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053|回复: 5

[原创] 【慧宇解老】——古今名家述说“一二三”(修改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31 15:17: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慧宇居士 于 2017-5-31 19:34 编辑

【慧宇解老】——古今名家述说“一二三”(修改稿)

    慧宇居士 (2017年5月31日)   


    收集一些古今名家解释《道德经》“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章句,是有一定代表性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依据和道理,但是各有各的道理,每个解释自成一体,和在一起就成了一锅大杂烩。虽不能说没有营养,可色香味就谈不上了。作为一个正确的理论,必须能和现实结合起来。其中的每一个概念、每一个名词,在现实中都要有相对应的东西,都要有相对固定的位置,也就是说概念的连接和组合要有自己的逻辑性。而且概念本身就必须定义明确,概括范围清晰,出身正统,不能是野路子。单就《道德经》来说,老子本人说的是正统,后人妄自加上去并衍生的一切概念都是野路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一段是《道德经》的总纲。也是宗教、哲学、科学、中医学以及其他学科的总纲。能否贯通所有这些学科,是检验对这段话的解释是否符合老子本意的最根本的标准。

对老子这一段话的解释是否正确,也是判断一个人是否理解《道德经》的标准。也就是说,看一本解读老子的书,只要看他对第四十二章的解释就知道是不是上道了。我看过的解老,就有一个人说对了,也就是一是两仪,二是四象,三是八卦。但他只是一带而过,没能沿着这条路走下去。
    老子的这一段话,概括了整个人类文明,这不是哗众取宠,更不是危言耸听。这一段话看似简单,如果把它展开了,就会涉及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要想简单明了又有条理的表述出来,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

    老子河上公注
    道生一。道始所生者一也。
  一生二。一生阴与阳也。
  二生三。阴阳生和、清、浊三气,分为天地人也。
  三生万物。天地人共生万物也。天施地化,人长养之也。
【慧宇评注】“道生一”,道本身就有阴阳,道是精神与物质的混合体,“有物混成”嘛;“一”也有阴阳,不过这个阴阳已经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中的阴阳,而且是存在于现实世界之上的超凡脱俗的阴阳,又叫纯阴和纯阳。“二”分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四象。从这儿开始河上公就信马由缰的随意编造了,阴阳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不清楚,阴阳怎么就生出来和、清、浊三气,他也说不清。这和、清、浊三气怎么就分为了天地人,他更说不清楚。这天地人三才,天地与人根本就不在一个层面上,怎么可以并称?所以三才是一个伪概念。另外,天地人本身就属于万物,怎么还能共生万物?所以后面的“天施地化,人长养之也”就是稀里糊涂的一锅粥。
    唐玄宗御注道德真经——李隆基
    一者冲气也,言道动出冲和妙气,于生物之理未足,又生阳气,阳气不能独生,又生阴气,积冲气之一,故云一生二。积阳气之二,故云二生三也。三生万物。阴阳含孕,冲气调和,然后万物阜成,故云三生万物。
【慧宇评注】冲气者,是在万物的境界的一个修炼的法门,“一”是圣人的境界,真气归根,德交归焉,天地之间一片祥和。还冲什么气!而且这个冲和妙气又是什么东东?然后又是生阳气,又是生阴气,总之就是生气,最后就生出一个红彤彤的大世界来。这都什么乱七八糟的。

    宋徽宗御解道德真经——赵佶
    道生一。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一生二。天一而地二,次之水生而火次之,精具而神从之。二生三。一与言为二,二与一为三。三生万物。
  天肇一于北,地耦一于南,人成位为三,三才具而万象分矣。号物之数,谓之万,自此以往,巧历不能计。
【慧宇评注】赵皇帝的解老我就不评论了,真的让我无语。整个一个毫无逻辑的名词的堆砌。他的老师也不说帮他把把关。

    明太祖御注道德真经——朱元璋
    道乃先天地之一气,以清升而为天,浊沉坠而为地,是为一生二。天地乃曰二仪,与先天地一气并作是三。二仪既立,四象昭昭,曰日月星辰是也。因有风雨霜露,四时成序,万物生焉。又负阴而抱阳,物盛而归源,属阴,归源而复出,是为抱阳。阳本刚,以阴贯之,则阴阳和。此谓自一以生二,自二以生三,自三乃生万物。
【慧宇评注】朱皇帝实乃肉眼凡胎,上看天,下看地,道也只是一口气。这一口气好像是沙尘暴,大风一停就有了天地。我就纳了闷了,那太阳算是天啊算是地啊?看到后边终于明白了,原来日月星辰都是天地所生,原来地球这么厉害啊。

    老子注——王弼
    万物万形,其归一也,何由致一,由于无也。由无乃一,一可谓无,已谓之一,岂得无言乎。有言有一,非二如何,有一有二,遂生乎三,
【慧宇评注】王弼这个小老儿这是说绕口令那,大概把自己也绕得晕头转向的。这个“言”和“一”怎么能够并列!那就是驴唇不对马嘴。

    老子道德经憨山注——憨山大师
    此承前言道体冲虚,而为天地万物之本,诫人当以道为怀,以谦自处也。谓道本无名,强名之一。故曰道生一。然天地人物,皆从此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则万物莫不负阴而抱阳也。所以得遂其生,不致夭折者,以物各含一冲虚之体也。
【慧宇评注】这高僧就是高,虽没有什么新意,但也在老子本意的范围内。比那些自命风骚的皇帝强多了。

