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04|回复: 0

民所共由理道的道德理性与强者竞争文化的道德理性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8 15:57: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西文化有不同的文化历程,道德理性也有不同的文化历程;中西文化有不同的文化特点,道德理论也有不同的文化特点。传统中国民所共由的理道文化,道德理性的文化矛盾,显然是情欲理论的质文心性,道德的理性正道和理性偏蔽。文质彬彬的君子斯文,合符道体的仁义健康,礼义健顺的社会质文,心统性情的以性正情,情贞的可欲之谓善。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文明同步的天人诚道,礼义调理的物欲观,非情淫欲滥的心性质野;心统性情的性为情节,礼义调理的人道理欲观,于人欲见天理的须有安排,更是于天理达人欲的更无转折,神理導理气成实践理性,性情相需成体用相函,终乎大始的大中涵化,理欲情功成就富有大业,日新盛德,明德的天人诚信道,致力于天人诚道的物物过化之实德。非摒物欲的存理去欲的情罪文史路。情淫欲滥的质野心性,情罪去欲的文史心性,道德理性的理论偏蔽,非传统儒学的道德正道。
西方强者竞争文化的道德理性,矛盾焦点在于商品经济规律的人道原则。坚持人道原则以遵循商品经济规律,二次世界大战后一国经济的资本主义质变路;践踏人道、践踏商品经济规律的资本主义自由时代,蹂躏人道帝国列强向外侵略的罪恶路,全球经济时代践踏人道,成践踏全球经济秩序的霸权主义。
一、中西不同的文化历程成就不同文化特点的道德义理,互相比较成削足适履的文化套解?完全没有必要这样做!传统中国民所共由理道的道德理性,与西方强者竞争文化的道德理性作比较,当走上商品经济时代的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中国化后,也许显得更理性全面,真、善、美会更趋理想化,这是中国文化必然要走向世界,服效和稳恒于全球经济秩序和发展的道德理性文化。现阶段中西道德的文化探究,持文化理性和文化自信,按照自身的文化特点,理顺道德文化的理性思路,明晰道德人道的义理体系,在此基础上,按照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作中西文化取长补短的义理会通,不能再犯文化套解的错误了。
研究宋后理学性体与心学心体的纲伦心性和仁心良知,按照儒学理论理性逻辑的古今通义,完全可以理顺性体与心体的道德思路,明晰其道德体系的文化性质。以康德等西方文化的道德理论加入,不见其顺,反见其乱,乱上加乱成乱麻状。
二、从《易传》的阴阳天道理论研究理学性体,天道性命贯通,衡量人的材质设人定位,礼本体的易简理得。仁义人道融入,德才兼容的贤能结构,仁礼本体的易简理得。《易传》天地人参仁礼本体的三道三才,易简理得的天道阴阳,是刚柔地道健顺五常仁礼主体的客体基础,易简理得的人事结构,为刚柔主体的实践活动而易简立本,为刚柔主体的实践效应而易简至善配至德,刚柔地道地曰示的矛盾因果路。宋后进入体用中庸时代,张载气学的显明特征,承续刚柔地道的中介理论,将阴阳天道的性理贯通,仁义人道的仁心主宰,和合到体用中庸的论理中,大心至当的“极其大而中可求,中可得而后大有”。始以建中,终乎大始,实函斯活的体用中庸。按照张载、船山的体用中庸理论证论理学性体,天道贯通性命分殊,易简理得为客体基础的立本和配至德,没有活动性,与健顺五常的刚柔地道联接成仁礼本体的主客关系,活动性是立本、配至德的刚柔主体。体现着事变体易中庸体用的易简理得,绝对不是死理,是活理!“不因乎物而合于天”,知常不知变的理学,理在气先而先天设定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与事变体易体用中庸不一样的中为心体庸定常,方是死理!体用健顺尊卑定位的体用中庸,“立纲陈常,义辨于事”,各正和分殊的性命原理通贯天道,“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内圣外王尽道,并非理学尊卑定理的三纲五常。张载、船山承《易传》完整的“为往圣继绝学”,理学成末流偏学的心性体,异化传统儒学道德理性失其真。
