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79|回复: 18

[易学研究] 翫读《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衷》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2-18 10:01:0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2-18 21:54 编辑

                  
  

               翫讀《長沙馬王堆漢墓簡帛集成·衷》札記


                    《集成》《說明》言:“尾題後記有字數‘二千’,但無論如何計算均難以相合。”又:“本篇開頭部分帛片與後文斷開,其接續關係不明,全篇行數亦因此而難定。”再:“本篇共計新綴入和改綴約三十五小片。”


子曰易之義誶隂與陽六畫而成章句焉柔正直焉剛六剛无柔是胃大此    之義也囗一行上+卌七行〼囗囗囗方六柔无剛此地之義也天地相氣味相取陽流刑剛一行下+卌七行柔成萬物莫不欲長生而亞死會者而台作易和之至也
   

                  《陳風·》其二:“門有棘有鴞夫也不良歌以誶止誶予不顧倒思予阜陽漢簡《詩經》有S128“囗椊止夫也不良歌以誶止誶止《毛詩》作“訊之”。《釋文》:又作,音信,徐息悴反,告也。《韓詩》:訊,諫也。《楚辭·離騷》:謇朝誶而夕替。王逸注:誶,諫也。《詩》曰:誶予不顧。’”《廣韻》引之亦作:歌以誶之,前賢多以爲之誤,由阜簡證之良是。《釋詁》竝《毛傳》:“訊,告也。”
子曰易之義誶隂與陽.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13:54:53 | 显示全部楼层


               《莊子·天下篇》“《易》以道隂陽,《春秋》以道名分。其數散於天下,而設於中國者,百家之學時或稱而道之。”

        下文24行圖版十四行有:“九也者,六肴之大也。爲九之狀浮首兆下,蛇身僂曲,亓爲龍類也。”

       《陸賈新語·道基第一》:“故知天者仰觀天文,知地者俯察地理。跂行喘息蜎飛蠕動之類,水生陸行根著葉長之屬,為寕其心而安其性。盖天地相承,氣感相應而成者也。於是先聖乃仰觀天文,俯察地理,圖畫乾坤,以定人道,民始開悟。”

             《朱文公文集》卷五十一《考異》“蓋隂陽者,陽中之隂陽也。柔剛者,隂中之隂陽也。仁義者,隂陽合氣剛柔成質,而是理始爲人道之極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13: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故鍵囗囗囗九亓義高尚二行上+卌七行〼義沾下就地之道也用六贛也用九盈也盈而剛故易曰直二行下+卌七行方大不習吉也因不習而備故易曰見羣无首吉也是故鍵者得之也川者得之陰也肫者三行上+卌七行嬬者得之畏也容者得之疑也師者得之                              也比者得也小蓄者【囗】三行下+卌七行也履者行也益者上下交矣婦者陽姦也下多而紑【囗囗之卦囗】囗囗辨女請【囗四行上+卌七行也】復之卦留【囗】而周所以人 也无孟之卦有罪而死无功而賞嗇(?)故四行下+卌七行也余之卦歸而強士


  《荀子·臣道篇第十三》:“從命而利君,謂之順從。命而不利君,謂之謟。逆命而利君,謂之忠。逆命而不利君,謂之篡。不卹君之榮辱,不卹國之臧否,偷合苟容以持禄,養交而已耳,謂之國賊。”

   《坎》九五:“坎不盈祇旣平无咎。”帛《易》作“九五贛不盈塭既平无咎”《象》曰:“坎不盈,中未大也。”(王弼注:爲坎之主而无應輔,可以自佐未能盈坎者也。坎之不盈,則險不盡矣。祇,辭也。爲坎之主,盡平乃无咎。故曰:祇旣平无咎也。說旣平乃无咎,明九五未免於咎也。)

        《淮南子·主術訓》:“羣臣公正,莫敢爲邪。(公方正直。)百官述職,務致其公迹也。主精明於上,官勸力於下。姦邪滅迹,庶功日進。(庶衆。)是以勇者盡於軍。(尽力於軍功也。)乱囯則不然,有衆咸譽者,無功而賞,守職者無罪而誅。主上闇而不明,群臣黨而不忠,說談者游於辯,脩行者競於往。(往自益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16:30: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2-18 16:38 编辑
zqc4124 发表于 2017-2-18 13:57
是故鍵【囗囗】囗九亓義高尚囗二行上+卌七行〼義沾下就地之道也用六贛也用九盈 ...

                (?)西已而【】見台而知知未騰朕也容失諸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五行上+卌七行奇心而朣】昭(?)遠也大有之卦孫位也大小腫而大從余知患也大蓄兌而{誨}五行下+卌七行隋之卦相而能戒也】財而无順從而知畏晉无爭而〼六行上+卌七行囗囗囗】能害未囗說和說而知畏


             案:“晉无爭”,《集成》釋文作“晉先爭”非也!上文與之同形的字作“財而无”;帛書《巛》卦“先迷後得主”竝旁一“先”三“无”對比詳附圖版。

                《彖》曰:“大有,柔得尊位大中,而上下應之,曰‘大有’。其德剛健而文明,應乎天而時行,是以‘元亨’。”王弼注:“處尊以柔,居中以大,體無二陰以分其應,上下應之,靡所不納,大有之義也。德應於天,則行不失時矣。剛健不滯,文明不犯,應天則大,時行無違,是以‘元亨’。”案:此即“大有”之“孫位也”。
晉先爭而後?.jpg
財而无.jpg
一“先”三“无”對比圖版.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21:59:32 | 显示全部楼层
zqc4124 发表于 2017-2-18 16:30
嬬成(?)西已而【囗】見台而知知未騰朕也容失諸已【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五行上+卌 ...



