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88|回复: 1

四川旺苍红军城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23 19:25:2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7-23 19:28 编辑
7 A- s# j: K+ ^9 i# o+ v' r3 }% c' |
四川旺苍红军城
/ x* h% q& h! J' W; T) ?- S来源:红色记忆# A6 t) a( R( d
" {- D4 ~! |- Q0 e: z0 T: ?, c
  旺苍红军城位于四川省广元市旺苍县城东河镇,面积1.5平方公里。1933年6月15日,川陕省广元县委、县苏维埃政府在这里成立。! H3 a" p4 Q. U. M4 M8 [5 @8 D: _2 i9 N
hjc93004.jpg # g$ G  ^4 m- U2 U
  中文名称:旺苍红军城. a. R" s% V$ U+ Y) k
  地理位置:旺苍县城东河镇5 |2 L. l* \" x5 y
  面积:1.5平方公里/ y7 F9 r4 C  _( }  f
  街道总长:1300余米
0 Z' p0 r/ H! {  q4 ] hjc930504.jpg
; `- k1 l3 H8 v/ i1 V) i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红四方面军主力于1932年12月中旬由陕入川,仅月余时间就解放了通江、南江、巴中和旺苍三江坝以东的大片土地,开创了川陕革命根据地。1933年1月,红军进入旺苍境内作战,6月15日解放旺苍城。红73师进驻旺苍城内。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在旺苍城建立起中共广元县委和广元县苏维埃政府。7月初,根据旺苍木门军事会议的决定,红73师与旺苍、南江等地的地方武装游击队、赤卫军等在旺苍城扩编为红四方面军第31军,军部设在旺苍城内财神庙。是日,旺苍全境赤化,县、区、乡、村各级党组织和苏维埃政权全部建立起来,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
1 r& `+ t; v, m$ z4 L3 A  在旺苍红军城诞生了中国革命军队历史上‘三个之最’:建制最早的水兵——红四方面军指挥部直属水兵连,规模最大的妇女武装力量——红四方面军妇女独立师,建制最大的红色童子团组织——少共国际先锋师。旺苍红军城成为了当时川陕革命根据地的后期首府、运筹指挥的中枢和支援前线的战略后方。当时仅有10万人口的旺苍,就有1.2万人参加红军。因此称为“红军城”& @/ D7 }2 `/ ?; ^' Y& |6 ~
chs589.jpg
4 x5 `5 i6 N/ Z" |* m# T8 l hjc930104.jpg
8 C1 R+ K/ A- ^  a6 E, T hjc930204.jpg . |* N" Q( k5 T7 S/ v: ^
hjc930304.jpg
& B, K7 M4 q+ c& Q hjc930404.jpg
0 B: M  H+ A3 k hjc930604.jpg 3 X1 b& p+ W0 A! A
hjc930614.jpg ) p! x5 R5 r. G: v
hjc930624.jpg   S+ d2 o6 j* W( v* S
hjc930634.jpg
. v; k/ K: u+ W) h8 v& j  ]6 X. N hjc930644.jpg
8 z8 a: \) H8 @; n2 W5 g6 c hjc930654.jpg
