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365|回复: 0

[古艺综合] 湖南常德舞龙灯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1-28 20:58: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湖南常德舞龙灯
来源:文化常德

  舞龙灯,又叫“玩龙”、“耍龙灯”。演出时间为每年的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舞龙灯涵盖着民间舞蹈、民间音乐、民间文学、民间风俗等诸多领域,是一个综合性文化载体,具有很高的传承价值。
  湖南省常德市的常德龙灯的品种有长龙、老龙、幼龙、鳌龙、草把龙、板凳龙等等。它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古人用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求神赐福,新中国成立后多为抒发喜悦心情。1995年,桃源县九溪乡被湖南省文化厅授予“板凳龙艺术之乡”。
  舞龙灯始于西汉盛于唐宋,自宋代传入沅澧流域,流传至今,和狮灯一样,在常德流行较广。从前,城乡的街坊宗族、集镇村寨、同乡会馆等都各自备有龙灯。在许多重大喜庆日中,都少不了龙灯。龙的形象崇高而神圣,它带领着狮子、蚌壳精、采莲船、地花鼓之类的表演队伍同场演出。旧时,常德将龙灯分为黄、红,白、花各色,某街某乡为某色龙,相沿不变。但不知起于何时,颜色不同的两龙相遇,往往竞赛一番,观众更加兴高彩烈。
  舞龙灯的乐队很简单,一般仅一架抬鼓、大钹和大锣三件响器。抬鼓很大,两人抬一人打击,大钹需用带子挂在脖颈上演奏,大锣也两人抬着敲击。演奏起来,惊天动地,气势非凡。有的地方也用唢呐的。舞龙动作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技巧性强。较常见的动作一般有大车轮、羊角环、猛虎跳涧、二龙戏珠、二龙戏水、蛟龙漫游、龙头钻裆、头尾齐钻、双龙穿档、龙摆尾和蛇退皮等等。节日及庆典舞龙灯仅安乡就有几十套动作:孔明推车、黄龙出洞、玉带缠腰、枯树盘根、卧龙出山、麒麟送子、绣蝴蝶、兰花子、大风车、小风车、半边月、茶盘等。有的地方还有杨八姐过关、文王脱靴、孔明借箭、八仙飘海、青龙转底、观音坐莲、寿星骑鹤、七星点斗、美女梳头、九牛推磨等故事演绎性项目。这些故事,或源于历史传略,或源于神话传说,或源于天文地理,或源于劳动生活,体现着鲜明的民间传统特色。
  常德城乡舞龙之所以又称舞龙灯,是因为舞龙和花灯是分不开的。有的地方,龙头本身就是一盏灯。不少的地方,在舞龙的同时,周围设有不少的彩灯助威。如果是晚上,除了周围灯火辉煌之外,还要“放花”。所谓放花,就是将装在若干竹筒或铁管中可以点燃的礼花,在不同的方向,同时喷射在龙身上,舞龙者则以最敏捷的身手和蜿蜒盘旋的动作,将四面八方喷射而来的火花挡在龙身之外。沾在身上的火花越少,表明舞龙者的技艺越高。这种火花如果是大量地集中在龙衣的布幅上,会把整条龙烧得千疮百孔,表演者如果动作不协调,或技艺较差,或是掌握时间没有恰到好处,最后此龙就被烧得只剩下一个骨架。每到此时,舞龙者是个个精神焕发,被观众视为英雄一般。正因为如此,所以有的地方干脆就把它叫做火龙或烧龙灯。
