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张无屮 于 2017-7-18 09:00 编辑
三, 中西方不同的的思维土壤
西方人使用的拼音文字偏向符号化、抽象化,它锻炼了西方人的逻辑思维、抽象思维能力;拼音文字传递的信息精确、细致,导致西方人思维具有精确化、微观化的特点。
而中国人使用的汉字本身有图形特征,让中国人的思维偏向于形象化、感性化;汉字本身具有空间信息,使用汉字必须注重上下文的语境,这就造就了中国人思维中“注重关联、注重整体、偏向宏观”的特点
这就形成了两种完全不同的“思维土壤”:中国思维注重整体和宏观,注重关联,西方思维注重局部和微观,注重分割和解析。正是这种“土壤”差异导致马克思主义思想在西方的失败和在中国的成功!
-----------------------------------------------------
文化是土壤,核心是精神价值观,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浓厚的SHZY情节,道学注重协作共赢,而马哲侧重物质经济规律,正好和传统哲学侧重精神文化规律互补.
四, 马克思主义思想更象一种“中国学说”
1:马克思主义有三大组成部分:哲学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经济学方面: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方面:科学SHZY理论
-------------------------------------------------------
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与话语体系建设的指导地位,就是以马哲先进的世界观、方法*论为指导,提炼出中国传统哲学体系,就可以与时俱进的打造出面貌一新的有中国特色的哲学社会科学体系。 传统哲学的先进性、科学性由易学和矛盾相通,五位一体科学发展观和五贼五德无缝连接,与已经被公认的正确的、科学的、先进的哲学体系、哲学观点进行充分比较,就是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系统进行相互阐述。 唯物辩证法+科学SHZY+政治经济学是我们学习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主要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是科学的、先进的、实践的、不断自我更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我理解的根本原因就体现在唯物辩证法中的矛盾三大规律里面。
中华民族思想史的先进性、科学性,也应该由这三部分共同支撑,组成。马哲原理部分 ,唯物辩证法是学习马哲原理的基础,矛盾三大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核心。因此,矛盾三大规律的科学性、先进性是马哲原理先进性和科学性的源泉,也是马哲中国化的理论根基。
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也是更加接近于中国传统的经济观。保护多数人利益还是保护少数人利益,是马克思的“科学SHZY”理论和传统的资本主义政治理论的根本差别。马克思主义和中国传统政治思想都注重保护大多数人的整体利益。
---------------------------------------------------
历史兴衰成败有两个方面的因素,一是选择正确道路的能力;二是保持道路正确性的能力。 怎样选择正确的道路,传统哲学的智慧给了我们很好的指导:就是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得民心者的天下。得道就是得民心,民心向背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姜子牙在《六韬》中过:“共天下之利者昌,擅天下之利者亡”,就是说,为多数人谋利的事业就会昌盛、长久;为少数人甚至为个别人谋利的就会走向衰败、甚至灭亡。这就是选择正确道路的标准。
五、 马克思为什么像个中国人?---独特的德国以及黑格尔的作用
我们阅读黑格尔的哲学著作,可以发现很多中国思想的影子,甚至有学者干脆说黑格尔完全是抄袭了《道德经》,只不过把《道德经》变成了西方话语给述说出来。
------------------------------------------------------
这个说法有点牵强,1老子的思路是自然为起点,黑格尔思路是知识建立为起点; 2《道德经》次序混乱,模糊感觉相似有可能,但是框架脉络也模仿不可能。3易学三才分析法和矛盾三大规律相通,黑格尔辩证法和老子辩证法侧重不同,黑格尔侧重方法*论本身,老子侧重方法的应用。
六、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
如果从5000年文明史的系统化上来讲,马哲和佛学一样是外来文化,最终融入到道学大系统中来的。佛学主要是提升了宗教信仰的高度性、理论化,构成了儒道佛三足鼎立的文化主流格局,但是对治国理正的系统方面作用有限。传统哲学侧重精神文化规律,马哲侧重物质经济规律,马哲正好补齐了这个短板,形成了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硬的格局。在这个格局的基础上,进行的马哲中国化实践创造及理论创新所获得的一系列成果,就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新体系。
总之,这篇文章可以作为我的【《文化改革纲要》之哲学改革】的背景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