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54|回复: 0

解读诠释的逻辑原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3 03:5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几天前分别在两个网站,看到同一转载文章。反复看了几次,印象深刻。一外国学者,对我国某一领导人说,传统唯物论在张载理论中,比西方唯物论早五百年历史。这二天,我想找出来,转载在论坛中,找不到。没有办法,凭我的记忆思路。悟觉出一些道理来。
若此事属实,外国学者评论中国传统唯物论,有两个板本了,即老子道法自然的物化道板本,荀子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板本。张载以“物物为能过化”,与“性性为能存神”,一物两体矛盾辩证成然民胞物与的唯物板本,前接荀子物物道板本,后续是船山道体论板本,“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的逻辑程序,人、天、物均一自然之化的心性唯物,简练归纳为物物道的唯物板本。自始至终,我推崇是物物道之唯物,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物物道之唯物,非老子执古道纪,质朴心性人道法自然的物化道唯物。对物物道与物化道不同唯物板本的解读和诠释,便有不同评定的唯物板本。
外国学者对中国传统哲学的解读和诠释,出现截然不同的唯物板本。
中国学人对西方哲学文化的解读和诠释,是否也同样发生类似的现象?
对古人思想的理解,是否也因不同的逻辑解读和理论诠释,所产生的结论也截然不同。孔学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出现的孔学板本都难以细计吧!探究结论不同之所以然之理,在解读诠释的基础层次,与下结论的论理层次之间,显然的问题在于:解读诠释的基础层次,是否合乎古人的逻辑原真?直接影响着结论的是非真谬。
解读和诠释,如何能符合古人的逻辑原真?理论研究的真实功夫所在,涉及三个实事求是的理论问题。
一、理解古人的逻辑原真,必须与该时代的社会条件及人文背景合辙。历史发生的社会事件与代表人物,人们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活动,理势成然的存在音容天,由此自然成然的理论形态,不同理论见解的学术形态。其中包括理论偏蔽的非主流学派的理论形态,受时代局限的主流学派理论形态。如春秋时期古朴心性第一次处礼崩乐坏人心乱相时代,成然杨朱与墨学为显学,成然究人心不古的孔子仁学、究人心复古的老子自然学。在战国末期进入豪强兼并,走向集权大一统的专制时代,成然显学的法家法术势理论流行,成然荀子以言行的礼义规范质正仁心说,完成儒学礼法合治的政制理论;完成儒家有为自然观,顺天而制天的物物道理论;也因诸子学派存在理论偏蔽,集成诸子学的同时,提出解蔽说,等等。老子入世的自然观也成然庄子出世的自然观。在先秦时代的诸子争鸣时代,出现不同阶段非主流的理论形态,出现儒学在各个阶段的理论形态。探究与古人理论同辙的时代背景及人文文化,方可以真切解读和诠释出古人的逻辑原真。
二、现在,连接过去之因,转折为未来之果,因果的链条路。所以,历史有发生的次序,有社会实践的理气次序,同时有理论形态的逻辑次序。老子道法自然三无为,在春秋战乱时代成然是入世道家,在战国兼并时代成然庄子的出世道教,道法自然的道家与道教并立共存。在先秦道家原创期,三无为的重心是无为自然,质朴心性人执古道纪的道法自然,无为无不为的无为自然。进入汉初养民生息时代,重心是无为之治施政的道法自然。进入魏晋南北朝的动乱期,开始儒道佛三教鼎立的时代。从五代十国动乱期前后的内则道佛,走到宋后儒道佛互补的治世道德,乱世道佛,治乱世循环的汉夷王朝陵替时代,道家进入以自然的心性内修,重心是无为人生的道法自然阶段。随着历史发生次序与社会实践的理气次序,依次序而成然重心是无为自然、无为政治、无为人生的道法自然之逻辑的演变循序。同样,儒家理论的逻辑次序,从先秦孔儒基础化的胚胎时代,论理学始初孔子仁学,经子思承转,落实的是孟子对孔子仁学的传续,人能弘道的仁学,务实理性于民本之民生为理道核心的尽心尽性知天事天的探究,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圣神文化之研究。到法家成显学的战国兼并时代,成然是荀子重礼义质正仁心的儒学发展转折点阶段,成然《易传》的天地人参成天地人继,探赜索隐,极深而研几,致广大尽精微,通志成务的三道三才,人参天地的本体论。