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550|回复: 2

江苏茅山四宝的来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6 19:53: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6-26 19:54 编辑
3 v1 s: n1 B) i2 C# R- x' i: {/ s3 ]- U' {+ g7 |
江苏茅山四宝的来历
5 a3 A5 \/ V& W1 |, Y来源:江苏一览3 ~; x8 A4 `+ i7 I3 ]  ~5 H. m  y
* G- j7 O: V  B! C, }: F- v
  茅山原名句曲山,又名地肺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句容县境内,为道教的第一福地,第八洞天。宋哲宗赵煦的昭慈圣献孟后,因误吞银针终日戚戚,投药无效,御药院苏圭被鞫。后由皇后姊推荐,诏茅山道士刘混康治愈,宋哲宗遂赐《辽王诗简》一卷、玉剑一把、《上清大洞卷简诗》十二卷轴、《上清大洞秘录》十二轴、玉印、玉圭、呵砚、玉符等八件珍宝,作为镇山之器。前四宝在历代兵祸中丢失,后四种珍宝今藏于九霄万福宫。玉印,长六点一厘米,宽五点九厘米,高约三厘米,上有瑞兽钮,下有篆体阳刻“九老仙都君印”六字。! n* C9 l2 u- u; @- H
ns04b3.jpg , @, a3 t2 v9 x( h7 X6 V
ns14b3.jpg
( L8 w+ l  @2 Q. S+ f/ p
2 u, n, _6 m  z) y, C  何谓“茅山四宝”
3 k2 }8 I% r/ M7 S* `* T ms4b0849.jpg ' ^  w6 T# a; a+ O8 n$ i6 S# D
  玉印/ R# F! H6 q6 w
  长6.8厘米、宽6.4厘米、厚2厘米、印把高3.8厘米,上有瑞兽钮,刻篆体阳文“九老仙都君印”六字。野史《三宝太监西洋记》载,此印是用战国“和氏璧”的一部分刻制而成,有“夜食四两朱砂,日盖千张黄表”之说。又传说朱元璋曾将此印收至宫中意欲改制“奉天承运文宝”玉玺。但三刻三试玉印上仍是“九老仙都君印”六个字。无奈之下,只得于洪武十三年(1379)将玉印送回茅山。每逢茅山香期,来茅山进香的香客都要在香袋、腰带上盖此玉印,意欲借此消灾延寿、遇难呈祥。; f% j2 {1 v- i( R. t* v9 O8 ~
ms4b1849.jpg   |: x3 Z2 V5 ]( [: M4 l& q
  玉符4 Y! c6 l8 Z  {2 F3 Z& ^
  又名“镇心符”,白玉刻制,长9.6厘米、宽7.1厘米、厚0.6厘米,上刻篆体阴文“合明天帝日敕”六字。合明天帝日与古代五行五方之说暗合,宋徽宗是大有深意的。符,古为信物,或两半对合为一,或画上符篆,一般有木、竹、玉石三种质地。据道藏《太上洞玄素灵真符卷上》陆修静记载,茅山玉符系由都匠符演化而来,其要旨是:“若遇灾兵之间,盗贼虎狼之内,及惊恐恶梦闻拈魂之声,吊裘临严,见诸污秽,皆正心诵,合明天帝日三过,无不禳之也。”说白了,就是此符有驱邪除恶保佑平安的意思。; J+ @( F5 ~. u7 S0 Q# g) o
ms4b2849.jpg . i: A/ ~( S4 _
  玉圭
; i3 ^( I* f& `' j2 e  茅山是道教上清宗坛,故又称之为“宗坛玉圭”。长34厘米、宽7.1厘米、厚0.7厘米,通体晶莹剔透。玉圭上部之纹理远看似翩飞的蝙蝠,近观似飞龙在天;中部之纹苍茫若云雾之缭绕;底部之纹则层峦叠嶂岚气袅袅。精美绝伦,令人叹为观止。此圭另一奇特之处是能随季节的交替而变幻出不同的颜色。圭身表面玉质细腻,且春秋之时常有“汗水”渗出。; F' [1 f3 T4 @  K/ |; [- {, V
  《周礼》定制曰:飨太庙,祭天地方可执圭。
8 l3 n! J8 T$ K7 W; i. F6 s$ D ms4b3849.jpg 8 a& C3 `: n) C: z, P
  哈砚
