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60|回复: 74

《易经》中的四把泥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2-3 09:54: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易经》为什么会成为诸经之首?《易经》中八个母卦是怎么来的,64卦和八个母卦的关系究竟是什么?为什么说八母卦简单叠加没有体现“三才”“四象”这一基本观念?为什么河图洛书是最早的信息数字化?天道左旋,地道右旋和先天八卦中数字顺序的矛盾是怎么回事?如果奇数为阳,偶数为阴,为什么乾卦却对应数字“6”?

引录一段,供参考:

1:八卦是怎么来的?
《八卦》有先天伏羲八卦、后天文王八卦两种不同顺序,但八个母卦是如何来的呢?这是先人对“天时、地利、人和”三才在不同的情况下,互相影响关系的组合,
试推如下:以乾    为例:


单 项 变               双 项 变                三 项 变
天变地变人变  天地变 地人变 天人变      天地人变
兑   离  巽             震    艮     坎                 坤




   
2:《易经》中的四把泥

有了上面一个概念,知道了两条路径,可以学《易经》了。但现今社会普遍流行的、洋洋大观的《易经》书籍,有几个根本问题要仔细研究,这方面要说的东西太多,也是几天来屡屡下笔,想写又往往不成的原因。一提到这方面,就有无数感慨涌上心头,如同万人围绕,争吵不休,这也要辨、那也要驳,致使越写越多不能自已,可回头一看,已离本意渐远!如此几次,都是一样。后来干脆抛开一切,将所写扯成碎屑,扔在一边,而直抒己见!老子讲:善者不辩;俗讲:真法一张纸,假传万卷书。要尽量简捷、平实、淳厚、清静才行!
《易经.说卦》中讲:“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以立天道曰阴与阳;立地道曰柔与刚;立人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是以六画为卦象,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是以六画为章”。因而“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这里面讲了《易经》建立的原理、使用规则等一系列内容,但这里面的问题不少,让我们来逐步分析!!

一、第一把泥,蒙住了眼:

《八卦》每一卦中由三“爻”组成,是天、地、人三“才”的代表和抽象化:其中上爻为“天”才,中爻为“地”才,下爻为“人”才,《八卦》也就是用来研究天、地、人三才之间的影响变化关系的。而其中每一“才”又有阴阳两性,从而三爻各分两爻为六爻,来演示三“才”中各“才”四象在不同情况下的综合影响,这就是六十四卦的来源,并不是什么乾三画,坤三画而分为六画,更不是八母卦的简单组合,如此一把泥,彻底蒙住眼也!

二、第二把泥,涂了面:

所谓:八母卦、乾坤、离坎、震巽、兑艮是三才相互影响的八种关系,它代表了万事万物中的内在原理,而并不是天、地、日、月、风、雷、山泽的代表,这里面有一个关系弄反了,就是《八卦》是怎么产生的,《易经》中讲由“象及理而知数”《八卦》是由自然界万事万物中的现象,变化中通过归纳总结而得出的内在道理,是本质,是普遍存在的规律,先不讲八卦和八种自然现象是否相符,如果讲代表,也应该是八现象是八原理的阐述,是八原理的形象代表,因此不要弄反了关系,那样就局限住了视野,也埋没了《八卦》“三才”的真相。
如果非要代表的话,也是古人的应用,如现代人用时间的十二点代表平面方位一样,是一种使用关系,也是表面型式的推广应用,而时间和方位不可浑为一谈,这是相同道理,但八卦中,各卦和其对应现象是有一定联系的,通过前面对“三才”的了解,可以知道《八卦》中的“天、地、人”三才在应用到不同领域中,代表的对象的各不一样,之所以出现上面的对应关系,是《八卦》原理在自然现象中的应用,乾三才皆阳,可以用天代表,也可以用气代表;坤三才皆阴,可以用地的静性代表,震上二才都静,而下才燥动,而引起震动,自然界中采用雷的效果代表,但不确切,更确切的应是阳从地生,是万物萌动引起地动,如节气中的惊蛰更符合原意,雷只取其感觉而已,巽下才静、上面二阳相遇,而搅动可用风为代表,如此艮用山,兑用泽原则相同,而离和坎代表日和月,又是一种原理到现象再到引申的第二次引用,离二阳夹一阴,最符合的应是火,而代表日是火的进一步引用。坎为二阴夹一阳,最适合的应是水,而水主阴,用月亮代表也是如此引用。而这样引用还有一层意思,是“水火不相射”,古人认为日、月永远分开、不相见,因而也作为一种性质代表离、坎关系。同样,《八卦》中的东西南北四方向,因为天地日月的代表关系,进尔也就成了四向的代表。因此,不要以为《八卦》就是八种现象,或甚至认为《八卦》代表了自然界的八种基本元素,那就离《八卦》“三才”的本意差远了。
如此一把泥,涂了面,使人不得相识。