                  謹者得之代{阱}也家人者得者得之六行下+卌七行[得] 〼惠(?)也容者得辨也登者得[]〼七行上+卌七行瞿也


          “謹者得之代{阱}”,是字或為“阱”,絕非釋文所定的“甘阝”字。


         《管子·形勢解第六十四》:“聖人之諾巳也,先論其理義,計其可否。義則諾,不義則巳。可則諾,不可則巳。故其諾,未甞不信也。小人不義亦諾,不可亦諾。言而必諾,故其諾未必信也。故曰必諾之言,不足信也。謹於一家,則立於一家。謹於一郷,則立於一郷。謹於一國,則立於一國。謹於天下,則立於天下。是故其所謹者,小則其所立亦小。其所謹者,大則其所立亦大。故曰小謹者,不大立”

               “登”,張《叢稿》、丁《校注》同,廖《釋文》作“豐”。
“阱”定非{甘阝}.jpg
{甘阝}釋文.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18 23:44: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2-18 23:45 编辑
zqc4124 发表于 2017-2-18 21:59
謹者得之代{阱}也家人者得处也丼者得之微六行下+卌七行也坸者[得] 〼惠( ...



                 兼之卦共而從於不豊坸之卦足而知余林之卦自誰不瞿觀之卦盈而能七行下+卌七行齎之卦善近而〼之卦】亓善(?)富於(?)正誘而於(?)【囗囗囗囗囗八行上+卌七行至學而好囗囗大過之卦不忠身失量故曰慎而侍也


          案:“從於不豊”,《集成》“”釋作“登(?)”,細比對與七行上之“登”字不類,而與(豐)卦相同。詳附圖版。

豊!非登、豐.jpg
七行上之“登”字.jpg
豊卦.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2-19 16:03:58 | 显示全部楼层
zqc4124吾弟:坚持;努力!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0 21:14:37 | 显示全部楼层
浅龙勿用 发表于 2017-2-19 16:03
zqc4124吾弟:坚持;努力!



               囗囗】吉此之胃也囗囗囗囗囗囗】為物辯〼十七行上+卌七行〼以容人之隱(?)壯而不能【囗囗囗囗】易曰十七行下+卌七行高上亓德不事王公凶此之胃也不來則不足以難】十八行上+卌七行【囗囗囗囗】                              囗囗 囗囗芳】于西山而吉此之胃也而不囗囗囗囗】難 十八行下+卌七行而不 則危親傷 】易曰何校則凶屢校則吉此之胃也

   案:“高上亓德不事王公凶”。《蠱·上九》“不事王侯高尚其事”,阜《易》作“〼高上其事卜事(85)”,帛《易》作“不事王矦高尚亓德兇”,唐寫本P2537小室山處士李若立撰《略出籯金•隱逸篇弟廿五》引“《易》云:不仕王侯高尚其志。”由上下文殘字位置及石經梁丘賀本行73字例可知梁丘賀本與阜《易》及現行諸本同也無此“兇(凶)”字。

   《隋》“六拘係之乃從維王用亨于西山”;《升•ls》“王用亨于岐山吉无咎”。 《隋》卦“王用亨”,阜《易》、石經梁丘賀本、《集解》、《釋文》、宋本同,帛《易》作“芳”,此“亨”字上博竹楚簡本作“亯”,濮茅左云:“亯,獻。祭亯之亯。”晁氏曰:“京、劉、一行作享,祭也。”“西山”,上博竹楚《易》、帛《易》現行本同,阜《易》作“支山”,乃是《升》卦“亨于枝山吉(193)”中“”字省文。參考阜陽漢簡本《易》本卦“亨于支山卜有求 (79)”、《升》卦“亨于枝山吉(193)”可知“西”當是壹山同事。而《易之義》所言“【芳】于西山而吉”或是言釋《升•ls》之文。

     噬嗑“初九屨校烕止无咎上九校烕耳凶”。 《集解》:“虞翻曰:艮為童。陰,小人。陽,君子。初位賤,以小人承君子,故‘无咎’。 虞翻曰:屨,貫。趾,足也。震為足,坎為校;震沒坎下,故‘屨校滅趾’。初位得正,故‘无咎’。干寶曰:趾,足也,屨校,貫械也。初居剛躁之家,體貪狠之性,以震掩巽,強暴之男也。行侵陵之罪,以陷屨校之刑,故曰‘屨校滅趾’。” 《釋文》言:“何校,本亦作荷。王肅云:荷擔。”《考文》言:“古本:上九何校,二本何作荷,象同。”阜《易》、宋本、《集解》本、開成石經本皆作“何”,帛《易》作“荷”。“”,帛《易》、漢石經同,今本作“趾”,《釋文》:“一本作止,鄭云:趾,足。”
恢復的熹平石經碑陽一第廿二行與諸《易》對比
1.楚竹《易》
觀、噬嗑二卦缺無
2.阜陽漢簡《周易》
六童觀  (90)、小人无咎  (91)、君子吝卜次  (92)、三觀我産進退吏君先進而後退復囗  (94)、之光利用囗  (95)、觀其  (96)、筮閘亨利用獄訟者 (97)、·初九屢校烕  (98)、擊囚者桎梏吉不兇·六二筮膚烕阜《易》此行蓋存“利女之貞  (93)
3.帛《易》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閵六二     觀利女貞六三觀我生進退ls觀國之光囗用賓于王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尚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85行一八一  八八一囗囗囗利用獄初九句囗囗止无咎六二筮膚
4.恢復熹平石經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六二闚觀利女貞六三觀我生進退ls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噬嗑亨利用獄初九屨校烕止无咎六二噬膚
5.唐石經
初六童觀小人无咎君子吝六二闚觀利女貞六三觀我生進退ls觀國之光利用賓于王九五觀我生君子无咎上九觀其生君子无咎     震下離上噬嗑亨利用獄初九屨校滅趾无咎六二噬膚
















