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楼主: 赵庚白

[周易注解] 《直方周易》系词下——连载

 火..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2-6 07:3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葬之中野,不封不树,丧期无数。后世圣人易之以棺椁,盖取诸《大过》。
【译文】古时候丧葬,是用厚厚的可作燃料的木柴覆盖尸体,埋葬在荒野中,不聚土为坟不设立标志,丧礼期限也没有固定数目,后代圣人改变这种状况,用棺椁埋葬故人,这是因为取之于《大过》卦大于超过的含意。
注释:“”覆盖在物体表面的东西。《齐民要术·造神曲并酒》:“但候曲香沫起,……过久,曲生衣。”
      “”可作燃料的木柴。《孟子》:“毁伤其薪木。”
      “中野”荒野。曹植《送应氏二首》:“中野何萧条?千里无人烟。”
      “”聚土为坟。《吕氏春秋·慎大》:“封比干之墓。”
      “”设置,设立。《左传·文公十三年》:“天生民而树之君。”
      “”形容体积、面积、数量、力量、规模、程度等方面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尚书·禹贡》:“奠高山大川。”
      “胜过,超过。《论语·公治长》:“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8 07:4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百官以治,万民以察,盖取诸《夬》。

【译文】远古时候人们用结绳记事方式管理事务,后代圣人改变这种状况,使用文书契据替代,众多官员凭借文书管理决断政务,众多民众凭借文书分辨如何行动,这是因为取之于《夬》卦辨别决断的含意。

注释:”治理,管理。《战国策·秦策一》:“商君治秦,法令至行。”

      “”众多。《左传·宣公十二年》:“纣之百克而卒无后。”

      “”众多,极多。《诗经·小雅·桑扈》:“彼交匪敖,万福求求。”

      “”分辨。《礼记·礼器》:“观物弗之察矣。”注:“犹分辨也。”

      “”辨别决断。《說文》分決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9 06:16:4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7-2-9 06:18 编辑

【原文】是故《易》者,象也;象也者,像也。
【译文】所以《周易》这部书就是象征,所谓象征就是相似。
注释:“”象征。《史记·孝文本纪》:“黄帝作宝鼎三,象天地人也。”
      “”相似。《荀子·强国》:“夫下之和上譬之犹响之应声,影之像形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0 15:10:4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彖者,材也;爻也者,效天下之动者也。是故吉凶生而悔吝著也。
【译文】彖辞诠释卦辞本质,爻辞模仿天下的活动,所以吉凶产生并且悔吝明显。
注释:“”本质,特点。《康熙字典》又质性也。《中庸》必因其材而笃焉。
      “”模仿。《国语·周语上》:“若鲁从之而诸侯效之,王命将有所壅。”
      “”活动。《论语·雍也》:“知者动,仁者静。”
      “”明显。《榖梁传·僖公流年》:“此其言‘围’何也?病郑也,著郑伯之罪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2 13:50:2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阳卦多阴,阴卦多阳,其故何也?阳卦奇,阴卦耦。其德行何也?
【译文】阳卦中占多数的是阴爻,阴卦中占多数的是阳爻,其中的原因在何处呢?阳卦中阳爻为单数,阴卦中阳爻为双数,其中的善美规律在何处呢?
注释:“”《正韵》凡言德者,善美,正大,光明,纯懿之称也。《诗经·大雅》民之秉彝,好是懿德。

      “”常轨,规律。《诗经·小雅·十月之交》:“日月告凶,不用其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6 06:44: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阳一君而二民,君子之道也。阴二君而一民,小人之道也。

【译文】阳卦一个阳爻为君,两个阴爻为民,这是人格高尚者的主张;阴卦两个阳爻为君,一个阴爻为民,这是见识短浅者的主张。

注释:“君子”指地位高的人,后来指人格高尚的人。《荀子·劝学》:“君子博学。”

      “”学说,主张。《论语·里仁》:“吾道一以贯之。”

      “小人”人格卑鄙或见识短浅的人。《尚书·大禹谟》:“君子在野,小人在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09:04:2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易》曰“憧憧往来,朋从尔思。”