# O8 [2 O0 @( l& [6 m) K  e hjc930664.jpg
& u0 ^0 z- C- N hjc930665.jpg 5 t& N1 ?: g5 O; t& m- n" N6 ]

* E; F7 b9 x% B9 j; L hjc930666.jpg
" a0 E5 B# t; K1 u5 M" y
+ y% J9 |, k) J9 q4 J3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23 20:14:3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7-23 20:20 编辑
8 k( G. f. [6 Z  k& O5 y
' g1 A/ G1 d$ p$ D' ?$ Z/ K  s, a) o' E红四方面军造币厂
( p! U6 G! f. ?; V: L3 O* J, D/ ?; F: E  简介' t+ i1 g( O# H2 Q7 _
  1932年12月,红四方面军主力为打破国民党军第四次“围剿”,从鄂豫皖入川,创建了川陕革命根据地。川陕革命根据地总面积约4.2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有县级苏维埃政权40多个,是中国共产党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重要红色政权。
3 b( J5 l$ |) @  1933年11月18日,为了广泛开展土地革命,打破敌人的经济封锁,红四方面军造币厂(又称川陕省造币厂)在四川省通江城郊西寺成立,厂长由时任红四方面军总经理部(即后勤部)部长、川陕省苏维埃工农银行行长的郑|义斋兼任。这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全国各根据地中最具规模的造币厂,它对于统一根据地币制、活跃根据地金融、稳定根据地物价、改善根据地人民生活、促进根据地贸易、发展工农业生产、巩固川陕苏维埃政权均发挥了重要作用。. t4 }( \: F: \2 G1 G) \
  半年后,为了躲避敌机轰炸,红四方面军造币厂迁移至通江县得汉城。1934年11月因形势所需,又迁至旺苍县黄洋镇烂槽沟。1935年4月,红军长征北上撤离时,将铸币机器沉入旺苍坝东河亭子沱和马家渡口深潭,历时17个月的造币厂完成了其历史使命,比中央红军创立的井冈山红军造币厂还多坚持了一年。2 r$ J. h% `4 ]) ?  `) v) Y* L3 W
  如今,红四方面军造币厂遗址及生产的各类货币,作为珍贵的红色历史文物,已经成为川陕苏区红色政权的象征,成为那段红色岁月的历史见证,在中国革命货币史上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 A2 @* p  Y% S; d) L zyz90690.jpg
+ v$ o( Z; w4 ^& X% N2 G2 ? csb1d690.jpg 9 [$ k$ N2 }8 `% K
  诞生于战火之中
: S4 e/ ]. J5 }! K( y  20世纪30年代初期,四川军阀连年混战,苛捐杂税名目繁多,大小军阀各霸一方,四处设厂造币,旧政府、银行、商会又滥发纸币强行使用,贫苦老百姓挣扎在水深火热之中。红四方面军入川时,只带有少量鄂豫皖苏维埃一元银币和纸币,仅供军队内部使用。由于没有发行和使用苏维埃政权的法定货币,致使红军给养、苏维埃政府财政收支和根据地经济发展均受到严重制约。
. H' r% Y5 W, L  O  为了帮助川陕根据地军民度过艰难的岁月,在攻占通江不久,红军即着手建立川陕省苏维埃工农银行及造币厂。& ]8 y4 t! b, [$ g1 K9 m  U, j* S9 ]
