是整体性,不是一两个独立的闪光点,而是联系为一串的系统,如过去阐述中国思想史的思路,主要是诸子百家中的儒道法及佛构成,没有站在百家综合之后的整体观上来阐述。因此中国思想史大多都是诸子百家之后的历史,而之前的道学根文化则很少触及,这只是2500年的历史,不到5000文明史的一半。而学派史的视野就更窄了,儒道法每家都只是古老道学根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需要站在更高的视野上来概括、总结成系统,才能符合哲学史的要求。也才可能使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的想法变成现实。




1:要对哲学史系统化有充分把握和认识,首先就是对中西哲学不同系统的把握和认识,其次是相互解释中体现不同的特色。



哲学的系统由本体和现象构成,是哲学系统的顶层设计,也是世界本来面目的哲学表述。



哲学系统的构建也是逐步完成的,西哲到苏格拉底本体论的提出达到了高峰,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形成系统;几乎同时代,中国老子也在《道德经》明确阐明了“本体道”的概念,并详细解说了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的系统构成层次。



(1):本体只存在于超验境界中,佛学说自性在语境之外,道学说是言语道断的。不过理解超验境界的本体还是有渠道的,就是通过本体的产品——可验的现象来感悟。感悟的途径大致也有两种:一是由现象来反思本体,所有的现象最终都指向一个共同的来源,但共同的来源是抽象的,只有在排除所有的现象之后,才会感悟到现象背后的背景一样存在的本体。真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二是由本体的作品(现象)来感悟,如技术和作品之间的关系,技术看不见、摸不着,你怎么说的天花乱坠,他就是不理解。这时你就会理解言语道断的尴尬和无奈,这时你只有将你的作品实物摆在他面前,一切就迎刃而解了。这既是本体和现象的关系,是智慧开发的第一难关。因此,本体论才是第一哲学,现象是第二哲学。过了这一关,就是佛祖、道祖、苏格拉底的成就。



支持本体论的学派,有我们的老子道学,阐述的道、德之间的关系;佛学中自性和无明妄动的关系,西哲形而上学本体论说的比较抽象,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是本体。



(2):本体和现象之间没有逻辑联系



本体和现象之间有没有逻辑联系?通常指的是因果联系,答案是:没有。为什么没有呢?如果还有原因,就不是最终的本性了。没有原因,那本体是如何产生现象的呢?佛学说是无明妄动;道学说是道法自然,是独立不该、周行不殆;易学讲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本身。由此可以感悟出,本体的状态是动静辩证存在的状态。佛学讲自性是寂灭涅槃的大海,三界六道是海上泛起的泡沫,每个单独存在的自性最终要回归到寂灭涅槃中,自性、无明妄动、产生爱憎、爱憎产生善恶,善恶纠缠产生三界六道。道学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本体周行不殆,产生对立统一的阴阳两种因素,是一也是二,三是三才,是三个方面的阴阳,也即是天时地利人和合起来,产生万物。西哲的矛盾观点和此相通。



过去说西哲形而上学本体论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是错误的,甚至是幼稚可笑的。其实,这里面大有学问。首先,这句话应该是“西哲形而上学本体论用孤立、静止的观点看世界的根源”,本体论是超验的领域,对应的是世界的根源而不是世界本身。其次,孤立、静止的观点在本体论层次中是对的。本体是最终的本性,当然是孤立的、唯一的,不过用 “孤立、唯一”来描述不够准确,因为孤立和群体应是对应理解的,而本体是没有对立面的。静止的观点看本体,如果指的是性质不变、总量不变是对的,如果变就不是最终的;如果指的是状态或轨迹,则是有问题的,本体是动静辩证的,现象也是辩证统一的,这符合镜像理论。



可以总结一下,本体产生现象,本体和现象之间没有逻辑联系,本体超验,现象可验。本体是动静辩证的转化的,现象之间是普遍联系、变化、发展。现象之中蕴含规律,蕴含方法,先贤智者都是在洞悉这个顺序之后,顺着建立自己的学说体系,反过来用这个顺序来修炼身心的。



