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06|回复: 0

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陈定家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5 15:43:1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社会科学院文学所陈定家# b2 C8 ^' Y- a0 `
来源:学者风采/ u  m  z/ _7 G  Z4 Z+ z

& O3 B1 o9 M0 \7 ]  陈定家,湖北红安人,文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数字信息室主任,中国社科院创新工程首席研究员,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文学网站”负责人,《中国文学年鉴》副主编,中国新媒介文化研究学会会长,全国网络文学研究学会副会长,中国发展战略学会文化战略专业委员会理事兼特聘研究员。
, v2 ~4 E* N& v& z4 O cdj280.jpg
/ t/ G- @7 F6 O: |  中文名:陈定家" f7 L1 N( W4 q( h: D, s6 y
  国籍:中国
( l9 X- D8 U. W  民族:汉
5 s1 i& w- T. U6 r# s1 r2 n  出生地:湖北红安
  \$ g9 B% W2 b$ a: n8 n* P- b  出生日期:1962年3 q9 n) `- j* K7 E/ D# W
  职业: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研究员& I* B9 i4 L5 V! n
  毕业院校:武汉化工学院
* j# G1 t  V( l" f8 C  研究方向:文艺理论% ~! [( P7 f) r6 O2 K$ C# ^

# `$ Y/ d0 L. G0 I7 Z6 {1 W  个人履历! c) y$ [6 B7 z/ q5 e
  1979-1983年就读于武汉化工学院,主修化学选矿专业,获工学学士学位。3 D) Q( E3 r4 I) F' w" \
  1983-1993年,任教于中南化工学校,被聘为《中国化工报》特约记者,负责《中南化工学校报》文学副刊《春华》编辑工作;多次被评为优秀工作者。1988年晋升为讲师。
/ `+ w* f. |+ ^$ D  1994年考入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攻读西方文论。3 |: u' H+ k+ C% E# n; n
  1997年获文学硕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广西民政厅工作。1 h- A4 |$ Y" l9 k1 r
  1998年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文学系,曾被评为优秀博士研究生。
+ C5 C- C* I/ g  m3 h) u& S  2000年获得文学博士学位。同年被分配到北京化工大学文法学院任教。主讲《大学语文》、《西方文化入门》、《中西文化比较概论》等课程。曾兼任《文艺理论文摘》(人大书报资料中心)执行主编、《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编委。% _0 ]' {. g6 `. J3 Z6 _( f& Q
  2001年晋升为副教授。
3 R# |6 K0 Q( A( @6 H  2003年调往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工作至今,曾参与过 “中国文学网站”创建工作,任《中国文学年鉴》编辑。同年转为副研究员;0 O+ [8 c6 o! Y% O
  2007年转为副编审;# t/ n' g( K! ^5 g: p
  2009年晋升为编审,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教授。
, K; A2 g% y9 O9 h4 ^0 ?  2014年晋升为博士生导师;担任数字信息室主任,兼任“中国文学网”主编。
6 }% {" x9 t. x" X$ v& H
. k* S+ @  U! q, D; w& R  参与课题8 e# C! O7 N# p8 _
  1,博士论文主要研究市场经济与高科技对艺术生产及大众文化的影响,目前已经有十几篇相关文章见诸报纸与期刊。  H$ @8 Z( g' \9 Z1 S8 h0 u6 ~
  2,1995-97年参加王杰教授主持的国家青年基金研究项目“阿尔都塞学派美学思想研究”的部分研究工作,撰有《意味深长的“沉默”——关于马谢雷的意识形态文学批评》等文章。
( x) o5 s; l& X( }/ ^  3,1998-99年参与杜书瀛研究员主持的“经济转型期的中国文艺理论建设”课题研究工作,撰有《市场经济与艺术生产》等文。
& [+ \5 B  G" Y6 {* Q+ K5 r% t  4,1998-99年参加王杰教授等人主持的“SHZY市场经济与中国文学的发展”等课题的研究。撰有《赛伯空间的艺术革命》、《现代媒体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危机与出路——文艺期刊运作机制的转变》等。部分文章即将被几家省级以上的刊物发表。该项目结项成果《审美文化的当代形态》(人民文学2002年版)主要撰稿人之一(撰写5万字),该书获“广西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5 j$ t9 J6 u1 U" M9 t; k1 Z% i
  5,2001年参加汝信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课题,中国新闻出版署“十五”重点出版项目“西方美学史”研究工作。具体承担“自然主义美学”和“表现主义美学”的研究和撰写任务。
