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30|回复: 16

[综合讨论] 【转】王阳明的五大处世之道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13 11:44:3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王阳明的五大处世之道


      王阳明是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没有争议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圣人。曾国藩曾评价他:「王阳明矫正旧风气,开出新风气,功不在禹下。」
      王阳明继承宋代大儒陆九渊的思想,以自己的体悟加以完善,形成独具一格的「心学」体系。王阳明临终有一句名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又有诗:「吾心自有光明月,千古团圆永无缺。」此心光明了,世界便一同光明起来。王阳明认为:「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心是身体和万物的主宰,当心灵安定下来,不为外物所动时,本身所具备的巨大智慧便会显露出来。
      在王阳明看来,人活于世,烦恼苦闷皆由心生,而他提出的处世五法则是引导众人以心之力抵御外界纷扰,重拾中庸、淡然之境。
      1、欲修身,先养心:
      自古以来,圣人都在为我们讲述一个真理:心为天地万物之主。王阳明也不例外,因而他说出「其发窍之最精处,是人心一点灵明」的深刻道理,他在《与杨仕德薛尚谦书》一文中写道:「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说的正是心力于人的强大作用。
      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2、欲静心,先戒躁:
      修身养性的最高之境,在于无论面对何事都能不急不焦保持内心的宁静。正如王阳明在《传习录》中提到:「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3、欲去焦,先宽心: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意思是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依王阳明之见,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4、欲心旷,先求简:
      王阳明所提倡的「心学」在某种程度上与道家所说的「顺其自然」相仿,但相对于老庄的无为之态,王阳明推崇的是「无为之下的有为」,即以退为进、大道至简的本真心态。
      圣人做学问追求「大道至简」的境界,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简单的心追求简单的生活。
      5、欲简泊,先意诚: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这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3 23:09:0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争议?这种专制论调是最大的捧杀了。明显违背道德经的天下皆知美为美,恶矣。言论本身就是无常的,怎能一边倒?除非思想控制和专制
。王阳明当世时争议就很多,当时著名的大儒王廷相,湛若水等就明确反对王阳明。
王阳明入肆孔庙上也是历来争议最大的,同时入肆的有大儒胡居仁和湛若水的老师陈献章。这两个都没有争议,唯独王阳明,最后采用的是民主投票表决的方式勉强通过,还引发官方的一次学术思想大辩论。
之后遭到的非议也非常多,王夫之,顾宪成,顾炎武等都认为其空谈心性。清朝将其思想彻底封杀。建国后更是以反对一切形式的唯心主义的极端思想专制,使大儒王阳明成为党内和教科书上的反面教材之典型。
即便圣人如老子佛陀等,一旦入世,都是争议不断的。
初步领会世事是无常的,只在人心的变化,才算心学入门:有善有恶意之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14 05:58:29 | 显示全部楼层
请参阅新诸子论坛23期宋大琦文章《明儒礼法学》,从儒教的理学和心学的思潮演变,作者比较客观地表述了阳明心学的思想本质,表述了阳明后的思潮演变。
阳明心学非陆九渊心学,非朱熹理学与陆九渊心学繁锁与简易之论争。阳明认为,对朱熹“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客观理,必须经过心底思虑、过滤和质正的心即理,致良知,知行合一,掀动了一场非出自阳明主观自觉性质的思想解放思潮,终结了宋明理学,终结了儒教意识形态。阳明后的理论走向:百姓日用即道的孔儒实学回归,即孟子的明察庶物人伦,仁义行,非行仁义的日用伦常之道,致张载气学世间流行,顺时代思潮流向,就是明清之际的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
阳明是儒教意识形态的最后一个大儒,其思想本质依然是宋明理学的空谈心性;阳明也是终结宋明理学的最后一个大儒,掀动非出自主观自觉性质的思想解放潮,实质性终结了宋明理学,复归孔儒实学的思潮在阳明后。阳明心学有双重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5 10:22:23 | 显示全部楼层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阳明心学的要义在历史上影响国人思维几百年,这应是铁定的事实,大家多问问为什么?学术理论能否推广,社会环境是第一要素,也就是说应用解释远大于理论实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5 20:14:50 | 显示全部楼层
王阳明只是中国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儒。王之后,儒家无大儒。
心学作为个体的修身可能有些益处,但对于治国平天下,引导人类前进则无有贡献可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2-25 20:51:13 | 显示全部楼层