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要特别说明一下,就是庄子的问题,《庄子天下篇》中对学术的评价标准也是从动静的角度来进行的,是不是说庄子的能力也达到了理解本体论的高度了呢?其实不然。佛祖、道祖、苏格拉底感悟到本体论这一最高智慧成就,是因为他们经过了对现象界的清楚认知,从现象中找出联系方式,从方式中找到方法,从方法中总结出规律,从规律中反思出本体这个最终的源头的。也就是说,佛祖、道祖、苏格拉底是洞悉认识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全部流程的,而庄子是不可知论的基础上只有从动静的角度来解释的。要知道,我们的落脚点是三生万物之后的世界,是已经形成了的三界六道的世界,因此一切的行动都要以此为根本才对。我们的万物阶段,是受因果、善恶、各种规律支配的阶段。我们为什么会处在这个阶段,而不能想当然的处在“道生一”的阶段?佛学说是因果,科学说是进化,上帝说是原罪,总之是有原因的。因此,想修炼就要明白原因,而庄子恰恰是不明白的,所以他的理解也是浅薄的。



关于本体型式的理解,西哲形而上学认为是四边形的,中哲认为是混沌圆形的,这些理解都是用既有的现象来比喻、推测的结果,而本体是超验的,我觉得老子用“大象无形”的说法比较好。



(3):承认本体论的好处



本体处在超验境界,对佛祖、道祖、苏格拉底等大智慧者来讲,本体就是真实存在的世界的源头,本体产生现象、现象构成世界万物,是一个大设计,本体就是大设计师。本体对修炼者来说关乎成败,而对一般人来讲,本体存在与否只是一个选择题,无关痛痒。



本体对哲学来讲,我认为是最高的智慧成就,是哲学的顶层设计。有了本体论,知道顶点在哪,才形成一个真正的系统。就不会出现唯物唯心的争吵不息的混乱局面,西哲的本体、佛学的自性和道学的道都是抽象的源泉,既有可能产生出纯物质的无机物状态,也可能产生出精神与物质合一的有机物状态,当然也可能产生出纯精神存在的状态,这就为世界存在多样性的解释提供了依据,也符合建设世界文化格局更具开放性、更具包容性的理想要求。



虽然,我们认为的科学的、先进的知识系统,是建立在可验的基础上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对的。但是,我们也应该认识到,我们认为的这些可验的真理可能只是真理的一部分内容,甚至是最容易认识到、把握到的那一部分而已。所以,我们既不要被唯物唯心的无谓争吵蒙蔽了双眼,也不要因为本体的难以捉摸就避而不谈,更不能躺在可能只是很小的成绩上、真理上就沾沾自喜,自高自大,而忘了探索未知的巨大责任。



而且,就是对我们认为的可验的、实践检验过的真理,也存在着不同角度、不同渠道的正确理解。同样是矛盾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也有物质经济领域和文化思想领域不同的应用。马哲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制度变革的客观规律;中哲从民心向背是推动社会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的角度,揭示了社会管理主流文化思想向人性化、科学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所以,我们的眼界要放宽,心态要放大,格局才会获得更好扩展的可能。格局就是系统,就是整体规划,是大设计。本体论作为智慧的顶层地位,可以形成完整的学术系统,可以为现实的多样性提供依据,可以统一纷争,实践依然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本体是最终的根源,现象是无限的,智慧是有顶的,功德是无尽的,明白顶点在哪,才可以说是真的系统观,才可以说是真的觉悟。



其实,本体论不仅不会影响既有的科学性、先进性的知识体系,反过来会为已有的科学性、先进性的知识体系减少杂音,保驾护航。主动运用超验领域的系统完整性,认清唯物唯心的片面性,就会既有的科学性、先进性的知识体系获得更广泛的支持。从佛学、老子道学,苏格拉底的超人成就以及宗教的巨大影响力,都可以明白这一点。



(4):我们的本体论系统



我们目前的文化阶段大致可以分为传统文化阶段、红色文化阶段和特色文化阶段,相应的哲学系统也由传统哲学阶段、马哲原理阶段和马哲中国化阶段构成。说了这么多的本体论知识,是因为我们的传统哲学系统就是本体和现象构成的系统,道学是我们的根文化,由侧重分析问题的易学认识论和侧重解决问题的道德学说方法*论共同组成,是我们特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世界上最早的哲学体系都是自然哲学,中国传统哲学也是自然哲学的一种,都源于自然给予人的启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联系的形式就是各种关系的确立。比如各个物种和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方面只有人与自然是互动关系,其他的都是从属被动的关系;如物种之间的联系,弱肉强食关系;如物种内部的联系,伦理关系又表现为仁爱关系、伙伴义气关系、尊卑礼仪关系;以及竞争敌对关系等。这些关系固然重要,但其中人们没有意识到最重要的就是道与万物的联系,就是道德的关系。而往往这个最重要的一般人却认识不到,只有智者能通达这层关系。
老子的伟大之处就是洞察了道德仁义礼法兵之间的关系,每个字都代表一种关系,也是一种管理的层次,并将道管理自然的方法用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这就是真正的管理大道。