确定目标是富有日新的继善成性。孔儒基础化胚胎时代的理论逻辑次序,依次序的经典六书:《论语》、《大学》、《中庸》、《孟子》、《荀子》与《易传》。宋明理学删定四书,将荀子学清理出儒坛,中断了孔儒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成为当然之理的唯心教条,文化专制的儒学异化。在儒学异化时代,也成长着孔儒脉理传承,为去圣继绝学的张载气学和船山实学。唯物论的物物道理论阶段,到张载民胞物与,船山道体论,义理贯通的逻辑次序;论理矛盾之辩证法思想,从荀子解蔽,到张载参两的一物两体说,船山的矛盾理一说,义理贯通的逻辑次序;人能弘道的天人合道之义理体系,从孔子的忠恕仁道与德治,《中庸》的诚者天道与诚之者人之道,《大学》明明德至善的八条目,到孟子尽心尽性于知天事天,荀子精于道者成就精于物者的物物道,《易传》的天地人参本体论的富有与日新,转折到脉理传承,张载的“性性为能存神”成就“物物为能过化”,船山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义理贯通的逻辑次序。儒学理论理性论理的文政合一,政道的经世治用,文理的会通古今通义。从解读和诠释两方面的思维注力,得古人逻辑原真,理论切实功夫:会通古今通义。
三、会通古今通义,以传统文化推导于现实文化,同样以现实的事实逻辑推导传统文化。
正如,唯物论有道家物化道板本与儒家物物道板本,那一个是属于传统哲学意义的唯物板本?
(1)物化道是随顺自然,没有人为痕迹的道法自然,世间会存在人为自然主体而没有人为痕迹的道法自然?事物,事随物理定事则,物理事则之理则,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事物,人也;人随应的自然,非纯粹自然界之自然,包括人的心性自然与社会实践活动之自然。人与社会的自然,充满着人为与自然成理道矛质的自然,心性内外,理势天之自然,成然存在音容天之自然,人物之元的物欲需求之精微之几,引发鬼神之绍的心性危微之几,“明有礼乐,幽有鬼神”的心性形态和动态,皆属自然,决不可能存有消灭人为痕迹,随顺自然的物化道。人为随顺自然,必然在解决社会人生的理道矛盾,调理质文心性的内外矛盾,即立心立命的性命与理气,理情与理欲的人道诸多的主次矛盾。仁义人道融入天道阴阳,成就易简理得的易简立本;仁义人道融入地道刚柔,成就乾刚健与坤柔顺之心性理则为易简之善配至德,决定:人为随顺自然,在于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遵循物则的客观规律。人能弘道的有为与作为,精于道者成就精于物者的物物道。马克思提出的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是物物道,非物化道。商品经济时代,显然人的个性活力,企业的研发创新,以及国家对市场经济的理性调控和整体协调,是物物道,非物化道。
(2)物物道定在的物质生成过程是知幽明不知有无。有与无是物质生成的得失成败结果,究其所以然因果之理道,知幽明。企业研发过程,不是从幽到明?尽管经历多次失败教训,反复波折,失败乃成功之母的坚持不懈成功路,不是从幽而明?因明的成功路,定在果之有,知幽明道不知有无道。物物道,非物化道。
(3)顺乎物则天下之变的价值取向是终奏物,动力源是始奏活力人。存在音容天,容有迹而音无方的心性唯物,又是音以节容,容不能节音的心性辩证。如何逮音容成,成就顺乎物则,心性辩证之精粹,也是心性唯物之精粹,唯物辩证之精粹。一物两体,不存有孤独的唯物和孤独的辩证,非物化道,是物物道。
(4)逮音容成的顺乎物则,人道推动天道的诚信道,精于道者成就精于物者,天人之继所成就人、天、物道体的自然之化,归根结底还是始奏人的心性文化文明。历史,毕竟是人创新与创造的历史。“命日降而性日生”的心性文明:继善成性。物物道的继善成性的心性文明,非物化道,不能芚愚之化的质朴心性人。
从随顺自然的人为与自然的理道矛盾,知幽明不知有无的物质生成因果,心性唯物与心性辩证的一物两体,天人之继的继善成性。以现实的逻辑事实推导传统唯物论,物物道,非物化道;以传统文化推导现实文化,物物道的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从孔子的人际忠恕,走到船山的天下仁恕;从荀子物物道走到船山的人道理欲观,唯物论明晰确切:对传统哲学史的理论理性之解读和诠释,会通古今通义的逻辑原真:物物道,非物化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