    老子衍——王夫之
    道生一,(冲气为和),一生二,(既为和矣,遂以有阴阳。冲气与阴阳为)二,二生三,(阴阳复二而为)三,三生万物。
【慧宇评注】王夫子的气冲得还是太早了。和是阴阳相和,阴阳才是主体,怎么会和了以后才有阴阳。

    太上道祖白话注解道德经
    道生一。
  道的造化总原理,是这样的──道为万物之本,但是无名,强名为一。
    一生二。
  由一而分为二,则是有了阴阳,有了阴阳,自然天地定位。就是二的数。
    二生三。
  有了二数之后,就开始有了对待,有对待必有两端,如善恶分别,有两端必有中间的中心处,所以二就开始成为三数。
    三生万物。
  因此《易经》的数理,就以三为生数,而演变的。一切飞潜动植,一切有形有色之物,就成为万物了。
【慧宇评注】这个“三”可把大家给折腾苦了,就是绞尽脑汁也不能自圆其说。那就对付着说呗,你们也就对付着看,反正这篇文章能有几个出彩的地方,就算我没白写。“有两端必有中间的中心处”,这句话是怎么想出来的,真是难为作者了。
(待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09:5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德经真义——(清)黄元吉
    太上曰“道生一”,道何有哉?虚而已矣。然至虚之中,一气萌动,天地生焉。故曰:“有物混成,先天地生。”无极之先,混混沌沌,只此一虚;及动化为阳,静化为阴,即“《易》有太极,是生两仪”。是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也。其在人身,即微茫之中,一觉而辟,乾坤阖辟,气机往来——静而凝聚者为阴为精;动而流行者为阳为气。若无真意主之,则阴阳散乱,无由生人而成道。可见阴阳二气之间,甚赖元神真意主持其际,所谓“二生三”也。由是一阴一阳,一动一静,气化流行,主宰如故,而万物生生不穷矣——所谓“三生万物”也。或曰:“天一生水,金生水也;地二生火,木生火也;天三生木,水生木也;地四生金,土生金也。”以五行所生,解太上一二三万物生生之义,总属牵强;不若道为无极,一为太极,二为阴阳,天一地二合而成三,斯为明确之论。
    【慧宇评注】如果黄元吉说的是阴为精神,阳为真气,那他就真是不简单。如果这个精还是精气,阴阳还是阴阳二气,就还是俗套。把一二三跟天地五行费尽心机的结合到一块,天一地二天三地四,说了半天又觉得牵强,最后还是仿照前人,无极道太极一阴阳二,天一地二合而为三。还是在三上不能自圆其说。


    老子正诂——高亨
    亨按:一二三者,举虚数以代实物也。一者天地未分之元素,《说文》所谓“惟初太始,道立於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者也。《庄子.天下》篇述老聃之术曰:“主之以太一”。太一即一也。《易.系辞上》:“ 易有大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亦即此一也。二者天地也。三者阴气阳气和气也。《礼记.礼运》:“礼必本于太一,分而为天地,转而为阴阳”。《吕氏春秋.大乐》篇:“太一出两仪,两仪出阴阳”。皆“一生二,二生三”之意,特仅言阴阳未言和气耳。下文云:“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阴也,阳也,和也,即此所谓三也。
    【慧宇评注】《老子正诂》是我看的第一本老子的书,大概是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是在宣武图书馆借阅的。一看就放不下了,于是就反复的续借。终于有一天管理员不乐意了说:“你老是续借,别人还看不看了”?就让我把书还了,过一个星期再来借。《老子正诂》是解老里水平比较高的著作。语言精练,引用恰当。没有不着边际的随意发挥,也没有明显的逻辑混乱。有着相当高的学术价值。不过还是没有从解老的泥潭中跳出来,毕竟成见对思想的禁锢是很难打破的,这与才华和阅历无关。像我这样没有师从没有条条框框的孤家寡人靠自己瞎琢磨悟到的一“隅”之得,不被大方之家认同也就没什么可奇怪的了。



    老子校译——朱谦之
    案:淮南子天文训:「道日规,始于一。」王念孙曰:「『日规』二字与上下文义不相属,此因上文『故曰规生矩杀』而误衍也。宋书律书作『道始于一』,无『日规』二字。」今案王说是也。淮南义本老子此章,故下文曰:「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万物生。故曰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又庄子天地篇「泰初有无无,有无名,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语本老子一章「无名,天地始」与本章「道生一」之旨。又黄帝内经太素卷十九知针石篇杨上善注曰:「从道生一,谓之朴也;一分为二,谓天地也;从二生三,谓阴阳和气也;从三以生万物,分为九野、四时、日月乃至万物。」语亦出此。
  又案:道生一,一者气也。庄子知北游篇曰:「通天下一气耳,圣人故贵一。」李道纯曰:「道生一,虚无生一气;一生二,一气判阴阳。」赵志坚曰:「一,元气,道之始也,古昔天地万物同得一气而有生。」大田晴轩曰:「一二三,古今解者纷纭不一。案淮南天文训:『规生矩杀,衡长权藏,绳居中央,为四时根。道日规,始于一,一而不生,故分而为阴阳,阴阳合和而万物生。故曰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此以一为一气,二为阴阳,三为阴阳交通之和也,此说极妥贴。」又曰:「案道,理也;一,一气也;庄周所谓『一之所起,有一而未形』,是也。二,阴阳也;三,形气质之始也。第十四章曰:『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盖此三也。意谓道生一气,一气分为阴阳,气化流行于天地之间,形气质具,而后万物生焉,故曰『三生万物』。」
    【慧宇评注】朱谦之是一个做学问的人,搜集了各家的见解,就是没能很好的总结归纳,给出自己的看法。这也难怪,在所有的人都稀里糊涂的情况下,如果没有大的机缘,要从中找到正确的认知几乎是不可能的。