  1933年1月,红四方面军袭击了陕西“南大门”的镇巴县,缴获了川陕边游击司令王三春部制造铜元的机器以及部分铜料。同年8月,又一举端掉了四川军阀杨森(1884-1977)在营山的造币厂,将包括石印石版的全部物资从罗江口用船运到了通江城。紧接着,又攻占了川军诸侯李家钰(1892-1944)建在南部县谢家河的造币厂。然而,由于造币设备不全,技术人才奇缺,正规的造币厂一时还无法建立起来,仅能在一些作坊制造批量很小的纸币和布币,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壮大的红色政权需要。! a* O7 a4 R) m% s" {5 m/ @1 K
yans1.jpg 1 n; _/ Z6 x. U) z8 }  @) [
ljy46e.jpg 6 H, N( `- f7 |& j
  1933年2月,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公布了《川陕省苏维埃组织法》,确定设立工农银行,“制造苏维埃货币,统一币制,流通苏区金融,实行对工农的低利息和无息借贷,帮助合作社发展”。( u' M  C) X$ A9 Z# l- j
  1933年10月17至27日,红四方面军抓住敌人兵力分散、后方空虚的有利时机,秘密集结主力10余个团发起了宣达战役,打击盘踞在宣汉、达县、万源、城口等地的国民党军第二十三军,重创了四川军阀刘存厚(1885-1960)部,毙俘4000余人,缴枪8000余支、火炮36门、电台2部、子弹500余万发、银元100多万元、布匹20万匹、棉衣2万余套,苏区向东扩展约150公里,将通南巴地区与川东游击根据地完全连成了一片。红四方面军由入川时的1.5万人扩展到8 万多人。& {8 e0 I1 _. Y) o6 Q5 |
lchd53.jpg
' h$ d; b$ k4 @4 X  刘存厚是四川简阳人,早年毕业于日本陆军士官学校,历任重庆镇守使、四川护国军总司令、四川督军等职。1924年,被北京政府任命为川陕边防督办,盘踞达县、宣汉、万源、城口地区达10年之久。刘存厚在达县建有占地约600亩的兵工厂和造币厂,工人近千人,机器设备140多台,其造币厂的规模、设备、技术力量在军阀造币厂中首屈一指。3 `; a/ i% H6 V+ m. D' P
  尤为可喜的是,由于敌人仓皇逃窜,刘存厚耗巨资建立的兵工厂、被服厂、造币厂全部落入红军之手,计有各种机器138台。其中,属造币设备的有英、德、日造的大圆车、碾片机、印花机、滚边机、摇光机、制模机、银炉、磨光工具等,另有铜砖800余块,每块重45-50公斤,杂铜1万多公斤,浓硫酸、硝酸100余缸,每缸重50-100公斤,进口钢材5000公斤,焦炭1万多公斤。7 v6 p7 C' v* [5 P0 E; }9 Y3 b
  为了将这些机器设备搬运到根据地,时任川陕省苏维埃工农银行行长郑*义斋和红四方面军总医院政治部主任张琴秋动员了5000多名根据地军民,肩挑背扛、水陆兼程,行程150余公里,将这些机器设备运回通江。郑|义斋亲自出面,动员原造币厂的技师工人到根据地工作,并组织他们负责设备的拆卸和安装。
! z: G- I6 l4 ?9 [4 q  U8 A  1933年11月18日,红四方面军造币厂在通江城郊西寺成立,开始生产和发行川陕革命根据地货币。据史料记载:红四方面军造币厂成立后,日产银元大约七八百元,铜元约5000枚;石印局的纸币和布币生产,用石印机3至8架,每架日产量约9000张。到1935年8月,共发行货币200万元以上,其中银元50万元以上,铜元30万元以上。银币和铜币的铸造和发行量之大,居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各根据地首位,为突破敌人的经济和军事封锁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0 [% E( @3 H

( t: e; n6 |' b7 ~% w  壮大于危难之际1 X# y7 W6 M4 \3 e
