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39|回复: 0

天府石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6 16:28:5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天府石犀
/ Y9 l; w! r! M! a) l* V来源:成都博物馆
- H# ]! J" h% |$ h9 A1 Z6 W2 [+ |/ p
  位于四川省成都市天府广场西侧的成都博物馆新馆馆藏文物丰富多彩,有一个庞然大物让人连连赞叹,这就是天府广场挖出来一头石犀牛。
" j6 U5 ^) t2 s# N: ^9 E7 O tfsx4146.jpg
! g0 H3 F/ N3 d* \ tfc000.jpg
' L1 C+ g' D: V* o( y7 J  这尊石犀2012年出土于成都天府广场。别看它躯干丰满壮实,四肢粗短,它可是大有来头。《华阳国志·蜀志》中记载:秦孝文王(前302-前250)以李冰(约前302-约前235年)为蜀守……作石犀五头,以厌水精。这尊石犀是否就是李冰所建造的五头石犀之一还需进一步的考证,不过它肯定与李冰治水时建造的石犀是一个体系的,兼具水则(古代衡量水位的水尺)和镇水神兽的功能。这石犀虽是造型呆萌可爱,但其个头却不小,它长3.3米、高1.7米,重约8.5吨,仔细观察,它的下颌及前肢躯干部还雕刻有卷云纹。$ Q% s' \  P& \  h+ I
tfsx4046.jpg
. g3 r( R8 D3 n, r8 [  h2 E xww268.jpg % f; z& |  A7 [) X: h% k3 t- K
lb0brief.jpg
9 i0 p+ \* h5 W
% }  N# P: i! v1 F  每天都要为石犀做“面膜”- T/ l# w5 w7 M4 T
  据考证,石犀牛由整块红砂岩雕刻而成,埋藏在西晋地层以下。最早埋于秦朝、最晚埋于西晋,但它的制作年代早于西晋。出土之时,前国家文物局局长、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曾现场查看并感叹:“(石犀)在一定程度上改写了中国雕塑史。”
8 j* U1 Z- h. E: E( ^" S' z, G: |  这个大石犀被掩埋在泥土中,出土后的石犀是如何被保护的呢》?成博相关负责人透露,文物保护人员分三个步骤对其进行了保护:第一步就是脱盐,第二步对表面风化进行加固,第三步对它进行局部修复。2012年春节,经过修复的石犀在金沙遗址博物馆举行的金沙太阳节上与市民见面。经过短暂的展出,石犀又被搬进金沙遗址博物馆内“闭关”,接受专家的进一步保护与修复。8 w. l$ v3 P' ^" `8 {2 P
  负责石犀文保工作的成都博物馆文保部工作人员介绍,石犀出土后的保护效果非常理想。除石犀左侧屁*股及左侧腹部处因当年施工打桩轻微受损外,石兽十分完整。在文保室内,石犀接受了文保专家的“私人定制”服务。有意思的是,为达到脱盐目的,专家们利用超纯水机每日为石犀做“面膜”,让其身体里面的盐分全部被置换出来,表面已经恢复到最初的红砂岩本色。
' w* ]- t4 M! @# B- l- b5 m( q- z1 K: g+ z3 J8 S6 T0 X
  10吨大家伙进场考验博物馆智慧
" D4 j6 v( n( n- {  重达8.5吨的“国之重器”天府石犀是如何安全地运输至“九天开出一成都”展厅的呢?这个庞然大物考验着布展团队的胆识与智慧。杨盛向记者透露,为确保石犀运输进场万无一失,布展团队邀请了国内多名资深文保专家进行反复论证,并根据成都博物馆设计单位中航院的科学验算,才最终敲定了石犀的进场方案。5 M. Q" @  v* k& k4 d& ?
  布展团队先用起重量50吨的吊车,将石犀整体吊起并放置于运输车辆上,由原保管地金沙遗址博物馆运至成都博物馆新馆的文物通道。到达后,布展团队则用起重量15吨的叉车配合着卷扬机“前拉后托”地将石犀一点点地运至展厅一楼。尔后,布展团队甚至在新馆一楼入口大厅专门加装起升降平台,用了两个多小时才将石犀缓慢升至新馆二楼展厅。最终,布展团队在卷扬机与地坦克的帮助下,将石犀以每小时5至6米的速度缓慢拖行至展位。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石犀与钢制底座的重量,合计超过了10吨。为确保文物和建筑楼板的安全稳定,博物馆的建设团队还专门在石犀展位的正下方设计加装了两根钢制承重梁。布展团队付出了巨大的精力、脑力与心力后,天府石犀才最终安然地站立在“九天开出一成都”展厅中与观众见面。& q4 X. p2 Q% d8 }+ o5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