恢復的熹平石經碑陽一第廿三行與諸《易》對比
1.楚竹《易》
噬嗑、賁二卦缺無
2.阜陽漢簡《周易》
六三筮腊肉  (100)、囗金矢利囏貞吉卜有求也求  (101)、後吉·六五筮乾肉得  (102)、黃金貞厲  (103)、何校烕耳  (104)、一八八  一八一賁亨小利有     往卜  (105) (106)、初九賁  (107)、其止舍  (108)、六二賁  (109),” 阜《易》此行蓋存“貞吉卜囗  
3.帛《易》
滅鼻无咎六三筮月愚毒少閵无咎九四筮乾     得金矢根貞吉六五筮乾月愚毒貞厲无咎尚九荷校滅耳兇   79行囗 囗囗囗囗囗有攸往囗囗囗囗囗舍車而徒六二蘩其囗九三蘩茹濡茹
4.恢復熹平石經
烕鼻无咎六三噬肉遇毒小吝无咎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六五噬乾肉愚毒貞厲无咎上九校烕耳凶     賁亨小利有攸往初九賁其止舍轝而徒六二賁其須九三賁如濡如
5.唐石經
烕鼻无咎六三噬腊肉遇毒小吝无咎九四噬乾胏得金矢利艱貞吉六五噬乾肉得黃金貞厲无咎上九荷校烕耳凶     離下艮上賁亨小利有攸往初九賁其趾舍車而徒六二賁其須九三賁如濡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0: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2-21 10:52 编辑
zqc4124 发表于 2017-2-20 21:14
【囗囗】吉此之胃也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為物辯〼十七行上+卌七行 ...

                 子曰五行者A囗囗囗囗囗囗囗十九行上+卌七行囗囗囗囗用不可學者也唯亓人而巳矣易亓和此五言之本也


                 此“五行”是“仁義禮智信”或“金木水火土”五行?案:《要》篇有:“故易又天道焉而不可以日月生辰盡稱也故之以陽又地道廿一下廿一行下+卌七行+卌五行焉不可以水火金土木盡稱也故律之以柔剛又人道焉不可以父子君臣夫婦先後盡稱也故廿二行上+卌七行+卌五行之以上下又四時之變焉不可以萬勿盡稱也故之以八卦故易之書也一類不足以亟廿二行下+卌七行+卌五行之變以備亓情者也故胃之易”。則《衷》所言蓋是此“地五行”待考。
A{辶囗}字.jpg
子曰五行者.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1:05:39 | 显示全部楼层
zqc4124 发表于 2017-2-21 10:39
子曰五行者A【囗囗囗囗囗囗囗十九行上+卌七行囗囗】囗囗用不可學者也唯亓人而巳矣易亓和 ...



             聖作易也十九行下+卌七行贊於神而生占也參天兩地而義數也觀變於陽而立卦也發揮於剛柔而廿行上+卌七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也 理盡生而至於命也昔者 作易也將以理也是故位廿行下+卌七行天之道曰與陽位地之道曰柔與剛位人之道曰仁與義兼三財兩之六畫而成卦分分陽】廿一行上+卌七行剛故易六畫而爲章也天地定立山澤通氣火水相射風相八卦相庴數廿一行下+卌七行往者順知來者逆故易達數也
案:此爲現行本《說卦》前三章句。說詳恢復的漢石經梁丘賀本碑隂二第34行至第36行。
恢復的熹平石經隂二 《說卦》34行對比
1.帛《易之義
     作易也十九行下+卌七行贊於神而生占也參天兩地而義數也觀變於陽而立卦也發揮於剛柔而廿行上+卌七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也     理盡生而至於命也昔者     作易也將以理也是故
2.恢復熹平石經
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眀而生蓍參天     而倚數觀變於隂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
3.唐石經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幽贊於神而生蓍參天地而倚數觀變於隂陽而立卦發揮於剛柔而生爻和順於道德而理於義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昔者聖人之作易也將以順性命之理是以