《道德经》讲什么是“道”呢?【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廖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故强字之曰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道之出言,淡乎其无味;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足既。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一者,其上不皦,其下不昧,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


“道”有三个层次的理解:本体道、规律道和方法道。一是老子《道德经》的道,属于宇宙本体论,非常道的道,是形而上的抽象存在。二是万物表现出来的运转规律通常也称为道,实际上是德,也有道德合称的;道是本体,但本体要经过“德”来感悟,得出的规律就是“论”,所以西哲讲都比较严谨''一个实在的最终本性"叫本体论。三是法道,也就是我们学习本体论而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将自然规律作为人类社会管理方法的指导的原则,之后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才相配而有道德仁义礼法兵的不同层次, 分为“天道、地道、人道”三个方面构成。
本体论从广义说,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最终本性的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
其实,我为什么赞成说中国真正哲学在《道德经》呢?从本体论的解释就可以看出来,“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句话就是区分了“道”与“德”了,“最终本性”是“道”,“一切实在”就是“德”,2500多年前的老子就已经洞悉了世界本源的最终本质了,登上了最高哲学殿堂了。



“道”作为管理方法的两个特点:
一是,道有“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的特性,从“道”的三个特性可以看出,适用的是探索未知,开拓创新的领域,是获得实践检验真理之前的方法。特性决定了“以道治国”和“以德治国”的区别,是将实践检验步奏前移。简单说就是跟着感觉走,突出的是探索创新的能力,侧重善于开创新的领域的能力。
鼓励创新的政策越完善,创新成果越丰富,在国民总产值的比重越大,以道治国的成效也越大。
二是,道的平台要素管理法。
道是如何管理自然的呢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道准备了阳光空气水和土等基本原料,然后就任由拾遗补缺形成了繁茂的大自然。道管理自然的要素控制方法,就是平台管理的模式,操控平台的是“道”,自然万物在平台规则内是自由的,感觉不到平台的存在,所以说是“无为”,无为是消灭了管理痕迹的管理。
道的管理方式通过对资源的调控,从而形成不同的生态系统,如沙漠、雨林的不同系统。再通过不同生态系统中的食物链来使资源得以循环利用,从而来维持整个自然界的动态平衡可控性与发展。自然万物虽然都是动态平衡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环节,但是物种的竞争发展是要在不危害整体平衡的前提下的自由竞争,是一种相对的自由,而不是绝对的自由。因此,草场的供养能力决定了草食动物的总量,捕食动物和被捕食动物也有一个**的比例。一旦破坏了动态平衡,就会遭到自然的惩罚。



从道的要素管理方法获得启示,应用于社会管理的理论成果,就是五贼、五德为特点的平台要素管理法。




圣人治国策略一般有高低两条线,是针对具体情况的具体策略,也有采取单项策略治理的时候,不过是临时的短期行为,如在开拓初期就是以道主,无暇顾及其余,衣食足而知廉耻嘛。还比如在战争末期,一切资源为了生存而战,就只是“兵”的策略了。
一般情况下,在道德仁义礼法兵系统中,共有多少种两两组合的状况呢?道德、道仁,道义、道礼、道法、道兵;德仁、德义、德礼、德法、德兵;仁义、仁礼、仁法、仁兵;义礼、义法、义兵;礼法、礼兵和法兵,记有21种组合。考虑情况有反复的实际问题,如道法治国高低两条线是长期策略,而翻过来法道就是依法治国、以道为辅,属于道法治国的初级阶段的具体策略问题。再比如,日本和平时期是“仁兵”组合,而到了发动侵略战争的时候,就是“兵仁”组合了,军事为主,“大东亚共荣圈”假仁假义为辅。
所以,用这套《中国传统哲学》方法*论可以透视实质。道德仁义礼法兵7种,加42种共计有49种不同的情况,也就有49种方法。道德学说系统中由“道”到“兵”是治心为主,向治体为主的转变过程,也是内因与外因转化的过程。“礼”是转变的节点,所以《道德经》讲:“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



老子道学本体论是中国传统哲学的智慧高峰,老子《道德经》对道学有三项划时代的贡献:一是道德的本体论认识,揭示了中国传统哲学的自然哲学性质,道本体属于第一哲学,是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德现象属于第二哲学,和朴素唯物主义相通。二是具备了道德学说方法*论的雏形,为道德仁义礼法兵系统管理方法的提炼打好了基础,成为了建设中国特色SHZY文化的坚强基础。三是“无为”要素管理法和以制度建设为主,以人才培养为辅的“三弃三绝”法治观念,二者结合,彰显了传统哲学科学化、人性化的发展趋势。






