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98|回复: 0

荀子圣王教化理境的理论原真及文化承续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9 09:17: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儒学网》刋登陈迎年论文《荀子政治哲学中的圣王教化概念脞说》,以无可辨驳的逻辑事实,证论荀子圣王教化理境的理论原真,明确论定:“以今天国家政治的现状来看,荀子圣王教化的‘神治’理境不是不对而是不够”。“‘圣王是道德(义)的象征’,立意高远,用思精纯,本身没有什么问题”。因君主专制时代的圣王概念远离荀子圣王概念原真,致荀子理论蒙蔽,被视为与孔孟不一样的极权概念,陈文录用牟宗三言论作辨正:“数千年之历史几无一日而无君,而能合此标准者可谓全无”。“要求一个普通人做圣人,已经很难了;要求一个凭武力自己打来天下或凭祖宗继承天下享有无限权力的大皇帝做圣人,更难”。后世圣王概念非荀子圣王的概念原真;后世儒学,特别是走到专制儒学极限的宋明理学,非孔孟之道。中断了孔孟与荀易(传)之间的理性循序,方有为往圣继绝学的脉理传承,接上荀易的承传轨辙。陈文论证荀学原真,鄙质正荀学的文化承续,如船山所言:“会通古今通义”。让荀学原真更明晰化。
一、圣王教化有第一自然与第二自然之分。第一自然肯定着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文明同步的天人诚道,养欲之具,给人以求的本份意识。“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有本份底线),则不能不争(本份与非本份之争),争则乱,乱则穷”。圣王教化的诚道基础,辨正本份与非本份的“养人之具”,若孟子的“可欲之谓善”。去性恶非本份,存伪善本份之可欲。
第二自然肯定人具有完全伦理义务,即“义”,仁义理性自觉的礼义,反本成末的礼义质正仁心,质实仁义。“人何以能群?曰:分。分何以能行?曰:义。故义以分则和,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强则胜物”的仁统同,荀子顺天而制天的物物道,船山的于天理达人欲的更无转折!然而,仁统同立足基础是礼明分,须臾不离的礼明分,正义利物利民生,有义利之辨。立人之道曰义,生人之用曰利。出义入利,人道不立;出利入害,人用不生。义利之际,其为别亦大;利害之际,其相因也微”。船山的义利辩证,是“人何以能群”究其所以然之理的深刻化。圣王天职:“明分使群”、有“群居和一之道、“群居和一之理”,于人欲见天理须有安排的天人诚信道,即民所共由理道。养欲之具和伦理义务的理欲辩证而理一,有荀子顺天而制天的物物道,有荀子礼义调理的物欲观,“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船山道体论:“刚柔文质,道原并建,大中即寓其间”,传承荀子物物道;“乘乎气而不逐万物之变,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升华荀子物欲观,进而有仁恕天下的人道理欲观。
二、圣王教化文理接孔子富之教之的仁礼观,接孟子仁政两轮的养与教,“不富无以养民情,不教无以理民性”。荀子为什么提出礼主法辅的礼法合治?对不善至者的人与事,施予刑政法治,护持理性自觉规范行为的礼治秩序,即物物道的规范秩序。人道教化理民性,礼义调理物欲不穷于物的良性循环,养欲之具物物道的物必不屈于欲的养民情。船山的存在音容天“音容者,人物之元,鬼神之绍”。人物之元理民性,有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鬼神之绍养民情,正视心性动态所潜伏的危微之几,“明有礼乐,幽有鬼神”。所谓阴阳变合的不测之几,理民性的精微之几与养民情的危微之几。神治理境,物物道的天地人参,弥纶天地之道与天地准,探赜索隐的极深研几;圣神導的天地神参,当务之急,知几神理,须有安排理民性,洞明民生利益的精微之几;仁恕天下养民情,深刻人道义理,调理和顺民情。质实鬼神心性,防避危微之几。神几而精义入神,始以建中的理性务实,终乎大始的继善成性,理民情与养民情的天地神参。圣王教化理境:“圣人之德合于天道”,天道元亨利贞的天人诚信道;“而君子之学依乎圣功”,圣功的充实而有光辉的富有日新,理道层次的思维范式:明明德明诚道→明德诚信道→天人诚道的物物实德。
三、非君主专制时代的荀学体系与贬荀学的君主专制时代宋明理学的文化性质不一样;孔儒及荀学理论原真与为往圣继绝学脉理传承有着人道义理深化成高低阶段的文化差别,体现着会通古今通义的文化传续。正如前说,荀子养欲之具的物欲观,文化传续便有船山升华的物欲观和人道理欲观;荀子圣王教化理境的天地人参物物道,文化传续便有天地神参的圣神導;虚壹而静谓心底大清明的解蔽说,文化传续便有张载矛盾基础理论的一物两体,天所能参的一故神二故化的神化论,船山精准对立统一规律的矛盾辩证,神参天地的一分为三。孔儒荀学的理论原真与脉理传承,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的古今通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