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962|回复: 1

司法鼻祖皋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5 22:16:0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司法鼻祖皋陶7 g8 U! b& @$ E. W3 I/ C. g  b
来源:法学与典故
9 h2 Q" I) \1 u  p4 b- y( y" s
5 m2 q$ V1 f* p2 ^4 f  z7 F  皋陶是舜帝和夏朝初期的一位贤臣,传说中生于尧帝统治的时候,曾经被舜任命为掌管刑法的“理官”,以正直闻名天下。皋陶的主要功绩有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后常为狱官或狱神的代称。
6 K  T" C6 J0 K# i+ t' h gt49e9.jpg
" i) X: K7 `& v4 D# p3 A! y  据史料记载,皋陶,生活在大约2280-约2170年,当时在山西南部一带的尧、舜、禹等部落与皋陶在山东的东夷部落联盟结成强大的联盟,形成了华夏诸国的核心。尧都平阳(今山西临汾)。皋陶卓有成效地辅佐的尧、舜、禹三个部落联盟首领,成为中国先秦史中一位深远影响的人物。其创刑、造狱,倡导明刑弼教以化万民的思想为四千多年来我国各个时期制定、完善、充实各项法律制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历史上被人们喻为“圣臣”。
) S: s. L' y1 ~1 ]0 ~  在舜、禹时期任士师、大理官,负责氏族政权的刑罚、监狱、法治,即司法长官。皋陶被聘任为掌握刑法的官后,又被禹选为继承人,并协助禹处理领导事务。皋陶在禹之先死了,而未能继位。皋陶是与尧、舜、禹齐名的“上古四圣”之一,被奉为中国司法鼻祖。
1 _; ?* a% B3 t ys016.jpg
5 Q' T9 d2 P/ Y  y2 R  皋陶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上古四圣”之一,史学界公认的“司法鼻祖”。皋陶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留给后人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皋陶思想是儒家学术思想的重要源头之一,其主体“法治”和“德治”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历史渊源关系。5 I; ?7 O9 Q) v* V7 o3 b% {4 s3 J
  皋陶的主要功绩:制定刑法和教育,帮助尧舜禹推行“五刑”、“五教”。用独角兽獬豸治狱,坚持公正;刑教兼施,要求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使社会和谐,天下大治。虽然史学家评价皋陶时莫衷一是,但作为“中国法律鼻祖”的认识,却是出奇的一致。* \$ J6 C  T# A
  皋陶,与尧、舜、禹同为“上古四圣”,是舜帝执政时期的士师,相当于国家司法长官。皋陶又是上古时期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教育家,被史学界和司法界公认为“司法鼻祖”,他的“法治”、“德治”思想,与今天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有着历史渊源关系,皋陶文化中的司法活动与法律思想对中国古代法律文化有着重要影响。皋陶还被后人神话为狱神,他辅佐夏禹理政、治水和发展生产,并为融合夷夏和后来中华民族的形成作出巨大贡献。
4 d- Y7 y/ ~4 O% l; r& F6 {# Y( f* M/ t  皋陶“明于五刑,以弼五教”,主张五刑处于辅助地位,对于有过激行为或者犯有罪行的人要先晓之以理,不听教化,再绳之以法。“五教”是: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意在教育人们懂得并恪守最基本的几种关系,使人们彼此亲睦,互相谦让,知道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以实现一个没有犯罪行为的和谐社会,达到长治久安的目的。所以,舜盛赞皋陶:“汝作土,明于五刑,以弼五教,期于予治。刑期于五刑,民协于中,时乃功,懋哉!”