  红四方面军造币厂的发展与壮大,是与川陕省苏维埃政府财政经济工作的主要领导人、红色理财专家郑*义斋分不开的。: c8 @3 O& a; ?. Y* ]
  郑|义斋,原名少之,1901年生于河南许昌。1927年入党,在中共中央做交通工作,1930年任上海义斋钱庄经理,改名郑*义斋。1932年,任鄂豫皖苏维埃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红四方面军入川后,任中共川陕省委委员、川陕省苏维埃政府执行委员、省政府财政委员会主席、川陕省苏维埃工农银行行长、造币厂厂长等职。1935年5月参加长征,历任红四方面军政治部敌工部部长、总供给部部长、西路军供给部部长。1937年3月,郑*义斋在石窝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6岁。
" w5 H2 C8 b. X+ j4 N2 D$ }
9 b. ]3 p9 f: W! @# P  造币厂成立后,为了吸引技术力量,郑|义斋决定:凡是过去在军阀造币厂任职的,只要愿意留下来工作,一律欢迎。红四方面军总部和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政府还专门发布公告:“对于医生、军人、技师、熟练工人、科学家、文学艺术家等专门人才,及一切知识分子和学生,不但不杀,如果这些人愿意忠诚在苏维埃政权下服务,政府予以特别优待。”红四方面军造币厂鼎盛时,工人达200多人,其规模之大、设备之齐全、技术力量之雄厚,堪称苏区之最。1934年春,造币厂随川陕省工农银行迁至通江苦草坝得汉城里张家四合院内。
0 T9 p/ B6 I. X$ `' L) p( R  郑|义斋特别重视人才。何阳洲原是国民党兵工厂的技术骨干,技艺高超。敌兵工厂被红军打下来后,他表示愿意留下来为红军服务,并专门设计了铸造银币、铜币的印花铸字的“铁罗汉”压机。郑|义斋任命他为造币厂和兵工厂的总技师,并兼任子弹厂的厂长。学生干部李凡山,在造币厂专管造币技术,肃反中两次险些被杀,由于郑*义斋亲自出面保护,才幸免于难。" }- r1 B1 [, y1 \; T- Y2 o' j
  红四方面军造币厂下设生产股、制模股、修理股、管理股等机构,内分石印局和造币厂。石印局设在通江县苦草坝街道李家院子,有机器8部,工人30多名。除印制布币、纸币外,还兼印税票、传单、文件、报纸。造币厂按工种分为熔化、辗片、宰片、淬火、冲坯、滚边、印花、正浆、磨光等车间,专门铸造苏维埃银币、铜币。造币厂品种和形制计4类19种。其中,在苏区内流通纸、布、铜、银4类15种。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和形制有壹串纸币、叁串纸币、壹圆纸币、贰串布币、壹圆布币、五分铜币、小200文铜币、大200文铜币、500文铜币、壹圆银币等,与壹圆银币相配套的还有伍角和贰角银辅币。
# W5 e" @$ k; j$ w. R! Z2 F  红四方面军造币厂有严格的规章制度。凡进出厂人员均要接受检查,并佩戴出入证。工厂实行考勤制度,每班工作6至8小时,奖勤罚懒。产量多、质量好的给予奖励,旷工、迟到和工作差的扣发工资。因事缺席或生病者必须请假,经厂长批准后才能离岗,且上午出厂,下午必须按时返厂。职工一般不允许同外面的人接触,即使会见亲朋好友也有时间限制。工人按技术高低、生产产品质量好坏发放工资,低至3元,最高可达40元,如遇加班则另发奖励工资。厂里还建立了工会和共青团组织,职工的文化学习、体育娱乐活动等都搞得生机勃勃。7 h8 o7 M  O) H5 g7 R! e9 V
  红四方面军造币厂除了铸造苏维埃钱币外,还大量仿制国民党以及四川汉字银币,并用所造银、铜元及仿制的银币,从重庆、成都、西安、武汉等地购买了武器弹药、药品、电台、电池、有线电话、地图、医疗器械等大量急需军用物资,用以充实壮大红军部队。7 ~& h! m  i' i1 j; p$ ?, c3 N" U
