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6900|回复: 62

[西周] 周宣王元年可能在前828年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9-4 11:41: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7-9-4 11:45 编辑

01.jpg 盨(寅簋):有进退,雩邦人、正人、师氏人,有罪有辜,乃协倗即汝,乃繇宕,俾复虐逐厥君、厥师,乃作余一人咎,王曰:꾣,敬明乃心,用辟我一人,善教乃友入跸,勿使暴虐纵狱,爰夺꽏行道,厥非正命,乃敢덀讯人,则唯辅天降丧,不[盄]唯死,錫汝秬鬯一卣,乃父韍、赤舄、驹车、贲较、朱鞹、鞃靳、虎幎、纁裹、画뻚、画봸、金筩,马四匹、鋚勒,敬夙夕勿废朕命。꾣拜稽首,对扬天子丕显鲁休,用作宝盨,叔邦父、叔姞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师克盨:王若曰:师克,丕显文武,膺受大命,敷佑四方。则唯乃先祖考有勋于周邦,捍御王身,作爪牙。王曰:克,余唯经乃先祖考,克令臣先王。昔余既命汝,今余唯申就乃命,命汝更乃祖考빨司左右虎臣。锡汝秬鬯一卣,赤韨、五衡、赤舃、牙僰、驹车、贲较、朱鞹、鞃靳、虎幎、纁裹、画뻚、画봸、金筩,朱旗,马四匹、鋚勒,素钺。夙夕勿废朕命。克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用乍旅盨。克其万年子子孙孙永宝用。
蔡簋(尨簋):唯元年既望丁亥(前829.12.9.),王在淢댾。旦,王格庙,即位。宰曶入佑蔡,立中廷,王呼史敖册命蔡。王若曰:蔡,昔先王既命汝作宰,司王家,今余唯申귛乃命,命汝眔曶뇤胥对各,从司王家外内,毋敢有不闻,司百工,出入姜氏命,厥有见有即令,厥非先告蔡,毋敢덀有入告,汝毋弗善效姜氏人,勿使敢有덀止纵狱,赐汝玄衮衣、赤舄,敬夙夕勿废朕命。蔡拜手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用乍宝尊簋,蔡其万年眉寿,子子孙孙永宝用。
01.jpg 盨铭文被学界公认为是反映了西周晚期“国人暴动”的情况。其中“逐厥君、厥师,乃作余一人咎”正可以和《国语》、《史记》中国人逐厉王、围昭公府的相关记载相对应。 01.jpg 盨的制作年代应当在宣王即位之后。
01.jpg 盨云:敬夙夕勿废朕命。꾣拜稽首,对扬天子丕显鲁休。
01.jpg 盨铭文几乎完全相同的有:
师克盨:夙夕勿废朕命。克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
蔡簋(尨簋):敬夙夕勿废朕命。蔡拜手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
很明显,三器的年代应该非常接近。由此看来, 01.jpg 盨中的“师”很可能和师克有关。蔡簋中的“元年既望丁亥”显然指得是宣王元年既望丁亥。查寿星天文历,既望丁亥合于前829年。国人暴动发生的时间是前841年。其间相距12年。若既望丁亥在前829年12月9日,则宣王元年在前828年。如果前841年为共和元年,那么前828年就是共和14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10:20:24 | 显示全部楼层

周宣王元年在前828年另一条证据来自光绪版的《嘉祥县志》。
清光绪年间由章文华等人编纂的《嘉祥县志》卷之四《艺文志》著录了“鲁武公金版册命”的金文。其中有“隹王三年丙子十月望……己巳”的记载。查寿星天文历,“十月望……己巳”在前826年11月6日。由此前推,宣王元年当在前828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5 23: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7-9-6 00:26 编辑


乾坤客  这个不易作为证据,因为县志中有诗,明文指出“三年丙子批无差“,这个”三年丙子“是批注。


“三年丙子批无差“说的是丙子是三年的批注,而不是说”三年丙子“是批注。”三年丙子“批注什么,批注“王”吗?