9 i) C4 o- Y' B$ ~* i  6,主持“北京化工大学青年社科基金项目”“市场语境下的艺术生产与消费研究”。完成近30万字的研究报告,并发表相关论文12篇。
2 e& A. ]0 s5 {/ p  7、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十五课题,“社会转型期审美文化研究”,撰有《市场语境下工具理性的审美意义》等。2 E2 }( N) I7 F0 P) |% w
  8,2002年8月中南大学欧阳友权主持的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十五”规划项目“网络文学研究”课题。撰写《网络文学论》第10章“追寻赛伯家园”。(约3万字)该项目获“湖南省第八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006年3月)。
6 O, ^) D) p% [$ k* K: b2 S  9、2002年8月-2003年5月,参加教委高校精品教材《文学理论基本问题》的研究工作,撰写该书第2章“文学的思维方式”(约5万字)。
3 _2 a& K+ Y& w7 F% G8 w: ]  10、2004年-2006年,主持中国社会科学院重大研究课题(B类)“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2008年底结项,著有《比特之境:网络时代的文学生产与消费》(未刊)
3 s9 f2 Q( @; f% Y% S6 L# H; U
- C7 i5 f% X; @  f  学术论文- {8 O6 U; B+ Q0 \5 j
  核心学术期刊
- A: C6 d/ Q6 l. |3 S' B2 [0 w  1、《关注新时期文学与道德,弘扬SHZY精神文明》(《文学评论》2000年第3期)
0 Q3 T" E. ~1 r  2、《现代传媒对文学艺术的影响》(《甘肃社会科学》2000年第3期)
! p0 J$ l9 w9 M% |4 k' Q  3、《赛伯空间中的当代文学艺术的命运》(《社会科学辑刊》2000年第3期)4 m; ]/ Q/ F. x! ]3 e
  4、《王朔现象及其理论意义》(《河南师大学报》2000年第5期)' m" n3 h/ I" D* }
  5、《艺术消费与广告的文化意味》(《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第4期)
* Y8 u' s- K/ h. S/ N6 j; O' C6 c  6、《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影响》(《社会科学研究》2001第1期)5 G: o" Y* [; F5 G& A
  7、《作为文学阵地的文学期刊》(《新疆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A  j+ T9 z0 Y3 i0 i
  8、《市场语境下艺术的雅俗分化与融合》(《厦门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
, g9 L% a  m9 k: u, T) c  z  9、《面向文化:文艺理论的新转变》(《江苏社会科学》2001年第4期)
# B8 O/ Q% V! J7 v  R5 `* s  Z, {  10、《期刊的危机与突围》(《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0年第12期)3 ]1 V# R1 g) a1 f; l, G
  11、《意味深长的“沉默”》(《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年第2期)
1 x. n/ N+ V2 {- S, s+ V. d. c- X  12、《消费时代的文艺精神状况》(《人文杂志》2001年第3期)
* a- \+ K% f* v7 v4 M5 v  13、《中国稿酬制度的变迁》(《江汉论坛》2001年第4期)
4 F- @% |3 F1 }! _  14、《大雅大俗的大众之歌》(《山西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第5期)
3 ]% U4 Y; J% N  15、《公案文学艺术魅力剪话》(河南师大学报》2001年第4期)
( y6 m+ e7 U; V8 r  16、《惊鸿一瞥: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湖北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 S- q. X: m4 a; E- a  17、《“树上的果子”与“自然的鲜活气息”》(《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02年第3期)
( \6 ]0 ^/ J+ i+ H( e, Z  18、《把理论还给历史》(《西南民族学院学报》2001年第6期): z7 p5 z# K" i  }
  19、《文学史理论反思:重写论、先验论与更替论》(《文艺理论与批评》2001第5期)
7 r2 C( A4 _: O7 X' o7 U  20、《市场语境下工具理性的审美意义》(《文史哲》2002年第1期)5 A) H* i; y4 S& d! f2 p& B' A
  21、《作为艺术的生产》(《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1期)# l9 F7 A9 H$ }6 A( h7 b. o# S# G
  22、《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甘肃社会科学》2002,6)$ U0 y: [; F3 P8 F
  23、《文学理论现代性问题的研讨与探索》(《西南民族学院》2002,11)$ L2 a( a: U8 Y: k, U0 @4 I4 g
  25《“中国学者对世界学术的贡献”》(《江西社会科学》2002,12)
  E5 R) N! J' J  《2002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3卷)