            第
34行《校勘記》言:“幽贊於神明而生蓍,石經、岳本、閩、監、毛本同。《釋文》:贊,或作讚。”《校勘記》言:“參天兩地而倚數,石經、岳本、閩、監、毛本同。《釋文》:天或作大者非。倚蜀才作奇,通。”《說文》引《易》曰:“參天 。”帛書《易之義》、宋本、《集解》本同作“”,《玉篇》言:“ 今作兩。”即孟氏《易》爲古文也。《釋文》言:“觀變,一本作觀變化。”《校勘記》言:“觀變於陰陽而立卦,石經、岳本、閩、監、毛本同帛書《易之義》、宋本、《集解》本同無“化”字,由石經殘字恢復位置並行73字例,石經梁丘賀本此處當爲“觀辯”。《考文》言:“古本:將以順性命之理下,有也字。”《校勘記》言:“將以順性命之理,石經、岳本、閩、監、毛本同”宋本、《集解》本同無也字帛書《易之義》有此“也”字。碑字“昔者”,《五經文字》卷下言:“ 、昔,上《說文》此字本是腊字,上象肉文,得日而乾,後加作腊,以此爲古昔字。下石經。”此可證唐•張參說是也,而此行《文言》首字仿此!《釋文》:“幽賛,本或作讃,子旦反。幽,深也。賛,明也。,音尸。《說文》云:蒿屬生千歳三百莖,《易》以爲數。天子九尺,諸侯七尺,大夫五尺,士三尺。《毛詩草木疏》云:似藾蕭靑色科生。《鴻範五行傳》云:蓍,百年一本生百莖。《論衡》云:七十歳生一莖,七百歳生十莖,神靈之物,故生遲也。《史記》云:生滿百莖者,其下必有神龜守之,其上常有雲氣覆之。《淮南子》云:上有叢蓍,下有伏龜。,七南反,又如字,音三。,或作夫者非。而椅,於綺反,馬云:依也。王肅其綺反,云:立也。虞同,蜀才作竒,通。,色具反。參竒,紀冝反。觀變,一本作觀變化。發揮,音輝。鄭云:揚也。王廙、韓云:散也。盡性,津忍反。”《集解》:“孔穎達曰:據今而稱上代,謂之昔昔。聰明睿智,謂之聖人,即伏羲也。案《下繫》云:古者庖犧氏之王天下,始作八卦。今言作《易》,明是伏羲,非謂文王也。荀爽曰:幽,隱也。贊,見也。神者在天,明者在地。神以夜光,明以晝照。蓍者,冊也。謂陽爻之冊三十有六,陰爻之冊二十有四,二篇之冊萬有一千五百二十。上配列宿,下副物數。生蓍者,謂蓍從爻中生也。干寶曰:幽昧,人所未見也。贊,求也。言伏羲用明於昧冥之中,以求萬物之性,爾乃得自然之神物,能通天下之精,而管御百靈者。始爲天下生用蓍之法者也。虞翻曰:倚,立。參,三也。謂分天象爲三才,以地兩之,立六畫之數,故倚數也。崔憬曰:參,三也。謂於天數五、地數五中,以八卦配天地之數。起天三配艮,而立三數。天五配坎,而立五數。天七配震,而立七數。天九配乾,而立九數。此從三順配陽四卦也。地從二起,以地兩配兌,而立二數。以地十配離,而立十數。以地八配巽,而立八數。以地六配坤,而立六數。此從兩逆配陰四卦也。其天一地四之數,无卦可配,故虛而不用。此聖人取八卦配天地之數,總五十而爲大衍。案:此說不盡,已釋在大衍章中,詳之明矣。虞翻曰:謂立天之道曰陰與陽。乾坤剛柔,立本者卦。謂六爻陽變成震、坎、艮,陰變成巽、離、兌,故立卦。六爻三變,三六十八,則有十八變而成卦。八卦而小成,是也。《系》曰:陽一君二民,陰二君一民,不道乾坤者也。虞翻曰:謂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發,動。揮,變。變剛生柔爻,變柔生剛爻,以三爲六也。因而重之,爻在其中,故生爻。虞翻曰:謂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和順謂坤,道德謂乾。以乾通坤,謂之理義也。虞翻曰:以乾推坤,謂之窮理,以坤變乾,謂之盡性。性盡理窮,故至於命。巽爲命也。虞翻曰:重言昔者,明謂庖犧也。虞翻曰:謂乾道變化,各正性命,以陽順性,以陰順命。《輯說》:“鄭康成《六藝論》云:《易》者,隂陽之象。天地之所變化,政教之所生自人皇初起。人皇即遂皇也。既政教所生初起於遂皇,則七政是也。《六藝論》又云:遂皇之後歴六紀九十一代至伏犧始作十二言之教。《禮記注疏原目》疏先儒馬融、王肅等解此皆依《繫辭》云:天數五地數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以爲五位相合,以隂從陽。天得三合,謂一三與五也。地得兩合,謂二與四也。鄭玄亦云:天地之數,備於十。乃三之以天,兩之以地。而倚託大衍之數五十也。必三之以天,兩之以地者。天三覆,地二載。欲極於數,庶得吉凶之審也。《疏》陸士衡言:苟理窮而性盡,豈長筭之所研。李善曰:《周易》曰:窮理盡性以至於命。鄭玄曰:言窮其義理,盡人之情性,以至於命,吉凶所定。《文選·弔魏武帝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1:08:13 | 显示全部楼层
zqc4124 发表于 2017-2-21 11:05
聖【人】之【作易也】囗十九行下+卌七行贊於神眀而生占也參天兩地而義數也觀變於隂陽而 ...



                  恢復的熹平石經隂二 《說卦》36行對比
1.帛《易之義
庴數廿一行下+卌七行往者順知來者逆故易達數也
2.恢復熹平石經
錯數往順知來者逆故易數也·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巛以臧之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巛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欿成
3.唐石經
錯數往順知來者逆故易數也  雷以動之風以散之雨以潤之日以之艮以止之兌以說之乾以君之以臧之  帝出乎震齊乎巽相見乎離致役乎說言乎兌戰乎乾勞乎









            第36行“是故易逆數也”,帛書《易之義》作“故易達數也”。恢復碑當從帛書《易之義》舍“是”字以合行73字例。“風以散之”,唐•張參《五經文字》卷上言:“                              、散,上《說文》下石經。”是可知熹平經《易》作“”,碑陰一第22行“”同。《釋文》言:“晅,況晚反,京云:乾也。本又作暅,徐古鄧切,一音香元反。”《校勘記》言:“日以烜之,石經、岳本、閩、監、毛本同。”宋本、《集解》本皆作“日以烜之。”《集解》:“謂坤消從午至亥,上下,故‘順’也。謂乾息從子至巳,下上,故‘逆’也。易謂乾[1],故逆數。此上虞義。荀爽曰:謂建卿之月,震卦用事,天地和合,萬物萌動也。謂建巳之月,萬物上達,布散田野。謂建子之月,含育萌牙也。謂建午之月,太陽欲長者也。謂建醜之月,消息畢止也。謂建酉之月,萬物成熟也。謂建亥之月,乾坤合居,君臣位得也。此上荀義。《九家易》曰:謂建申之月,坤在乾下,包藏萬物也。乾坤交索,既生六子,各任其才,往生物也。又雷與風雨,變化不常。而日月相推,迭有來往。是以四卦以義言之,天地山澤,恒在者也。故直說名矣。孔穎達曰:此又重明八物八卦之功用也。上四舉象,下四舉卦者,王肅以爲互相備也。則明雷風與震巽同用,乾坤與天地同功也。崔憬曰:帝者,天之王氣也,至春分則震王,而萬物出生。立夏則巽王,而萬物絜吉。夏至則離王,而萬物皆相見也。立秋則坤王,而萬物致養也。秋分則兌王,而萬物所說。立冬則乾王,而陰陽相薄。冬至則坎王,而萬物之所歸也。”《輯說》:“王肅云:互相備也,明雷風與震巽同用,乾坤與天地通功也。《疏》蔡邕言:《易》曰:帝出于震。震者,木也。言宓犧氏始以木徳王天下也。《獨斷》卷下


