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70|回复: 0

让世界通过中国文化的精粹来了解中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2-21 17:04:2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受访人:“流动的紫禁城”大型服装表演设计师 胡晓丹
采访人:《世界新闻报》驻阿根廷记者 李娟
说来惭愧,记者虽然几年前就已听说一个中国设计师策划了名为“流动的紫禁城”的大型服装全球巡演,但直到日前,“流动的紫禁城”在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演出时,记者才有机会在异国欣赏到了这一盛况,并且见到了胡晓丹本人。刚开始,记者实在很难将面前这个看起来非常儒雅的男人与象征着“前卫”的服装设计师联系到一起,但随着不断深入的交谈,记者发现,胡晓丹实在是个很有想法的人,他不仅仅想做个出色的服装设计师,更重要的是在用自己的创意来实践一个理念,即让世界通过中国文化的精粹来了解中国。

图片1.jpg


要用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东西来表现中国文化

《世界新闻报》:在采访您之前,请您简单地介绍一下自己好吗?
胡晓丹:我以前插过队,务过农。那时,我很爱画画,在插队的时候一直没有放弃这个爱好,这让我那段时期过得很愉快。而且那段经历对我的帮助也很大。1977年,我考进了中央戏剧学院舞台设计专业,毕业后进了中国歌剧舞剧院做舞台设计。这是一项集体工作,但我更喜欢用服装把个人的创意完整地表现出来,因此,我就成立了自己的服装表演公司。

《世界新闻报》:是什么促使您选择“紫禁城”作为服装表演的主题的?
胡晓丹:其实,我最初并不是搞服装设计的,我只是因为不太认同一些设计师的偏激想法,才走上了这条路。当时,许多获奖的设计师总是拿一些民间的东西搞创作,或者只拿少数民族的一部分东西来进行创作,我认为有失偏颇。于是,1987年,我办了一个在当时颇受争议的服装展,名叫“璀璨中华”。当时就有人批评我是个外行,说“胡晓丹都不知道应该用什么面料来制作服装”。但我坚持认为,应该选择一些能代表整个中华民族的东西来表现中国文化。所以,经过长时间的积累,我选择了“紫禁城”这个服装表演主题。
图片2.jpg

《世界新闻报》:您能否简单介绍一下此次“流动的紫禁城”服装表演的拉美之行?

胡晓丹:我们此次来到南美洲的巴西里约热内卢和阿根廷首都布宜诺斯艾利斯演出,是为了配合北京市政府和北京市旅游局组织的一次演出活动。目的有两个,一是向外国观众推介中国文化,二是借此机会与海外华侨华人沟通和联系感情。

图片3.jpg


异族文化有相通之处演出因此屡获成功

《世界新闻报》:据我所知,从2002年5月开始,“流动的紫禁城”进行了为期两年的全球巡演,到过不少国家。这其中,既有与中国文化背景相近的亚洲国家日本,也有风格迥然不同的欧洲和非洲国家,当然也包括美洲国家。面对这么多文化背景不同的观众,“流动的紫禁城”演出都获得了同样的成功,您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呢?
胡晓丹:我认为,尽管每个国家、每个地区的文化都存在差异,但不同的文化之间有相通的地方。中国文化里面的确有让人尊重、让人敬佩的因素,这是无论哪个民族都会喜欢的。与中国文化背景相近的民族,能够借“流动的紫禁城”的表演认识到中国人目前的面貌;与中国文化背景差异较大的民族,对此会有更加强烈的新奇感,受到的震撼会更大。我记得在日本的演出结束以后,日本《朝日新闻》就此写了一篇报道,题目是《见到新中国》,意思是通过这个演出认识到了当代中国人的精神面貌。我由此就更加肯定了自己的选择,即应该弘扬中国文化当中好的一面,向上的一面,这样获得的反响是不可估量的。通过这么多次的演出,我不得不说,外国观众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让我惊讶,他们对于这些表象的东西所蕴含的内涵领会很深刻。我总是能记得一位荷兰观众写过的一篇文章。他认为,西方的文化与东方文化相比,或者说与中国文化相比,要更实际一些,不是那么追求意境,因此这样的文化总有发展到头的时候。在他看来,西方文化发展的方向应该在中国,因为只有追求理念、追求境界的东西才会有更强的生命力。