言之有理。阳明儒学与心学的知行合一、致良知等理念,为重振当时的儒学精神,更重要的是为士子阶层自我意识觉醒、追求自由提供了亮丽的通途。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00:12:45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天地 于 2016-12-26 00:25 编辑
郭志成 发表于 2016-12-25 20:14
王阳明只是中国儒家学派的最后一位大儒。王之后,儒家无大儒。
心学作为个体的修身可能有些益处,但对于治 ...


乱讲,王阳明之后的大儒多得很。黄宗羲明儒学案列出仅心学一派就有八大分枝。其中王艮,何心隐,李卓吾一派是对明朝非君浪潮,打破君主专制影响最大的。
王阳明嫡传却是钱德洪,王龙溪一派。之后又有刘宗周,黄宗羲师承刘宗周。
其余如聂豹一派门下又有首辅徐阶等等。
非王学一脉的也有王夫之,方以致,宋应星,冯梦龙,顾宪成,顾炎武,吕留良等等众多大儒。儒学的势衰,是在清朝。
宋明理学学稿,可看现代旅台大儒牟宗三等等。民国两位大哲,王国维,冯友兰也是宋明理学学者。王国维推出新心学,冯友兰推出新理学,和后来的中国哲学史。

心学,明末中西大合璧时,心学是漂洋过海流传世界最广的一门实用经世之学,直接促成西哲从古希腊的唯心唯物二分逐渐走向心物一元。可以说现在整个世界的哲学发展都离不开心学。近现代西哲主线的迪卡尔,莱布尼茨,休莫,贝克莱,康德,海德戈尔等等都受到其莫大影响。国际上上世纪50年代开始欧美日就相继成立国际阳明学会,是目前国际上重要的显学。
王阳明,在经世之学上,可以说整个世界无出其右者。
欧美学者,喜欢宋明理学的哲学部分,但中国学着喜欢推销其中先秦孔孟未涉及哲学的伦理说教部分,西方人不喜欢这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00:51:0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天地 于 2016-12-26 00:52 编辑

路德,卢梭两位启蒙时代基督教宗教改革的排头兵,主张旧约、天主教、东正教、甚至包括古老的犹太教和水火不容的伊斯兰教,都共同信仰一心。真正的以心之主宰包容天下。有很明显的受心学影响的痕迹。

另一位西哲是大师级别的伏尔泰。

心学真正的直接传承在欧洲和日本。日本,则是直接心学起家的。

王国维编撰新心学时,就大量采纳了天主教新约和其他西方哲学思想。
在清朝时中国的整个学术思想是停滞甚至倒退的。所以这一段时间在中国,心学销声匿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06:27:41 | 显示全部楼层
古越中兴 发表于 2016-12-25 10:22
金无赤足,人无完人。阳明心学的要义在历史上影响国人思维几百年,这应是铁定的事实,大家多问问为什么?学 ...