0 Y" Z8 S- M" L: y  26、《一部值得珍视的著作》(《当代文坛》2003、1)
1 P' @/ L+ P1 d* x; e. S/ Y  27、《马克思主义艺术生产论的当代意义论略》(《马列文论研究》第13辑)7 w( H3 n9 u* n# r% l2 Y
  28、《瑞恰兹与〈文学批评原理〉》(《江汉论坛》2002,4)
6 t$ P5 f7 \: ^* S7 I  29、《从“客观快乐说”到“直观本质论”》(《江苏社会科学》2003,1)8 f7 Z! F4 f9 s
  30、《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论争的回顾与反思》(《文艺争鸣》2002,6)
* q; U0 {& R; N8 F  W3 q1 M2 K  31、《“火焰战争”与“文化垃圾” ——关于“网络文学”的几点不合时宜的想法》
" \+ g  Z4 g9 `& Q2 g4 T. j' y% m; v  (《社会科学战线》2002,4), \4 D1 O: G; ^4 {) W
  32、《市场经济下的文艺新观念漫议》(《广西师范大学学报》1996年第3期)5 `' P5 i/ L, W0 t
  3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艺术生产》(《广西社会科学》1998年第2期)! t( K6 E$ m0 t" b$ Y* S" i" s
  34、《对“创造论”的彻底清算》(《广西大学学报》1999年第4期)# \. _) I0 _3 |8 f5 n
  35、《电脑艺术的兴起和古典艺术的终结》(《右江民族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1 p( u; ~! ?/ v5 x1 M  36、《期刊的转向与文学的命运》(《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9年第1期)
. }. x$ t6 D" v" n* l3 |& @' m  37、《论“缺陷”在文艺创作中审美意义》(《南宁师专学报》1999年第2期)
; u& y; w1 K3 h2 |  38、《论艺术消费》(《宜州师专学报》1998年第3期)# x( {( \; {1 M5 X0 ?6 w
  39、《郭宏安等著〈二十世纪西方文论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 A& N  J) g3 Y. x: c9 F  40、《金元浦著〈文学解释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G' Q4 B5 T, R. C- _
  41、《夏中义著〈新潮学案〉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0 }7 W& L% ]4 ~  42、《评周宪〈超越文学——文学的文化哲学思考〉评介》,
7 V6 B" C5 @, ^# c  (《中国文学年鉴》1997-1998年卷)! n& r$ N% c* ?: e8 N8 {9 K
  43、《论科技意识形态及其对艺术生产的意义》(《广西师大学报》2000年第2期)
: x' e* O% S* z1 E! @  44、《“古代文论的现代转换”的回顾与反思》(《求索》2001第4期)
8 S5 `, R( G+ Y/ g9 \7 y  45、《作为产业的文学期刊》(《岱宗学刊》2000年第4期)
0 r/ K3 ^. R( `% p- D  46、《审美意识形态与艺术交往精神》(《河海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K$ P& e; A% @! u" c
  47、《精神生产者的市场境遇》(《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 p7 x) H2 D; h! P0 K' m6 h
  48、《艺术生产论的发展及其当代意义》(《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学报》2001年第3期); U" Q+ X1 Z& {$ L8 Z/ j
  49、《1996-1997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中国文学年鉴》1998-1998卷)
7 {0 d' w8 o0 o/ f* G) {/ R( Z/ Q  50、《1999-2000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0-2001卷)! O8 j# q* Z% s$ D4 x7 \
  51、《市场经济与艺术生产》《河南大学学报》2000年第5期); F4 a2 e3 e' K; u6 w
  52、《张健著〈清代诗学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 [; Q) p# ?; l5 C& U* l  53、《包忠文著〈当代中国文艺理论史〉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1 v) N% W, x: f0 Q
  54、《钱中文著〈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评介》,( ?' o+ r3 y8 X5 g
  (《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E' y+ p/ |- c# m. T  55、《何西来、杜书瀛主编〈新时期文学与道德〉评介》,: M/ u/ |7 N' ?$ |! r
  (《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w: b2 E* Y% S4 K# ]$ Q
  56、《陈良运著〈周易与中国文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  N) e' }5 S" K( t
