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88|回复: 10

翫读拍卖品1498《汉熹平石经春秋公羊传》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8 08:01: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翫讀拍賣品1498漢熹平石經春秋公羊傳》札記





编号:1498紙本立軸 



題本幅:
1.漢熹平石經春秋公羊傳。石園居士。鈐印:克龢、張石園、研雲山館。
2.漢熹平石經春秋公羊傳殘石。丙子小除夕篝鐙題,石園居士時客上海。鈐印:龢、張石園、研雲山館
備注:張克龢題本幅。  
漢石經《春秋公羊傳》殘拓.jpg
拍賣品   漢熹平石經春秋公羊傳.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08:11:35 | 显示全部楼层


             案:通過日本江川 式部《漢熹平石経研究の現状と課題》載《明大アヅア史論集》2002年2月第7號。在其第35頁載有此京都國立博物館蔵漢石經《公羊傳》殘石拓本,知此石為日人購得。此拓本圖片馬衡先生《漢石經集存》未著錄此石正面爲《公羊傳》僖公元年“則其稱師”至四年“中國不絕若線桓公救中國而”十七行496字;背面是《公羊傳》襄公元年“魚石魚石之罪奈何以入是爲罪也”至廿有五年、廿有六年“舍而卒也●廿有”十七行500字。(案:原書中江川君言其爲“襄公三年至廿三年”不至確。另此石當位於漢石經《公羊傳》第四碑的邊角底部,應該說殘碑的位置及拓本文字內容意義非常重大。
42圖卌二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屬《公羊傳》第四碑).jpg
漢熹平石経研究の現状と課題.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09: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細翫此圖片並用之對比我幾年來恢復的漢石經《春秋》碑後,發現此拓本有多處瑕點,在此提出以就正方家,並進行更深入的進行研討爲盼。
相關拓本圖片並鄙人恢復漢石經《春秋經》、《傳》詳附圖版:

      《春秋經》襄公第3、4行“廿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三月已巳杞伯匄卒夏邾婁鼻我來奔)”,《釋文》:“鼻我,二《傳》作‘畀我’。”《公羊》:“廿有三年鼻我者何邾婁大夫也邾婁無大夫此何以書以近書)”此在恢復的漢石經嚴氏《公羊傳》碑隂四第15、16行。《穀梁》、《左氏》無《傳》。案:唐石經、宋淳煕撫州公使庫刻紹煕四年重修本及四部叢刊本景宋余仁仲刻《公羊經傳解詁》、監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皆作“邾婁鼻我”,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作“邾鼻我”無“”字。龖案:恢復《春秋經》碑由圖一二九tb050316“淶閭丘來”上下文殘石固定後知漢石經《春秋經》碑文亦當作“鼻我”有“婁”字。龖案:《經》有《傳》無,則《傳》爲悖《經》!

        若從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邾鼻我”無“”字,則《傳》本行上部“廿有一年邾婁庶其者”中亦當無“”字!則京都國立博物館蔵拓亦無法圓滿排入碑中。而無“”字者《左氏》、《穀梁》文也!!由是或可知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爲依從《左》、《穀》經文而來之“後仿石”。

恢復的漢熹平石經《公羊傳》襄公.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09:41: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1-28 10:50 编辑
zqc4124 发表于 2017-1-28 09:37
細翫此圖片並用之對比我幾年來恢復的漢石經《春秋》碑後,發現此拓本有多處瑕點,在 ...



                又本拓第10行“十有二年邑不言圍此其言圍”中“此”字作“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jpg”,與圖七新出殘石正面拓片碑陽二第5行桓公三年“正也此其”中之“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4.jpg”字不類;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正面第九行僖公二年“人夜者”中的“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6.jpg”字與碑陽五僖公十年圖卌三tb053第五行“”中的“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8.jpg”不似,皆可爲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或爲“後仿石”之旁證。

          另此石正面底部從圖片上看“”十四字下有超過一字位置空白,說明當是碑底拓本。但依此拓本恢復碑時第20、21行“元年公何以不言即位繼君子不言即位此非子也其稱子何臣子一例也救不言次此其言次何不及事也不及事者何邢已亡矣孰亡之蓋狄滅之曷爲不言狄滅之桓公諱也曷爲爲桓公諱上無天子下無方伯天下諸矦有相滅亡者桓公不能救則桓公恥之曷爲先言次而後言救君也則其稱師何不與諸矦專”中缺二字位置。