  《常德民俗志》有详细记载:“龙灯的品种很多,常德盛行长龙,用篾丝制成有花眼的长圆篓约二十个,糊以皮纸,套上把手,以作龙身。另扎饰龙头、龙尾,用彩布将头、身、尾连接起来,篓中置烛。扎彩球一个,安上手把,俗称龙珠。”在锣鼓伴奏声中,舞珠人引导‘龙’或绕‘s’,或跑圆场,或就地左右翻滚,织成各种图案。翻滚时,龙灯舞成滚筒式,活龙活现,姿态极美。
  长龙有两种:最为盛行的以竹丝扎龙身,以彩布连接头尾,腹中置烛(现在用干电池灯泡),下接长木把,用手高举舞动,适于翻滚。另一种叫板板灯,龙头、龙尾纸糊篾扎,且与龙身脱节。龙身则由多块灯板联缀,每块灯板宽 0.17米,长约2米,其上扎彩色灯笼5个,内燃蜡烛;其下有手擎长柄;一端有固定圆木楔,长近1米;另一端凿圆眼,相邻灯板由木楔插入圆眼连结。玩板板灯时,每户出板一块,由家人亲自参加或请人代劳。族大者一姓一灯,族小者数姓合灯。所联之灯短者数十节,长者达600~700节。玩灯队伍前导为本族家神,紧跟围鼓7、8班,响铳7、8杆,加以唢呐长号,动地惊天。夜晚,数百灯板,蜡烛齐明,龙身弯弯曲曲,迤逦而行,蔚为壮观。幼龙短小活泼,由少年举着,穿梭于长龙之间,幼稚可爱,受人注目。
  老龙着素装,龙头高举,身长超出以竹丝扎龙身的长龙一倍,后面有一截 S形的长颈,但头与颈不相连,传说这就是因布雨失职,被唐朝宰相魏征梦斩的那条老龙,因已被斩首,故首与颈不相连。老龙只在收灯之夜出现,说是起收瘟除疫的作用,伴奏用特制的大锣大鼓,声音苍凉,令人心悸。老老出现时,老人怕惊着小孩,常把小孩藏入怀中。
  鳌龙是一种单人手举的小型龙灯,头在下,尾在上,形同寺庙屋角上螭吻。草把龙全用稻草扎成,是大人扎给小孩玩的。也有一些贫民,新春举草龙往各家各户祝贺,得点粑粑回家的。故新春时小孩多喜欢唱:“龙灯口丫丫,进门讨粑粑”的儿歌。
  澧县还有一种绣龙,丝缎制成,全身绣花,两边缀以流苏。舞龙者穿着长袍长褂,戴金丝眼镜,而且是很帅的年青人.但不大舞特舞,只是轻轻摇摆。玩龙灯一般是正月初五出灯,十五收灯.游*行于街巷与田野之间,也穿入大户人家堂屋或屋场,以祝贺新春。求子之家,特要求表演“麒麟送子”,愿意加倍奉送“封仪”。龙灯到其家时,将龙灯缩短,上骑一小孩,在锣鼓炮竹声中穿进堂屋,绕不孕之妇女舞弄一周,然后由领队向主家祝愿早生贵子,按麒麟之“麒”与“骑”谐音,“麟”与龙“鳞”谐音。
  玩龙灯一般是初五出灯,十五收灯,游*行于街巷与田垅之间,遇宽敞人多处,即舞弄一番。龙灯队列后面,多跟着舞狮队以及高跷、蚌壳精、采莲船、地花鼓之类的表演队伍,与龙灯同场演出。收灯之夜,所有龙灯的游*行完毕之后,都要到龙王庙前的河滩上,举行“收灯”仪式。龙王庙前烧起一堆野火。龙灯挨次在火上撩一下,把龙身上的彩纸烧掉(但留竹织的骨以备来年使用)。烧龙说是意味把一年的瘟疫贫穷病害等全部烧掉。收灯仪式后,大家聚集在河滩上吃“虾米汤”,每人可得一碗。吃完方收拾灯具回家。灯事结束,开始备耕。
  常德民间还有一种夜龙,又称火龙。火龙是一种大型龙灯,头大身粗,夜间玩耍,每节上蜡烛,龙身通明透亮,起舞时如一条带火的龙,在惊涛骇浪中翻滚戏耍,极为可观,别有一番情趣。但这种火龙起舞时动作简单,只能打纽丝、翻滚、走圆势。不能作大的变换和调动。还有一种声势浩大、气势恢宏的鸭鸭龙,也叫夜龙,流行于临澧新安合口一带,并不玩耍,只是抬着走。这种龙一般都要做四十多节,三五百人参与,仅龙头抬举就要三四十人。传说新安苏家板桥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春节期间,曾做过一条108节的龙,龙两边簇拥小灯一千多盏,排列几公里,耗油几百担。
cde45b.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