  57、《王立著〈中国文学主题学研究〉丛书三种评介,2 D, a* y& U! Y8 o8 O
  (《中国文学年鉴》1999-2000年卷)6 @) Q6 y$ e5 z" \
  58、《薛永武著〈西方美学论稿〉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5 \! V3 z% g9 _
  59、《黄鸣奋著〈比特挑战缪斯:网络与艺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
- m! K7 ], I& }5 j/ r  60、《周宪著〈崎岖的思路〉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
. r* x. x9 ^6 d0 l/ \7 q& Z  61、《张荣冀著〈流行艺术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1年卷)" ^! l/ @% y9 m9 p; t
  62、《走向艺术生产论》(《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1期)8 P( _, [' s; M. a
  63、《现代传媒与艺术研究论纲》(《许昌师专学报》2000年第5期)+ p) X, {% f0 R) X$ U- d
  64、《走向新世纪的文艺之思》(《浙江社会科学》2001年第3期)
' I# f5 J0 ~  t& u  |8 k  65、《现代传媒带来的审美观念的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0年第3期)6 T+ r; C  p  z3 E, v2 O. b
  66、《文艺理论:世纪之交的回顾与反思》(《滨州师专学报》2001年第3期)6 T7 g$ p. I! w, o! }$ j
  67、《略论意识形态与艺术生产》(《殷都学刊》2001年第1期)
) @7 V+ ?5 G' z& Y  68、《对缺陷美的几点思考》(《成都大学学报》2001年第2期)
, Y4 `! U" ^: e1 C! F: q  69、《数码时代艺术剪话》(《走向新世纪的影视艺术》,文集,华艺出版社2001年版)6 I) \3 F. s) P( R5 l8 {
  70、《现代传媒与文学艺术》(《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1期)+ v/ N3 @4 j( {1 X. s
  71、《“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1年第3期)
; U2 n" l% V/ W' A# O  72、《“寄言出意”与“得意忘言”》(《中南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1 a! _  z0 i/ s/ k- k: U! y  73、《中国期刊百年回顾》(《曲靖师院学报》2001年第4期)
2 J6 M: \; w5 h, R  74、《“审美之维”与“单向度的人”》(《荆州师院学报》2000年第4期)
7 l; Q, m: L7 v' o/ m3 U) |' ^  75、《十七世纪英国的幽默故事书》(《岱宗学刊》2001年第3期)
/ E- b/ I) t, ^( d& E/ E1 H  76、《从头细品百年文论,长卷精绘理论风云》(《文学前沿》2001年第3期)- D2 d$ |4 E" M7 o8 N, F* ^7 r
  77、《数字化生存状况下的艺术生产》(《阴山学刊》2001年第6期)
- q9 T5 i: ~( H5 l: L5 P% [  78、《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山东农管干部学院学报》2001第4期)
9 J+ B. }6 r' C& B, \: ?  79、《“文学现代性”研究述评》(《北京理工大学学报》2001年第4期)
  Q5 O' |" u+ D7 P3 G" j  80、《网络时代的文学艺术》(《三峡大学学报》2001年第6期)$ ^# k: h# `. o# o6 E+ ?8 K
  81、《简评〈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V+ G( t" d! X$ l( Y8 F' d
  82、《简评〈艺术的哲学思考〉》,(《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7 L, s) U  N8 `( v  83、《简评〈胡经之文丛〉》,(《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W  }* ~8 N, A" F) Q' z+ ^3 S0 s
  84、《简评〈明永乐至嘉靖初诗文观研究〉》,(《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
8 t+ }. U6 K1 Q" L9 |* h' C3 Z  85、《“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讨论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5 J' K: f. Q  @4 t3 x
  86、《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2年卷)7 ~& c* k1 t4 c4 H
  87、《2001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2卷)- _6 o3 i$ E+ g  }- N$ l. ]
  88、《文艺学术史:一项相当于金字塔的学术工程》(《南方文坛》2002年第1期)
( [% w" B  n$ ~% C& d7 c2 u3 [  89、《论科技意识形态的文化意义》(《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年第2期)