6 E" r5 A7 S( k* r; J6 q  皋陶法律思想具有如下几个特点:一是德法结合,即道德与法律结合、德治与法治结合,“明于五刑,以弼五教”就说明了这个道理;二是民本思想,即强调重民、爱民、惠民,关注民生,听取民意,“安民则惠,黎民怀之”“天聪明,自我民聪明”等即说明此理;三是司法公正,公平公正是皋陶司法的终极目标,獬豸断狱的故事实质上是神化了皋陶铁面无私、秉公执法、断案如神的司法活动;四是天人合一,皋陶所言“天秩有礼”“天命有德”“天讨有罪”等实际上是张扬了自然秩序(天)与人间秩序(人)的神秘统一性,认为后者当以前者为法才是正常健康的。
5 H8 s+ E1 O7 P+ {9 A  相传皋陶在掌管司法时刑律宽缓,在地上画圈,令罪人立圈中以示惩罚,如后代的牢狱。“划地为牢”,成为最初监管犯罪之人的囚禁场所,我国从此有了监狱。" h" h0 y: L( r8 Q( N% Y
  当时,洪水泛滥,天下汹汹。负责治水的崇伯鲧花了九年时间所筑的绵亘数千里的九仞之堤在一夜之间崩溃数处。滔滔的洪水,如同疯狂的虎豹狼群,吞噬亿万生灵,造成空前浩劫!连都城平阳,也被大水包围。登城四望,只见大水茫茫,浮尸滚滚,哭声震野,惨不忍睹。天下黎民对鲧无不切齿痛骂:杀了他,杀了他!8 i8 O  p! ?+ m" D, f- p
gd690.jpg 5 r$ R. E, {) u1 n
  为此,帝尧召开紧急会议。会场上一片肃穆,沉重的哀伤笼罩着每个人的心头。良久,四岳道:“依我看,赦了他吧!他虽然失败了,但还是吃了苦,尽了力的,何必杀他呢?”众人一听,无不骇然。皋陶站起争道:“当今天下,唯治洪为大。为治洪吃苦尽力是每个人应尽的责任。但是,身为负责治水的鲧却渎职殃民,罪大恶极,不杀不足以平民愤。所以,我认为应该明正典刑!”四岳面色阴暗,声音发哑:“鲧固然有罪,然也是我荐人有错,真是我的罪过啊,不必杀他吧!”皋陶既为四岳勇于承担责任而倾慕,又为他要饶恕不该饶恕的人而生气:“不!鲧在建筑、治水方面是有特长,当初你举荐他,并未有错。他犯错误的原因是:不接受他人的正确意见,总是刚愎自用,一意孤行。冀州大堤崩塌之后,帝尧把他召回京都,严厉地给以批评,希望他切实改正。可是,他仍然一味地筑堤防堵,以致从吕梁山到孟门山的堤坝全部崩毁。鲧虽百死莫赎其身!”四岳一边点头,一边吞吞吐吐地说道:“这——鲧确实有罪。只是——只是要体念他的心意是很好的,完全是为救百姓,并没有一丝一毫害百姓的意思。所以百姓虽受害,但是都会原谅他的。”皋陶的削瓜脸崩得铁紧:“是的,善良的百姓也许会原谅他。但是,一个真正的人,犯下这样的罪恶,与其去求得百姓的谅解,还不如一死以谢苍生!四岳,你说鲧的心意是为救百姓,可是标准是什么呢?标准只有看他施行的结果。现在,鲧是彻底失败了,唯有受到应有的处治,才能表白他是为百姓的;否则,为百姓的说法就全是假的!”. Z3 `5 H- c9 n: m
  帝尧道:“是的,真应当杀。但为了弘扬光明正大的品德,更好地协调各部族的关系,皋陶啊,可不可以想一个折中的办法,既不失刑,又不失德;既能达到惩处目的,又能团结各个部族呢?”
' b# e4 a. W, K" |# E$ |$ r# p  皋陶道:“这也正是我呕心沥血、昼思夜想的事情。我们制刑的目的,应当是让人们弘扬道德、提高修养、懂得礼仪、知道羞耻,是为了卫民、安民,是为让大臣们同心同德,为实现治国宏谋而努力,是为了不用刑、建成一个和谐社会。所以,我们本应当判鲧死刑,但可以用流放的办法来代替,以便让犯罪的酋长们有改过自新的机会。帝尧啊,把鲧流放到羽山吧!”8 `/ d* Z' _6 ^
  鲧受到宽大处理,从未认过错的他,后悔莫及,含泪给儿子大禹写下遗嘱:“愿你他日做事,能虚心从善,切勿蹈我覆辙。望儿努力,以盖前人之罪愆。”遂跳羽渊自杀。
5 m: o: K( B- p0 L# V# C  帝尧闻讯后,又问群臣:“鲧既伏罪,谁能继任治理洪水?”皋陶答道:“鲧的儿子大禹是个难得的人才。我听说他很早就留心考察山川,研究治水方略。可惜鲧不听他的话。假使令他治水,必有成效;有了成效,还可以洗刷他父亲罪过。”有人担心:“我们处罚了鲧,再用他的儿子,适合吗?”皋陶道:“我们执刑有一个原则——罚不能连累后人,而赏赐可以延及后世。”帝尧道:“好。可是,他肯来吗?”皋陶道:“殛鲧是出于公义,大禹是个贤者,不会不明白;何况鲧的遗书也极希望大禹能担起治水重任,他定会乐于效命。”