[1]易謂乾雅雨堂叢書本、四庫全書本同,明刻胡毛同校本作“謂乾易”,孫氏《集解》引又作“易謂乾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3:47:48 | 显示全部楼层
zqc4124 发表于 2017-2-21 11:08
恢復的熹平石經碑隂二 《說卦》第36行對比



                子曰萬物之義不剛則不能則无功恒而弗中則廿二行上+卌七行剛之失也不柔則不==則不安久靜不則沈此柔之失也是故鍵之炕龍壯之觸蕃廿二行下+卌七行句之离角鼎之折足酆之虛盈五繇者剛之失也而不能靜者也川之牝馬小蓄之密雲句之廿三行上+卌七行漸之繩婦肫之泣血五繇者之失也靜而不能者也是故天之義剛建廿三行下+卌七行而不息亓吉保功也無柔救之不死必亡陽者亡故火不吉也地之義柔弱沈靜不亓吉廿四行上+卌七行安也无剛文之則窮賤遺亡重者沈故水不吉也故武之義保功而恒死文之義廿四行下+卌七行保安而恒窮是故柔而不{王刃}文而能朕也剛而不折然武而能安也易曰直方大不】廿五行上+卌七行言聖【人】屯於文武也此易贊也


鍵之炕龍”,《乾》上九:“亢龍有悔。”《象》曰:“‘亢龍有悔’,盈不可久也。”《文言》曰:“‘亢’之為言也,知進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喪。其唯聖人乎!知進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聖人乎!”
壯之觸蕃”,《大壯》上六:“羝羊觸藩,不能退,不能遂。无攸利,艱則吉。”
王弼注:“有應於三,故‘不能退’。懼於剛長,故‘不能遂’。持疑猶豫,志無所定,以斯決事,未見所利。雖處剛長,剛不害正。苟定其分,固志在一,以斯自處,則憂患消亡,故曰‘艱則吉’也。”
句之离角”,《姤》上九:“姤其角,吝,无咎。”《象》曰:“姤其角”,上窮吝也。
王弼注:“進之於極,無所復遇,遇角而已,故曰‘姤其角’也。進而無遇,獨恨而已,不與物爭,其道不害,故無凶咎也。”
鼎之折足”,《鼎》九四:“鼎折足,覆公餗,其形渥,凶。”
王弼注:“處上體之下而又應初,既承且施,非巳所堪,故曰‘鼎折足’也。初已‘出否’,至四所盛,則巳絜矣,故曰‘覆公餗’也。渥,沾濡之貌也。既‘覆公餗’,體為渥沾,知小謀大,不堪其任,受其至辱,災及其身,故曰‘其形渥,凶’也。”
酆之虛盈”,《豐》“豐亨,王假之。勿憂,宜日中。”
《彖》曰:豐,大也。明以動,故豐。王假之,尚大也。‘勿憂,宜日中’,宜照天下也。日中則昃,月盈則食,天地盈虛,與時消息,而況於人乎?況於鬼神乎?
王弼注:“豐之為用,困於昃食者也。施於未足則尚豐,施於巳盈則方溢,不可以為常,故具陳消息之道者也。”
《正義》曰:“此孔子因豐設戒,以上言王者以豐大之德,照臨天下,同於日中。然盛必有衰,自然常理。日中至盛,過中則昃;月滿則盈,過盈則食。天之寒暑往來,地之陵谷遷貿,盈則與時而息,虛則與時而消。天地日月,尚不能久,況於人與鬼神,而能長保其盈盛乎?勉令及時脩德,仍戒居存慮亡也。此辭先陳天地,後言人、鬼、神者,欲以輕譬重,亦先尊後卑也。而日月先天地者,承上‘冝日中’之下,遂言其昃食,因舉日月以對之,然後並陳天地,作文之體也。”
川之牝馬”《坤》坤:“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小蓄之密雲”,《小畜》小畜:“亨。密雲不雨,自我西郊。”《彖》曰:“小畜,柔得位而上下應之,曰‘小畜’。健而巽,剛中而志行,乃亨。‘密雲不雨’,尚往也;‘自我西郊’,施未行也。”
王弼注:“小畜之勢,足作密雲,乃‘自我西郊’,未足以為雨也。何由知未能為雨?夫能為雨者,陽上薄陰,陰能固之,然後烝而為雨。今不能制初九之‘復道’,固九二之‘牽復’,九三更以不能復為劣也。下方尚往,施豈得行?故密雲而不能為雨,尚往故也。何以明之?去陰能固之,然後乃雨乎。上九獨能固九三之路,故九三不可以進而‘輿說輻’也。能固其路而安於上,故得‘既雨既處’。若四、五皆能若上九之善畜,則能雨明矣。故舉一卦而論之,能為小畜密雲而已。陰苟不足以固陽,則雖複至盛,密雲自我西郊,故不能雨也。雨之未下,即施之未行也。《彖》至論一卦之體,故曰‘密雲不雨’。《象》各言一爻之德,故曰‘既雨既處’也。”
句之含章”,《姤》九五:“以杞包瓜,含章有損自天。”
《集解》:“虞翻曰:杞,杞柳,木名也。巽爲杞、爲苞。乾圓稱瓜。故‘以杞包瓜’矣。含章,謂五也。五欲使初四易位,以陰含陽,已得乘之,故曰‘含章’。初之四,體兌口,故稱‘含’也。干寶曰:初二體巽,爲草木。二又爲田,田中之果,柔而蔓者,瓜之象也。虞翻曰:隕,落也。乾爲天,謂四隕之初,初上承五,故‘有隕自天’矣。”
漸之繩婦”,《漸》九三:“鴻漸于陸。夫征不復,婦孕不育,凶。利御寇。”《象》曰:“‘夫征不復’,離群醜也。‘婦孕不育’,失其道也。‘利用御寇’,順相保也。”
王弼注:“陸,高之頂也。進而之陸,與四相得,不能複反者也。‘夫征不復’,樂於邪配,則婦亦不能執貞矣。非夫而孕故不育也。三本艮體而棄乎?醜,與四相得遂乃不反至使婦孕不育見利忘義貪進忘舊,凶之道也。異體合好,順而相保,物莫能間,故‘利御寇’也。”
九五:“鴻漸於陵。婦三歲不孕,終莫之勝,吉。”
王弼注:“陵,次陸者也。進得中位,而膈乎三四,不得與其應合,故‘婦三歲不孕’也。各履正而居中,三四不能久塞其塗者也。不過三歲,必得所願矣。進以正邦,三年有成,成則道濟,故不過三歲也。”
肫之泣血”,《屯》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漣如。”《象》曰:“‘泣血漣如’,何可長也?”
王弼注:“處險難之極,下無應援,進無所適,雖比於五,五屯其膏,不與相得,居不獲安,行無所,適窮困闉厄,無所委仰,故‘泣血漣如’。”
《坤》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文言》:“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无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
王弼注:“居中得正,極於地質,任其自然而物自生,不假修營而功自成,故‘不習’焉而‘无不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16:2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2-21 16:23 编辑
zqc4124 发表于 2017-2-21 13:47
子曰萬物之義不剛則不能僮不僮則无功恒僮而弗中則亡廿二行上+卌七行【此】剛之失也不 ...