“此”“此其言圍”37圖卅七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屬《公羊傳》第四碑).jpg
“此”“也此”7圖七  新出殘石正面拓片“為、矣然則”.jpg
“此其言圍”37圖卅七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屬《公羊傳》第四碑).jpg
“寡”“寡人夜者”37圖卅七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屬《公羊傳》第四碑).jpg
“寡”“寡人之圖”43圖卌三tb053“累者”.jpg
“寡人夜者”37圖卅七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屬《公羊傳》第四碑).jpg
“寡人之圖”43圖卌三tb053“累者”.jpg
“也此”7圖七  新出殘石正面拓片“為、矣然則”.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0:52:23 | 显示全部楼层


            僖公元年“十有二月丁巳夫人氏之喪至自齊●”,《公羊》:“夫人何以不稱姜氏貶曷爲貶與試公也然則曷爲不於試焉貶貶必於其重者莫重乎其以喪至也●”案:此在恢復的漢石經《公羊傳》碑陽四的第26行。“貶必於其重者”,唐石經、宋淳煕撫州公使庫刻紹煕四年重修本《何休公羊解詁》同;四部叢刊本景宋余仁仲刻《公羊經傳解詁》、監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濰縣郭申堂舊家蔵元刊明修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山井鼎簽本即阮氏所言“閔本”無“其”字。阮《校記》言:“貶必於其重者,閔、監、毛本同,唐石經、鄂本‘於’下有‘其’字,此脫。按:閔二年《疏》引此《傳》云‘貶必於其重者’亦有‘其’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0:53:11 | 显示全部楼层


             四年“楚屈完來盟于師盟于召陵”,《公羊》:“屈完者何楚大夫也何以不稱使尊屈完也曷爲尊屈完以當桓公也其言(盟于師盟于召陵何師在召陵也師在召陵則曷爲再言盟喜服楚也何言乎喜服楚楚有王者則後服無王者則先叛夷狄也而亟病中國南夷與北夷交中國不絕若線桓公救中國而攘)夷狄卒怗荊以此爲王者之事也其言來何與桓爲主也前此者有事矣後此者有事矣則曷爲獨於此焉與桓公爲主序績也”案:此在恢復的漢石經《公羊傳》碑陽四的第36、37行、碑陽五的第1行。“南夷與北夷交”,唐石經、宋淳煕撫州公使庫刻紹煕四年重修本及四部叢刊本景宋余仁仲刻《公羊經傳解詁》同;監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濰縣郭申堂舊家蔵元刊明修本)、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山井鼎簽本皆同作“南夷與北狄交”。下文何休《注》,監本附音作“北夷”,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藏山井鼎簽本即阮氏所言閔本“北夷”改爲“北狄”!阮《校記》言:“南夷與北狄交,閩、監、毛本同誤也。唐石經、鄂本作北夷,當據正。《注》同。此本《疏》標起訖云:‘《注》北夷至中國’,閩、監、毛本亦改作北狄矣。”參鑒於此知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作“南夷與北狄交”乃是從元、明、清後出本而來,足證其爲僞石明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0:54:25 | 显示全部楼层
zqc4124 发表于 2017-1-28 10:53
四年“楚屈完來盟于師盟于召陵”,《公羊》:“屈完者何楚大夫也何以不稱使尊屈完也曷爲尊 ...



              襄公12廿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邾婁庶其以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閭丘來(奔夏公至自晉)”,“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閭丘來”石經殘字,詳右圖版。“file:///C:/Users/ADMINI~1/AppData/Local/Temp/msohtmlclip1/01/clip_image002.gif”,現存三《傳》諸本皆作“漆”。《左氏釋文》“以漆,本或作淶,徐音七。”陸德明所見“本或作”本與漢石經殘字類同。說明唐前當有類嚴氏《公羊》本存在!此《隋志》所載“一字石經”本乎?案:由殘拓圖版“”下面無字空白,知是拓爲碑隂三碑底殘石!《公羊》廿有一年邾婁庶其者何邾婁大夫也邾婁無大夫此何以書重地也此在恢復的漢石經嚴氏《公羊傳》碑隂四第15行。
139圖一三九tb050316“淶閭丘來”.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0:5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1-28 15:09 编辑
zqc4124 发表于 2017-1-28 10:54
襄公第1、2行“廿有一年春王正月公如晉邾婁庶其以閭丘來(奔夏公至自晉)”,“閭丘來” ...