2:要对哲学史理论化的高度有充分的自信,就是与其他的已经被公认的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哲学体系、哲学观点进行充分比较之后的自信



如果说老子道学本体论系统是中国传统哲学系统化的代表作的话,那易学就是理论化、科学化的高峰,二者结合标定了中国传统哲学的层次和性质。与已经被公认的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哲学体系、哲学观点进行充分比较,就是和MKS主义哲学系统进行相互阐述。




MKS主义哲学第一次在科学的基础上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起来,把唯物主义彻底地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使哲学的内容、性质和使命都发生了不同以往一切哲学的革命性变革,第一次使哲学获得了真正科学的性质,成为全新的、科学的哲学世界观,标志着人类哲学思想进入到一个崭新的阶段。



马克思找到了社会物质生活资料生产这一历史的现实基础,发现了物质性的经济关系这一历史的决定因素,发现了人类历史的发展规律,从而创立了唯物史观。马克思有一句名言:“理论只要说服人[ad hominem],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ad hominem]。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这正是对MKS主义哲学逻辑力量最好的注解。


反观历史,就是要用现今的先进的、科学的方法,找出历史长河中固有的先进性、科学性的东西来。中华民族思想体系统的先进性、科学性,由中华民族哲学系统的先进性和科学性决定。哲学史可以透视、总摄思想史。
我们目前的哲学体系主要包括,传统哲学的基础作用+马哲原理+马哲中国化三部分共同构成,是SHZY特色文化的核心内容。我们哲学体系的复兴梦,就是以马哲为指导的整体复兴。

中华民族思想史的先进性、科学性,也应该由这三部分共同支撑,组成。马哲原理部分 ,唯物辩证法是学习马哲原理的基础,矛盾三大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此,矛盾三大规律的科学性、先进性是马哲原理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源泉,也是马哲中国化的理论根基。

既然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可以从最一般的规律中看到真*相,找出真理,那我们为什么不用先进的、科学的唯物辩证法所提供的方法,来重新认识中华民族5000年以上的文明史呢?
唯物辩证法是一把刀,可以解决过去、现在、未来的一系列问题。我们过去的视野,主要集中在马哲原理+马哲中国化领域里面,现在到了解决传统哲学问题最佳的时机了。用唯物辩证法,尤其是矛盾三大规律来剖析传统哲学,会开创出崭新的视野,会发现沉溺在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思想闪光点在熠熠生辉。把这些闪光点找出来,串成串,就可以显示出我们民族的先进的、科学的传统哲学系统的智慧了。

用好这把刀,就可以解除孔子《易经》遮蔽在古老易学的雾霾,就可以驱散围绕在老子《道德经》身上的迷雾,就可以看清《庄子》是怎样误导道学的真*相,就可以打破儒道佛的陈腐架构,而上升到传统哲学系统化的层次来透视中华思想史的智慧成果,就可以打造好传统文化和SHZY特色文化无缝连接的桥梁,就可以为复兴梦想“四种自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就会惊讶的发现,矛盾与阴阳的理论是相通的,阴阳四象的动态转化说的就是矛盾主次方面转化的过程,从而从源头上确立了中华民族思想的哲学性、先进性和科学性。就会将传统文化中普遍存在的辩证法的思维,上升系统化的层次中来。

理解了这个源头,就会发现中华民族的思想系统实质上,是由侧重分析问题的易学认识论和侧重解决问题的道德学说方法*论共同构成的系统。易学阴阳四象和矛盾三大规律相通,六千年前的河图洛书是中华民族的哲学源头;道学三千年前的五贼、五德和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无缝连接。就会发现,MKS主义和中国传统哲学有着相同的来源,就是矛盾三大规律, 马哲从物质经济规律的角度来解释世界观和方法*论,中哲从精神文化的角度理解世界观和方法*论。一个是物质文明的顶级理论,一个是精神文明的顶级理论,二者结合,殊途同归,共同构成特色文化不可分割的坚实基础,成为中国学术、中国理论、中国气派的实质内涵。

二: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是学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道学是根文化,指的是中华民族整个的思想体系,包括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的易学认识论和解决问题的道德学说方法*论。老子《道德经》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主要是易学认识论的内容;道、德、仁、义、礼、法、兵是道德学说方法*论的内容,圣人治国一般都有高低两条线组合。如皇道处于开拓创新时期,开发与共享是主体,实质管理是“道义”结合;到了帝道时期,以自然规律指导人类社会的管理,周朝是“德+礼乐”,就是“五贼+礼乐”,老子是“德法”结合;王道时期是以伦理学作为社会管理的依据,儒家管理实质是“仁+礼乐”;霸道管理实质是“法兵”结合。
可见,道学是诞生诸之百家的大系统。诸子百家中的每一家,都是道学大系统中的小分支 。后世治乱*交替,本质是王道和霸道的交替。直到SHZY才又了皇道和帝道的影子,就是在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基础上的【德法】结合与万众创新为特性的【道法】结合的实质回归,二者交替上升,构成了否定之否定的发展通道。