【译文】《周易》说:“反复心神不定地憧憬着未来,希望赚钱能依从人愿接近思考的方案。”

注释:“”本义:心神不定。《说文》:“憧,意不定也。”

      “”以后。《论语·八佾》:“禘自既灌而往者,吾不欲观之矣。”

      “”将来。《论语·微子》:“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

      “”古代货币单位。《诗经·小雅·菁菁者莪》:“既见君子,锡我百朋。”

      “”依从。《左传·昭公十一年》:“不昭不从。”

      “”通“迩”。近,接近。《诗经大雅·行苇》:“戚戚兄弟,莫远具尔。”

      “”本义:思考,想,考虑。《尚书·洪范》:“思曰容,言心之所虑,无不包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07:31:42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子曰:“天下何思何虑?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译文】老师说:“天下事物怎么思考怎么谋划呢?天下事物都会归向同一个目标然而实现的途径不同,目标一致却有众多思路。

注释:“”怎么,怎么样。《战国策·齐策一》:“徐公何能及君也。”

      “”思考,谋划。《吕氏春秋·本生》:“若此人者,不言而信,不谋而当,不虑而得。”

      “”相同,一样。《孟子·滕文公上》:“布帛长短同,则贾相若。”

      “”归向。《孟子·梁惠王上》:“诚如是也,民归之,由水之就下,沛然谁能御之?”

      “”差异,不同。《后汉书·王良传》:“事实未殊而誉毁别议。”

      “”众多,多次。《左传·宣公十二年》:“纣之百克而卒无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08: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天下何思何虑?日往则月来,月往则日来,日月相推而明生焉。
【译文】天下事物何故要思考何故要谋划呢?太阳去了那么月亮就要来了,月亮去了那么太阳就要来了,太阳与月亮相互推进所以光明就产生了。
注释:“”何故,为什么。《论语·先进》:“夫子何哂由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5 09:32:59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寒往则暑来,暑往则寒来,寒暑相推而岁成焉。

【译文】寒冬去了那么暑夏就要来了,暑夏去了那么寒冬就要来了,寒冬与暑夏相互推进所以就形成了年岁。

注释:“”年。《吕氏春秋·长见》:“故圣人上知千岁,下知千岁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6 16:1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往者屈也,来者信也,屈信相感而利生焉。

【译文】离去的弯曲收缩,到来的有规律,弯曲收缩与有规律到来相互感应所以有利局面就产生了。

注释:“”去,到(某地)。《左传·僖公三十年》:“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准时,有规律。《管子·任法》:“如日月之明,如四时之信。”

      “”有利的。《孙膑兵法》:“善战者因其势而利导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05: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译文】尺蠖弯曲收缩,因为他要谋求有规律地伸展;杂色蛇冬眠,是用来保存自身。

注释:“尺蠖”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尺蠖蛾科。尺蠖蛾的幼虫寄生于树木间,以枝叶花果为食。行动时身体上拱,屈伸而行,似人以手丈量距离,古称尺蠖。

      “”通“尨”。杂色。《周礼·考工记·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全:纯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05:49:08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译文】尺蠖弯曲收缩,因为他要谋求有规律地伸展;杂色蛇冬眠,是用来保存自身。

注释:“尺蠖”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尺蠖蛾科。尺蠖蛾的幼虫寄生于树木间,以枝叶花果为食。行动时身体上拱,屈伸而行,似人以手丈量距离,古称尺蠖。

      “”通“尨”。杂色。《周礼·考工记·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全:纯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 09:04:0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尺蠖之屈,以求信也;龙蛇之蛰,以存身也。
【译文】尺蠖弯曲收缩,因为他要谋求有规律地伸展;杂色蛇冬眠,是用来保存自身。
注释:“尺蠖”动物名。昆虫纲鳞翅目尺蠖蛾科。尺蠖蛾的幼虫寄生于树木间,以枝叶花果为食。行动时身体上拱,屈伸而行,似人以手丈量距离,古称尺蠖。
      “”通“尨”。杂色。《周礼·考工记·玉人》:“天子用全,上公用龙。”(全:纯色。)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 10:45:37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精义入神,以致用也;利用安身,以崇德也。