2 @* A4 a5 k3 k! u5 z5 v! @  于是,帝尧命大禹为崇伯,继续治水。9 v2 b: D2 q3 Y6 V1 T- e
  大禹治水13年,成功后,皋陶帮助禹当上了中原华夏部落政权的大领袖。禹继帝位后,为了尊重禅让制度,推举皋陶当继承人,并让他全权处理政务。大禹继位后,淮夷部落对禹有不满情绪,他多次巡视江淮,宣讲大禹功绩:“身执耒锸,以为民先”,不畏艰险,吃苦耐劳,公而忘私,一心为民排除水患,使民安居乐业。终使淮夷畏威怀德,一致拥戴大禹。皋陶为开创华夏盛世立下赫赫功勋。但是,皋陶在禹帝死前就逝世了,传说活到106岁。皋陶的死,让禹又把帝位让给了伯益。之后,禹的儿子启夺了帝位,建立了夏朝。9 U" g8 {4 [1 i: j( p9 w& ^: h! d
dy03timg.jpg 6 R' _/ p7 ?9 O7 p' A
dy13timg.jpg
- x: h' U7 A( C8 b) E6 P
( Z; w! q1 |, H6 [7 J/ J1 G0 z' p  V0 h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25 22:18:0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6-11-25 22:26 编辑
0 M: u+ f) f* d1 y
! p* j+ B6 _8 L: o( H0 ?皋陶故里
% G" o* v& j) B* }$ I  皋陶故里在山西省洪洞县临汾市甘亭镇士师村,该村以皋陶生于此地故名皋陶。皋陶创立了墨、劓、剕、宫、辟五刑,有“明刑弼教”之功。或言直呼其名不雅,皋陶官为士师,故依其官职将村改名为士师村。元统二年建皋陶祠,祠前大坊题曰“有虞氏庙”,明清重修,题为皋陶故里。
: E0 y# t2 r. H6 C, ~ gt6616.jpg
7 V/ z  A4 J6 x1 t# u gt6626.jpg
2 C6 Q& f6 B  `: J gt6636.jpg # ~( e) Y& P: C
gt6646.jpg
" b- o* ]( u" C8 F8 z  1900年,清代八国联军占领北京时,慈禧太后(1835-1908)西逃时经过此地,见此地法制严明,专门前来拜谒并亲笔题写了“明刑弼教”匾额。% B# Q1 r6 v' ]4 e9 g- z/ h
cres1ief.jpg
: |" Z! u! N% ~6 _. o gy6583.jpg ( x4 Q0 c2 }8 c1 E2 m  R; H
  司法图腾——獬豸- H. `& K7 k- t" o6 P, j
  皋陶村往南四公里的羊獬村,在“生獬滩遗址”上有一座最高人民法院铸造的独角兽像,怒目圆睁,昂首阔步,威风凛凛,是为中国司法图腾——獬豸。
+ t3 g, H3 l% g3 }$ n3 {  这一司法图腾的来源,也与皋陶有关。在羊獬村里,随便找一位村民,大都能说出这个羊獬的由来,但没人能说清“生獬滩遗址”的石碑立于何时。
! J* q# m: g7 k( T  传说皋陶使用一种叫獬豸的独角兽来决狱。这种獬豸有点象山羊,但它只有一只角。据说它很有灵性,有分辨曲直、确认罪犯的本领。皋陶判决有疑时,便将这种神异的动物放出来,如果那人有罪,獬豸就会顶触,无罪则否。史书上说皋陶为大理,天下无虐刑、无冤狱。7 g" y+ t6 G/ I. ~# }
  这一传说无法考证真假,但獬豸作为中国传统法律的象征受到历朝的推崇。史载春秋战国时期,獬豸冠在楚国成为时尚,秦代执法御史也带着这种帽子。到了东汉时期,皋陶像与獬豸图成了衙门中不可缺少饰品,而獬豸冠则被冠以法冠之名,执法官也因此被称为獬豸,这种习尚一直延续下来。清朝时,监察御使和按察使等监察司法官员都一律戴獬豸冠,穿前后皆绣有獬豸图样的补服。所以一直以来,独角兽都被当作历代王朝刑法和监察机构的标识。
" Y6 ]* L$ t, z8 V; P% F gt690.jpg
9 p  @1 ^9 x& L0 J qzg83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