              2秋晉欒盈出奔楚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曹伯來朝公會晉矦宋公衛矦鄭曹伯筥子邾婁子于商任《公羊:“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恢復碑“庚子孔子生”,此在恢復的漢石經嚴氏《公羊傳》碑隂四第15行。《釋文》:“庚子孔子生,《傳》文上有十月庚辰,此亦十月也;一本作十一月庚子,又本無此句。《穀梁》此段“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曹伯來朝公會晉矦齊矦宋公衛矦鄭伯曹伯、莒邾子于商任庚子孔子生”唐石經、宋淳煕撫州公使庫刻紹煕四年重修本四部叢刊景宋余仁仲刻本《公羊》皆作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左傳襄卅一正義》曰:“《公羊傳》於二十一年下云:‘十有一月庚子,孔子生。’《穀梁傳》於二十一年十月之下云:‘庚子,孔子生。’二十一年賈逵注《經》云:‘此言仲尼生,哀十六年夏四月已丑卒,七十三年。’昭二十四年,服虔、賈逵語云:‘是歲孟僖子卒,屬其子使事仲尼= =時年三十五,定以孔子为襄二十一年生也。’《孔子世家》云:‘魯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年七十三,魯哀公十六年夏四月已丑卒。’杜此注從《史記》也。”案:“服虔、賈逵語云”宋慶元六年紹興府刻宋元遞修本作“服虔載賈逵語云”。徐彥隱公第一《疏》顏安樂以襄二十一年孔子生後,即所見之世。”龖案:根據國、內外專家推算:公元前552年,即魯襄公廿一年,在山東曲阜確實可以見到一次食分達0.77的大食分日偏食!參見張培玉先生《中國先秦史表》附錄2《春秋日食表》或http://eclipse.gsfc.nasa.gov/SEcat5/SE-0599--0500.html,而且出現此次日食的這一天,紀日干支恰庚戌,即與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的記載相合!而在次年即魯襄公廿二年,沒有任何日食。龖案:所有曾經發生和將要發生的日食與月食,全部數據已公布在美國國家宇航局NASA網站上!相關《春秋》所記九月庚戌朔日食帶圖詳上右圖版而且出現此次日食的這一天,紀日干支恰爲庚戌。又“九月庚戌朔”爲西元前552年8月20日,則“十月庚辰朔”是9月19日;推“十一庚戌朔”爲10月19日。由是可知“十一”根本無法有“庚子”日,回推至10月9日爲“庚子”日。即實際歷日當以《穀梁傳》及唐陸德明所見本《公羊》爲是!即孔子生於魯襄公廿十月庚子爲西元前552年10月9日。劉申受先生(1776--1829年)在《公羊廣墨守》中言:“《公羊》繫之十一月,與‘庚辰朔’不符,《釋文》謂一本亦無‘十一月’字,則《公羊》原本與《穀梁》同矣”說良是!
140圖一四零孔子出生前發生日食的日食帶圖-551-08-20.gif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2:19:41 | 显示全部楼层
zqc4124 发表于 2017-1-28 10:58
第2行“秋晉欒盈出奔楚九月庚戌朔日有食之冬十月庚辰朔日有食之曹伯來朝公會晉矦齊矦宋 ...



                  34廿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三月已巳杞伯匄卒夏邾婁鼻我來奔)”《釋文》:“鼻我,二《傳》作畀我《公羊》廿有三年鼻我者何邾婁大夫也邾婁無大夫此何以書以近書此在恢復的漢石經嚴氏《公羊傳》碑隂四第15、16行。案:唐石經、宋淳煕撫州公使庫刻紹煕四年重修本及四部叢刊本景宋余仁仲刻《公羊經傳解詁》監本附音春秋《公羊注疏》皆作“邾婁鼻我”,日本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作“邾鼻我”無“”字。龖案:恢復《春秋經》碑由圖一三九tb050316“淶閭丘來”上下文殘石固定後知漢石經《春秋》碑文亦當作“鼻我”有“”字;若從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邾鼻我”無“”字,則《傳》本行上部“廿有一年邾婁庶其者”中亦當無”字!則京都國立博物館蔵拓亦無法圓滿排入碑中。而無“”字者《左氏》、《穀梁》文也!!由是可知京都國立博物館蔵石爲依從《左》、《穀》經文而來之“僞石”。徐彥“隱公元年”《公羊疏》載:顏氏以爲襄公二十三年‘邾婁鼻我來奔’,《傳》云‘邾婁無大夫,此何以書?以近書也’,又昭公二十七年‘邾婁快來奔’,《傳》云:‘邾婁無大夫,此何以書?以近書也’。”案:徐彥所見《公羊》顏氏本作“邾婁鼻我、邾婁快”,而不作“邾鼻我、邾快”也。隱元年《釋文》:“婁,力俱反,邾人語聲後曰‘婁’,故曰‘邾婁’。《禮記》同,《左氏》、《穀梁》無‘婁’字。”龖案:元朗所言作“邾婁”者見《檀弓》文。
恢復的漢熹平石經《公羊傳》襄公.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8 12:35:09 | 显示全部楼层
zqc4124 发表于 2017-1-28 12:19
第3、4行“廿有三年春王二月癸酉朔日有(食之三月已巳杞伯匄卒夏邾婁鼻我來奔)”, ...



