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526|回复: 7

重盐执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3 21:40: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盐执照
; h! g' }3 t5 n5 |9 a来源:扬州博物馆
- F7 c/ T; m$ S& g9 a3 u  W
- _3 E" @# u. X: W4 J7 ^0 W  江苏扬州博物馆珍藏的由南洋印刷官厂(1907年创办,后改建为江苏省政府印刷厂)代印的“重盐执照”,长52.3厘米,宽32.6厘米,纸质,内容如下:
' s/ |& {( y& B0 e$ N4 F yin045.jpg + u: `: i5 b. _; B& t! G& C8 j& `
  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盐运使为给照重盐事,照得淮南引盐前奉宫太保爵阁督盐宪曾核定刊章,先行给照重运赴瓜归栈轮售。我们现奉督盐宪奏明改道仪征,各场引盐自应运赴仪栈,仍照瓜洲定章挨轮派售。今据商人仁和裕的名吉梅浜请重新兴上冈场本垣碱盐贰拾柒引,合行给照。为此照仰该商持赴该场查照核定章程,以六百斤成引分装八包,每包正盐七十五斤,滷耗七斤半,包索三斤半,共合八十六斤,所有船户花名分装,包数由场填明,出场行抵泰坝,照章秤掣,经过关卡,凭照放行。盐运到仪前赴仪总栈挂号归轮挨售,一俟由栈配派,订立交单。除由运商赴局缴完钱粮关税外,场商即持此照赴局呈缴各捐,收讫加盖钤记,一面呈报南掣衙门听候掣验,均无违误。此照由南掣移局核销,须至执照者。宣统叁年贰月十一日淮南总局给发,运字第贰百陆拾陆号,船户许玉堂装盐贰百拾陆包。骑缝为运字第贰百陆拾陆号。
3 R" V/ t% E) y( K0 P5 R* `/ ^- l8 ~% l+ W+ Y# _: o
  据《清盐法志》记载,清代淮南重盐执照有两种版式,此为第二种版式。两种版式相比,第一种较简略,第二种内容设计详细,便于操作。文中提及的“宫太保爵阁督盐宪曾”即指曾国藩。他是同光中兴四名臣之一,他不光在军事上战功卓著,在盐政上也大胆创新,“曾国藩踵行票盐之法,斟酌损益,归于至善”。同治二年,曾国藩制定瓜洲设栈章程八条,其中第二条为设立官栈。从前栈由商管,重在包课,今则官为督办,重在保价、挨轮。场商由场运盐至栈,储之于仓;运商至栈买盐,挨轮派售。其价值低昂由官酌定,悬牌栈门,号曰牌价,场商运商不得随意涨落,与四岸督销局同一整轮保价首尾呼应。后虽改栈仪征,但也是改道不改章。
4 ^  E. ], _: v: s2 d& _  凡淮南引盐,自场运栈,给重盐执照,场商凭照护运。此重盐执照为我们详细的提供了场商运盐的时间表和流程图。
) F- L  j, h* D5 d' T# M3 J! i  1. 宣统三年二月十一日(1911.2.11),由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简称运司)盖印的重盐执照由淮南总局给发。淮南总局依据栈销畅滞发给场商重盐执照,并通知下属分司、盐课司,照章合引给重。
5 ?  ~* K" t. n1 J  2. 宣统三年四月初九日(1911.4.9),场商吉梅浜持重盐执照至泰州分司挂号,泰州分司确认后钤印。
0 f' G' ]9 a+ k% N9 j) x  3. 宣统三年五月初八日(1911.5.8),场商至新兴场盐课司挂号,船户许玉堂负责装本垣碱盐二百一十六包,每包八十六斤,合计贰拾柒引,盐课司于重盐执照左下角填明装包人、包数、日期,钤印确认。! C9 e- Q, e$ F$ }2 d3 A+ c- t/ j: R
  4. 宣统三年五月十五日(1911.5.15),碱盐河运到达海道桥关卡,关卡查验讫,钤印放行。