所以,
”三年丙子“不全是批注。“三年”应是正文,“丙子”才是批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7 10:32:1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7-9-8 12:46 编辑

令人不解的是,宣王三年之后,改成了以前827为元年。也就是说,周宣王在前825年以前是以前828年为元年的,到了前825年则以前827为元年了。原因何在,正在探讨中。


王年
公历年月日
相当朔望月
文献或器名
文献与铭文中年、月、干支与纪时词语
宣 元
828.BC.

宣 元
12. 9. 829.BC.
大月廿一
元年蔡簋
唯元年既朢丁亥
宣  二
12. 4. 828.BC.
小月廿六
二年 01.jpg
唯二年正月初吉丁亥
宣 三
9. 7. 826.BC.
大月十九
三年鲁武公册命金版
惟王三年丙子十月望……已巳
宣 元
827.BC.
宣 三
4.19. 825.BC.
小月初七
三年柞钟
唯王三年四月初吉甲寅
宣 三
6.21. 825.BC.
大月十二
三年史颂簋、鼎
隹三年五月丁子(巳)
宣 五
3.16. 823.BC.
大月廿四
五年兮甲盘
唯五年三月既死霸庚寅
宣十二
2. 4. 816.BC.
小月初一
十二年虢季子白盘
唯十又二年正月初吉丁亥
宣十二
4. 5. 816.BC.
小月初一
十二年大簋盖
唯十又二年三月既生霸丁亥
宣十五
3.20. 813.BC.
小月十九
十五年大鼎
唯十又五年三月既(死)霸丁亥
宣十六
9.14. 812.BC.
小月初一
十六年克钟、镈
唯十又六年九月初吉庚寅
宣十七
12. 3. 811.BC.
小月初三
十七年此鼎、簋
唯十又七年十又二月既生霸乙卯
宣十八
11. 3. 810.BC.
小月十三
十八年克盨
唯十又八年十又二月初吉庚寅
宣十八
12.29. 810.BC.
小月初十
十八年吴虎鼎
唯十又八年十又三月既生霸丙戍
宣三十
4.26. 798.BC.
小月十二
卅年吴盉
隹卅年四月既生霸壬午
  
宣卅二
  
8.12. 796.BC.
小月廿四
卅二年伯大祝追鼎
唯卅又二年八月初吉辛巳
宣卅三
1.16. 795.BC.
小月初四
卅三年晋侯苏钟
唯王卅又三年正月既生霸戊午
3. 1. 795.BC.
大月十八
二月既死霸壬寅
3. 2. 795.BC.
大月十九
二月既望癸卯
6. 5. 795.BC.
大月廿六
六月初吉戊寅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10:43:5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7-9-15 15:24 编辑

宣王纪年有两个元年,可能与“三年之丧”有关。对于“三年之丧”造成的“双元年”,学界并未普遍认同,但个人觉得可能更符合历史实际。

比如卅年虎簋盖和元年师虎簋,大家一致认定器主为同一人,但是年代一个在穆王世,一个在懿王世。年代间隔远了一点。如果按照“双元年”观点,则元年师虎簋可以在共王的第一个元年。由此可见,“双元年”自有其可取之处。

  
王年
  
公历年月日
相当朔望月
文献或器名
文献与铭文中年、月、干支与纪时词语
穆三十
卅年虎簋盖
唯卅年四月初吉甲戌
共  元
6.18. 924.BC.
大月廿四
元年师虎簋
唯元年六月既朢甲戌
共  元
922.BC.


共十五
6. 2. 908.BC.
小月初四
十五年趞曹鼎
唯十又五年五月既生霸壬午
懿  元
6. 7. 899.BC.
大月十九
元年师虎簋
唯元年六月既朢甲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9 10:58: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7-9-9 11:19 编辑


乾坤客  你会认为一篇金文中既有王年,又有诸侯纪年么?你会认为“三十”不是原文么?


01.jpg


从卅年二字占一格的情况来看,有可能“卅年”不是原文。



乾坤客 你说批注什么?批注“三十年”的合文。


前面的“三年丙子”批注后面的“卅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0 08:54:59 | 显示全部楼层
合文正是保持原金简中的写法。你再看一下其他地方也有好几处合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10:07:10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7-9-10 10:09 编辑


金文最后有合文吗?纪年有合文吗?请举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0 11:45:28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有。自已找。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0 12:25:2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7-9-10 12:26 编辑


既然举列不出,说明没有。说明“卅年”不是原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1 13:03:2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7-9-12 13:43 编辑



乾坤客 自已没见过,不等于别人没见过。你这是啥逻辑?