若研究文化学者的品格德行,金无赤足,人无完人,不能求全责备,是对的。非研究文化人,研究文化,就不能含糊了事。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存在与思维的问题,从历史文化的因果链路,思维研究的存在,从透彻历史的发生次序,实践理性的理气逻辑次序,方可明晰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明晰逻辑次序,会通古今通义,悟觉出不可易变而深刻化不断的义理体系,这就是哲学的抽象,有限与无限的真理所在。马哲三大规律之一,否定之否定规律的三个阶段,肯定阶段是人类认识不成熟阶段,方出现否定阶段的曲折和反复,对肯定阶段的实质性否定,包括对其理论的异化。再经过对否定阶段的再否定,回复更高复归的肯定阶段,即否定之否定的成熟阶段。曲折和反复的认识过程,是自然过程。没有否定阶段,也许就没有成熟的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出现。问题在于:在否定阶段受磨难的时间长短?受磨难的程度深浅?及曲折反复次数多少?在于人类理性悟觉能否作出彻底性的问题解决,因而导致因果链路的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现时文化研究的乱相路,基于文化研究未能正本清源,文化理性未能得到解决的症结所在。
对宋后儒家文化研究的正本清源,涉及四大问题的探究:
一、对宋明理学理学的文化本质作定性结案,连接对现代新儒学思潮的文化探原。
二、对儒道佛互补的文化现象作究其所以然的因果评述。为何“治世道德,乱世佛道”?
三、对阳明后的文化思潮作逻辑次序的探究。为何出现心学接近气学,回归实学的理性循序?
四、对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作理论性质的精深思究,质实孔儒实学更高回归的理势自然而必然。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6 09:25:27 | 显示全部楼层
今天地 发表于 2016-12-26 00:12
乱讲,王阳明之后的大儒多得很。黄宗羲明儒学案列出仅心学一派就有八大分枝。其中王艮,何心隐,李卓吾 ...

王阳明,在经世之学上,可以说整个世界无出其右者。

既然如此说,王之后还有什么人是大儒呢?先生所举后之诸人,虽然有些非儒,但他们的成就,显然先生认为不如王阳明。所以说王大之后无比王大者之大儒。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7 22:49:5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16-12-27 22:51 编辑
郭志成 发表于 2016-12-26 09:25
王阳明,在经世之学上,可以说整个世界无出其右者。

既然如此说,王之后还有什么人是大儒 ...

按照“正统儒学”的观点,认定宋明理学继承孔孟之道,是儒学发展的最高水平,阳明是最后一位大儒了。“正统儒家”的观点,恰恰造成历史上挺儒与反儒的长期论争,至今仍未停息,造成现代文化研究的乱相路。三十多年前的文化热时代,启蒙学派坚决反对“正统儒家”的观点,倡扬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的文化思潮。文化思潮四大家:黄宗羲、顾炎武、颜元、王船山,学术成就彪炳,尤其是王船山,名副其实的最后一位大儒,继承张载气学,完成为去圣继绝学——张载气学——船山实学的孔儒脉理传承路。启蒙学派领头人是萧萐父教授,现代文化启蒙的先躯,也是名副其实研究船山学的先行者。凤凰国学网有登载萧萐父的学生郭齐勇纪念文章,《郭齐勇忆恩师萧萐父,中国文化如何走出西方中心主义》。建议郭先生认真看看。空谈心性的宋明理学异化传统儒学,真正的传统儒学继承者是张载气学与船山实学。萧萐父有两个观点十分明确:一是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历史接合点,时空性质的文化接轨,薪火相传。二是商品经济时代的中国文化有两化,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先进文化中国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6-12-28 10:02:45 | 显示全部楼层
二王孰高孰低?孰大孰小?是国学中争论的问题。欢迎讨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1 00:52:51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今天地 于 2017-1-1 08:40 编辑
郭志成 发表于 2016-12-26 09:25
王阳明,在经世之学上,可以说整个世界无出其右者。

既然如此说,王之后还有什么人是大儒 ...