  那么,造币厂的原料又是从哪里来的呢?据有关资料记载,造币的原料主要有3个来源:一是缴获敌人和没收土豪劣绅的银砖、银锭、首饰、器皿等;二是根据地群众捐献的铜盘、铜碗、铜壶、铜盆、铜箱扣、铜门锁等;三是从白区购进一部分。从原料到成品要经过8道铸造工序,才可入库或发行。当时,红四方面军造币厂铸造的银币,工艺精湛,质地优良,含银成分及重量均比白区银元高,故在兑换时也要比白区银元多兑一串。
% v* V" `5 ^- _# T  为了防止敌人假冒仿造布币和纸币,红四方面军造币厂还采取了许多防伪措施,即在票面图案花纹和文字中添加暗记,使用5种颜色套印,并使用了变体美术字和艺术性较强的图景、人像等花纹图案。贰串、叁串布币上,每张印有正方形、椭圆形、大小长方形的4颗印章,这些印章有些是钞票专用印章,有些是金融负责人私人印章,有些是政府或银行的公章。另外,还会不定期更换票面颜色和版式。
" c& `5 Z. L/ o1 x' @) F  为了保障川陕根据地货币更为广泛地发行和流通,川陕省委、省苏维埃政府、红四方面军总部连续发出布告,规定:“各机关和个人所需要的物资,必须用金钱或物资购买。”故而,川陕苏维埃货币在4.2万平方公里、人口600多万的根椐地通行无阻。每次红军开拔、机关转移、经济公社搬迁时,所有人员包括可靠的俘虏都要背货币行军。红四方面军长征路过的广大城乡,乃至部分少数民族地区,都留下了一些数量不等、品种不同的川陕根据地货币,有些甚至被保存至今。
. r( ~3 o) ^/ P8 S' c+ |3 ^ tb1691.jpg 9 G' U4 L/ x) k" b
tb1690.jpg
9 r; F, u' t9 o. U5 V tb0690.jpg
, B* {6 z7 Z: F, O csb0d690.jpg
" p; E; w4 R# ~' w  转移于长征之前
$ m1 G5 l3 v) x, p. u8 }' W  1934年11月,红四方面军召开了清江渡会议,制定了依托老区,向甘南发展新区的“川陕甘计划”。红四方面军主力随即西移,15个团计数万红军集结于旺苍城附近。川陕革命根据地党政军首脑机关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红四方面军总指挥部、中共川陕省委、川陕省苏维埃政府等46个党政军机关进驻旺苍。一时间,旺苍坝成为川陕革命根据地政治、军事、经济中心。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在此部署指挥了广昭、陕南和强渡嘉陵江三大战役。小小古镇红歌飞扬,红旗招展,成为了一座名副其实的红军城。
3 f" X7 A/ I  B0 u$ l$ F. J  红四方面军造币厂也随之迁至旺苍黄洋镇烂槽沟。5 E: P  L/ T+ R7 M/ D. Z
  黄洋镇位于旺苍中南部,离县城仅9公里,面积106平方公里。因以前居住黄、杨二姓人家而得名。境内有大规模溶洞群,形形色色的钟乳石千姿百态。早在1933年,红军就在这里设置了店子坝、烂槽里两个乡苏维埃政权。烂槽沟三面环山,一面临广巴要道,既方便交通又利于隐蔽,是一个安置红军造币厂的理想之地。
; l, h  L$ o9 {4 ?  }( e5 O  红四方面军造币厂在黄洋镇的厂区占地面积约7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00平方米。坐西向东,四合院布局,建筑由门厅、正房、及南、北厢房组成。穿斗梁架,单檐悬山式屋顶,小青瓦屋面。如今,尽管这里已是一排排崭新的农家小院,碧绿的阡陌稻菽,但从保存下来的旧址中,人们仍然可以看到当年红军夜以继日生产货币的历史遗迹。