& V2 P# C% x. [* v8 h$ L, j# S  90、《中心的边缘与边缘的中心》(《云梦学刊》2002年第5期)
: _8 G4 u7 p) ^' L, u0 m& f4 F  91、《以文本为中心的合理性及其局限》(《宝鸡文理学院》2002年第1期)
$ c& s# s6 I& A; E2 z$ ]4 \3 b  92、《百年文艺学的“两次转型”》(《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3)
/ n" N" q/ u. m; g" {1 b* w  93、《“请客赴宴”与“开店卖饭”:关于艺术生产与消费的思考》
6 k7 J3 F4 U9 U* x: i2 Q  G/ [  (《吉首大学》2002,2)
. `* a% r" i' U& T+ _! U' `2 @  94、《危机与出路:关于期刊市场命运的思考》(《常德师范学院学报》2002,5)
" t! E0 Q  F0 Y, i" Z  95 《绽放在悬崖上的花朵:人文社科学报的学术特色之我见》
) ]8 z  x) o4 J) B  (《三峡大学学报》2002,6)
( q1 u+ F' b  S  96、《“审美泡沫”:文化消费意识与广告》(《北京化工大学学报》2002,3)3 q& F: P+ X1 g6 N( |, r
  97、《珠积玉累成学问披沙拣金铸文章》(《宝鸡文理学院学报》2002,4)& D/ t9 Z8 `0 A6 Y1 c  m
  98、《对“诗与画”的审美复合的追求》(《文艺报·摄影文学导刊》2002,11,29)3 u3 R! {" |4 V- T7 o
  99《中国当代文论: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4 Y9 T9 M& v$ c0 a+ v" G: m# l
  (山东大学文艺美学研究中心主编《文艺美学研究丛刊》第2辑)
( ?0 J3 r! P! l  100《王文宏著〈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e. S0 K6 }& }
  101《冯毓云著〈文艺学与方法*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T) Y4 T" a" `4 \5 Y' Y
  102《童庆炳等著〈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 F1 I5 e7 C
  103《汪正龙著〈文学意义研究〉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 [, x. I% ?! C5 _+ X* ~2 a
  104《刘俐俐著〈隐秘的历史河流〉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 T% u0 \1 D  l- l2 g- ~  105《姚文放著〈美学文艺学本体论〉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 N) r3 U: ]0 q6 [1 t  106《王杰著〈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评介》,(《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 O+ g, l# `7 G0 ?( E% y+ _  m  107《文学研究种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 r4 a$ Z: E% @/ Y$ M5 ^0 \4 c  108《“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理论”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N/ v4 P$ j4 S3 m
  109《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
7 c/ Q* F! e2 q  (《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E7 L5 y% w( [% V. }0 Z/ f) s6 u& W5 Z
  110《“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3 Y" ]  ^' Q! \' M
  (《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t4 J  Q; }/ W( m* J8 h, O! w
  111、《文学批评“情采论”》(《东方丛刊》2003,1)
6 v- u$ U: B$ K* [' ?; D* d$ i  112、《理论自觉的历史意义》(北师大编《文学理论学刊》第2辑)- H, Z9 @- R# H9 ~- n; R
  113、《2003年中国文艺理论研究综述》(《中国文学年鉴》2004卷)' v6 }# n  T( @7 \& z& x0 Z, |
  114、《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中国美学年鉴》,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8月版)
% q+ C! U! B* u0 Q; o/ @: {  115、《全国“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6 H# e. A, T6 J$ d9 i  116、《汤学智著〈生命的环链〉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 O' m9 g. h6 _5 e
  117、《林保全著〈马克思主义文艺审美论〉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3年卷)4 M' w, F# H6 z. q- S" J) y4 W$ v
  118、《〈比较与超越——世纪之交中西文论比较研究〉简评》,