: d  p( E3 e8 C0 F5 v# ]/ ~  5. 宣统三年五月二十一日(1911.5.21),泰坝掣验记录,“仁和裕请掣新兴上冈盐伍拾肆引,计照贰张,实掣得叁万柒千壹佰柒拾贰斤。以每包捌拾陆斤通扯计溢盐贰拾斤,此注”。并钤“淮南监掣泰坝官关防”。按照定章,泰州分司所属十一场引盐在泰坝过掣,遇有溢斤逐票登记,并由管浦委员严督场商暨过浦人等于此盐掣竣后报明查对。泰坝监掣向系委员,自乾隆三年(1738)两江总督那苏图向上请示后始有关防。虽有印信,仍不为实缺,随时详委更替。5 m3 a/ u2 g0 p% o
  6. 宣统三年六月初四日(1911.6.4),盐船行抵扬州缺口门外,到南盐厅报查。委员亲往点验,核与重照相符加戳放行,月按三旬将验过船引若干具报运司、总局。另外,南盐厅还设有查盐色委员一员。淮南二十场盐向不一色,余东、余西、吕四产真梁,列上色;丰利、金沙、石港、庙湾产正梁,列中色;其余场产顶梁而外,有名和盐者,色斯下矣;碱片者乃锅底盐,另列一色。上色、中色专销湘鄂,碱片例销平江,近来西岸亦颇畅销,西皖暨各食岸都销下色。
$ T  N& b; N; q6 o- ~! E  7. 宣统三年六月初六日(1911.6.6),扬子新城查验卡委员点验无误加戳于照。场商盐船抵卡依序停泊,并按照商名、场分、引数挨次登号具报仪栈,以到卡之日为到栈之日,将来挨轮发售,以此为依据。船自扬子新城运栈,还须听候调度,不得擅进争先,致有河道壅塞之患。
# b8 q4 r! q: k# i  8. 宣统三年六月二十七日(1911.6.27),盐船到达终点站淮盐总栈,至碱片挂号处登记,盖戳于照。淮盐总栈中工作任务最繁重的为挂号房,他们根据场盐到栈之先后,定挨轮发售之次序,按档折派分色配销,公示栈前,惟示平允。商不敢侵越。
# z. B1 w! J$ g! N7 F9 ]  9. 宣统三年七月二十五日(1911.7.25),运商赴淮南总局预交五成盐价,淮南总局盖上关防确认。淮南总局掌淮南场商、运商诸事。根据规定,运商运盐先由岸局给发环咨,持赴总局挂号,预交五成盐价,给予买单。等该岸开纲后再赴总栈订立交单,挨买当轮之盐,取看盐样,再交后五成盐价。后赴总栈挂号依次过掣、装盐赴岸销售。
' q8 V- Y0 @6 d8 K# _# L  10. 壬子年正月十一日(1912.1.11),商捐等款完讫。: J$ C6 V. P! ]- ]# f4 h
  盐之有掣验,由来已久,至清其制大备。所谓掣以掣盐,验以验引,以防商人溢斤夹私之弊。其目的在于截验有制而影射无从,掣放有期而流通无雍,以期实现官方对盐利的垄断。但有清一代,行盐手续繁琐颇受诟病。魏源说,盐为利薮,官为盐蠹。生弊必在于烦难,防弊必出于简易。虽说票盐比纲盐手续简便,但也是小巫大巫之别,由此可见一斑。
4 ^2 ]0 p# \# o* @  盐无去路,课无来源。据《淮盐纪要》记载,民国以后淮南各场盐运水道统系表二中明确指出,从新兴上冈场到仪征十二圩,需经过海道桥卡、泰坝监掣署、仙镇巡护卡、六闸巡护卡、南盐厅,两相比较,其中既有传承也有变迁。看似有条不紊,按部就班,但周期长、成本高,私盐乘虚而入。8 |4 S1 h( p" I  G! G" E
  另外,这张重盐执照还具有跨时代意义。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清王朝被推翻。在这张重盐执照则反映在第10条,改为干支纪年,而不是宣统纪年。也在宣统三年秋,废两淮都转盐运使,改置盐务总理。1 R2 p- ]9 _" C9 v
  这张重盐执照为我们研究清末民初盐政及清末印章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0 i, T$ L1 I) p
7 ~7 G8 D4 `  N6 e4 w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21:40:56 | 显示全部楼层
夙沙氏9 u8 N( _; j* K  v
  夙沙氏,又作宿沙氏,是炎帝神家氏之臣,亦是一方诸候。他首开以海水煮盐之先河。成为盐业的始祖。扬州历来盐业发达,虽近两千年来没有直接煮盐或晒盐者,但是盐商云集,是全国主要的海盐集散地之一。旧社会,不问是用海水煮盐者或晒盐者,亦或是卖盐者,均奉夙沙氏为祖师,择日燃烛点香,叩拜祭祀,期盼保佑盐业兴旺。以前,扬州康山街有个盐宗庙,庙内主供夙沙氏。此庙便是人们祭祀盐业祖师、商讨盐业事务之所。: C: v9 t. v; f' H9 X+ j