               子曰鍵六剛能方湯武之德也勿用者匿也廿五行下+卌七行在田也者德也君子冬日鍵=用也夕泥若厲无咎息也或{}在淵隱能靜也{}廿六行上+卌七行在天於(?)上也炕龍有{}高而爭也羣龍无首文而{}


           《文言》曰:“初九曰‘潛龍勿用’,何謂也?子曰:‘龍德而隱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無悶,不見是而無悶,樂則行之,憂則違之,確乎其不可拔,潛龍也。’九二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龍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謹,閑邪存其誠,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君德也。’九三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无咎’,何謂也?子曰:‘君子進德脩業。忠信所以進德也。脩辭立其誠,所以居業也。知至至之,可與幾也。知終終之,可與存義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驕,在下位而不憂。故乾乾因其時而惕,雖危无咎矣。’九四曰‘或躍在淵,无咎’,何謂也?子曰:‘上下無常,非為邪也。進退無恒,非離群也。君子進德脩業,欲及時也,故无咎。’九五曰‘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何謂也?子曰:‘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水流濕,火就燥,雲從龍,風從虎,聖人作而萬物睹,本乎天者親上,本乎地者親下,則各從其類也。’上九曰‘亢龍有悔’,何謂也?子曰:‘貴而無位,高而無民。賢人在下位而無輔,是以動而有悔也。’‘潛龍勿用’,下也。‘見龍在田’,時舍也。‘終日乾乾’,行事也。‘或躍在淵’,自試也。‘飛龍在天’,上治也。‘亢龍有悔’,窮之災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潛龍勿用’,陽氣潛藏。‘見龍在田’,天下文明。‘終日乾乾’,與時偕行。‘或躍在淵’,乾道乃革。‘飛龍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龍有悔’,與時偕極。‘乾元用九’,乃見天則。”

           《管子·
君臣上第三十》:“先王之在天下也,民比之神明之徳,先王善牧之於民者也。夫民别而聽之則愚,(房玄齡注:别而聽之,則各信其一方暗莫之發故愚。)合而聽之則聖。(合而聽之,則得失相輔。可不相齊,芻蕘之言,賢聖不能易,故聖也。)雖有湯武之徳,復合於市人之言。是以明君順人心,安情性而發於衆心之所聚,(聚謂同所歸湊。)是以令出而不稽,(稽,留也。)刑設而不用。(人不犯法,故無所用刑。)先王善與民為一體,(以百姓心為心,故言一體。)與民為一體,則是以國守國,以民守民也。(一國同一意,萬人同一心。)然則民不便為非矣!(為非則失利,故不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1 23:40:20 | 显示全部楼层
zqc4124 发表于 2017-2-21 16:22
子曰鍵六剛能方湯武之德也橬蠪勿用者匿也廿五行下+卌七行見蠪在田也者德也君子冬日鍵 ...