0 `, O% X# ^& E) ]/ |  (《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 @5 g# v/ T7 }; Y+ _. H/ Y  119、《〈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 A9 L2 C; A% B" q/ ^- B; y9 B; F  120、《〈中国商贾小说史〉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 ?) F) q: e% ?0 g* D( U  121、《〈文学理论:文化阐释与学科形态〉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2 d( U9 [0 Z$ V0 _' _
  122、《〈消费社会的文学文本〉简评》,(《中国文学年鉴》2004年卷), S( [3 n/ I0 H6 @# f" [. |
  123、《“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综述》《文学评论》2004年第6期
6 \- f! {/ l6 I  124、《克罗齐和直觉美学研究》(译文)《南阳师范学院学报》2003年第7期  q4 n# B: `" g1 F; P
  125、《直逼中心的“边缘表达”》,《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5年第5期1 ^1 P! ^& z+ D( w" ~# T' x! E
  126、《人本文学之中西比较》《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
# s; \: C6 N* f  127、《身体缺席的精神盛宴?——关于网络文学的反思》,《江苏社会科学》2005年第1期
  B$ @8 i' |" o9 ~* P( N/ u  128、《努力开掘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评邓新华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
8 N, }, q+ w: t7 _" s  r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8 M$ [: b4 D0 F7 S1 A* c2 a
  129、《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6年第1期4 m& z/ }. y' w  Z7 @- n+ W9 u
  130、《现代传媒革新与当代文艺命运》,《紫观阁》2006年第5期。  Z# }9 U% r# v3 {+ {6 C. P
  131、“杜书瀛美学研究暨《价值美学》座谈会”召开 中国政法大学学报 2009-05-10 期刊 0 0: e/ j( ]/ ~5 Z: R0 i: z8 k
  132、从头细品百年文论 长卷精绘学术风云——《中国20世纪文艺学学术史》讨论会纪要 陈定家 文学前沿 2001-06-15 133 文艺批评风格论 文学前沿 2002-11-15 期刊 0 5, W3 R: p2 I2 ?3 s4 U* m4 V9 X
  134 公民、数字媒介与全球化 马克·波斯特; 陈定家译 江西社会科学 2008-01-25 期刊 0 54
+ X1 c7 M1 ~2 E4 e5 s  135寻找网络时代的艺术“灵光” 陈定家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2008-03-10 期刊 0 43
8 q/ L) |; O- f" D$ z6 S4 U' F  136 市场与网络语境中的文学经典问题 陈定家 文学评论 2008-02-15 期刊 0 1581 Q0 }# b/ G3 ^( j* z
  137、超文本与互文性 陈定家等 社会科学辑刊 2008-05-15 期刊 0 89
/ e) u2 z! G3 f  138、网络时代的文学“奇迹”——以《姑妄言》的“重现江湖”为例 陈定家 学习与探索 2008-11-15 期刊 0 16& g& H; G8 g/ m
  139、市场与网络语境下的文学祛魅问题——以《浮士德》的改编与戏仿为例 陈定家 江西社会科学 2009-02-25 期刊 0* R8 J; ~" v" ?$ s+ Q
  140、努力开掘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意义——评邓新华著《中国传统文论的现代观照》 樊宝英; 陈定家 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6-01-25 期刊 0 18/ @* g6 M3 s, b9 r
  141、从“生产论”视角看“审美意识形态”说 陈定家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06-01-26 期刊 2 72
- m1 t3 U2 e9 `* R$ Q4 G! [  142、书籍的终结 罗伯特·库弗; 陈定家 南阳师范学院学报 2007-02-26 期刊 0 15* {0 @1 W: G. d+ b1 X( E
  143、“超文本”的兴起与网络时代的文学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 2007-05-10 期刊 5 4229 H2 @; T* ^$ r2 T0 [
  144、推动美学从实践研究向关系研究的当代转型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报 2009-05-26 报纸 0 09 B# N9 p( F9 A  i% N4 n0 \
  145、加强网络文学研究和引导 陈定家 文艺报 2007-10-30 报纸 0 8
' j1 @1 g  t& ]; B: q  146、把网络文学推向学术前沿 陈定家 文艺报 2008-05-06 报纸 0 6+ O0 k( L! o. t" i' V; ^: ?