    《老子本义》——(明)魏源
    道生一。一生二。无名。天地之始也。二生三。三生万物。有名。万物之母也。一谓气。二谓阴与阳。三谓阴与阳会和之气。即所谓冲气也。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即申说三生万物也。苏氏辙日。夫道非一非二。及其与物为偶。道一而物不一。故以一名道。
    老子注——(清)陈澧
    道生一,此即周濂溪所谓无极而太极也。一生二,二者,阴阳也。二生三,一阴一阳,中有冲气,为三也。三生万物。
    《道德经证义》

    “道”产生混沌的“一”,“一”又分出阴阳二气,阴阳二气又由在中间的冲和之气相连接而成三,“三”由此种状态而化生了万物。
    道德经注解——震阳子
    道生的虚无一气,一气判为二,生的阴阳。阴阳会合生的三才,三才生万物。万物皆是背着阴而抱着阳。阴阳收敛于下,以生太和之气。
   《老子篇章翻译》——曾柏清
    “道”生无形体的一;无形体的一既称为一,已成为有,这有是实在之物,它产生了天地便是二,天地产生了阳气、阴气、中气便构成三;三产生千差万别的万物。
    张无屮
    《道德经》讲:“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的关键在于“二生三”,二是阴阳两种因素,而三是阴阳元素分别构成的“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的具体条件,三才相配,万物化生。易学是研究天时地利人和三者相互关系的哲学,揭示了先天八卦的生老病死的自然规律和后天八卦的兴衰成败的命运规律,三个影响关系在两大规律中的组合,就是我们哲学要研究的全部内容,也因此易学才有资格成为诸经之首。





    【慧宇评注】“一谓气,二谓阴与阳,三谓阴与阳会合之气或者三是三才天地人三宝精气神”。上面的六种解读都类似这样的说法,其中共同的问题就是不知道三到底是怎么回事,只能想办法凑出一个“三”。我说过,第四十二章是《道德经》的核心章句,而一二三是核心中的核心。不能正确的解读一二三,就无法全面准确的把握老子的学说。

    《老子指归》——(汉)严遵
   道虚之虚,故能生一。有物混沌,恍惚居起。轻儿不发,重而不止,阳而无表,阴而无里。既无上下,又无左右,通达无境,为道纲纪。怀壤空虚,包里未有,无形无名,芒芒澒澒,混混沌沌,冥冥不可稽之,亡于声色,莫之与比。指之无向,搏之无有,浩洋无穷,不可论谕。潢然大同,无终无始,万物之庐,为太初首者,故谓之一。
  一以虚,故能生二。二物并兴,妙妙纤微,生生存存。因物变化,滑淖无形。生息不衰,光耀玄冥。无向无存,包里天地,莫覩其元;不可逐以声,不可逃以形:谓之神明。存物物存,去物物亡,智力不能接而威德不能运者,谓之二。
  二以(元)[无]之无,故能生三。三物俱生,浑浑茫茫,视之不见其形,听之不闻其声,搏之不得其緖,望之不覩其门。不可揆度,不可测量,冥冥窅窅,潢洋堂堂。一清一浊,与和俱行,天人所始,未有形朕圻堮,根系于一,受命于神者,谓之三。
  三以无,故能生万物。清浊以分,高卑以陈,阴阳始别,和气流行,三光运,群类生。有形脔可因循者,有声色可见闻者,谓之万物。
  万物之生也,皆元于虚始于无。背阴向阳,归柔去刚,清静不动,心意不作,而形容修广、性命通达者,以含和柔弱而道无形也。是故,虚无无形微寡柔弱者,天地之所由兴,而万物之所因生也;众人之所恶,而侯王之所以自名也;万物之原泉,成功之本根也。
    【慧宇评注】严遵不过是在卖弄词藻,看似洋洋洒洒其实言之无物;看似高深莫测其实经不起推敲。表现出儒家的浮夸文风。