sss19881.jpg 2 P" |  F" l0 P7 N+ j, @: u) @; C) A
sss0988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21:42:0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5-23 21:50 编辑   K- D4 ]5 E7 a6 |4 e" _
( ]8 ]. i/ F; _2 P
两淮盐商
6 ~+ i5 B) c+ U/ f) K1 ]* T  两淮,是以淮河为界,在淮河以南者谓之淮南,在淮河以北者谓之淮北。在盐业史上,两淮专指淮河入海口的海盐产区,全区南界浙江,北接山东,位居黄海之滨,大致在江苏东部。两淮地区历来为我国的盐业中心,故有民谚“两淮盐,天下咸”。, `8 z7 l) V, _, D: X; X
  两淮盐场指长江口北岸起,沿海岸线而北至山东交界沿海一带的广褒八百里的盐场。两淮地区盐业从西汉吴王刘濞(前216-前154)“诱天下亡人煮海水为盐”起,鼎盛于清代康、乾两朝(康熙三年,全国盐税就达274万余两),到民初没落,有两千年的历史,还造就了一句民谚:“两淮盐,天下咸。”
5 z" c% c4 F% @6 k lb6034.jpg
* G' K2 C# H9 k3 c0 Q9 I he00timg.jpg * t0 k5 i+ X  I  F* G8 ]/ @1 F
  扬州,是大运河的发源地,也是得利于大运河而发达的城市之一。她地处长江、淮河与运河的交汇点,便成为两淮盐的管理和最大的集运中心。唐代大诗人李白(701-762)曾有“吴盐如花皎白雪”的诗句。
# y3 x  L4 w' ? yzj4timg.jpg   S% U6 o4 x! O& S2 p
lb00timg.jpg
+ e) ]' o2 w! Y( |  在扬州汪氏小苑里,有《清代两淮盐政与盐商》展览。从展览中可以看到,清代两淮共有23个盐场,其中淮南20个,淮北3个。从制盐方法上分,淮南盐为锅煎盐,而淮北盐为池滩晒盐。两淮盐行销规定区域为六省,即江苏、安徽、河南、江西、湖北和湖南。盐行销时分“纲引”和“食引”两种,“纲引”是将盐卖到远离产地的地方,“每引斤轻课重”;“食引”是将盐卖到产盐地附近的地方,“每引斤重课轻”。其中淮北“纲引盐”主要供应六府:即凤阳、庐州、颖州、六安、泗州、滁州。“食引盐”主要供应二府一州,即淮安府、徐州府和海州。清代在扬州设立两淮巡盐察院署和两淮都转盐运使司。两淮都转盐运使司的长官称两淮都转盐运使,或运司使,从三品,盐运使具体掌管食盐运销、征税、钱粮支兑拨解以及缉私等,下设通州、泰州、淮安三个分司,淮安分司管理淮北盐。淮北盐,由新浦、板浦、燕尾港、陈家港等处盐场,通过盐河将盐运到淮安。明代盐运分司和批验所设在淮安涟水,明代中期转淮安河下,河下便成了淮北盐集散地和盐商居住地,也产生了一批大盐商,建筑了新安、江西、湖南等会馆。
* f3 j0 J0 y8 B! U* H9 b yysgp0.jpg
' m3 @+ c5 g5 l1 b  两淮盐业历史悠久,始于西汉初年,兴于隋唐宋,鼎盛于明清两代,尤其以清康、乾两朝为最,到嘉庆、光绪年间,逐渐走向衰败,及至民初,渐趋没落。
2 @1 Y4 ~8 i3 }  w  两淮盐商系形成于明中叶衰落于清末民初的特殊商帮,曾在扬州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产生过巨大影响。从盐商交结文人,资助寒士,营造、扩建扬州园林,赞助、兴办文化教育事业,可见其对丰富扬州文化的内蕴,推进扬州文化的建设和发展,对“历史文化名城和具有传统特色的旅游城市”的结构格局与地位、性质的最终奠定,作出过不可磨灭的贡献。