心学心体,与理学末流相反成偏学的心性体,理学是不弃心主宰义的性体专注言客观;心学是不弃事物理的心体专注言主观,易简与支离(繁杂)分别而已。仁心良知主宰的仁义,只有虚位的心底活动而已,非刚柔主体的实践活动。克己复礼的规范行为,孔孟定在是仁礼,仁心主宰的礼义行为;荀子反本成末的礼仁,以礼义的规范行为质正仁心,质实仁义。心学坚执孔孟仁礼的主宰义,弃荀易反本成末的礼仁义,在治世道德时代当可通行,乱世遗落则拱手于道佛通行了。张载言大其心中正至当的民胞物与,“性性为能存神”的“物物为能过化”;船山存在理势天導成存在音容天的中奏天之社会效应: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天下之变。“仁心大用因乎礼之体”,仁心人道融入阴阳天道与刚柔地道的仁礼实学,神理性命、理气的一物两体,成神参天地两体理一的实践理性,即是仁礼主宰义,也是反本成末成礼仁的实践理性。心学心体的理论缺陷:一是坚执仁礼主宰义等同于实践理性的活动义;二是千百年不易的心即理,与性体的事事物物皆有定理一样,先天定理的理在气先,成为僵化性质两极走向的性体定理和心体定理。
三、以仁礼实学的实践理性质实理学与心学的偏学末流,还得补充二点:
1)明晰理道的道德义理。理,没有活动义,物理事则的事物规律和客观法则;道,路也,民所共由运行之路,有活动性,却没有客观法则及规范、规律的事物定义。理道是矛盾统一体,理因道的活动义而有事变体易物理事则的天人诚道;也因物质经济与物欲需求的文明同步,有人道不断深化成道德理性天人诚信道的明德,会通古今通义成就良性循环于天道元亨利贞的物物实德,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日新,继善成性的文化文明。道因理的事物规律和客观法则有道义性质。道变动不居,“洪荒无揖让之道,唐虞无吊伐之道,汉唐无今日之道,今日无他年之道”,历史逻辑演变顺序的时中之道,理势天也。“势有轻重以应乎人”,定在“理有屈伸顺乎天”,人为(势)顺应自然规律(理)的一定之理道,人、天、物道体均一的自然之化,确立是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唯物辩证,精准对立统一规律矛盾辩证的一分为三;实函斯活体用中庸的大中质量互变,也是人类认识史和实践史的曲折性和反复性,皆因道德理性矛盾焦点,情欲理论的心性发生错乱,导致民生精微、心性危微的阴阳不测之几,私蔽大患的积弊暴发成质野与文史两极。治理社会,疗理心性,走出曲折反复的不正理道,更高复归理道的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哲学圆圈。矛盾差异性和同一性并在的一定之理道,理因势有轻重成可否言人道深化的古今通义,道因理有物欲屈伸的客观实在,释放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经世治用。道德理性古今通义与经世治用合体的一定之理道。
2)以刚柔地道为中介位置的三道三才,以体用中庸的道体论证论性体与心体,从天道性命论证人事结构的易简理得,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从孟子恒心与恒产的安居乐业,到张载、船山理道定所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生命”,深刻船山的人事尊卑,义奠于位的易简理得;深刻性命各正的通贯天道,“循理应乎事物”的“立纲陈常,义辨于事”;理道定所,质实私蔽大患成所以然之理的“善恶是非,义判于几”;音以节容,失时中、失中和,失实函斯活体用中庸的“进退存亡,义殊乎时”。义理深邃:易简理得之性体,何以易简立本?何以易简至善配至德?何以成为健顺五常刚柔主体的客体基础?
从仁义人道融入的理念证论心学心体,形下器道是明德的天人诚信道;形上理道则是明明德的明诚道。明诚的天地神参,清晰孔子刑政治理的民免以无耻,与德礼治理的有耻有格之间的心性落差;明晰荀子礼主法辅的礼法合治,与法家独裁的威权法治之间的治理落差;清晰船山的“天治者,神以依”,因质文的心性状态,礼法之间定论为势成轻重言可否。治世道德通行,礼主法辅的礼法合治;若乱世道佛通行时代,反本成末是法主礼辅。心学的仁心良知主宰义,走向仁智同体的主宰义,“仁智同藏仁为宝,仁智同用智为先”;性体的义理通贯天道,知几神理精义于阴阳不测之几,神理導理气的实践理性。仁智与神理,彰显仁义人道融入的形上導。
四、以传统儒学道德理性的逻辑思路去理顺宋后理学与心学的逻辑本然与道德体系,虽然论理未臻完善,若是言之成理,鄙文所要表达的意见便成立。研究传统中国的道德理性,应按照自身道德的文化特点,历史逻辑的理论理性顺序,古今转换的文化阶段性,深澈其道德文化的原真理路,勿以不同文化特点,不同文化历程,不同文化阶段的西方道德文化作比较和套解。比较和套解,非但不能理顺传统道德的文化理路,反而添乱。百年中西文化会流激荡的历史教训,历历在目。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