/ Q7 z& `6 W2 X  F/ C( e  亦系玉质,呈长方形,长9厘米、宽4.4厘米、高1厘米,表面有墨堂而无墨池,墨堂长6.4厘米、宽3.2厘米,玉质呈白色,对其哈气,砚内顿渗水珠,舔笔而蘸,自成丹朱之色。该砚左上角有两道细纹,形若小鱼形态逼真。每日子午之时,两条小鱼便合于砚池内,人称“子午归槽”。可惜的是清末曾国藩之子来游时,失手将哈砚掉到地上将左上角跌破,这一奇观从此不复出现。; P+ }( p" s  Q: X7 X
ms4b4849.jpg
  j; [1 V9 W- h4 ]  据《茅山志》,宋哲宗赵煦(1077-1100)皇后孟氏(1073-1131)不慎将银针吞于腹中,御医束手无策,孟氏坐以待毙。哲宗遂张榜全国求贤,茅山上清宗坛第二十五代宗师刘混康(1068-1085)应诏入宫,用茅山道教秘传符篆和丹药治疗,令孟太后转危为安。哲宗深感茅山道士医术神奇,赐号刘混康“洞元通妙法师”,住持京师上清储祥宫。不久,刘混康请辞返回茅山。宋徽宗赵佶(1082-1135)继位后,下诏刘混康再进京师,这次他也只住了不到一年便又回到了茅山,徽宗遂先后赐送“镇山八宝”,其中就有玉器四宝。皇帝赏赐宝物非同一般,道院更要倍加悉心珍藏。
5 p( ?9 X  c6 O0 C+ ^ timgszz3.jpg
/ {( D8 j3 o* F; s% W0 ?! @, W! R; x yycc9f8d.jpg
7 X' E0 G  e! x0 ^! f timgshz3.jpg
. O+ `4 C. O' f) t  ~$ s  有人认为:“茅山玉圭上部之纹理远看似翩飞的蝙蝠,近观似飞龙在天;中部之纹苍茫若云雾之缭绕;底部之纹则层峦叠嶂,岚气袅袅。玉圭还有一个奇特之处,能随季节的交替而变幻出不同的颜色,春秋时常有‘汗水’渗出。”+ D5 G; s6 ]6 m3 M" Q: _
  另据史料载,茅山印是用战国“和氏璧”的一部分刻制而成,有“夜食四两朱砂,日盖千张黄表”之说。又介绍说“哈砚玉质呈白色,对其哈气,砚内顿渗水珠,舔笔而蘸,自成丹朱之色。原砚左上角有两道细纹,形若小鱼,形态逼真。每日子午之时,两条小鱼便合于砚池内,人称‘子午归槽’。可惜的是,清末曾国藩之子来游时,失手将哈砚掉到地上将左上角跌破,这一奇观从此不复出现”。) `' \1 z4 m$ {  @7 P* k" u
  茅山四宝玉器,数量虽不多,造型也简单,却给茅山道院带来千幸万福,是茅山道教文化的灵魂,也是玉器与道教密切关系的一个生动缩影。, w& ?5 L% I% `/ F6 L) L8 V3 K
  岁月蹉跎,人世沧桑,如今后四宝已经失传,前四宝玉印、玉圭、玉符、哈砚在“十年浩劫”期间亦被查抄,直到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方才迎归茅山道院。当时道士们多方寻找“四宝”,但毫无结果。为落实宗教政策,市、县统战、公安、文化等部门从1983年夏天开始,组织专人追寻,终于从一位曾在句容工作过的老师处寻到线索,并顺藤摸瓜找到南京博物院。经过多次交涉,证实“四宝”的确存在南博。后在省政府、省委统战部的支持和帮助下,“四宝”终于在1984年春节前回到茅山道院,1985年3月10日茅山道院为“四宝”举行了隆重的归山仪式。如今,这“四宝”已成为茅山道院的镇院之宝。+ H' Y( X0 G; p& f0 A

: ~  a: g4 o3 C' Z! Y$ ]  \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10 收起 理由
古越中兴 + 10 彩!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6-26 20:11:03 | 显示全部楼层
句曲山,很好的地方名胜特色宝藏,与山齐彩。未知此山海拔多高,是否俊秀奇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6 20:16:30 | 显示全部楼层
最高峰372.5米。俊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