三、第三把泥,糊了心:

第三把泥不易发觉,我是在看《系辞》中发觉的,因为《易》中包括《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易经》为卦象和系辞,而《易传》则是指《十翼》,是辅助篇章,我最初看《易》,是为了寻找老子《道德经》的思想根源。因此,只看《易》当中的《系辞》部分,确实收获不少,但因其文字简捷,内容跨度大,往往不得要领,而广西人民出版社的这套丛书,只是简介,筋骨虽有,但欠详实。如此,在看完《系辞》及书中对“德”的总结后,便想看的更深入一些、细致一些。谁知,这一看、看出了问题,按照《易》前面讲的原理,卦象和《系辞》无法连系起来。如按每一卦都由上、下两卦组成,根据不同卦象代表的“八种”现象,根本解释不了其中的道理!如此,疑情大生!而如果按“天时、地利、人和”来看,则要顺的多、矛盾少的多!那问题出在哪呢?自已对三爻的三才理解的对不对呢?不敢确定,于是又跑到安阳新华书店,去查书。果然查到了前面的《说卦》所言,但为什么《说卦》中那么明显的事,会被弄得面目全非呢?一看,其中有注解,虞翻讲:六画者,乾三、坤三也。而崔憬也无异议!!如此,天下人误矣!但不知二者何人?但这也给了自已一个压力,从而产生理一理《易经》的心来!!
而进一步看书,当看到其中的《彖》和《象》时,一下觉得非常别扭。直觉感到解释的非常片面、牵强,明显充斥着儒家思想,再一看其作者为孔子,不禁有些怀疑起来。从《易》学思想看,本来讲的是朴素的自然之理,其中并没有什么男尊女卑思想,并且一再用“母”性来比喻大地之德、万物生命之根、天地之母,怎么会有男尊女卑的念头呢?从《八卦》变易循环中,看不出此一观念来,而从《彖》和《象》中才有此解释,而这些又和原经中《系辞》部分差异很大。而所有这些是孔子所作,相传,孔子晚年好《易》,终日研习,以致于将绑书简用的牛皮绳都断了三次,因而作了《十翼》或是其中的几章。这里面孔子的意图不得不令人起疑了?
众所周知,老子和孔子对世事的观念有很大不同,且老子对孔子学说很不以为然,并在《道德经》中讲“大道废,有仁义;智慧出,有大伪;六亲不合,有孝慈;国家昏乱,有忠臣”,这些言论和孔子有点针锋相对的味道!而道家学说,上出《易经》,是有圣人之学作基础的,可谓根正苗红!那孔子自已的学说怎样也言有所据呢?如此,孔子研《易》,颇有深意!而以前“三皇五帝”时治理天下,以《易》学为根基,以“让贤、养民、无为而治”为根本作法,且以身作则!抱朴守素、潜居养德,尽量不扰动民生,而使万民可以安居乐业,并且一有贤人,马上谦让天下!深以自已不能为万民表率而自惭,这些“应天治世,无为之道”,与孔子提出的忠君思想正好相反!那怎么办呢?三皇五帝的光沾不上,只有从《易》学下手了。于是废尽心机,终于在《易经》中找到了可依附的地方:乾坤卦象来!只有在此可作文章。其实,古人作《易》是以变化为主,并没有分出高低来,一切都是变化中的一部分,将卦排为圆形,一方面内显其理,另一方面外示其象,本无差别!而如果非要从《八卦》中找出好坏、高低来,也不应是乾、坤两卦,因为两卦是变化中的两极,不可持久、是一种最不稳定的状态,而且其卦意从发展眼光看,乾卦是盛极而衰,走的是下坡路;而坤卦反而是静极生动,是上坡路,从中也得不出男尊女卑的意思来。最好的反而是《泰》卦,从其命名就可看出,卦理是小往大来,且是生机调合的最好状态,而一切变化也可以达到泰卦为持久,而《泰卦》却是阴上阳下不能被其用,因而孔子从乾坤卦中挖出了天尊地卑的观念,并由此推广出去,则儒学有根矣!
这样做,孔子还觉得根扎得不牢入土不深,又将《易经》中的原始《说卦》这一讲解卦理的部分作了加工、修改,如《易经说卦》中的“以立天道曰阴曰阳,立地道曰柔与刚,立人道曰仁与义”等句,从句式上和前面精短简捷的风格不符,且意思也前后矛盾,并且其中的“天道曰阴曰阳”本身也言不达意,天道指的是什么?如讲自然之天,则阴阳应具体化,如生、杀、恩养、寒热等,而如果讲的是万物本质之道则又与后文不连贯!并且其中“立人之道曰仁与义”明显失去了阴阳相对的本质,人之道如讲自然人似应为善恶,如讲社会众生当为民心向背或生息休养方面内容,怎么会出了仁与义这一对不能称为相对的关系来,如此,孔子之心明矣!而原文应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兼三才,而两之,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是以六画为章,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知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如此,以儒解《易》不亚于缘木求鱼,这第三把泥糊了心!