# h  }& j5 s# C  q  可惜的是,明代盐商建筑能保留下来的已不多了。清朝道光年间,从淮阴西坝到淮安河下这段盐河河道淤塞,淮北盐集散地就改在了淮阴西坝。不过,在扬州的苏唱街、东关街、康山街、南河下等街区,还能见到当年盐商所建的住宅大院。1 P% i8 S- {. J
scj0timg.jpg
9 n$ s" ~, s2 f, I/ J2 ` scj1timg.jpg
: a/ [9 |; E9 \/ }; @ scj3timg.jpg
, s/ D. e  f- T% n+ p$ u  U scj2timg.jpg
' G+ A: s9 E% M) A scj4timg.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21:48: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5-23 21:59 编辑 , p$ Q) `7 L) E

$ X/ c+ K. I$ p9 x  Y. [扬州二马2 O- ~$ U: [% g+ k2 D
  马姓名人中,“扬州二马”可以说是众所周知。6 Z. F, [2 O  z/ v% n. \
  马曰琯(1687-1755),字秋玉,由附生授例候选主事。马曰璐(1711-1799),字佩兮,由贡生援例候选知州。两兄弟为祁门城里人,侨居扬州,经营盐业,为当地徽商巨富,捐资开扬州沟渠,筑渔亭孔道,设义渡,造救生船,造福一方百姓,其慷慨好义的名声远为传播,人称“扬州二马”。
: T9 F# e4 d7 ]( ^+ j$ b, _  马氏兄弟既是大盐商,又是清代著名的藏书家和诗人,他们好古博雅,考校文艺,评骘史传,旁及金石书画。尤以诗词最出名,主持扬州诗坛数十年之久,清代诗人沈德潜评价说他们的诗,“斥淫崇雅,格韵并高”,“酝酿群籍,抒写性真”。雍正年间,马氏兄弟在扬州建造了一处园林,名为“街南书屋”,即今扬州名园“个园”。园内有12景,其一为“小玲珑山馆”。马氏兄弟就在馆内广结四方文人名士,著名文学家厉鹗、全祖望、大画家郑板桥均为其座上客。据说,马曰琯因为下棋还得以认识乾隆皇帝(1711-1799),乾隆下江南时每次巡幸扬州,都要到马氏园林里驻跸。
9 g2 _/ l8 E* r) l# [0 G  小玲珑山馆内建有丛书楼,藏书百橱,多达10余万卷,有藏书“甲大江南北”之誉。乾隆三十七年(1772)开四库馆,奉旨采访遗书,马氏后人进呈藏书776种,位居当时江、浙四大藏书家之首。藏书如此丰富,加上马氏兄弟为人豪爽,好结文人学士,当时吸引了一大批文人常到小玲珑山馆翻阅藏书,学习研究和讨论学问。马氏兄弟还在家中设有刻印工场,以千金为朱彝尊刻《经义刻》,为蒋衡装潢所写《十三经》,又刻《说文解字》、《玉篇》、《广韵》、《字鉴》等书,当时称为“马版”。马曰琯著有《山解谷词》1卷,《沙河逸老集》6卷,马曰璐著有《南斋词》2卷,《南斋集》6卷,《韩柳年谱》,《丛书楼书目》。
9 j9 `6 d9 e" Z/ Z myg0timg.jpg 5 o$ m! ~+ `  K
myl0timg.jpg
/ Z# l. W. X: ]+ J) r1 _, g ql0dtimg.jpg
9 T# r& L) \* o- X: O& C! Z xll00136.jpg
( B! |) x4 Y8 p$ ^$ }+ L: O$ f ss263.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21:49:47 | 显示全部楼层
江春
; R$ c/ u( ?, `. ^4 Y& b% r  江春(1720-1789)字颖长,号鹤亭,又号广达(行盐的旗号为“广达”),安徽省徽州府歙县江村外村人。乾隆三十八年(1773年),江春等人因小金川战争获胜,自愿捐银400万两。八月诰授江春为光禄大夫,正一品,并赏戴孔雀翎,为当时盐商仅有的一枝,时谓江春“以布衣上交天子”,“同业中无不以为至荣焉”。清代著名的客居江苏扬州业盐的徽商巨富,为清乾隆时期“扬州八大总商”之首。因其“一夜堆盐造白塔,徽菜接驾乾隆帝”的奇迹,而被誉作“以布衣结交天子”的“天下最牛的徽商”。江春一生经营盐业,任总商达52年之久。乾隆皇帝在两淮盐运使离京拜见时说“江广达人老成,可与咨商”。能得到皇上的如此评价,可见当时江春的地位之高。据《扬州画舫录》所记,江春任总商四十年,先后蒙乾隆赏赐“内务府奉宸苑卿布政使”。