受中国传统影响,以孔子为正统的话,王阳明之后还有很多大儒。倒是宋朝之前儒学未登正统时的儒者少。
不过在入世间哲学上,现在别说中国,整个世界上王阳明都是首屈一指的人物。
中国封建,造始于孔子。宋明理学,是要打破孔子的封建等级,营造新儒学以致人人平等的现代社会的。这一点王阳明,无出其右者:人人都可为圣贤,岂独你孔孟程朱。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3 07:57:45 | 显示全部楼层
视孔学为正统,可以,却不能以静止的观点对待,命日降而性日生,此一时彼一时也,对于二千数百年前的孔学,能奉若神明?言必孔子?理论理性有逻辑次序吧,更不能教条地认识孔学,异化孔学非孔学。
“人人皆可以为尧舜”,出自《孟子•告子下》。孔孟时代,非君主专制的民本时代,君敬臣忠,何来封建等级?伐纣非伐君,伐民贼独夫。“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为国人;君之视臣为土芥,则臣视君为宼仇”。封建等级,出自法家法术势理论。君临天下,南面而坐,树立君势,伴君如伴虎。凭藉政权威势,运用术数驾驭群臣,致群臣百姓守法奉令,体现中央集权之专制威权。自汉武独尊儒术后,实质阳儒阴法,以法家专制改造儒家民本。到宋时代,忠君报国的忠诚异化,伐无道昏君是乱臣贼子所为。宋明理学附从,彻头彻尾的专制儒学了。阳明心学改变了陆九渊心学,依然是空谈心性。阳明说:“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与习以性成、理在气中、神理实学背道而驰。“只在此心去人欲,存天理上用功便是”。冲破孟子“可欲之谓善”的道德底线,静心闭情去人欲存天理,不是空谈心性?
探寻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历史接合点,探寻现代文化的两化: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先进文化中国化。承继的传统文化,非空谈心性的儒教唯心教条,而从正统儒学(孔孟荀《易传》)开出的理性实学,究其所以然之理的心性唯物与心性辩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3 08:51:1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郭志成 发表于 2016-12-28 10:02
二王孰高孰低?孰大孰小?是国学中争论的问题。欢迎讨论。

这种问题是自己毫无主心骨的见风使舵者摆出来的了。
人的立法基础在哪儿?心外求法,心随物走,物丰则心畅,物贫则心塞,如此还何来主心骨,人无主心骨何以立于天地间?
大道只在心内求,心外有求无所得。这是道家精髓,王阳明心学窥其门径而入,心乃是万物之主宰。
空谈仁义有何用?搞个27月的守孝形式化有何用?证心其实就是证无我,证无善恶,心之体本无善无恶之无我。
颜回打座入定证无我,孔子实告我达不到这样的境界,我以你为师。王阳明证无我,何不为孔子师?没有入定无我功夫的后儒又如何批佛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3 09:00:28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老确实完全超脱了,万物平等齐一,非断非恒。所以没有什么入世争锋的念头。王阳明还差点火候,所以还在入世的经世致用。入世间学,也必先立本体。王阳明立心牢靠,所以处世为人可立于不败之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4 11:17:56 | 显示全部楼层
物丰与物贫乃民生现象,究其所以然之理,神理的主心骨 
人生能无我?无我无个性?佛教幻化,视一切实相为空境,七情六欲皆空,无我无个性;道家虚无,随其自然,无我无个性:宋明理学,天理浑然,奉守当然之理,静心闭情去欲,无我无个性。儒道佛文化,心外无物的善性无欲,人性异化,文胜质则史的无我无个性。孔子忠恕道,忠于己的人性自然与心性实然,作推己及人功夫。忠于己,能无我?无我无个性?孟子尽心尽性知天事天,能无我?无个性,焉能尽心尽性?船山的实学心性:“我性自天,不能自亏;我才自命,不能自逸;我情自性,不能自薄”。活力充沛有自我,有个性。有自我,有个性,一是失理性的质野心性,杨朱私己与利益抱团的兼爱交相利;二是理性实学,以己情,理通天下情;以己欲,理通天下欲。至于非实学的文史心性,儒道佛文化,无我无个性。
阳明立心牢靠?明朝腐朽莫过于太监小人乱朝纲,明朝专制没落路。思想文化方面,阳明心即理的思想解放潮,恰恰与阳明心衷相背,出现百姓日用皆道的实学,铺成为往圣继绝学——张载气学——船山实学的脉理传承路。
船山所说的“日新而不用其故”,一切形式的东西,如守墳三年,男女授受不亲之类,与时俱变,都会被新的形式取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