    道德经注释——李涵虚
    道立三才之上,五行之先。太上论造化。故必以道为始。大道无形,浑然无极。迨其静中生动,而一乃见焉。一者,水也,在卦为坎。坎居北方,劳卦也。万物之所以成始而成终者,皆在乎是。成终,则庶汇归根。成始,则一阳来复。阳即火也,故言水而火在其中,一生二也。水火调匀,阴阳交泰,木情萌动,物类蕃昌,是故二生三,三生万物也。此统言造化,而丹道亦在其中。
  愚按:后天后行,其数乱而繁,五数举而行乃备。金生水,四生一也。水生木,一生三也。木生火,三生二也。火生土,二生五也。土生金,五生四也。先天五行,其数治而简,三数举而五可包。水中火发,一生二也。木以火旺,二生三也。木生之时,即万物甫生之时,三可以统万也。
  又,按修丹之法,五行皆包于一二,水火双修,三四五皆助之,可不必言三也。太上举三,盖以三而穷极万物,故带出三之数耳。且不必言二也,一气为丹,二三四五皆助之,五行皆包于一也。水中产阳火,一包二也。水中藏木汞,一包三也。水中现金铅,一包四也。水中怀真土,一包五也。且不必言一也,窈冥之物,胚胎虚无,又可包之于道也。还丹之术,岂不至简而至易哉?言虽多而归于至要,只觉其典贵,不嫌其词多。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上言三生万物,三,木数也。物从木旺,木从火旺,火在水中生,则万物之体,外负阴而内抱阳。外阴内阳,外虚内实,虚涵阳气,是为冲气。物情至此,合太和矣。今并以丹法言之:坤交干金,变而成坎。坎体外虚而内实,则当以冲虚含其气,如太和之氤氲焉。
    【慧宇评注】三才是一个伪概念,所以以三才作为立论的一个基础,那这个立论也就失去了现实性而飘忽不定。五行者,五种真气的形态。那为什么叫五行而不是五形?是因为五行指的是五种真气的运行状态。金木土是固态的真气,水是液态的真气,火是气态的真气。所以把五行定义为世间万物的五种属性以及五种属性的相生相克,其实是非常牵强附会的。这也包括现行中医理论中的阳阳五行学说,繁复庞杂得不要不要的,就像本来是一道简单的加减题,非得用高等数学的方法去计算。最后无法自圆其说得连自己都怀疑自己,于是就有了医不自治的掩耳盗铃的说法。非也?难道不是吗?
    有一句话叫大道至简,其实一点儿也不难理解。“圣人抱一而为天下牧”,“一”简不简单?那是我们一切思想行为的准则。中医的理论和实践也是一样,抓住了这个“一”,一切疾病的治疗和消除这些疾病的病根,就易如反掌。我用一句话来说明这个问题:真气多了是火,火大了是风,风就是几乎一切疾病的总的根源,真气归根则无病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09:57:43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子校诂——马叙伦
    又案以上二十五字当自为一章。疑非老子文也。寻此二十五字虽已见于淮南道应训引。然淮南未明称是老子语。且老子首章建义极明。今言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所谓一者或可释为现象之全体。然老子所谓一即道,今言道生一,已与老子义谬。二或可释为有无,然亦与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者相戾。三更何指?况万物复由三生乎?疑此乃后人据淮南羼入。淮南说道支离无塙(确 )实信念。则此是汉人说也。  
    【慧宇评注】马叙伦自己不能解读“一二三”,就认为一二三荒谬,不是老子本人说的。老子什么时候说的“一即道”?什么时候说的二是有无?以自己的一孔之见来质疑老子章句的真假,实在是不自量力。

    《道德经讲义》
    “道生一”、道生天、生地、生人、生万物之实理,谓之“道”,道即无极而太极也。“道一”,“一”是道,是宇宙的核心。万物之本源生万象,“一”这个核心,决定着万物整体的基本状态,无极在静时为○,动时则为太极,太极即是一,即是道。此一流行于天地,便是五行四象;此一流行于人事,便是三纲五常;此一流行于身心,便是性命魂魄;此一流行于五常,便是仁义礼智信。故此“一”为万物总汇之理,万物总汇之源。若能得此一,则万事毕矣。
  “一生二”,就是道所生太极之两仪,两仪中含有阴阳二气。气之动为阳,气之静为阴。有此动静,才有此阴阳。阴阳本非有二,在太极未发动之前,静而为阴;太极已发之后,动而为阳。未发之前为理,已发之后为气,气行而理随,一理生二之阴阳。故曰“一生二”。
  “二生三”,“二”指阴阳二炁,万物负阴而抱阳,万物皆含有阴阳二气,由此二气交合冲荡之后所生的中和之气,才生出“三”。“三”即三元、三才等。道所生者为一,就其名而言谓之道,就其数而言谓之三。有一即有二,有二即有三,有三即有万,由此而生生不穷。
  万物皆一气含三。得气之清轻者,天之道;得气之重浊者,地之道;得气之中和者,人之道。若无阴阳二气之交合,则五行之气不能行于天,五气之质不能具于地,五性之理不能存于人。有天便有地,有地便有人。天地人三才皆本于阴阳二气交合所生,故曰“二生三”。
三生万物。
  “三生万物”,大道就其名而言,谓之道。大道就其数而言,谓之一。有一即有二,有二即有三,有三即有万。“三”是三元、三才,万物皆是一气含三。“一元四素全息论”和“三元(源)化生万物学说”,是玄灵修真理法学认识宇宙万物的整体观和方法*论。
“万物”者,天地日月,山川河流,动植飞潜,一切有形有色,有性有命者,皆谓之“万物”。
    【慧宇评注】这也是一锅大杂烩,什么儒家,医家,修真,认识论被“一二三”这么一搅合,于是就包罗了万象,格致了万教,成了人类知识的海洋。

    心灵药方——林安梧
    大道之生,浑沦为一、「不可言说」。「不可言说」,分裂为二、转为「可说」。既为「可说」,参合天地、成就为「说」。「说」必有指,指向对象,构成「万物」。
    《领悟道德经》——孟浩然
  “道生一”中的“一”指的是阴阳协调统一的和谐自然。
  “一生二”指的是认识层面上的概念,人们刚开始认识事物时,是一个笼统的概念,是随着人们对事物认识的加深,发现原来所认识的事物中还包含有事物。
  “二生三”里的“三”指的是“多”的意思,在“一生二”的基础上又认识到更多的事物。
  “三生万物”的“万物”,指的是当人们的认识已经非常接近自然本质的时候,此时的认识层面上的“万物”和“道”中蕴涵的“万物”才相符合。
    【慧宇评注】以上二位把一二三理解成认识论也算是一种创新,新就新在一个人是现行教育的产物,一个人是台湾以及西方教育的产物,可谓殊途同归。按照他们的说法,“道”也仅只是一个概念,除此之外就再也没有什么了。