1 Q# T! i9 B( q* w) i# ?' j9 K  红军造币厂从通江迁来后,工人们边安装,边生产,继续铸造银币、铜币,印制纸币和少量布币。银币、铜币车间和保管处设在烂槽沟杨家院子,纸币、布币车间设在张家大院。造币厂下属的生产股、制模股、修理股、生活管理股也设在张家大院和相邻的几个院子里。由于当时战争形势紧迫,工厂实行每日三班8小时轮班作业、超产得奖制度。仅4个月就赶造了银元2万多元、铜元1万多元,以及大量的纸币和布币。还仿制了相当数量的袁大头、孙小头及四川汉字银币,这些货币在川陕苏区广泛流通,彻底改变了当地自给自足的“实物经济”。
  E4 R, g' F2 l* u% w) a5 j) ?  如今,在距旺苍30公里的“木门军事会议陈列馆”里,还珍藏着十分珍贵的红军货币。人们在这里可以看到,川陕苏区各种货币票面的设计和印刷,都具有鲜明的政治色彩和精湛的艺术价值。这些货币的票面上有“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字样,还有由锤子、镰刀组成的中国共产党党徽图案。
+ |% t4 `  z+ f7 ]- d  据史料记载,这些图案是由时任红四方面军总政治部秘书长的廖承志(1908-1983)设计的。那时,28岁的廖承志正受张国焘(1897-1979)左倾路线的排挤和打击。长征路上,廖承志由张国焘的警卫排押着,戴着手铐随红军行军,每到一个地方住下,就被关起来,卸下手铐他就书写标语、布告,或绘制地图和设计货币图案。有时候时间要求很急,他顾不上吃饭和睡觉,也要按时完成任务。共产党人这种革命的乐观主义,以及可贵的旷达胸怀,令参观者肃然起敬。: k1 ]1 b5 |' L; l, f, n( {
lcz09696.jpg " y" U; K0 c% r/ h) e
zgt534.jpg 2 {" U% Y) q$ Y; F3 ]; {8 @* m; m
  苍溪是红四方面军长征的出发地,仅在苍溪县文管所收藏的红军布币就有1420余片、残损的布币数千片。这些布币有红、白、蓝3种颜色,分为壹串、贰串、叁串3个品种。布币的正面上方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字样,中间为镰刀、斧头、五角星、拳头组成的图案,下排注明“一九三三年”;背面是黑体美术字“增加工农生产,发展社会经济”字样。
" W  f' z6 G5 d% s) K% e6 ^5 D! {8 c  1935年4月中旬,红四方面军造币厂随主力红军撤离旺苍,出发长征。造币厂的机器设备用了20多匹骡马拉到旺苍坝东河岸边,因不便转移,工人们只好将大部分机器沉到东河的亭子沱和马家渡的深潭中,只带走了较为新式的印钞套版。1935年七八月间,川陕苏区货币停止发行,红四方面军造币厂结束了她的历史使命。3 J2 H* M: c3 p, v8 r3 y
  或许是一种历史巧合,红四方面军造币厂撤离旺苍31年后,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国印钞造币总公司下属六大印钞厂之一——东河印制公司又在这里诞生,开始续写中国货币历史上的新传奇……
/ c2 D5 D( `( O5 q5 i# Q2 K dhgyz1.jpg 8 I0 a! u4 t5 @) v+ n
0 F' @6 E% d5 q% x. o; |
  一件钱衣
. t9 P2 C9 a, U2 m' o9 I, p" B  1933年秋,红军来了,苍溪山区的梨儿香了。枣儿甜了,桂花在红霞中欢笑,谷穗在金风中舞动。人们从深山里钻出来,跑到十里外去迎接身上穿着灰军衣、帽上锥着红五星的“神兵”。住在苍溪县苏维埃附近的一位老妈妈,把一个红军班的战士,当“活菩萨”接到自己家里。