四、第四把泥,转了向

这把泥更不易发觉,非理解八卦原理而难知道,但你可以感觉出来,就是八卦中的数字问题,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事,你在地上画一个圈,走走看,非晕头转向不可。但你先转着,到后来就转明白了。




各位先学:`
拙文没有图表,使我的观点的表术受到了很大限制,今如果有兴趣者可到daobaohua@sina.com邮箱自由转发,密码是123456q,谢谢关照!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5 收起 理由
lixunhuang + 5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9-28 09:23:15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在《道德经》中没有具体说明,给千古学人留下个大难题。这方面,我觉得没有说明,无非两种原因:一是“三”只是虚数,表示很多的意思;二是“三”的内涵在当时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不用说明。就如同我们今天讲数理化,56朵花的意思一样。
最可能的,是后面的情况。证据如下:

1:《易经.说卦》中讲:“古人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近取诸身,远取诸物,是以立天道曰阴与阳;立地道曰柔与刚;立人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是以六画为卦象,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是以六画为章”。因而“天地定位,山泽通气,风雷相薄,水火不相射,八卦相错,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数往者顺,知来者逆。是故,易,逆数也”。

2:《阴符经》: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即宜,三才即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因躬,小人得之轻命。

3:《道德经》: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4:我们的文明的一大特色“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天地人合一”。这方面的实践应用的例子,大到国家兴衰,武王伐纣的时机选择,小到买卖铺户的决策实行,无不考虑个天时地利人和。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不可须臾离也。

请参考,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9-28 17: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上这个兄弟是易学高手啊,在其他论坛上看到过你的帖子,希望多多支持易学研究版块的发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0-8 21:42:0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数典看到此文,精彩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0 11:19:14 | 显示全部楼层
1# 张无屮
不知能否发表浅见
一、你说的是儒家的易经义,即传统的把人文道理附会在《易》里,这是孔子的做法,我们能不能跳出这个窠臼。
二、很多汉经学家们和现代考古发现:我们的老子--道家渊源--《阴符经》可以说是直接的母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20 13:12:17 | 显示全部楼层
谢谢tanzhi2005先生的光顾!

