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607|回复: 0

[作品赏析] 试析费孝通之《农村社区的社会腐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20 14:11: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转自我的空间http://user.qzone.qq.com/46269456/infocenter?ptlang=2052 谢谢指正。
       农村社区的社会腐蚀是什么?是工业化、现代化带来的必然产物或者现象吗?农村社区转变为城镇社区是必然之路吗?我们现在的工业化、现代化正在蚕食我们的传统农村社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吗?城乡差别的消除只能通过消灭“乡”或者“化乡为城”这条所谓的必经之路吗?我看我们不能轻易的下这条结论,我们目前下结论的依据无非就是西方的血汗发家史吗!

      费老借用土地的流失来比喻农村社区的社会腐蚀过程,这点在我们来说特别的贴切,因为我们对土地的眷恋程度在世界上来说都是独一无二的,而用这个来比喻是我们所容易接受的。费老说,我们的农村社区就像我们的土地一样,本来孕育了几千年的子民及其文化,这有赖于我们对农村的精耕细作、呵护有加,我们的各项管理模式和制度都是围绕着农村这块土地而建立起来的。所以,我们很少有背井离乡的人,即使背井离乡也得衣锦还乡或者落叶归根。因为我们只要呆在我们与生俱来的那片土地上,我们就能汲取到我们生存发展所需要的营养,能够满足我们五个层次的需要。那个时代的农村社区是一个能够内部自我循环的封闭社区(或者说开放程度特别微小的社区)。我们所接受到的教育都是耳濡目染的,我们所进行的各项“投入”都是能够在本社区就能获得收益的。但是随着近现代化进程的开展,我们本来封闭的农村社区被打破了,首先是我们所接受的教育,是国民教育而不是圣人教育了,接受的是肤浅的知识性教育而不是智识性教育了,而这些教育却满足不了我们生存的需要,找不到一个能够满足生存又适合自己“身份”的工作来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但是这帮子人又没有“脸面”返乡务工或者务农,因为我们的农村社区还依然有着传统“学而优则仕”的观念,背井离乡出去了除非衣锦还乡,人们不可能穷困潦倒的回到自己的老家。当然这里除了被社区的人看不起的因素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所接受到的教育已经无法与农村社区里的文化相互交流了,所以我们产生了“漂流一族”,这对于农村社区来说,是人才的流失,自己培养出来的人才,耗了不少自己社区的成本,却最终不能回来为自己的社区服务。其二,人才的培养,教育的进行,是需要社区成本和家庭成本的,社区成本是机会成本,而我们的家庭成本却是赌博性质的,因为传统的观念里读书人的出路只有一条——“仕”,一个家庭供养一个孩子或者多个孩子上大学,往往是倾其所有,甚至透支,但是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多数却成了“漂流一族”,或者在城市里工作以谋求生存,所以这里体现的是农村社区流向城市社区的资金,城市的发展很是得益于这部分免费资金。而城市的发展,却没有相应的反哺流向,没有产生相应的人才和资金流,来保障农村社区的正常发展,农村社区的原有封闭循环被破坏,随着时间的流逝,农村社区就逐步的被腐蚀光了,就像一块由于岁月流逝而无人呵护的土地一样慢慢的流失,最后成了荒漠,被人遗弃。

      这里让我想起了文革时期的上山下乡活动,对于这件事情有很多批评,但是如果从农村社区的社会腐蚀角度来看的话,这项活动未为不可!况且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人太多了,最终还是要影响发展和和谐的。现在我们开始搞“第二次上山下乡”活动,但是我们的初衷却仅仅是为了缓解城市社区的就业问题,而不是从根本上解决农村社区的循环问题。如果说人才能够回流的话,那么这也算对于农村社区的循环还是能起到促进作用的。

      由次贷危机引起的金融风暴,使得美国人开始“Buy America”,于是我们也来了一句“消费就是爱国”,冀以刺激消费,扩大内需,于是家电、汽车开始下乡了,这里又出现了一个可怕的资金流向,从农村社区流向城市社区,攫取农村社区就如无止境的攫取土地一般,只有等其变成了沉睡的楼兰古国,人们才会发现荒漠原来并不是荒漠!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20 收起 理由
海涛 + 20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