                   此石造假之藍本張國淦先生《漢石經碑圖》

           張國淦(1876—1959),北洋政府官員,學者。幼隨父居安徽,1902年中舉人。1904年考取內閣中書。1906年任憲政編查館館員,在《滬報》上發表關於遼、吉兩省時政文章次年任黑龍江省撫院秘書官、調查局總辦、財政局會辦等職。武昌首義前,調北京任內閣統計局副局長;後以“參議”隨唐紹儀參加南北議和,得袁世凱青睞,歷任國務院銓敘局局長、國務院秘書長、總統府秘書長、內務次長、教育總長。黎元洪執政時,因同鄉關係,繼續受重用,歷任總統府秘書長、國務院秘書長、農商總長、司法總長、水利局總裁。周旋於北洋軍閥各派系之間,調節矛盾,為各方所侍重。1918年至1926年,先後擔任平政院院長、高等文官懲戒委員會委員長、農商總長、兼署內務總長、教育總長、司法總長等職。在京時,參加湖北自治運動,謀“鄂人治鄂”,以驅逐王占元。1926年國民革命軍北伐時,他去職居天津,來往于北京和東北之間,潛心史地調查。抗日戰爭前後,以寫稿、賣書維持生活。1953年赴京任中國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1959年病逝。

            1922~1924年,任國家圖書館館長。抗戰前後,以寫稿、賣書維持生活。在北京居住多年,從事地方誌的收集和研究。考訂了全國地方誌近萬種,從秦漢方志到明清方志,積成稿本300萬字。其中,從秦漢至宋元的方志考訂稿約70萬字,成《中國古代方志考》。後遷居天津。為避敵偽之擾,後又遷居上海。全國解放後,受董必武副主席之邀,由范文瀾所長聘為近代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專事民國初政事的研究,任全國政協委員、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早在北伐戰爭結束後,卸官潛心于史地調查,篤志著述、藏書,曾編撰有《湖北採訪書目》,是目按各府、廳、州、縣藝文志及其見之於其他各書者,各列其目。藏書10數萬卷,有藏書齋“無倦齋”。解放後,曾有意將所藏之書捐贈給武漢大學圖書館,惜無人接洽而罷。1952年,中南圖書館(現湖北省圖書館)館長方壯猷向中南文化部報告,請購張氏“無倦齋”藏書,張氏欣然應允,自稱“藉悉私藏圖書自當公諸人民,況武漢家鄉,……今幸得歸中南圖書館,實獲我心,不足言謝。”並從上海運抵武漢,大部分藏書遂歸於湖北省圖書館收藏,並受到中南軍政委員會文化部表揚。其中地方誌較多,計有1698部,18696冊,明清刻本較多。亦有十數種宋元明刻本和抄本,鄂人著述近3 000冊。


               著有《歷代石經考》、《漢石經碑圖》、《俄羅斯東漸史略》、《中國古方志考》、《〈永樂大典〉方志輯本》、《蕪湖鄉土志》、《黑龍江旗制輯要》、《黑龍江志略》、《西伯利亞鐵路圖考》、《續修河北通志》、《湖北書征》、《湖北獻征》、《中國書裝源流》、《常熟瞿氏觀書*記》、《辛亥革命史料》、《北洋述聞》、《潛園文集》、《潛園詩集》等;並參加過《湖北文征》的編纂。
《漢石經碑圖》“南夷與北狄交”    作假的藍本.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8-6-29 19:56:13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赵秋成?好像在哪个群里天天发资料那个。是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