    《老子集注》——落花散人
    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说“道”经过堕落成为“德”,德者,一也。而德立刻分为上德和下德。下德,即所谓“二”,又分为“仁”、“义”、“礼”三个范畴。“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还要多么清楚呢?
  那么“三生万物”怎么解释呢?所谓“三”,即可以理解为“仁、义、礼”,也可以理解为“礼”自己。但是还是理解为多数的三比较合理。“万物”可以理解为意识形态的全部。
    【慧宇评注】把《道德经》引申到儒家学说也算是挺有本事的。俗话说“不怕胡说,就怕不会说”,这种落花流水式的胡说堪称典范。

    《道德经释义》——城虚子
    道:世界的本原,“有”和“无”的对立统一体。
  一:太极、太一、细胞、原子,是生成宇宙万物的基本功能单位。
  二:由一化生出的相对独立的阴阳两性物质。
  三:由阴阳两性物质媾和而生成的多种不同性质的物质。三,不是一个确数,是多的意思。如果结合我国古老的《易经》文化来解释,三,可以看作是由阴阳三爻排列组合而形成的八卦。八卦与八卦重叠,形成六十四卦,象征着“三生万物”。可以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就是对太极八卦图的解说。太极载道,八卦寓德。太极八卦,合为道德。
     老子的帮助——王蒙
    大道具有唯一性,这个唯一性将渐渐被认识与体现出来,故称道生一。唯一之中产生了或分裂成了对立面,成为二。二者互相斗争互相结合,产生了下一代的第三样事物。从此万象万物源源不绝,万物背负阴气,拥抱阳气,而通过阴阳两气的作用,以求达到和谐。
    【慧宇评注】以上两位用对立统一来解释一二三,也算是活学活用。在“一”的境界,阴阳相和,是没有对立的。如果“道”还是一个对立统一体,那么道的本身就会争斗不已。
    王蒙的小说写的不错,功成名就。老来却不甘寂寞,非得掺和到自己不擅长的领域。出书不算,还跑到百家讲坛信口开河。一世英名,毁于一旦。


    正解《道德经》——李兵
    “道”是清净本性,由一发展到二,由二发展到三,由三发展到包含于万物当中。万物把阴暗放在背后,而展示光明的一面,通过气流使它们相和谐。
    关于此“史上唯一正解《道德经》”的总结:首先对老子说一句:学生自认没有给您老人家丢脸,学生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死而无憾了。

    【慧宇评注】说自己是正解的我见过几个,说自己是“史上唯一”的,可能真是史上唯一的一个。把阴解释成阴暗,把阳解释成光明,也算是见解独到。至于给没给老子丢脸,这不是自己说了算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09:58:46 | 显示全部楼层
    下面是论坛中各位对“一二三”的论述:

    张骏龙
    老子所说的“一”,就是博大统一。这个博大统一的根本,就是“道”。“一”的本质是虚无的,而实在的东西,就是从虚无之中产生的。虚无与实这两者,就是“二”(如天与地)。这个“二”又逐渐产生了非生命的基础物质,如空气、水,加上天地,就是“三”。在条件适合的情况下,最终产生了千姿百态的生命万物。
    有也包含阴阳,太阳是阳,地球是阴。所以二理解为无和有,有些问题。阴阳只是一个概念吧,所以阴阳不能称为二。
    许慎在《说文》中对“一”的解释是:惟初太始,道立于一,造分天地,化成万物。天地为二,加上空气水是不是不是可以确定为三呢?
    老子说的万物,主要应该是生命万物吧。个人的认识不一定正确,其实只要我们知道道生万物就行了。一二三不都是个过程。这个过程当然也是可以探讨的。
    【慧宇评注】巨龙版主的叙述有点儿乱,对一二三,他给出了四种解释,三个是自己的,一个是别人的。这四种解释之间有不小的区别,没有一个承上启下的关系。

    青竹大哥
    “道生一”中的一,是老子宇宙生成论中宇宙的第二状态。为了便于叙述,我这里把“生一”的道称为元道,而元道所生的一则称为始道。
  元道创生万物经过了四个阶段,即:
  ㈠、元道蕴生出始道(道生一)。始道是天地未分之前,处于浑沌状态的道。据老子描述,始道的属性是看不见、听不到、摸不着、无明无暗、无上无下、无先无后的。尽管始道是一种恍恍惚惚的浑沌存在,但它却具备了象、物、精、真、信等诸要素。元道将所有的道性(元德)寄存于始道,始道则在后续的创生过程中把相应的元德传承给万物。老子把这个难以名状的始道又叫无名“无名,天地之始”。
  ㈡、始道蕴生出天道“一生二”“无名,天地之始”;
  ㈢天道蕴生出灵道(即玄牝,又叫谷神)“二生三”;
  ㈣元牝(玄牝)蕴生出万物“三生万物”,万物是元道的终极产物不能再创生新的道,所以万物之道也叫恒道、常道。
  综上,在老子看来,我们的宇宙生成经历如下的五个状态和四个阶段:
    道生一   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元道→始道→天道→灵道→物道(恒道、常道)
    【慧宇评注】青竹的叙述可谓独具匠心,但这个匠心有点儿自以为是了。不错,道无处不在,但是“道”却是“视之不足见,听之不足闻,用之不可既。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让我们和我们的科学家瞪大眼睛去不同的层面去发现,界定不同的道,可谓是一个浩大的超世纪工程。其实微观世界中的道和宏观世界中的道都跟我们没有直接的关系,我们只要找寻自己内心深处的那个道就行了。“道生一”,这个“一”还是道吗?当然不是。老子说“天得一以清”而不是说“天得道以清”,就是说“一”是道外化的第一个阶段,是天地万物可以触碰的境界。如果说一二三乃至万物都是道的话,那就是泛道论,把道给庸俗化了,比如人道,医道,商道,茶道,剑道,柔道,知道,诡道,盗亦有道等等,所有这些都不是道,只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一种方法,一种约定俗成。至于恒道、常道是老子用来特指那个本原的道。道本无名,强为之名曰“道”,所以老子特意用恒道,常道来强调道的不可认知,不可言说。青竹却把这个恒道常道放逐到世俗中来,简直是婶儿可忍,叔不可忍。我一直说青竹有大才,可惜没用对地方。单就这一段来说,四个字:闭门造车。老子说“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那么在天下这个层面有“道”吗?可以说有,也可以说没有。说没有是在社会这个层面没有道这个道存在于人的内心深处,要靠我们每一个人认真努力,坚持不懈的去找寻。我们民族的希望,人类的未来就在这些努力和坚持之中。

