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63|回复: 0

为德国儒学学会会长叙论儒理感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3 04: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德国儒学学会会长学风严谨,研究孔儒有成就。可惜止步孔儒,未探究儒学最高文化,徒为可惜!
一、四点有明确的意识和信仰,“第一,无论是‘仁’还是‘义’,都体现人的本性;第二,无论是‘仁’与‘义’都符合‘天道’;第三无论是‘仁’还是‘义’,其‘自身就是价值’,‘具有无条件性’;第四,‘仁义道德’的价值,仍然首先是为了使老百姓安居乐业和使社会长治久安,建立一个通过‘以德服人’的政治秩序和社会成员‘内心满意’的社会环境,并且在此基础上让个人感到幸福”。四点符合孔儒的理论初心。克己复礼为仁心之仁义,仁统同与礼明分,合群明分的人类本性,共由理道。天人诚道的物理事则,天人诚信道的规范理,因诚者实也的天道诚,方有仁义礼智信的人道之实,“‘仁’与‘义’都符合‘天道’”。仁义人道推动天道元亨利贞的富有日新和继善成性,“‘仁’还是‘义’,其‘自身就是价值’,‘具有无条件性’”。“仁义道德”价值的“以德服人”,建构仁义健康与礼义健顺的社会质文的心性体系;礼主法辅成心性规范的政治秩序;“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社会成员“内心满意”的“感到幸福”,宜人居住的社会环境;“为往圣继绝学”,文化承前启后的继往开来,会通古今通义,避免理论偏蔽的认知曲折,造成社会进程的坎坷和灾难,不必要的否定之否定过程,“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社会长治久安的“为万世开太平”。“仁义道德”的价值,存有人类社会不可易变的人道原则和义理体系,问题在于:义理逻辑非应该之理,究其所以然有通达之理。孔子仁本礼末的克己复礼为仁,反本成末为荀学礼仁,礼义质正和质实仁心。孟子尽心尽性(仁)知天事天的仁本知末,反本成末有宋后智仁说,仁智同用智为先。站在孔儒应该之理去理论四点意识和信仰,“通于人而未合于天,成于事而亏于道”;站在究其所以然之理的儒学阶段,显然人、天、物道体自然之化的通达理道。
二、会长亦悟觉到忠恕道的道德底线,“比如表示‘恕’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仍可以看成道德的底线。不过,当前的中国社会就连这个底线也常常突破。……另外‘忠’和‘诚心诚意’相连,如果你不‘诚’,就‘不可信’,很多人‘不可信’,整个社会的‘信任度’就很低”。这个会长精通孔儒义理,若船山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昭明,会长是否会站在船山仁恕天下理道宜人的环境造就心性角度,重新理解孔子忠恕的道德风气和礼义规范?会盛赞传统文化的理性光辉和道德盛耀吗?会认为船山人道理欲观可以与西方文化义理会通?是现代化诠释?促动现代转型的基础理论吗?
三、责任意识与义务意识在孔儒体系共存。“君子喻于义”,礼义阶层是礼法合治的社会责任担当者,该有责任意识!理性自觉的自由选择。失理性,图名利,君子义降格为小人利,“承担行为的后果吧”。为何降格,思考孟子恒心恒产的安居乐业,思考张载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理道定所。责任意识与权利意识并在,荀子提出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物欲观,明确的权利意识。可惜被帝制儒学逐步淡没,宋明理学尊卑定理的以理杀人,完全剥夺了。孔子人伦的义务意识经三纲五常的折腾,沦落成以理杀人,礼教食人的纲纪工具。当会长了解到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存有孔儒应该之理和张载船山究其所以然之理两阶段时,会长是否会从张载气学和船山实学重新认识儒家的责任意识和义务意识?
四、孔子视义利范畴为君子小人的规范层次,价值目标是天下利:正义利物利民生。完善义利的矛盾理论是船山,“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出义入利,人道不立;出利入害,人用不生。……利义之际,其为别亦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明晰《易传》“利物和义”的逻辑义理。从孔子义利规范的层次理论→《易传》的“利物和义”→船山义利观的理性文化,会长会认为中国文化会走向世界吗?
五、直言“孟子是民主思想的先躯”是荒唐的结论。初期自然经济时代的民本仁政与商品经济时代的民主政制非时空性的文化接轨。相隔二千数百年历史时空,孔儒根本无法完成现代转型的文化接轨,无从作现代化诠释。必须探寻古今文化转换的历史接合点,现代儒学体系建构的基础理论,儒学最高水平的船山学。传统儒学哲学圆圈的完成阶段,也是传统儒学走向现代儒学成基础理论的肯定阶段。立足于船山学为基础理论的现代化诠释,非孔孟儒学。        
六、传统文化的学术研究成就,影响着汉学家们对中国文化的研究水平。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正视现代化诠释的历史接合点,探究古今通义成时空性质的文化接轨。

注:该会长在德国波恩华侨中文学校所作报告的修改成文,来自儒学网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