【译文】精通《周易》道理进入到神奇程度,是要将其最好地应用到生活中,有利于用其树立自身,用来增长自己的道德。

注释:“”道理。《后汉书·鲁恭传》:“难者必明其据,说者务立其义。”

      “”极,最。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书问致简,益用增劳。”

      “安身”树立自身。潘尼《安身论》:“盖崇德莫大乎安身。”

      “”助长,增长。《左传·成公十八年》:“今将崇诸侯之奸,而披其地。”

      “”道德,品行。《孟子·梁惠王上》:“德何如则可以王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4 08:11: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过此以往,未之或知也;穷神知化,德之盛也。”

【译文】超过这样程度又往前进行下去,将来的迷惑也能知道了;极致地了解神妙的道理知道其变化法则,人的道德品行达到了顶点。

注释:“”这般,这样。《吕氏春秋·察今》:“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这样:指事情的性质、状态、方式、程度等。)

      “”表示层层递进。更,又,而且。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

      “”意为从这个地方走向目的地。本义:去,到…去。《礼记·玉藻》:“大夫有所往。”

      “”《汉典》将来。《荀子·正论》:“凡刑人之本,禁暴恶恶,且征其未也。”

      “”助词。相当于“的”。《孟子·告子上》:“恻隐之心,人皆有之。”

      “”通“惑”。迷惑。《孟子·告子上》:“无或乎王之不智也。”

      “”极,尽。《史记·刺客列传》:“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

      “”极点,顶点。《庄子·德充符》:“平者,水停之盛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8 12:41:05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易》曰:“困于石,据于蒺藜,入于其宫,不见其妻,凶。”
【译文】《周易》说:“被困在山石之间,抓住带刺的蒺藜脱离困境,进入到他的家中,没有看到他的妻子,不吉利。”
注释:“”介词。引出动作的时间、处所、对象、范围和原因的介词。可译为:在、向、到、从、对于、由于、在……中、在……方面。《荀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抓住,用手按着。《国语·晋语四》:“乃就烹,据鼎耳而疾号曰:‘自今以往,知忠以事君者,与詹同。’”
      “古代泛指房屋,后专指帝王的住处。《尔雅·释宫》:“宫谓之室,室谓之宫。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0 13:35:09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赵大爷是可以把周易玩坏了的人之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14:16: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子曰:“非所困而困焉,名必辱。非所据而据焉,身必危。
【译文】老师说:“在不适宜的处所被围困而遇到了困难,其名声必然受辱没,不适宜抓住的东西而去抓,其自身必然陷入危险,
注释:“”不,不是。《左传·隐公元年》:“今京不度,非制也。”
      “”适宜,适当的处所或位置。《诗经·魏风·硕鼠》:“乐土乐土,爰得我所。”
      “”被围困。《左传·定公四年》:“困兽犹斗,况人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0 14:47:36 | 显示全部楼层
别生气嘛,我又不是十恶不赦的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0 15: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见仁见智,研究方法不同,就会有这种感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0 17:42:5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既辱且危,死期将至,妻其可得见耶!”
【译文】既受辱没又逢危险,死亡日期即将到来,妻子他怎么可能见得到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3-10 17:47:03 | 显示全部楼层
两千多年前就被玩坏了,多赵太爷一个不算多。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1 11:58:3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赵庚白 于 2017-3-12 13:08 编辑