    《道德经笔记》——朵朵莲花
    道生一(大道无名。道生一,一就是无,是万物父,是阳,万物自此有始,三才之天也),
  一生二(无中生有。有是万物母,是阴,三才之地也),
  二生三(父母和合,生出子女,八卦形成。长男中男少男,长女中女少女,加父母,共八卦。三为阴阳和合产物,为三才之人)。
  三生万物(八卦生出万物)。
    【慧宇评注】唯一的亮点就是能把三理解为八卦,不过从人类的繁殖推演出三是八卦这实在是有点儿勉强,因此也不会有进一步的认识。

    云涯客
    “道”有动静,道的动态叫太极,道的静态叫无极,无极为体,太极为用。“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阴阳之合体也,阴阳者,太极之分化也。“道生一”,就是太极生两仪的意思。这个“一”是指太极的第一次变化。
    【慧宇评注】无极这个词是野路子,起码《易传》里没有“无极生太极”之说。“道”还分静态和动态?老子说“反者道之动”不是说道在动,而是说向道回归的运动。“独立而不改”,道何尝动过?还“道的动态叫太极,道的静态叫无极”,那人也能分静态和动态,静态的是圣人,动态的是魔鬼。

    赵福运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为什么不怀疑一下老子这个人?
    “一”是易经中的阳爻这种符号,“--”是易经中的阴爻这种符号。“三”是三爻成卦。
    老子看到了易经八卦资料,而不懂易经,将阴爻阳爻以及三爻成卦,解释成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心湖行棋
    老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这句话常被解释得很玄。
    我以为,老子本纯朴认真的人,他的真正意思应该是:道生了一个物,一个了,又生了一个物,从一个变成两个了,又生了一个物,从两个变成了三个了。就这样万物一个个地生出来了,万物都被假设为道所生,是古人观察阿猫阿狗一个一个的生小猫小狗后,得出的自然结论。
“圣人者,以类知之”我晕,一个简单的数列,为什么那么多人要把它搞复杂?
    【慧宇评注】以上两位是初学者,第一位把老子形容成可以上央视百家讲坛的学者,第二位则把“道生一”的“生"直观的理解为生殖,把耶和华造人的故事改头换面强加在老子头上。正所谓童言无忌,无知者无畏。

    看看啦
    几种说法,列一下,大家再补充:
    1. 就是简单的数字游戏,一而再、再而三,比喻而已。
    2. 一是无极;二是阴阳;三是精气神。
    3. 一是先天一气,二阴阳,三天地人三才。
    4. 道是上帝,生一亚当,亚当取出一根肋骨变夏娃为二,亚当夏娃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一个是犹太始祖,一个是埃及始祖,一个是其它民族始祖,三生了万。呵呵。
    【慧宇评注】怎么说呢,别人的东西看了不少,自己也是敢想敢说,就有了这样一盘大杂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09:59: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慧宇居士 于 2017-6-22 10:01 编辑

    龙在田
    这一不是这么简单的,它承接着道,是有的开始,是发生发展的原动力,是万物之母。
    一二三有哲学的解读,有道学的解读,有易学的解读。可以归类于万物的体与用。哲学只解读了一二,认知了二分世界,承认阴阳对立统一。易学的解读是太极两仪四象八卦万物。这里的一二三实际都为太极,是不同阶段不同等级的太极,都可以演变,是对二分世界的发扬光大。以阴阳交融为主。是一门以阴求阳或以阳求阴的见几学。道学的解读暂且不谈。
    所以不论是怎么解读,体都是二分世界的太极,用都是阴阳两仪的太极,回归到现实世界中,这一二三都是事物。是万物之母,万物之兄,万物之子之类。至于一二三的演变,模型的建立,与现实的对应,和掌握运用。就要更上一层楼才能通晓的。
    【慧宇评注】龙在田可以自立一派了。太极居然可以分不同阶段不同等级。那你这一个太极就可以打遍黄河两岸了。

    体用而已
    老子说的明白,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一是体,二是用,三是象。二和三都在一的范畴。道是一,是本,是太极,是一气贯通,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你人生的目标,德是二和三,是阴阳。是象和数。用现在的话来说就是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凡事都有两面性。人生就是做选择,得到了一些必定你一定会舍去了一些,不论你的表象千变万化.也不论你所掌握的数大小多少。最后的落点一定要落到你的目标上去。老子其实想要告诉我们的是宇宙的真理。人类的产生和成形发展其实是为了完成宇宙的道。
    【慧宇评注】纯粹的抽象概念的堆砌,毫无意义,什么也说明不了。