( ~& w3 L$ p6 w/ ~  老妈妈名叫张权氏,有50多岁。生活的凄苦把她的头发染得花白,满脸布满了皱纹。那年田颂尧的部队从山沟里开过,把她儿子拉去当“挑夫”,不久拖死在路边。媳妇被匪兵抢去糟蹋了,含羞跳河死去。张权氏的丈夫是多年的“痨病”,没钱医治,加上呕气,吐了几口血,也就离开人间。剩下这孤苦的老妈妈,守着3间廊敞壁漏的茅屋,穿没穿的,吃没吃的,好几次想悬梁自尽,正在这时,救苦救难的红军来了。
, M' x" P4 ~) k( x7 W9 S, l  红军战士住进张权氏的茅屋,犹如回到自己家中。他们对待张妈妈胜过亲娘。红军班的王班长是一位彪形大汉,他刚放下包袱,就率领战士们连夜补好漏房,修好残壁。第二天早晨,大家又争着挑水、扫地。第三天、第四天……红军战士们又帮大妈种菜和收割庄稼,他们割的割,背的背,干活快如风,歌声满天飞。大妈看在眼里,喜在心中,逢人便说:“真没见过这样的好兵啊!”到了晚上,大妈同红军战士们围坐在火堆旁,谈家常、诉苦请、摆故事、学唱红军歌。他还借着火光,给战士们补衣服、纳鞋底,真是亲密无间,情同鱼水。1 F7 c8 k' U& u  P4 x. Z- j
  转眼半年过去了,红军奉命转移。张妈妈把战士们送到五里坡外权家寨下,战士们把张妈妈的手握了又握,张妈妈把惜别的泪揩了又揩。红军走远了,张妈妈一人返回家中,屋内空荡荡的,冷清清的。她呆呆地在门口闷坐了好大一会,才想起该做晚饭了。她从小方桌拿起锅盖,突然看见一叠崭新的布币摆在桌上。大妈颤巍巍地捧起布币,顿时老泪纵横。她想起红军临走时,王班长曾提出要付给她蔬菜钱、铺草钱,她当时很生气的拒绝了,却万万没有想到,他们又把钱压在锅盖下面。% E7 ^% A& }& [# P, i
  张妈妈用模糊的眼泪,激动地望着这一张张宽3寸,长5寸的布币。币面上“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的字迹和镰刀、斧头、五星组成的图案,好像是神仙描绘的花纹。这些花纹很快又变幻成红军战士和蔼可亲的脸庞……。怎么办?想把这些布币送回去吧,红军已离开多时了。她埋怨自己老眼昏花,竟未注意到王班长放钱的动作啊!
+ I0 l" I9 k( ^& c0 k3 A$ I# k  z  红军暂时撤走了,革命组织转入地下活动,外逃的土豪劣绅又回来了。他们张牙舞爪,严令收缴红军物品。张妈妈的家,他们抄了好几次,家里的钵钵碗碗都被打烂完了,仍然一无所获。张妈妈把红军留下的40张布币,视为宝贝,爱如生命,一直巧妙的珍藏着。起初放在墙缝里,用泥糊好,可是敌人抄家时,到处挖地板、推墙壁,使她很不放心。后来,她又将布币放入瓦罐,埋在竹林丛中泥土内,但她又怕天长日久,潮湿霉烂了。最后,决定联成衣服,穿在身上。这个办法倒是很好,但是白天有坏人监视,不能缝,晚上又不敢点灯,她只能半夜起床,借着窗缝里透进的月光,慢针慢针地联。张妈妈在月光下,缝啊,缝啊,皎洁的月光是否理解她得心而比以往常更加明亮。她越缝越高兴,一连熬了7个夜晚,才把这些布币连成衣服样式,缝在自己一件旧夹衣内。
+ S( F: x! \/ h  张权氏老大妈深深地热爱红军,怀念红军。红军用过的每件东西,她都看成是“神物”。这件“钱衣服”,她一年四季都贴身穿着。她说,穿上这件“神衣”好像红军战士就在她的身边,心里感到格外温暖,那怕是数九寒冬,也觉得抱了一个火炉。有一次,一群坏蛋来搜家,又把她抓去威逼拷打,脸打肿了,腿打伤了,手上鲜血直流,她始终不说出红军给她留的有啥东西。
& c1 s+ O9 P/ u- y$ m  充满白色恐怖的16个冬春过去了,1949年冬,张妈妈的家乡解放了,日夜想念的红军又回来了。这时,年近古稀的张妈妈无比兴奋地捧出“钱衣服”,从夹层内取出40张完好无损的布币,她请求人民政府替她退还给红军。至今这件“钱衣”还摆在苍溪县文化馆的文物陈列室里。) Z6 t( s7 z- g0 @2 _3 s
hjqy01.jpg
0 |5 x0 l: e5 X/ H# w' y
6 p5 O( P: O0 C3 \. q4 P  红军布币印模