中国传统哲学可以透视管理法的实质,由此总结出中华文明的脉络梗概来。哲学史可以透视、总摄思想史的实质,可以看出思想的足迹和哲学的性质发展是否同步,有没有反复甚至是颠覆;可以看出思想的结构层次是否完整、丰富;可以对每个历史事件的思想背景进行性质归类,尝试建立起比较客观、科学的评价标准来更便捷的指导实践。



总之,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是学术发展的高层次的结果。



三:想实现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的设想要解决三个问题



想实现以哲学史透视、总摄思想史的设想要解决三个问题:一是孔子错解易学,二是《道德经》故乱其辞的教育、传承手法,三是庄子误解的道学。过了这三关,传统哲学的先进性、科学性会自然呈现出来。



过了这三关,才会对既有的中国哲学史、中国思想史等方面的学术著作,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批判性的继承。才有资格评价为什么先秦诸子百家是学术思想的高峰,为什么诸子百家时期打下了中国2000年来的学术基础,并且一直到五四新文化之前一直在发生主导作用。才可以看清楚,两汉经学的外儒内道和外儒内法的管理实质;两晋玄学只是对道家故乱其辞的传承手法和庄子误导的道学一系列错误的产物,根本就没有什么玄学;宋明理学、心学的基础是儒学+佛学融合的产物,从单纯学术的角度来看是一种进步,但是从儒学治国理正的核心思想来看,就是一种偏离了。因为,治国理正的标准是大多数普通人能够理解、执行,而佛学的基础很高,不适合治国理正。张载的学术思想有些综合各家的好的迹象,但是在没有突破三关的前提下,也难有大的进展。



略略综合起来一看,传统哲学在两汉以后也就这样的,走的是反复的老路,哲学上没有新的成果。只是在文学艺术上有些成就,两汉散文、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倒是枝叶繁茂,遮盖了哲学思想停滞的短处。



外来思想的输入,佛学有比较大的成功成就,在文化上甚至形成了很长时期的儒道佛三家鼎足的局面,但是只是在文化上,确切的是宗教领域上对传统道德文化有很大的提升作用,却始终没有真正进入治国理正的主流文化之中。也始终没有憾动先秦诸子百家的基础地位,直到五四新文化的启蒙,红色文化、特色文化的崛起,有了MKS主义的引进,才有了翻天覆地的新面貌,马哲中国化的实践成果,为民族复兴梦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了唯物辩证法的科学的、先进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再来反思历史,才会在湮灭的历史长河中,发现一个个的智慧思想闪光点,将闪光点串起来,形成思想脉络,才看清楚传统哲学中蕴含的先进性、科学性的因素,从而使传统哲学焕发出固有的、璀璨的光芒来,为我们的四种自信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使得我们伟大的特色SHZY建设,走上了德法治国和道法治国交替上升的正确轨道,并一定会使伟大的复兴梦早日实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9 09:53:44 | 显示全部楼层
世事风云变幻,德为长生本;
三界六道轮回,善是上天梯。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1-23 16:06:27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阿弥陀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3 15:35:03 | 显示全部楼层
物质财富的创造受客观条件限制的比较多,因此,传统社会管理的重点更注重财富的分配管理。为政之道,就在于公平,衡量的标准就在民心,民心向背是推动社会发展根本动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24 09:26:03 | 显示全部楼层
儒家治世间,道家行天道,佛家离一切执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3-27 06:34:34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力 发表于 2018-3-24 09:26
儒家治世间,道家行天道,佛家离一切执着。

感谢光顾:

孔子道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老子道德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佛学是智慧圆满功德圆满的根本。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3-27 08:45:0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发表于 2018-3-27 06:34
感谢光顾:

孔子道德是为人处世的根本,老子道德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根本,佛学是智慧圆满功德圆满的 ...

对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5-15 06:14:02 | 显示全部楼层
历史表明,社会大变革的时代,一定是哲学社会科学大发展的时代。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这是一个需要理论而且一定能够产生理论的时代,这是一个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够产生思想的时代。我们不能辜负了这个时代。自古以来,我国知识分子就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志向和传统。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