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40|回复: 0

释证·补正·参证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19 05:33:2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纸上之异文互相释证,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处在民国时代的陈寅恪先生有如此鲜明的学术观念和方法,敬仰之情,无限感慨!
一、研究非论理学时代的史前社会文化,自然、民生与人文典章,包括古易卜筮、阴阳五行、天人神鬼,显然心性文化的论理萌芽,观念和概念,弄清文化承前启后的历史逻辑循序,须有考据的地下实物,与后世的纸上异文互相释证,探究史前社会文化形态的理论*功夫。
二、中西文化会流,不同文化历程呈现不同的文化特点,有不同的范畴体系和义理的逻辑表述,只能互相补正。探究人类不可易变义理的逻辑体系,中西文化互补的义理会通,不能再走西方文化套解路。邯郸学步与囫囵吞枣的文化乱相,传统文化的原真理路失真,铺盖到范畴意涵与范畴体系,义理逻辑与话语体系全方位。传统文化核心理论的心性学与心性哲学的研究中断,致使传统的文化形态面目全非。在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文化复兴时代,陈寅恪先生的中西文化互相补正的文化理论,有确实指导意义的学术价值了。
三、中西文化的义理会通,体现在文化观念和理念的互相参证,如果找不到中国的文化资料,包括思想萌芽及理论长成的理论资料,参证西方的文化观念和理念,只能证验为义理会通有阻滞。以中国文化参证马哲的唯物论,心性唯物。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文明同步的物欲观,精于物者与精于道者的物物道,存在音容天的容有迹而音无方顺乎物则天下之变,天人继善的成之者性,决不是质朴心性人道法自然的物化道。离开心性唯物,无法参证马哲的唯物论。以中国文化参证马哲的辩证法,心性辩证。释放始奏人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中奏天,存在音容天一物两体的矛盾基础理论,存在理势天的神参两体理一的矛盾辩证,圣神導一分三的道器理论。实证于音容天的音以节容能益容,非容以节音,疑乎人心的“明有性情,幽有鬼神”的心性辩证。决不是停留在事物表层的对称范畴。参证马哲辩证,传统的心性辩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