《世界新闻报》:“流动的紫禁城”从1996年开始展示到现在,表演的规模不断扩大,从中能看出您的思路在不断地拓宽,设计的服装也从228套发展到了2000多套。那是不是可以说,您在巡演的过程中,也逐渐从异国文化中获得了某种启发?
胡晓丹:当然获得了启发,因为每一种文化都有它的特点。我在感受这些不同特点的同时,就会受到启发。应该承认,文化反映出来的就是生活。当地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那种精神面貌,在当地文化中就会有体现。这一点让我深受触动。我感到,中国人似乎应该再多一点自信和开放精神。

图片4.jpg


演出有很强的文化使命感未来仍以“紫禁城”为表现主题

《世界新闻报》:从“流动的紫禁城”整个发展过程和目前达到的效果来看,似乎已经超出了服装表演的范畴,那么您怎样来界定它的具体概念,定位自己的作品?
胡晓丹:这个活动实际上超出了服装表演的范畴,有着很强的文化使命感。从文化上讲,我不是很认同艺术界一些同行的观点,他们在寻找素材的时候有失偏颇,总是拿一些落后的东西示人。我认为,应该让外国人更多了解中国经典的文化。我当时策划演出就是基于这点考虑,结果表演的反响超出了我们的期望。从另一个角度来讲,服装不仅仅是服装,归根结底还是表现人,表现人的面貌,表现人的风采。因此,我希望用服装来表现现代中国人向上的精神面貌,把我们健康的、具有进步意义的一面展示给世人。这个角度可能已经超出了通常人们所说的服装表演的范围。但我们始终无法准确地给“流动的紫禁城”这个作品定位,它到底是什么?它不是时装表演,也不是话剧,我们到目前为止始终找不到一个准确的定义。现在,我们只能尽量丰富它的表现形式,比如配上许多图片、文字解说、历史资料来扩张人们的想象力,当然还借助舞台效果。不管怎样,它确实不同于一般的服装表演。

《世界新闻报》:那么,“流动的紫禁城”以后的发展方向如何?
胡晓丹:我想还是会继续“紫禁城”这个主题的,因为这个主题确实很深厚,我这么多年也没能对它了解透彻,感觉是了解得越多,越需要了解,因为它里面包含的好东西太多了。比如说今天大家看到的表演只是这个主题里的一小部分。今天只表演了90套服装,实际上整个主题有2000多套服装,还有非常丰富的内容可以展现。至于“流动的紫禁城”今后的发展方向,我们倾向于让服装表演的观赏性更强一些,能够作为一种固定项目定点、长期演出。

图片5.jpg




采 访 札 记
记者在观看演出时,感觉整场演出与其说是一个服装秀,不如把它比作是对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和文化的诠释。舞台上,中华民族文化的象征——紫禁城图案被用来装点一套套寓传统于前卫之中的服饰。金色的“攒尖顶”成了模特头上的华冠,红色鎏金盘龙柱则被绘在了模特的长裙上。就在模特们举手投足之间,紫禁城的雕梁画栋全部展现在了观众眼前。另外,景德镇的瓷器、鎏金的花瓶也都以服装的形式被搬上了舞台。在端庄典雅的模特的演绎下,在悠扬的音乐和文字解说的衬托下,这场服装秀成了一场有声有色的中国文化秀,让台下的阿根廷观众赞不绝口,掌声连连,也让当地华侨激动异常,自豪不已。

图片6.jpg

演出结束后,记者对一些观众进行了采访。他们的评价证明,胡晓丹和他的“流动的紫禁城”确实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一位阿根廷老太太告诉记者,她曾去过中国3次,但还是被这种颇具风格的服装深深地打动了:“那些衣服一套比一套漂亮!祝贺你们能拥有这样的艺术和文化。”而对于一些多年旅居海外的华人来说,此次演出的意义更加不寻常。当地一名华人说:“我已经14年没有回国了,虽然我曾到过北京,但每次都是匆匆而过,并不熟悉。不过今晚的演出让我感到北京简直太雄伟了,演出太让人感动了。”另一名华人也说:“阿根廷人对中国文化不太了解,这并不是说他们不喜欢中国文化,只是缺少了解的机会,希望以后这样的机会越来越多。”而出生在阿根廷的第二代中国移民对此也颇有感触。一名华裔学生告诉记者:“作为生长在阿根廷的中国孩子,能够通过这样的演出认识祖国的传统和文化,我感到很高兴。我长在这里,对中国文化没有深刻的了解,这次演出给了我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
可以说,从里约热内卢到布宜诺斯艾利斯,“流动的紫禁城”在国外进行的每一场演出都让观众们激动不已,都造成了轰动效果。作为中国人,我们有义务让世界了解中国,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就是一个重要的手段,在这方面,胡晓丹已经做出了努力,让我们祝愿他和他的服装表演能走入一个新天地。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