3 t, J8 o7 V9 p$ |, J2 [0 M# Y  江春是扬州盐商的代表人物,“最牛徽商”“以布衣交天子”、“一夜造白塔”等故事汇集一身。
0 d; E0 A2 Z4 C8 O6 I jc042a.jpg $ l9 `3 O8 z8 E6 O
bt3eff6c.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21:5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黄至筠
+ E: Y5 k- j( r+ l  黄至筠(1770-1838),又称黄应泰,字韵芬,又字个园。原籍浙江仁和(今杭州),因经营两淮盐业,而著籍扬州府甘泉县,清嘉道年间为八大盐商之一。2 G+ l, T7 S% d5 w# `# I& f; v
  由两淮盐业商总黄至筠于清嘉庆23年(公元1818年)在原明代“寿芝园”的基础上拓建为住宅园林的个园,位于扬州古城东北隅,盐阜东路10号,曾荣获第三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首批国家重点公园”称号,在国内外享有盛誉,也是中国名园之一,这座清代扬州盐商宅邸私家园林,以遍植青竹而名,以四季假山而胜。4 C7 X; ^: _" z9 \" R9 j7 {/ T
hzj690.jpg
/ M. w; z, Y) a% ]' ~5 Q gy00timg.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21:51: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卢绍绪
1 G7 s; A$ r2 h* j$ X2 I/ b+ @6 V  盐商卢绍绪(1843-1905),字星垣,江西上饶人。其父卢达斋、母余氏生有五子,卢绍绪排行第四。清同治十二年(1873),卢绍绪只身离家,从江西上饶来到扬州。他先在扬州两淮盐运私下的富安盐场担任盐大使。在淮南富安盐场(今东台一带)近二十年,先官后商,任盐场盐课大使职,正八品官,后业盐场商、运商而致富。峰时拥有财富四十余万两纹银。以后弃官经商,经营盐业,陆续发展到四个盐店,每店约有五十个制盐的盐灶。后来又由制盐发展到运盐,到1903年达到经营的顶点,拥有家产约四十八万元。目前卢氏后人有165人,分布于海内外,且多有成就。* K' L8 F. {+ H7 Z+ i: \4 Q+ F
lusx1.jpg 3 f2 p) j1 ?( O2 ^( b
  在光绪二十年(1894)择原康山草堂遗址造屋构园作万年基业,传承子孙,即今康山街22号至羊胡巷63号、65号,及对面今南通路12号、14号。称之卢氏“庆云堂”,后人俗称“卢公馆”,是晚清扬州盐商屋宇规模与体量最大的住宅群,也是扬州大户人家传统民居杰出代表作之一。现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6 S% M. f7 M" |: o. I1 V! `  卢宅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年,始扬州现存规模最大的盐商住宅建筑之一,主要建筑有百宴厅、藏书楼、意园等。当时卢绍绪以“卢庆云堂”名义,花了八千两银子购得康山街南北两块空地,在此建造七开间房屋七进,各种厢、披、廊、亭合计二百余间,前后走廊十三道,大小天井十七方。整个宅地历时三年建成,共费银七万八千九百两,为晚清扬州住宅之最。
; q; ^1 M9 H' h- H- g. ]7 b lus1timg.jpg
" _) \2 s  y+ W2 C# e lus0timg.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21:52:44 | 显示全部楼层