    老子书童
    道附于一个实体而生;这个实体的存在叫有,其之前的状态叫无;有与无的演化,形成一个实体的前世,今生,未来三阶段;这三个阶段的各自从无到有的过程,产生天下万物。发动万物演化的是阴阳,阴阳的平衡就是当前的状态。所以,道是生于物中,借物显形。这是我把道附于一个实体理解为道生一的原因。二为什么不是阴阳之二呢?因为后面再次提到阴阳,所以这里提起似乎有点重复。
     一不应该是指道,如果是这样,翻译起来就是:道生道,很不对味呀。
     以前,我理解二为阴阳,三为天地人--所谓四大之三,一直感觉不是很合理,却也找不到更好的解释了。
    【慧宇评注】把“道生一”解释成阴魂附体也属创新。

    雨儿亭
    好象只解决了一个道生一。二是阴阳,因为没有比阴阳更全面概括万物性质的了。三不是天地人,三生万物,难道人在万物之前出现?我认为,道起初是无,自含“有”的无。道生一是无中自生的有显现。一生二是有隐无显之后出现的有无并存。有,无,天生赋予阳、阴两种属性。二生三是有无(也即阴阳)交替显现而产生的能量,可称为德(道德经中定位的上德)。三生万物是德的能量化生为有形的万物。
    【慧宇评注】看来雨儿亭是动过一番脑子的,比那些人云亦云的强得多。

    菩提山人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科学解释 :
    道生一:可以理解为,自然界的正负反应可以生成光子; 一生二:光子通过光电效应,可以生成质子和中子;二生三:质子和中子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可释放电子(核辐射);三生万物: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了原子的基本组成,而由这三种元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关系,就演变了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
    【慧宇评注】这可真是别出心裁的解释,用对微观世界模模糊糊的观察得出的推论来解读“一二三”,可谓是“微尘非微尘,是名微尘;世界非世界,是名世界”。要是我们都透过显微镜去了解世界,解读人生,既没有吃喝玩乐,也没有美女如云,不生不灭,五蕴皆空,全都“致虚恒也”,哪还会有什么烦恼?但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这三种元素的不同数量的组合关系”如何就“演变了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上嘴皮子一碰下嘴皮子,质子、中子和电子就科学的演变了绚丽多彩的大千世界。这样的解读也太跳脱了,太一厢情愿了。这无异于痴人说梦。

    大道长空
    “道”最初是虚无缥缈,特立独行,循环无端,非常微小的一种物象,其后不断发展变化,致衍生万物,这与“量子力学”以及当代“天文学”给我们展示的宇宙发展极其接近。所以“一二三”解释成“道”衍生万物过程的中间状态即够了,再深入,即是“非此即彼”的独断了。
    【慧宇评注】大道长空的解读跟上面的菩提山人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从虚无的微观一下子跳到无限的宏观。就是不敢面对现实的直观。大道从虚无不知道怎么就来到了无限,而中间所包含的内容不见了,长空了,否则就是“非此即彼”的独断。列位看官,你们从大道长空的叙述中得到了什么启示?反正我是越看越糊涂。

    浑沌道长
    道生一,太极是也。一生二,由太极而组合核子也。二生三,由核子而组合天体也。
天体者,万物之所载,万化之所生也。因此三生万物。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

