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0|回复: 0

阅文章后感言五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6 05:48: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看周景耀在《儒家网》文章《张栻论诸葛亮:正统仁义比智慧道德更重要》,感言五则:
一、管、乐与诸葛亮,不同时代的历史人物。若管、乐生在三国,不是我们认识的管、乐;若诸葛亮生在春秋,不是我们认识的诸葛亮。历史逻辑使然,有共同点:力挽狂澜,济困扶危扬千古的一时俊杰。
二、“义由仁缘起,仁借义而有则,不仁即不义,不义因不仁而走,义是仁的之敞开,仁是义之归属,仁义并举,内外相合”,孔孟忠恕仁道的克己复礼。仁义并举的内外相合,仁内礼外也。义与仁配解,义即宜也;义与礼配解,义即路也,礼义规范道。礼义实证于仁义,质正和质实仁心的内外相合。荀子说:君子处仁以义,然后仁也;行义以礼,然后义也;制礼反本(仁心)成末(礼义),然后礼也”。孔孟重仁心为本,尽心尽性知天事天,“可欲之谓善,有诸己之谓信”;荀子反本成末,礼制明分调理物欲,“养人以欲,给人以求”的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物物道。孔孟重仁义为本,“仁义流行,乃见宇宙人生生生不息之意”。《易传》反本成末,天地人参的继善成性。孔孟的仁先礼后与荀易的礼先仁后的孔儒两阶段。
三、董仲舒“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弃民本,借天意护民本。“正其谊不谋其利”,正义轻利与舍利;“谋其道不计其功”,重道轻功业。异化孔儒义利一体,富有盛德一体的心物原则。董仲舒还是牵挂民生事,“天常以爱利为意,以养长为事,春秋冬夏皆其用也”。盛唐过后的宋明理学,面对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的文明同步,反走到禁物欲的正义不谋利,尊卑定理定性命弃功业的人事当然,出自儒道合流的道法自然。朱熹以天道元亨利贞比附春夏秋冬,“犹元气虽四德之长,然元不生于元而生于贞”。视天道元亨利贞为天理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的自然循环过程,漠视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理道,生长期为元亨,实证于利贞的天人诚信道。董仲舒对孔儒的初度异化与宋明理学极度异化的逻辑甄别。
四、正统仁义比智慧道德更重要,此见解在盛唐前成立。随着宋后专制衰落路,汉夷王朝陵替的治乱循环,传统儒学原真的道德式微,质野与文史扰乱的心性形态错综复杂,“仁智同藏仁为宝,仁智同用智为先”。从荀易的反本成末礼为先,走到宋后逐渐明朗的反本成末智为先,传统儒学的理性循序。
五、哲学马哲化,仁义失去义理讨论的起码资格,实质失去是传统心性学与心性哲学。正视中西有不同的文化特点,有不同的义理逻辑表述。马哲中国化的前提,以传统哲学质正马哲,所以我提出心性唯物与心性辩证两概念。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