  147、价值美学的新开拓 陈定家 人民日报 2008-10-16 报纸 0 13
% o, H% e3 Y- |: \  148、走向移动阅读的手机小说 陈定家 中国文化报 2009-01-02 报纸 0 3* D' X" y9 ^8 l$ w1 g2 p+ a$ w
  149、审美现象与美学价值 陈定家 人民日报 2009-04-14 报纸 0 12
& C7 H, K9 E: I7 x2 f  150、虚构与人类生存 汪正龙 (南京大学) 陈定家 (中国社会科学院) 中国图书商报 2003-11-28 报纸 0 6
8 [% u7 J  Z9 ]0 x' B3 U- G  151、中国近现代美学研究的可喜收获 陈定家 文艺报 2005-11-10 报纸/ s/ x8 `7 H% ?: W9 Z
  152、热点聚焦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2$ G! K, C$ C/ l& y
  153、论著评介 《文艺活动的审美维度》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
# y! }9 T, P% Y, D( h2 j+ G( P  154、学术会议 《中国20世纪文学学术史》讨论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
2 K8 i0 k; D9 ~: P& R7 ?: r# k  155、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中的文化、文学与人国际学术研讨会 陈定家; 付小悦 中国文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33 H1 _  I$ P+ z1 ^, U& `! Y4 J4 i
  156、研究综述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79 ~3 Y- Z! F' P. K& a3 |
  157、专题研究 文艺美学研究概况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2/01/01 年鉴 0 0- J7 ^" E! v5 O
  158、探讨与争鸣 关于文艺美学学科定位的争论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2
% x/ v$ M: w" {, ]" N2 v  159、美学态势 文艺美学研究概观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1/01/01 年鉴 0 1- b0 u! N9 ~) d- N5 y
  160、现状考察 关于“全球化与中国人文建设”的调查报告 高建平; 严平; 陈定家; 师亚惠; 张媛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 G" `! l: N- w! [
  161、研究综述 文学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高建平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4
) M7 }1 r& N' G7 I( ?; B# u  162、学术会议 全国报告文学理论研讨会暨全国报告文学理论家联谊会第二届年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6 S' f5 p7 y( D9 x& x# c
  163、学术会议 全国“文论何为”学术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4/01/01 年鉴 0 0. i' q3 N$ D) D4 l* G
  164、研究综述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9 F0 ?/ b5 P4 w: P* Q' P
  165、论著评介 《现代学术视野中的中华古代文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 z1 k! b8 y9 F9 z% ?9 f( d  166、论著评介 《文学意义研究》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 e, u1 ?  t2 u/ c/ z* I& V2 X4 H5 w8 N  167、论著评介 《美学文艺学本体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 R- x, {" \: w, v& |  168、论著评介 《多维视野中的文学与美学》 钱中文;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 h" Q6 O  F  D) R0 }# N  168、论著评介 《审美幻象与审美人类学》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S3 ^+ a& ]6 v* H& G
  170、论著评介 《文艺学与方法*论》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 b3 \7 v3 A0 M; O  171、论著评介 《厨川白村文艺思想研究》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4 s1 B4 H# A% a& Z& t+ ~  172、学术会议 文学研究中的跨学科发展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9 g0 m) j0 p- W; M: p  173、学术会议 “中国古代文体与文学理论”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8 C+ Y3 J/ T# R1 H1 e. b  174、学术会议 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60周年座谈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O$ L& e5 F, [( P! ^' C7 M7 ^
  175、学术会议 毛泽东文艺思想与中国现当代文艺家学术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 M$ R, o1 {7 n
  176、学术会议 全国戏剧期刊与戏剧理论批评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e: a$ o; l5 V7 W0 `* n
  177、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与民族文化、文学的前景”国际学术讨论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
) i9 B0 x1 \, R+ `5 N. f, ^  178、学术会议 中国比较文学学会第七届年会暨国际学术研讨会 苏比;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3 x- S; k* p4 r$ h9 l1 z6 p  179、学术会议 审美与艺术教育国际学术研讨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2 R: v2 g: G+ n3 P+ j  ?! |
  180、学术会议 “全球化语境下的中国当代文学理论建设与创新”学术讨论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3; R# \1 W/ |7 F2 n" V
