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404|回复: 0

[民族音乐] 重庆木洞山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0 20:40:2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重庆木洞山歌
来源:重庆频道

  木洞山歌是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民众传唱的传统山歌歌种,木洞山歌系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民众传唱的山歌歌种,它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中经战国时代的“下里巴人”、汉代的“巴子讴歌”、唐代的“竹枝”,直至明清演化形成木洞山歌。
  木洞位于重庆东面,长江南岸,是重庆市巴南区的一个镇。在春播的插秧时节和金秋水稻的收割季节,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广阔的田野上,人民会边劳动边唱起巴渝山歌。
  2006年5月20日,木洞山歌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mdsg1536.jpg
  中文名:木洞山歌
  遗产类别:传统音乐
  申报地区:重庆市巴南区
  遗产编号:Ⅱ-26
  申报时间:2006年
  遗产级别:国家级

  1.项目简介
  木洞山歌是重庆市巴南区木洞镇及周边地区人们所传唱的一种古老民歌,其根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的巴渝歌舞。唐代以来,巴渝地区流传的竹枝词,即是古代木洞民歌。清代刑部尚书王士祯于康熙十一年(公元1672年)十月初十日夜宿木洞时,写有题为《舟出巴峡(即明月峡)》和《泊木洞驿》两首诗,其中有“新月数声笛,巴歌何处船。今宵羁客泪,流落竹枝前”的诗句。这说明至迟在300多年前木洞民众就在夜色朦胧中对月鸣笛,哼唱竹枝,以致泊船之中羁客泪下。可见此时木洞山歌已广为流传。木洞山歌品种繁多,曲调丰富。有由薅秧劳作孕育出的主要品种禾籁(高腔禾籁、矮腔禾籁、花禾籁和连八句等),弥足珍贵的罗儿调。还有如劳动号子、风俗歌、情歌、神歌、盘歌、舞歌、小调等。木洞山歌的歌词典雅,曲调旋律别致优美,业界行家为之赞不绝口,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历史价值。1990年10月,木洞被重庆市文化局命名为“山歌之乡”,1999年11月被确定为“巴渝优秀民间艺术”。2006年6月,被国务院列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11月,木洞镇被命名为“中国民间艺术之乡”。

  2.项目特点
  一是品种的丰富性。木洞山歌的主体是由竹枝歌直接演化而来的罗儿调和受其影响而发展起来的禾籁,还有在劳动过程中统一节奏、协调动作、鼓舞情绪的劳动号子,以及在民间礼俗和祭典仪式中演唱的风俗歌和表演歌等。这些歌种中又包括若干小类,各类中都有难以统计的曲目。在演唱场所上,按其不同类别演唱于不同场所。禾籁,亦称薅秧歌,在秧田里歌唱;罗儿调,多由牧童们多在山坡草坪上歌唱;劳动号子,分船工号子、打石号子、榨油号子等,分别在船上、石场、作坊歌唱;风俗歌,分婚嫁歌、丧葬歌等,分别在婚事、丧事场合歌唱;近些年来,发展起来的包括山歌联唱、山歌表演唱、山歌剧等表演歌,则走上SHZY文艺舞台。总之,丰富多彩的木洞山歌,演唱的场所十分广泛。
  二是民间歌手的群众性。木洞地区原有的12个乡镇能歌会唱的山歌手数以千计。每个乡镇都有擅唱山歌、出类拔萃的代表,少则3~5人,多则20余人。在上世纪80年代开展的巴县民间歌曲集成普查中,有150余名歌手演唱或提供了资料,其中有26名歌手的山歌收入县集成卷。1991年,重庆市文化局命名第1批“民间歌手”40名,木洞地区就占37名,其中命名的4名“特级民间歌手”(能唱500首以上者)全在该地区,由此可见民间歌手的普遍性。在乐器伴奏上,除了在舞台上演唱的表演歌外,其余绝大部分山歌都是徒歌演唱,无须任何乐器伴奏。
  三是演唱活动的多样性。木洞民众除在生产、生活和民俗活动中演唱山歌外,还举办一些传统歌会。常见的如薅秧歌会、婚嫁歌会、丧葬歌会、闹春歌会、挞谷歌会、榨菜歌会、螃蟹歌会、摸鱼歌会、牧牛歌会、童子歌会等。
  四是曲调结构的独特性。主体山歌禾籁,只在木洞及其周边地区流传。木洞禾籁较之周边其他地区禾籁,不仅品种丰富,而且曲调具有浓郁的地域特色。尤其是高腔禾籁和花禾籁,高腔禾籁曲调高亢嘹亮,拖腔优美悠长,节奏舒缓自如,应山应谷,真乃深丘梯田除草护禾的天籁;花禾籁巧妙地结合了高腔禾籁和矮腔禾籁的曲调体式,形成代再现的多段体结构,有别于一般民歌单段结构体式,是木洞民众的一大创造。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