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质文刚柔 于 2017-5-2 02:06 编辑
外切圆 发表于 2017-5-1 15:30
阴阳五行能跟科学扯到一起,真能扯。。。。。。
很高兴看到你的贴,阴阳五行怎能与科学扯到一起?正如现代人怎能与几乎是光身裸*体、茹毛饮血,如同野人般的原人扯在一起?悠久的历史与逻辑!人类学与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源头吧!用论理的义理学无法弄清楚,考据学投进去,化大的智力财力,所得轮廓相似度多少?文化价值几许?人类学者会多点关注吧! 五行相生相克,对于今天来说,列入科学,真是扯蛋!列入常识还可以。木生火,不会火生木吧!水克火,不会火克水吧!常识是科学的时代,走到今天是常识,只限于金木水火土五行,牵强于算命婚姻的五行相生相克,不算,那是魏晋南北朝后人的胡闹,如同乱世道佛通行一样,成乱世心性规律的“普世性”了。牵强比附于人体中医学的五脏,有名实称谓,我更多看成是传统科学生成的文化特点吧!正如天地交感的阴阳气化,天施地受的万物化生,怎扯到男女交感取女吉?大自然阴阳五行的天地尊卑,怎扯到人事阴阳的尊卑定位,人道五常的仁义礼智信?严谨的西方逻辑学绝不可能这样?也许是中西文化历程所展现的文化特点,牵强比附也名实相副的中医科学与人文科学。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不可能与牵强比附的阴阳五行理论会通,只能从名实相副的阴阳五常义理会通吧! 阴阳与黑白、明暗、长短等对称范畴,在悠久的阴阳五行时代,一切对称范畴,都是现象范畴。该时代是群体为共同生存搏斗于大自然时代,心性质朴到不能再质朴了。因生存有唯物论萌芽,没有丝毫辩证,没有本质的现象。随着人类思维科学的开发,天地人参的思维形成,对称范畴因此有本质与现象的“两极分化”,现象还是现象,阴阳、乾坤与刚柔,不是成为一物两体的矛盾范畴,五常的仁义礼智之信者人道与物物的元亨利贞的诚者天道,不是天人合一的诚信道?刚柔地道地曰示,展现是事物运行的矛盾因果路。刚柔相接险阻生,矛盾因果生出是刚柔杂居吉凶见,刚柔相推而吉凶生,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历史逻辑使然,《易经》难以匹比《易传》,《易传》阐述着天地人参的矛盾因果理论,用张载的理论概括:“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二故化,此天之所以参”。沿着天之所以参的一故神,明明德于神气理一的性性存神;二故化,诚信明德于实德的物物过化,从继善成性天地人参的《易传》逻辑时代,进入更高阶段,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日新,继善成性天地神参的张载气学,船山实学的唯物辩证阶段。 放开现时着紧需要研究的文化课题,去研究阴阳五行是否科学问题,真的不可思议,有胡闹扯蛋的感觉,短期内能得到悠久历史与逻辑的答案?可以影响现时的文化研究?文化寻根到五千年还不算长,还要寻根到六千年,让他们无聊地寻根吧!正本清源大量错综复杂的文化问题迫在眉睫,百年的文化内耗,直至现在依然激烈无比的挺儒与反儒论争,究其所以然之理,到底是什么回事,总要弄清楚吧!中西的文化会通,古今的文化转换,时空性质的文化接轨,总不能停留在无始无终,遥遥无期的停滞期,需要有实质性的拓展吧!深化改革进程需要文化理论支持。放弃这么多文化问题不探究,讨论这悠久的文化问题?对于中国知识分子的心性问题,真是弄不清楚,莫名其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