汪鲁门的大宅门
# p# g2 f& q' g" `  ^  晚清盐商一条街,除了我们现在所熟悉的南河下外,其实还包含了跨过徐凝门桥、一直东延的康山街。康山街上的卢绍绪住在一条街的最东头,南河下的汪鲁门住在一条街的最西头。由于他们的经历仿佛和相貌差异,赵立昌先生曾在其著作中把他们作了一个比较,说卢绍绪是众盐商中个头最高、“模子”最大的“帅哥”,而汪鲁门身材最小,背驼眼小,其貌不扬。不过两人经历相仿,都先官后商,在盐场发家致富。
( r7 a9 w. E/ k% v: k: e* K( y  时光照进了当代,卢绍绪似乎也更受宠些,卢氏盐商住宅得到了全面修复,汪鲁门住宅三年前开始修葺,断断续续,至今还在完善中。5 h0 i$ v. c% F8 ~: u2 h5 U
  从育才实验小学往东走,没几步就到了南河下170号——汪鲁门盐商住宅,落日的夕阳下,看门的李大爷在看着一本章回体的《七侠五义》,身后的砖雕福祠异常美丽,开着一朵硕大的牡丹。/ Z; Z$ D- M. B9 d3 P% V" w! S
  推开福祠左侧的仪门,跨入,照厅前的院落气象不凡,风格迥异于扬州本地的建筑。之前从门口的名城解读牌上了解到,汪鲁门的祖籍为安徽歙县,后来又先后任县令、知州、二品官员,最后弃官经商,成为两淮盐业总商。这照厅院落无疑寄托了汪鲁门的家乡情结和官场留痕,正厅三楹,两旁置廊房,中间天井宽敞,用考究的正方形汉白玉铺就,隐喻着曾经宦海的威严,照厅构架类似徽派祠堂式样,厅与两旁廊房上首设计成优美的船蓬轩,因为身在扬州,照厅院落又不似古徽州院落的逼仄,视野敞亮,心情通透。4 |: u) n0 Q, w) x  \& ^
  三进为扬州现存盐商住宅中体量最大、最为完整的楠木厅。抬步跨入,顿时震撼,这是名副其实的正宗楠木大厅:厅内圆柱、构架、大梁、山界梁、金童柱、椽子、雕饰构件等无一不是楠木。木作雕饰洗练直率,这又与徽派建筑的细腻繁复有所不同。
/ j9 r* _% B7 B  U0 C+ {! z  第四进住宅,厅西为一间拆了顶的“日本金库”,三年前,汪鲁门住宅开始修缮,这处日伪时期日本鬼子留下的建筑物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金库方方正正,面积约为20平方,四周墙体分为两层,内层宽约15厘米,钢筋混凝土结构;外层墙体是与汪鲁门住宅其他部位一样的砖墙,厚约35厘米。金库设置了两道铁门,铁门框厚度达40厘米,外围是上下左右由粗铁制成的栅式门,里面有10厘米厚的沉重铁门一道,门的四周共有八个洞眼,应该是当年闩铁杠用的。在媒体的干预下,这座拆了顶的“日本金库”因其“历史的见证”而被保留了下来。老宅若在今后得以开放,这倒是一处不可多得的看点呢。
' t' q+ O! ~+ ^+ r  四进院落铺石,好些是刻了字的,一块正中刻一枚五角星,中有“八一”二字,赵立昌先生之前分析,这里曾驻过解放军,另两块分别刻了“刘桂芳”、“李雅”,似乎是两个女人的名字——空关着的汪鲁门住宅,因了这些流连在地面上的痕迹,而蓦然多了一些人气,多了一些故事。0 x0 l  U' r2 \# `
  汪鲁门是低调的,同时,他也是骄傲的,他在他不到2000平方的住宅内,建了一座城内最大的楠木厅,厅内白玉鼓蹬、金砖铺地;还有,第四进至最后的第九进,全为楼宅,若将每进正间后的中门全部打开,透过道道中门,从前到后一眼望去,有森严不尽的威势。) f, f& B2 X: e! D5 k  u
  也许,在汪鲁门的心中,他从来没有把自己与街东头的卢帅哥作个比较,1940年的某一天,当他以81岁的高龄即将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他一定在为62岁就离世的卢绍绪感到可惜:他连耄耋的门槛都还没有摸到呢。
- P: d* z" h' b& _) r  O' {- l slmex1.jpg
6 v2 `" v# u$ t" G# w wlmex2.jpg
3 {: ^% z* h+ k4 n wlmex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