我说的是从“天地人”三才合一的角度讲的哲学分析原理,儒家属于天尊地卑的说法。
《易经》《阴符》《道德经》的总体把握

如果把能量守恒这个定律称为“道”的话,它是一种奔流不息的原动力,而决定这个原动力是生杀、善恶的性质的是“德”,德厚则生,体现的是道的发展;德薄而杀,体现的是道的归源,由德的厚薄推动道的生杀作用的最佳方式是“静”,大动若静。

能量守恒定律这个“道”,决定能量进出的本质是“德”,体现的是能量大小多少,也就是贼神;能量的转移渠道是通过“味”,万物相食相养,也就是贼命;能量的循环周期,有无相生的作用体现在万物的生住坏灭上,也就是贼时;而能量调节是靠贼功;能量的储存是靠贼物。

天之五贼的作用方式体现出来的是“静”。

侧重道的运转规律的认识和把握的是《易经》,将道的规律用于实践的是《阴符》《道德经》,《阴符》较客观地反映道的一体两面作用,善恶生杀在用者一念,《道德经》是慈悲用道的极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9-29 16:42:4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看的有独到之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3-2 12:51:48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识了今个~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30 15: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張先生讲的四把泥讲的真实、具体、有透过云雾見青天之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 10:03:09 | 显示全部楼层
解四把泥。有误請指正。
     1,解第一把泥:所谓三才即阴阳转换过程。阳转阴为上中下三步,阴转阳为下中上三步。万是万物的转变,都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易经中的阴阳转变过程古今认为,在园型太极图中是左右旋的s型、其实应为是发电和电动过程中,在坐标軸上的正弦曲线的园周运动轨跡。
                            由此可知阴阳等效转变过程,无所谓的阳刚、阴柔之理。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 14:16:35 | 显示全部楼层
‘’解二把泥。
     易经之根理为阴阳互易、互求生万物之天道。由两仪(阴阳)乾坤至四相至八卦至六十四卦的阴阳径对卦,都是阴阳对位、对称的平衡分割卦。也即是天体万事万物,宏微无限、千奇百怪的对称分割转换过程。
     径对的两仪、四相、八卦,64卦的卦名,都是在求事謀事時的可靠方略。這叫用經之道。如有需要而后我再给出,“易經径对卦阴阳对位对策阴阳平衡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1 14:38: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解三把泥。
     易老是讲自然天道的(应天治世无为之道)而孔子是讲家天下的忠君之道的,阳刚、阴柔、男尊、女卑(三纲五常)正好与应天治世无为相反。由此可知孔道与易老之道的区别,自然就会祛邪求真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望朔回归 于 2017-12-4 14:04 编辑

解四把坭。
     天道左旋,地道右旋是对的。天体有統一的场旋力向。(力向左旋、受力向为右旋)。
      ,1,地球自转左旋,由此可以看到月亮东升西落、
         2,地球左旋由此可以看到太阳东升西落。
         3,台风、龙卷风都是自下向上左旋。
         4,蝸牛、海螺、田螺壳体都是尖向上为逆時旋。
         5,电磁右手定则:四指左旋为电流方向,母指向上为磁力线的方向。 电、磁、力三者是立体三維的場力力向关系,這是天道自然之道,人为不可改变、  
         6,植物:籐类、梅豆类、瓜类的蔓和䖣都是攀援向上逆時旋向。
         8,正統的太极阴阳八卦园图,阴阳魚、和八卦的阴阳转换过程都是左旋(自右向左的园週运行,在坐标轴上的轨跡是正弦曲线),或者认为是S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2 20:21:25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何不用“三才分析法”首先将自己的学问推销出去?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2-22 20:22:55 | 显示全部楼层

闭着眼睛,张开嘴巴,
就敢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1-2 10:04:50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沦坛,有话直言,妄加否言,不利论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28 14:15: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主题:第一卷:古《易》归真

第一章:绪论
一:易学的四个阶段
二:阴阳与矛盾
三:阴阳与道
四:阴阳观念的变迁
1:阴阳的本义
2:阴阳观念的引申:
3:阴阳观念的泛滥:
五:四象与三才
六:阴阳五行八卦是否属于科学?