【原文】《易》曰:“公用射隼于高墉之上,获之,无不利。”
【译文】《周易》说:“朝廷任用能在高城上射猎老鹰的人,猎得老鹰的人没有不利之处。”
注释:“”朝廷,国家。《汉书·杨恽传》:“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
      “”任用,举用。《孟子·梁惠王下》:“见贤焉,然后用之。”
      “”老鹰。隼科的各种鹰,特征是有长的翼,嘴短而宽,上嘴弯曲并有齿状凸起。飞得很快,它们通常突然从空中冲向猎物处猎取食物。《国语·鲁语》:“有隼集于陈侯之庭而死。”
      “”城墙。《说文》:“墉,城垣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2 13:15:0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子曰:“隼者,禽也;弓矢者,器也;射之者,人也。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
【译文】老师说:“老鹰是飞禽,弓箭是器物,射老鹰的是人,君子将器物藏在身上,等待有利时机而行动,哪里会有什么不利呢?
注释:“”时机,时势。《论语·阳货》:“好从事而亟失时,可谓智乎?”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14 09:00:40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动而不括,是以出而有获,语成器而动者也。”
【译文】行动时不会盘结受阻,所以箭射出就有收获,这是在说要先制成可用的器物再付诸行动。”
注释:“”连词。表示顺接,即连接的两部分在意义上是并列、承接或递进关系。可译作:就,并且,有时也可不译。《荀子·劝学》:“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康熙字典》《广韵》结也。又《系词》動而不括。《疏》括結而有碍也。
      “成器”制成可用的器物。《礼记·学记》:“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3 15:54:3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子曰:“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
【译文】老师说:“小人没有羞愧之心没有道德观念,没有畏惧没有道义,不看到利益就不勤勉努力,不受到刑罚处理就不能在内心引起戒备,
注释:“”没有。《诗经·邶风·终风》:“终风且曀,不日有曀。”
      “”羞愧。《左传·昭公五年》:“耻匹夫,不可以无备,况耻国乎?”
      “”中国古代一种含义极广的道德观念。其核心指人与人相互亲爱。孔子以之作为最高的道德标准。《礼记·经解》:“上下相亲谓之仁。”
      “”勤勉,努力。《战国策·宋策》:“荆王大说,许救甚劝。”
      “”刑罚。《尚书·洪范》:“惟辟作福,惟辟作威。”
      “”因从前受过打击而内心引起戒备,使不再犯同样的错误。屈原《九歌·国殇》:“身首离兮心不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5 17:58:5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小惩而大诫,此小人之福也。《易》曰:‘履校灭趾,无咎。’此之谓也。”

【译文】受到小的惩罚就会大为警惕,这些小人他们都相同。《周易》说:‘脚套上刑具掩盖了脚趾,无灾咎。’就是说的这个道理。

注释:“”惩罚。《荀子·王制》:“勉之以庆赏,惩之以刑罚。”

      “”警惕。《荀子·修身》:“好善无厌,受谏而能诫,虽欲无进,得乎哉?”

      “”通“副”。相称,相同。张衡《西京赋》:“仰福帝居,阳曜阴藏。”(李善注引薛综曰:“福,犹同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6 09:33:43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小人以小善为无益而弗为也,以小恶为无伤而弗去也,故恶积而不可掩,罪大而不可解。《易》曰:‘何校灭耳,凶。’”

【译文】好事做得不多就不能够成就美名,坏事做得不多就不能够毁灭自身,小人认为小善去做也没有什么好处因而不去做,认为小恶做了也没有什么伤害因而不将这种坏习惯除去,因此坏事做多了就不能够掩盖,罪恶大了就不能够解脱。《周易》说:‘担负的刑具掩盖了耳朵,有凶险。’”

注释:“”多。《周礼·地官·遗人》:“掌邦之委积,以待施惠。”

【简评】此断是系词中的维一败笔:如将【履校】定位于【是对犯罪者的惩罚】,那么就不能说是【无咎】,无咎是没有灾祸或者没有错误,既然没有错误也没有灾祸为何要惩罚当事人,自相矛盾的论述。看来《系词》作者也没有读懂这句爻辞。应弃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3-28 08:11:54 | 显示全部楼层
【原文】子曰:“危者,安其位者也;亡者,保其存者也;
【译文】老师说:“遭遇危险的,是安逸地担当官职的人;灭亡的,是保全自己能活在世上的人。
注释:“”安适,安逸。《左传·僖公四年》:“君非姬氏,居不安。”
      “”职位,官爵。《孟子·万章下》:“以为,则子君也,我臣也。”
      “”保护,保全。《左传·僖公二十一年》:“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
      “”生存,存在。《左传·宣公二年》:“宦三年矣,未知母之存否。”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