               子曰易之用之无道周之盛德也恐以守敬以{拯}事知以辟患廿九行上+卌七行囗囗囗囗囗囗囗文王之危知史說之數書孰能辯焉
易曰又名焉曰鍵=也者八卦廿九行下+卌七行之長也九也者六肴之大也九之狀浮首兆下蛇身僂曲亓龍類也夫蠪下居而上達者【也?】卅行上+卌七行〼囗囗囗囗囗而成章在下爲橬在上炕人之德不行者亓陽必失類易卅行下+卌七行曰潛龍勿用亓義潛清勿使之胃也
子曰廢則不可入于謀朕則不可與戒忌者不可與親繳【者】卅一行上+卌七行不可予事易曰潛龍勿用炕龍有{悔}言亓過也物之上而下絕者不久大立必多亓卅一行下+卌七行咎易曰炕蠪有{悔}大人之義不實於心則不見於德不單於口則不澤於面能威能澤胃之蠪易】卅二行上+卌七行見龍在田見大人子曰君子之德也君子齊好道日自見以侍用也見{勇}僮卅二行下+卌七行不見用則靜易曰君子冬日鍵=夕泥若厲无咎

不久大立”《集成》釋“”可商,“大、六”之說詳前文,另細查“”與後七行之“直方大”之字全同,詳附圖版。{悔}

《繫下》:“《易》之興也,其當殷之末世、周之盛德邪?當文王與紂之事邪?是故其辭危。危者使平,易者使傾。其道甚大,百物不廢。懼以終始,其要无咎。此之謂《易》之道也。”

韓康伯《注》:“文王以盛德蒙難而能亨其道,故稱文王之德,以明《易》之道也。文王與紂之事,危其辭也。夫文不當而吉凶生,則保其存者亡,不忘亡者存,有其治者亂,不忘危者安,懼以終始,歸於无咎,安危之所由,爻象之本體也。”

《乾》:初九:“潛龍勿用。”上九:“亢龍有悔。”

        《春秋繁露·三代改制質文》“故帝使禹、臯論姓,知殷之德,陽德也,故以子爲姓。知周之德,陰德也,故以姬爲姓。故殷王改文,書始以男。(原註:一作以男書子。)周王以女書姬,故天道各以其類動,非聖人孰能明之。
“大、六”!?.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2:4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2-22 12:45 编辑
zqc4124 发表于 2017-2-21 23:40
子曰易之用段之无道周之盛德也恐以守位敬以{拯}事知以辟患【囗廿九行上+卌七行囗囗 ...

            子曰易又名曰川雌道也故曰牝馬之貞卅五行下+卌七行童獸也川之類也是故良馬之類廣前而後遂臧尚受而順下安而靜外又美刑則中又囗囗卅六行上+卌七行囗囗以乎畀以來羣文德也是故文人之義不侍人以不善見亞墨然弗卅六行下+卌七行反是胃以前戒後武夫昌慮文人緣序易曰先迷後得主學人胃也何先主之又


     “何先主之又”,《集成》釋文“”作“无”。案:此字對比前文確皆是“无”字,但參考“先迷後得主”來考慮當釋為“何先主之又”是也!詳附圖版。


                              是事抄手可以糊度,讀書之人不當犯傻!!!



“先迷後得主、先迷後得主”.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2 14:48: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2-22 14:56 编辑
zqc4124 发表于 2017-2-22 12:40
子曰易又名曰川雌道也故曰牝馬之貞卅五行下+卌七行童獸也川之類也是故良馬之類廣前而睘後遂臧 ...

             天氣作】卅七行上+卌七行寒暑不暴亓寒不凍亓暑不曷易曰履霜堅冰至子曰孫從之胃也歲之義卅七行下+卌七行始於東北成於西南君子見始弗逆順而保{  }易曰東北喪崩西南得崩吉子曰非吉石也亓】卅八行上+卌七行要誠與賢之胃也】人文人有輔不撓輔不絕何不吉之又易曰直方大不習卅八行下+卌七行吉子曰生文武也雖強學是弗能及之矣易曰含章可貞吉言美請之胃也文人小事時說大】卅九行上+卌七行順成知毋過數而務柔和易曰或從事无成又冬子曰言詩書之胃也君子笱得亓卅九行下+卌七行冬可必可盡也君子言於无罪之外不言于又罪之內是胃重福易曰利貞此川之羊說也

         案:《集成》釋文在卌上的“不言于又罪之內”後直接插入卌一上“又口能斂之”至卌三上“則文亓信于”大段,并稱其為錯簡所言詳附圖版。個人以為如此調整是不對的!難道他們穿越古代看到“原簡”了?


        《說文》:“殿之大屋也。”《玉篇》“廣,大也。”《廣韻》“廣,闊也。”《繫辭》“廣大配天地。”《正義》“大以配天,廣以配地。”《爾雅·釋詁》:“景,大也。”《爾雅·釋詁》:“臧,善也。畀,賜也。”

         《說文繫傳》:“{  }乳也。从子{  }声。或曰:{  },瞀也。臣鍇按:《春秋左傳》曰:楚人謂乳爲{  },故名子文曰:{  }於菟。{  }、瞀,愚闇也。格漚反。

         《春秋》僖公十有六年“霣石于宋五”,何休曰:“石者,陰德之專者也”范寧言:引劉向曰:“石,陰類也。”

        “柫”或爲“拂”字,漢時從“扌”從“木”字多相通。《頤六三》“拂頤貞凶”,帛《易》即作“柫頤”。《說文繫傳》:“拂,過擊也,從手弗声。臣鍇曰:‘擊而過之也。’分勿反。”《賈誼新書·輔佐》:“大相上承大義而啓治道,總百官之要,以調天之宜,正身行,廣教化,脩禮樂,以羙風俗;兼領而和一之,以合治安。故天下失宜,國家不治,則大相之任也。上執政軄。大拂秉義立誠,以翼上志;直議正辭,以持上行;批天下之患,匡諸侯之過,令或欎而不通,臣或盭而不義,大拂之任也。中執政軄,大輔聞善則以獻,知善則以獻,明號令,正法則,領度量,論賢良,次官軄,以時廵循,使百吏敬率其業。正經義不衷,賢不肖失序,大輔之任也。下執事軄。”《大戴禮記·保傅》:“絜廉而切直,匡過而諌邪者謂之弼。弼者,拂天子之過者也。”