  181、学术会议 “人民美学与现代性问题”研讨会 文小平;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
8 {1 J- ^! z  l( [: @# y) M  182、学术会议 “美学、艺术与素质教育”学术研讨会 鲁文美;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1' X7 W4 J+ R0 V8 ^' j. G
  183、概况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5  ?, S* `5 b3 s$ [9 I( r
  184、新书评介 《文学理论:走向交往对话的时代》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0" Q8 Q" K0 s* r6 ]1 g6 M3 @, V( Z
  185、新书评介 《新时期文学与道德》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0/01/01 年鉴 0 0$ n4 ~! `6 `9 E# y* s
  186、研究概况 文艺理论研究综述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1998/01/01 年鉴 0 3
0 H+ ^* e% r3 S+ s, W  187、美学态势 文艺美学研究的进展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01 z9 @5 S7 e) h8 d
  188、美学论文摘要 从“客观化快感”说到“直观本质”论——桑塔亚那美学思想的发展历程一瞥 陈定家 中国美学年鉴 2003/01/01 年鉴 0 1' V0 V7 n; g- r* {+ V
  189、论文摘要 从形象到拟像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6-01-01 年鉴 0 0" T0 o: r9 j  g( K
  190、论文摘要 论全球化语境下报告文学的文学性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8-01-01 年鉴 0 0
6 n5 ?* U$ e/ m7 y* f  191、学术会议 庆祝中国艺术研究院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所创立20周年暨《文艺理论与批评》杂志创刊20周年纪念研讨会 陈定家 中国文学年鉴 2007-01-diansnam 01 年鉴
" m% |+ f& b3 j( \& G( f4 c+ Q1 d; Q& b  f, f% _
  文学创作
, u' s& A9 E0 E- g" M  (已在公开报刊上发表文艺作品近百篇)
3 l7 m+ y  [+ C0 h  《翅膀扑动的声音》(自印诗集,与江松合著,1983);0 K+ D0 f6 h& S* R
  《老师》(《芳草》1983年第1期)
0 w+ J8 l/ u/ j1 {  《思念》(《青年诗人》1985年第6期);' u3 _* i3 a/ V) |% k
  《“名在虚传”》(《春华》1989年第4期)& I6 r3 D, S- f! S0 G; M- H
  《走近奥修》等(1997《广西日报》、《土地》、《广西民政》、《荆襄报》等)
; b& J. U4 W9 L) }# I* D  《“请客赴宴”与“开店卖饭”》等(1998年,《广西日报》、《南宁日报》等)
7 M8 T$ U2 P/ y2 k  《永恒的情歌》等(1999年《济南日报》、《中国三峡工程报·博士茶座》等); J( `# n3 V1 Z9 H6 z4 L

& Q+ X4 l) N0 R9 r2 @2 J  参与翻译
; K6 @5 S1 d- _) q! R/ `1 n  《虚构与想象:文学人类学的疆界》(第一译者,吉林教育出版社2002,11版)5 p4 g* d0 Q. _7 l+ m
  《二十一世纪休闲哲学》(第二译者,云南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d( N' S' h" \2 k  《十七世纪英国的幽默故事书》(《岱宗学刊》2001年第3期)3 I- j; R+ s  Z6 P# ^
  《西方幽默文化史》(参与部分章节的翻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1年4月版)1 Y5 Z8 _& _1 A6 M' v& A+ w" ?
  《皆大欢喜》注释,中国对外贸易出版公司2000年版。2 Y3 v7 r# a/ |, ?6 C
: w# G% S6 u! ]; Y; }( V
  个人编著) L8 X! m5 _# s' ?3 w8 @
  《巍巍丰碑》(参编,广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Q) ^6 @. G0 X/ S. {0 Q# [  《广西民政》(1997年8月—1998年4月)* L# M* c. t/ p9 n
  《魏晋南北朝隋唐史》、《明清史》、《中国近代史》、《中国地理》、《世界地理》# R. r' _! H" ]9 C+ y2 t: Y6 C( f5 S
  (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0年4—9月各卷)# S* N0 C% q  y) C: g
  《文艺理论》(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1-2002年各卷)
& O2 w  }6 G0 X$ D  《文艺理论文摘》(2001-2003年各卷)
+ [/ @2 o( I* {- e1 N# D  《中国文学年鉴》(1997-2004年各卷“文艺理论”栏目编撰工作)
5 |& _3 b' h3 P% ~/ n& `  《全球化与文化认同危机》(河南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4 L" h& ]8 n  V8 m- x

# P6 _' L( w. @4 A! c7 V% x  主要作品. j3 f! g( J& O& H$ W/ t/ s. q
  《文学理论的基本问题》(合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月版- j4 g2 N( L' k: F
  《西方文艺理论名著教程》(修订本,参编),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1月版
) N; b  L) E( s$ b3 G$ L- }$ v  《网络文学论》(参著),人民文学出版社2003年1月
5 k; @3 D3 U: O9 ~$ x  《中国人的理想藏书》,新华出版社2003年3月版(副主编)% O/ b* ]' u  p6 P/ [$ Z
  《莱辛与〈拉奥孔〉导读》,四川教育出版社2002年11月版(独著)
2 o* x# F) q; j2 W( `1 r7 h  《审美文化的当代形态》,人民文学2002年版(合著)
6 C7 Q1 ]( b( g% G' r  《文艺批评学教程》(参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8 T/ ~. ~; n' o/ B/ N
  《欧美文学主流》(参编),广播电视出版社2001年版。
. g: q: D' V" X" S3 O2 \; ]; U  《西方现代美学史》(第四卷,参编),即将由商务印书馆出版
: V& a' r! U6 ]  A: Z: l  《隐形手与无弦琴——市场语境中的艺术生产研究》,中国社科出版社出版2007年版
0 {7 M) K2 Z0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