第二章:《河图洛书》
一:《河图》的解说
二:《洛书》图表解释
三:《河图洛书》的综合作用

第三章:伏羲八卦---《归藏》
一:八卦的“爻”和64卦的“爻”不同
二:如何看伏羲八卦图
三:伏羲八卦中的几个方向问题

1:关于“天道左旋,地道右旋”的事:
2:事物的表象和内在的道理的关系:
3:关于“数往者顺,知来者逆”:
4:一个疑惑问题的解答:
5:另一种方向问题:所谓“大小”
四:先天八卦的顺序问题:

第四章:后天八卦---《连山》
一:后天八卦图
二:如何看后天八卦图:
1:几种不太可能的理解:
2:最有可能的解释:
三:后天八卦是怎么来的
四:后天八卦的使用问题
(一):后天八卦和先天八卦的关系:
(二):后天八卦中的各卦的代表意义值得协商,比较明显的是:
五:后天八卦的烂用:
第五章:文王六十四卦
第一节:三才与八卦、六十四卦
一:三才细化:
二:六十四卦生成:
第二节:六十四卦的排序问题:
一:六十四卦归元:
二:子母归元过程的大收获:
三:六十四卦排序
1:排序的基本原则:
2:具体排法,一条主线,两个辅助:
第三节:《卦序》、卦名和《系辞》
一:排序依据:
1:卦名:
2:卦象, 解释一个误区:
3:卦理,也就是《系辞》中,怎样理解吉凶的问题:
二:几个需要探讨的问题:
1:很有意思的现象:
2:观念当中的错觉:
3:再郑重提醒一次:
三:关于《系辞》:
第四节:说说六十四卦应用的问题
一:更正一个观念
二:具体应用:
三:阴阳五行学说和看相、测字、八字的关系:
四:阴阳《八卦》的深入方向:
五:如何作卦、取卦象的问题:
六:关于先天、后天的问题:

第六章:孔子《周易》
一、第一把泥,蒙住了眼:
二、第二把泥,涂了面:
三、第三把泥,糊了心:
四、第四把泥,转了向

第七章:古《易》构建国学系统
一:阴阳五行观念
二:道德学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9 08: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8-8-29 08:22 编辑

历史上是谁最大化地宏扬了《易经》的思想精髓?

孔子、孔子还是孔子,不是孙子。
新时期用易构建国学系统,不从易学史探究,不对孔子思想精髓进行再宏扬再创构,就是一句空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9 08:3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无屮 发表于 2008-9-28 09:23
三,在《道德经》中没有具体说明,给千古学人留下个大难题。这方面,我觉得没有说明,无非两种原因:一是“ ...

“天人合一”,其实就是“天地人合一”。这方面的实践应用的例子,大到国家兴衰,武王伐纣的时机选择,小到买卖铺户的决策实行,无不考虑个天时地利人和。真是百姓“日用而不知”,不可须臾离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9 08:35: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8-29 13:14 编辑

孔子及其弟子推举《易经》其出发点是为“我”所用,推举过程大量夹塞,做了自以为是的“改良”,试图将《易经》纳入他们礼教轨道的意图十分明显。撼山易撼《易经》难,尽管十翼演绎不遗余力终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9 11:58:3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8-8-30 03:44 编辑

我就是感到很奇怪,很多同好不从“小学”入手,上手就是天道、地道的,忧国忧民,结果,基本功没有一点,完全是主观判断的一些结论,还偏偏自认国人无人识才。

比如:明明对易学不甚了解,却也做“大家”谈,结果一细看其大作,论据和依据没有几点能立得住,结论如何能使明白人信服?