            《文言》曰:“坤至柔而動也剛,至靜而德方。後得主而有常,含萬物而化光。‘坤’道其順乎?承天而時行!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臣弑其君,子弑其父,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來者漸矣,由辯之不早辯也。《易》曰:‘履霜堅冰至’,蓋言順也。直其正也,方其義也。君子敬以直內,義以方外,敬義立而德不孤。‘直方大,不習無不利’,則不疑其所行也。陰雖有美,含之以從王事,弗敢成也。地道也,妻道也,臣道也。地道無成,而代有終也。天地變化,草木蕃,天地閉,賢人隱。《易》曰‘括囊无咎无譽’,蓋言謹也。君子黃中通理,正位居體,美在其中,而暢於四支,發於事業,美之至也。陰疑於陽必戰。為其嫌於無陽也,故稱‘龍’焉。猶未離其類也,故稱‘血’焉。夫玄黃者天地之雜也,天玄而地黃。”
所謂“又口能斂之”錯簡移位.jpg
{穀}.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09:05:25 | 显示全部楼层
zqc4124 发表于 2017-2-22 14:48
天氣作【囗】卅七行上+卌七行寒暑不暴亓寒不凍亓暑不曷易曰履霜堅冰至子曰孫從之胃也歲之義 ...



                 蠪七十變而不能去亓文則文亓信于而達神之德也亓辯名也襍而不戉指易【亓】衰世之與易卌三行上+卌七行之事章【往而來者也微顯贊絕巽而恒當=名辯物正言巽辤而備本生仁義所卌三行下+卌七行剛柔之制也亓稱名也少取類也多亓指閒亓辤文亓言而中亓事隱而單因齎人行】卌四行上+卌七行【報】
七十”,帛書合文。明·陳耀文撰《天中記》卷十一言“七十化,黄帝生隂陽,上駢生耳目,桑林生臂手。此女媧所以七十化也。(《淮南子》:“黄帝,古天神。”)女媧之腸,化為神,處栗廣之野,横道而處。(《山海經》)女媧,古神女而帝者,人面蛇身,一日中七十變,其腹化為此神。栗廣野名。”

           《小雅·天保》:“俾爾單厚何福不除《毛傳》:“單,信也。或曰:單,厚也。”《箋》云:單,盡也。天使女盡厚天下之民,何福而不開。”“亓事隱而單”,漢石經梁丘賀本並現行本《繫》作“其事肆而隱”。《集解》:“虞翻曰:曲,詘。肆,直也。陽曲初,震為言,故其言曲而中。坤為事,隱未見,故肆而隱也。
“七十”合文.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09:25:32 | 显示全部楼层
zqc4124 发表于 2017-2-23 09:05
蠪七十變而不能去亓文則文亓信于而達神眀之德也亓辯名也襍而不戉於指易【亓】衰世之 ...



                上文“亓言而中”之“曲”,《集成》釋文定為“曲”字近之,但其下加“王”旁何意不懂
亓言曲而中     曲字下加王旁?.jpg
履九二“幽人貞吉”.jpg
亓言幽{曲}而中?.jpg
曲萬物而不遺.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2-23 09:30:24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2-23 09:33 编辑
zqc4124 发表于 2017-2-23 09:25
上文“亓言曲而中”之“曲”,《集成》釋文定為“曲”字近之,但其下加“王”旁何意 ...



                 【易之】興也於中故乎作易者亓患憂與上卦九者贊以德而占以義者卌四行下+卌七行也履也者德之𡉝也嗛也者德之䄱也復也者德之本也恒也者德之固也損也者德之脩也益卌五行上+卌七行者德之譽也困也者德之欲也者德之地也渙也者德制也是故占曰履和而至卌四行下+卌七行嗛奠而光復少而辨於物恒久而弗厭損先難而後易益長裕而與宋窮而達居亓所而遷卌六行上+卌七行【比】而救是故履以果行也嗛以制禮也復以自知也恒以一德也損以遠害也益以卌六行下+卌七行禮也困以辟咎也以辯義也渙以行權也子曰而不救則比矣

             易之為書也難前道就卌七行上+卌七行變僮而不居周流六虛上下无常柔相易也不可為典要唯變所次出入又度外內卌七行下+卌七行皆瞿又知患故无又師保而親若父印{彳率亍}亓辤揆度亓方无又典尚后非亓人則道不虛】卌八行上+卌七行无德而占則易亦不當

            易之義贊始冬以為質六肴相唯侍物也是故下】卌八行下+卌七行難知而上易知也本難知也而末易知也則初如疑之敬以成之冬而无咎【曰囗囗囗囗】卌九行上+卌七行脩道鄉物巽德大在上正亓是非則人不囗囗】與囗囗囗囗】疑古危哉卌九行下+卌七行當疑德占之則易可用矣

            子曰知者觀亓緣辤而說過半矣易二與四同功而異亓善不同二】五十行上+卌七行多譽四多瞿近==者嗛之胃也易曰柔之為道也不利遠亓要无咎用柔若也易五十行下+卌七行曰三與五同功異立亓過【不同多凶五多功之等要危岡囗囗〼五一行上+卌七行衷   二千五一行下+卌七行


                  上文詳帛《繫》竝恢復的熹平石經隂二《繫下》第6行至第11行說明。

多功囗之等要危岡囗囗五一行上 卌七行衷   二千五一行下 卌七行.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