1 ^0 q0 C& q) @& T6 Z* ]( g  村民岩穴里拾到罕见红军布币印模,现存旺苍县文管所。5 Q* m6 k3 I) A, e& |3 `" r
  系川陕革命根据地内的红军造币厂流出,存世量极少。6 J; r/ m/ e" E0 S/ v8 _' x9 Z
  “旺苍县文管所珍藏着一件红军用过的稀罕宝贝……”
% ~: t9 B+ }" Q4 z. N6 D/ L  这件宝贝,是一套“三串”红军布币印模。据了解,这种红军布币印模系川陕革命根据地内的红军造币厂流出,存世量极少,弥足珍贵。这套印模,是该县九龙镇一张姓村民在自家房后的岩穴里发现的。( r- W1 G& \" E) h+ Z5 V
  宝贝正、背两块均刻图案。这套印模为陶质,由长14.5厘米、宽8.2厘米、厚3.6厘米的正、背两块组成。印模正面四边为细线,正中是五角星图案,五角星中间有一个拳心向外的拳头,星上从右至左横排楷书“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以及弧形排列的楷书“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弧形内有“工农银行”字样,五角星下有“叁串”“一九三三年”等字样。背面印模面由十二个美术字组成,右为“增加工农生产”,左为“发展社会经济”;正中为一个大齿轮,齿轮中为一空心“万”字。整套印模基色为浅棕色,只有印面为黑色。. z6 C+ A; Z' j* K4 t# ?' H+ D: g7 U7 l
  专家认为,川陕省工农银行叁串布币印模的出现,对于研究川陕苏区的经济、金融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价值,是不可多得的珍贵文物。
" j& `8 @% u* B3 F+ M  历史:旺苍曾是红军造币厂所在地
. C. k3 J2 r$ s  据史料记载,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川陕省苏维埃政府工农银行、红军造币厂(注:一称“川陕省苏维埃造币厂”)由通江迁至旺苍。造币厂在今旺苍县东河镇设立纸币制造车间,在今黄洋镇烂槽沟南边的小山下设立银元、铜元制造车间和保管室。纸币制造车间所印布币有“二串”“三串”“五串”“十串”“一元”等面值,由工农银行统一发行。
1 ?: M5 k+ D2 l% ^! m$ ?: F  为繁荣地方经济,保证“红军币”发行、使用的严肃性,川陕省苏维埃政府颁布的苏区银行《营业条例》规定:“苏维埃区域行使的货币,为苏维埃工农银行的‘洋钞’,一切商人不得拒绝使用苏维埃政府发行的货币。”使得“红军币”获得广大民众的拥护和信任。1934年夏季以后,“红军币”在流通中占了主导地位。当年,旺苍还流传着这样一首歌谣:“今年不比往常年,穷人过年都有钱。各种票儿新崭崭,镰刀斧头架上面。一块银元买年猪,铜钱拿来买汤圆,一串纸币买鞭炮,两张布币买对联……”0 ~# q' ]% ~* a3 Z% e& Y
  来源:村民在岩穴内发现
- w+ f/ _4 l9 q2 w! a  旺苍曾是川陕革命根据地首府,红色政权、红四方面军在这里留下许多遗址遗物。据了解,该县有国家一级文物2件、二级文物5件、三级文物181件,一般文物256件,不可移动文物省级14处(21个点)、市级8处、县级39处。其中,“赤化全球”石刻标语,是中国工农红军继“赤化全川”“赤化全国”之后,喊出的震撼寰宇的革命口号,这块石刻标语为全国仅有的一例,是中国红军石刻标语之“冠”。
' I$ `/ Y/ G5 i& ?1 ]  县文管所保存的“三串”布币印模,是九龙镇的张雨光在自家房后的岩穴里发现的。1974年,旺苍县相关部门得知此事,从张雨光处征集到这套印模。
- L- i3 M) X2 w7 _+ f0 V4 g hooe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