    【慧宇评注】把《道德经》和高能物理直接捏合在一起算是大胆的猜想,怎么证明?“由核子而组合天体”,这个跨度也太大了吧,同样是不敢面对现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0:02:33 | 显示全部楼层
    看了以上这些人对一二三的解读和我的评注,你想到了什么?五千年的文明,泱泱大国,竟然连一本五千字的《道德经》都无法理解,为什么?自商鞅变法以来,秦皇汉武们自命为天子万岁,把江山视作自己的私有财产,当做一个玩物,什么打江山坐江山,一统天下千秋万代,皇天后土万寿无疆。问题是这些东西老百姓也认同,这就没办法了。 除非这些皇帝领袖发了疯,杀人玩火,自毁江山。
    皇帝解老,那就是玩票,附庸风雅,自命清高。
    文人解老,那就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察言观色,提心吊胆,斟字酌句,瞻前顾后。那得让同行安心,领导放心,工作顺心,家人舒心。是不是真的解老,其实就那么回事儿。
    百姓解老,苦无门道,一无才华,二无资料,只好“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从秦始皇焚书坑儒开始,中华文明就不断的被削弱,跪舔的儒家占领了中华文明的制高'点。虽说历朝历代都给予孔孟及其孝子贤孙足够的荣宠,由于孔孟忠于的是君王而不是中华民族,是权力之巅的那个存在。权力更迭的结果是成者王侯败者贼,不变的是绝对忠于权力的那些穷酸,不管风吹浪打,山崩地裂,我自岿然不动。众所周知,外族曾两次入侵中国。 也就是说中国曾两次亡国,其中一次还差一点儿被蒙古人灭了族。儒家作为一个崇拜权力的流派并不因为亡国之恨而对新的权力改变看法和做法,仍为了讨外族权力的欢心不懈的努力着。还美其名曰我们中华文明有着强大的同化力,入侵的蒙古铁骑和清军八旗营最后都被我们汉族同化了。可是他们却假装看不到两次亡国对中华文明造成了多大的破坏,铁与血的镇压毁掉了人格和自尊,剩下的只有屈从和奴性。
    《金刚经》说:“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意思是说世俗中的各种教义,各种学说,各种思想,各种观念都是有限的,相对的,互相转换的,反复无常的,在一定的条件下走向反面或者失去了自己存在的意义。所以在世俗中没有绝对的正确,没有永恒的真理,一切都在发生,发展,成熟,衰老,消亡之中。而一切违背自然发展规律的想法,说法,做法及其相伴的人物和事物都会提前消亡。语言这个东西,或真话,或假话,或实话,或谎言,或告白,或欺骗,或阐述,或诡辩,或真情流露,或假意奉迎,或与人为善,或致人死地。所以做人的前提就是一定要分得出好坏,是好人还是坏人,是好话还是坏话,是好事还是坏事,是好心还是恶意。一个判断的失误就可能是万劫不复。
    中国社会中的名讳是一个很奇特的现象,这一点西方人很不理解。起个名字就是让人叫的,这么一个简单至极的问题为什么被中国人搞得那么复杂?如果说别人叫自己的名字是对自己的侮辱的话,这绝对是不可理喻的心理变态。当我们称自己是礼仪之邦的时候,我们的心灵就被套上了一具沉重的枷锁。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必须符合礼的规定,否则就是大逆不道。一个有着绝对权力的君主绝对会自我膨胀,普天之下最美好的语言都不足以形容自己的高大完美。于是自己的本名就显得有点儿太土了,可是土也不能说土,就是不能从别人的嘴脸说出来。不光是不能说,还不能写,最好是从字典里删除。一个人,一个家族,一个社会对于父母随便给取的名字就这么纠结,这样的文化得有多么的无聊,被这样的文化禁锢的民族能有多大的出息!当然,随着文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以称谓作为礼教的重要内容的习俗和行为规范,逐渐的不再那么被人重视了。据说一些有着比较开放的企业文化的公司要求员工不分职位高低全都互称名字,这是一个好兆头。但是那些位高权重者骨子里的浅薄自卑使其不愿意放弃追随者奉上的吹捧奉承,这些追随者是没有资格直呼其名的。在以前蒋介石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一般说委员长专指蒋介石,也叫委座,顾名思义就是委员长坐的椅子。把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普通名词拔高到神圣的位置,就不能不感叹在这方面语言的贫乏,怎么就不能想出一个更高端的名词赋予那些划时代的伟人。西方教会抨击中国的基督徒,说他们对上帝大不敬。原来上帝的中文名字翻译成耶和华,跟野荷花发音相近,是对上帝的亵渎。而且上帝的名字不能说,就像哈利波特不能说出伏地魔的名字一样,因为卑微的人类没有这个资格。上帝真主要想控制人类社会,就必须从世俗中的小问题入手,吃喝拉撒睡,衣食住行,各种的清规戒律,违反了就是有罪,甚至是死罪。所以,凡是在有为法上做文章,纠缠不清的教义理论思想法规都是别有用心,都是对人类文明的践踏。因为人类文明的发展就是“损之又损”,也就是否定之否定。不否定错误幼稚的认识看法做法,人类社会就不会进步,就不会完善,就不会升华到更高的境界
    所以正教跟邪教的区别就在于对待有为法的态度。老子说:“道可道,非常道”,真正的道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圣人在人世间第一要慈悲,第二要节俭,第三在任何事情上都不要争,因为圣人抱一,没身不殆,饿不着,冻不着,无为而无不为,神通无碍,没什么他干不了的。他有什么可争的?“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则死矣”,老子告诫大家:没有了对人类的慈悲之心,残忍的好勇斗狠;不择手段的聚敛财富,毫无底线的铺张浪费;权力,财富,名望,享受一样不落,统统掌握在自己手里,而且全得是顶级的。这样的做法就是取死之道。释迦摩尼说:“无法可说,是名说法”,佛陀一生说法,听明白的人,就不用再说了;听不明白的人,再说也没用。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佛陀所说法,都是有为法,也叫世俗法。但是佛陀说的有为法,是引导人们进入无为境界的法,而这个无为的境界是超出语言的。所谓无为法也是超出语言的,只可意会不可言传。“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余涅槃而灭度之”,这是佛陀毕生的心愿,是佛陀对众生的认同,感同身受,拯救众生于水火之中。与之相比的是:真主安拉说:“不信道而且否认我的迹象的人,是火狱的居民,他们将永居其中”,这句话就是伊斯兰恐怖分子疯狂杀害无辜民众的理论依据。上帝耶和华说:“我要将所造的人和走兽,并昆虫,以及空中的飞鸟,都从地上除灭,因为我造他们后悔了”,上帝就是这么任性,任性的撒谎,任性的胡作非为。这个上帝真的有毁灭人类的超能力吗?吹牛逼呢。但是他可以利用自己编造的那些歪理邪说控制一部分人达到他的目的。把人类分成相互对立的几部分让他们自相残杀,与其说是上帝毁灭人类,其实是被上帝控制的人类自己毁灭自己。如果人类不能尽早的觉悟,摆脱上帝真主的控制,屈从于他们的淫威之下,人类的命运将是极其悲惨的。我们无法想象几百年,几千年甚至几万年之后,在上帝真主消灭了所有的异教徒以后,人类就真的幸福了?在上帝真主成功的实现了把人类的数量保持在五亿的目标后(地球现有人类七十亿,需要消灭六十五亿,这里面有多少基督徒?有多少穆斯林?),人类社会就真的没有战争了?不可能。上帝操控人类其实就跟人类操控各种动物是一样一样的。问题是动物不可能进化成人类,而人类只要把握了自己的命运,就可以进化成上帝,进化成圣人、佛。你以为上帝真主会愿意看到这种情况发生?所以我选择相信老子和释迦摩尼而不是匍匐在上帝真主的脚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