但也有被唬住的,那就是没有做过“小学”功课的,是天生的权威论崇拜者,一见大话,就怕得要死,不知道世上从晋代以来就有那么一些“谈士”,所谈的话称为“清谈”,就是“空谈”、“玄谈”,云里雾里的谈,这是一种时尚,本是魏晋“士族“(富士)没事找事儿的活儿,不是学术或事业。但也有一些人不明就里,在新时期入于这一种窠臼将之作为一种事业而不能自拔,一生终将一事无成。

话说得重了点。但不希望不接实际的高谈阔论在本版流行,言之有物、有据、有理、 有新、有用,是所望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9 17:4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天体万事万物都是在一定自然条件下的阴阳(质能)平衡組合体。人是一种生物也不例外,人才之道,实为胆大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29 22:14: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8-8-30 06:35 编辑

清谈之清谈,开个清谈的玩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8-8-30 09:17:24 | 显示全部楼层
1:看得懂看不懂易学,不是从《周易》(易经)找门路,而是从易学整体思路的演变中找门路。一头扎入《易经》不出来,看不到实质。易更三圣,伏羲文王和孔子,其实到孔子思路早变了,伏羲文王是三才综合分析法,到孔子分析方法的影子都没了,直接就是分析的结果------儒家天地君亲师的结构依据。

2:一圣伏羲是三才八卦的创始者,是对《河图》的创新、细化,成果既是《归藏》,讲的是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大禹时期出现《洛书》,其时期的学者按《河图》和《归藏》思路完善为《连山》,讲的是命运或事业规律。三才综合分析法是道学的基础,是百学的前提。

3:二圣文王是细化了三才的内涵,将每一才细化为四象,因此成为六十四。孔子认为是八卦重叠而为六十四卦,从根本上证明孔子对古老易学的原理的理解既是错误的。

4:易学实质讲的是一个方法、两个规律:三才综合分析法和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兴衰成败的命运规律。《周易》是孔子晚年为解决儒家学术根正苗红的问题,而找的寄生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30 17:48:0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8-8-30 17:50 编辑

老张有意见了。

老张有《古易归真》,大家可以学习一下。看老张的三才分析法和六十四卦排序是怎样的?老张归出什么样的“真”来?

https://wenku.baidu.com/view/f01c32d3240c844769eaee7c.html
我看,老张学易,因为学得糊涂,所以,得出一个结论“四把泥”。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30 18:05:0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8-31 07:31 编辑

”四把泥“驻留此地十年之久而且标了“精”,今天何以就不能容忍了呢?风度有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30 18: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8-31 07:33 编辑

“四把泥”也是一个观点,说比不说的好,至少对我有启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30 18:36:21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家争鸣,同意。

易经是百家之源,老张也是“借他人酒杯,浇自己块垒。”

只是我个人认为老张借“易经”的序,说得糊里糊涂,逻辑不清。以已之昏昏,使人之昭昭。

争鸣么,争论一下不是坏事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30 18:42: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8-8-30 18:46 编辑

老张是想讲大道理的,想由古思想史入于哲学,再由哲学入于社会学。大道理往往是由小处着眼而来的,老张也知道这个道理,于是从易经之“序”这个象数入手来谈,这本来是个好方法,但是,老张没弄清序的排列逻辑,与江鸣先生相较,是不是有点糊里糊涂?这就是说其论据和论证都不扎实,观点与论据两张皮,融不到一块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8-30 19:20:1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j_ming 于 2018-8-30 20:43 编辑

百度了一下:
1、江鸣,曾任福建省三明市外事侨务办公室主任。
2、赛四达7月27日晚间发布公告称,公司董事会于 2017 年 7 月 26 日收到董事江鸣先生递交的辞职报告。
3、江鸣,副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
4、江鸣,沿海集团董事局副主席、沿海国际控股董事长,沿海集团创办人之一,杰出的管理专家。
5、江鸣,副主任医师,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普外科。
......

此处不提姓名为好,有笔名、网名,同版一看明白。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