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16|回复: 0

周敦颐与王船山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3-27 07:34: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周敦颐与王船山,分属宋明理学的前时代与后时代的儒家学者。
一、前时代,经历五代十国第二次大动乱期,治世通行乱世遗落的儒学道德定律再证验,儒学式微,丧失内修位置。儒学价值,惟有外则儒术的政治人事部分;内则道佛,士大夫群不是入道于自然,就是入佛幻化。“穷则独善其身至真,达则兼济天下无望”,掀动宋后儒学复兴运动,为道德内修位置而复兴。融入道佛善性入儒,重新诠释儒学。儒道佛共扬善性之抑情禁欲的文史情罪路。儒以道德内修,治世道德通行;道以自然心境内修,佛以空境内修,乱世道佛通行。适应着君主专制治乱循环时代的儒道佛文化互补。周敦颐学术理论,走在宋明理学前时代,“天道行而万物顺,圣德修而万民化;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的儒道合流,引出理学、心学与气学的宋明理学三学派。
二、宋明理学后时代,理学与心学轮流坐主统位置,张载气学是弱势。朱陆的繁锁简易,主观心即理与客观性即理之争论。程朱尊卑定理,事事物物皆有定理的性即理胜出,异化先儒天命之谓性,形上教条为天命之谓理的性即理,逻辑出处,异化了《易传》天道阴阳尊卑在位的易简之理,成性即理的尊卑定理。陆九渊千百年不变的心即理,逻辑出处,异化了《易传》仁义人道的仁礼理则,“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非尽心尽性于知天事天的尽心性而穷理,非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心统性情,非《易传》三道三才为仁礼本体,人、天、物自然之化的道体。朱陆分割三道各取一道为所需,偏偏漏掉连接三道中介位置,刚柔地道地曰示的实践因果的逻辑探究,“合于天而不因乎物”的道德内修之善性,极度异化儒学。当主统位置轮流转到阳明心学,阳明心学非陆九渊简易的心即理,追究道德实践证验,致良知的知行合一。非朱陆繁简的无谓争论,究朱熹客观事理,付与心即理过滤与较正,主客融为一体的心即理。阳明心学,似是而非承孟子心学,孟子尽心尽性于知天事天,主客一体的反身以诚,“充实(诚)而有光辉山之谓大”的圣神明诚道,阳明心学诚道依然归属理学的道德内修之诚。阳明心学的理学性质,出自主观理较正客观理的心中理,掀动着思想解放潮,结果出乎阳明意料之外,终结理学,进入百姓日用皆道的实学研究,出现正负两走向:一是非理性的自扫门前雪之百姓日用道,是满清民族劣根性产生的病源;一是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气学,阳明后大放异彩,演变和发展成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的船山实学。即宋明理学后时代的船山实学。
三、透视周敦颐理论与船山理论,足以观感到宋明理学前后时代的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原理,亦观感到为往圣继绝学的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会通古今通义而探究儒学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过程。
(1周敦颐的《太极图说》,“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太极动静生阴阳,源根出处于道生阴阳无而生有的道家自然观,演绎出理学“浑然与天地同体”的天理浑然概念,承《易传》易学的张载气学,“知虚空即气”,“太虚即气”的一物两体,非太极动静生阴阳,乃太极两仪之阴阳,进而是“天之所以能参”的“一故神,二故化”。“神,天德;化,天道。德,其体;道,其用,一于气而已”。所以,张载圣人神化道,儒学的知幽明道,非道家的知有无道,儒道自然观泾渭分明。船山实学承张载知幽明道的圣神文化,提出与周敦颐文化性质截然不同的无极而太极哲理:“无极,无有一极也,无有不极也。有一极,则有不极矣。无极而太极也,无有不极,乃谓太极,故君子无所不用其极。……天曰无极,人曰至善,通天人曰诚,合体用曰中”。无有一极之无极,无有不极之太极,君子无所不用其极,无极而太极,类同现代哲学无限与有限的理论逻辑。非是周敦颐“太极本无极”的道家自然,而是容光不可穷尽的富有日新,继善成性文化文明生生不息的无极而太极,大中涵化的中庸体用,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神参事变体易成易道生生不息的自然之化。
(2)周敦颐以道家自然入儒家诚道,“诚者圣人之本。‘大哉乾元,万物资始’,诚之源也。‘乾道变化,各正性命’,诚斯立焉。纯粹至善者也。故曰:‘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元、亨,诚之通;利、贞,诚之復。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性命之源的易道出自诚明道的元亨利贞之事物过程,周敦颐斩为两截,“元、亨,诚之通”,“天道行而万物化”,天道自然的有生于无;“利、贞,诚之復”,“圣德修而万民化”的人道显然,元亨利贞过程的天道人道分,与先儒信者人道之仁义礼智,推动诚者天道元亨利贞的天人诚信道背道而驰,转折为宋明理学的天理浑然,人事人道的当然之理,尊卑定理的性即理和心即理。船山承《中庸》的诚者天道(物理),诚之者人之道(事则)的天人诚道逻辑开出,“通天人曰诚”。“诚者,约天下之理而无不尽,贯万事之中无不通”,“循理而应乎事物”的性命之源。“天道之本然是命,在人之天道是性。性者命也,命不仅性也。……才者性之才也,性不仅才也。惟有才,故可学。‘择善而固执之’,学也。其以择善而善可得而择,固执而善可得而执者,才也。有是性固有是才,有是才则可以有是学,人之非无路以合乎天也。有是才必有是学,而后能尽其才,人之所当率循是路以合乎天也”。船山以天道之命与性,人道之才与学共同理论性命之源,致孟子尽心尽性知天事天主客的天人逻辑,《易传》的“穷理尽性以至于命”的逻辑清晰化,也是对周敦颐浑然自然观的“大顺大化,不见其迹,莫知其然之谓神”的理论批驳。船山又说:“诚明皆性,亦皆教也。得之自然者性,復其自然者亦性,而教亦无非自然之理。明之所生者性,明之所麗者亦性,而教亦本乎天明之所生。特其相因之际,有继,有存,有通,有復。”通天人的诚道元亨利贞过程,修教率循的诚明皆性,得、存为自然的天命之诚性;才学之修教与率循,明之所生,麗之所成,继之者善,成之者性,通、復之心性活力、理气自然的气质之诚明皆性,实践理性的“性命一也,理气一也”的诚明皆性,也是仁义礼智的信道之诚明皆性,推动而适全天道元亨利贞全过程的物理事则,各正性命的人事结构原则和心性理则的明诚皆性。焉能将元亨利贞过程斩为两截,元与亨为诚之通的天理浑然之自然大顺,利与贞为诚之復的人事与人道当然的大化之理,不伦不类的儒道合流,“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之诚道。
四、从周敦颐的太极图说和诚说,可以印证前时代的周敦颐学术文化到宋明理学的历史逻辑演变的理论次序;也从张载气学到船山实学,可以印证出为往圣继绝学的理论理性的逻辑次序;周敦颐与王船山分别成为宋明理学前时代与后时代的儒学理论文化,宋明理学前后的理论逻辑次序清晰,为往圣继绝学所存有儒学的否定阶段和否定之否定阶段,可以印证出儒学演变的否定之否定的规律进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