谁见过呀,请站出来说话。

1、王册命,用诸侯纪年。

2、最后一字是合文。

3、纪年是合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09:15: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9-12 09:54 编辑

召乐父匜 春秋(前770—476年)
高16.8 长33 宽16.7厘米
1958年旅顺登峰街道拨藏
流槽狭长,槽口略仰。口部微敛,深腹圜底,龙形扳,龙口衔缘,龙尾上卷,四扁足。口缘饰窃曲纹,腹部为平行沟纹,前足饰兽面纹,后足饰涡纹, 造型优美,保留着西周晚期的一些风格。腹内有铭文“召乐父作妇妃宝匜,永宝用”两行11字。为春秋早期器物,是研究当时历史的重要实物资料。曾经罗振玉收藏,《贞松堂集古遗文》、《小校经阁》等著录。


baoyong .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09:29:18 | 显示全部楼层
关于“X年”的合文可参看知北游的文章。

http://www.gxfxwh.com/thread-25050-1-1.html

X年.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0:09:04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兄幸苦了,怎么没有“王册命,用诸侯纪年”的例子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10:38:1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9-12 10:42 编辑

关于诸侯国的纪年问题,金文中确实不多见。但也并非没有:邓公簋“唯郑九月初吉”、鄀公簋的铭文:“唯鄀正二月初吉乙丑”。

《史记十二诸侯年表》,表出各国诸侯纪年大事,诸侯纪年可与西周周王纪年比对,表明西周时期是有诸侯纪年的,因为诸侯也各有史官。

《春秋》对诸侯纪年更是明确:元年春王正月。三月,公及邾仪父盟于蔑。夏五月,郑伯克段于鄢。秋七月,天王使宰咺来归惠公、仲子之賵。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冬十有二月,祭伯来。公子益师卒。这个元年就是鲁隐公的纪年,而月份是周王的建正。

用诸侯纪年并用王正不是不可能的事儿。


“逸周书”:

维三十有五祀,王念曰:“□所□,正月丙子,拜望食无时,汝开后嗣,谋曰:呜呼,于来,后之人,余闻在昔,曰明明非常维德,曰为明食无时。汝夜何修非躬,何慎非言,何择非德。呜呼,敬之哉。汝恭闻不命,贾粥不雠,谋念之哉。不索祸招,无曰不免不庸不茂不次,人灾不谋,迷弃非人。

姬昌在位50年,这个三十有五祀,表明这是他去世15年前的事儿,那个时侯他还不曾为王,但有纪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11: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那位先生把我相应某些贴子的点评删除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3:16:49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7-9-12 10:38
关于诸侯国的纪年问题,金文中确实不多见。但也并非没有:邓公簋“唯郑九月初吉”、鄀公簋的铭文:“唯鄀正二 ...


我们讨论的是“王册命,用诸侯纪年”。而不是是否有“诸侯纪年”。

到底有没有“王册命,用诸侯纪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14:29:36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就是这一金简。意义重大。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14:36: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9-12 15:18 编辑

一个问题接着一个问题,非把我们都拉到小学生的水平不算到底?这就是一种知北先生所谓的典型“XX”逻辑。

圣兄应该想想:“三年丙子批无差”,是明文。“三年丙子”可以批注“三十年”,反过来,用“三十年”也可以批注“三年”,但谁会用“三十年”的合文来批注“三年”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17: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发表于 2017-9-12 14:29
有,就是这一金简。意义重大。

没有就是没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18:32:3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9-12 20:06 编辑

你见过鲁武公金简吗?你说没有就没有?

无数的文献告诉我们诸侯有纪年,纪年就要纪事,特别是大事。鲁武公金简的发现,印证了这一点。这是鲁武公金简的真正意义所在,它肯定了鲁真公去世于三十年而非二十九年,对《史记》中的鲁真公去世的二十九年和三十年两说做出了判断。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19:24: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9-12 20:18 编辑

下级面对王的册命或赏赐,并非不能用下级的纪年法,金简是下级纪事,并非原版圣旨。西周时期,大事纪年法,一般就是下级大事纪年法。王年和大事纪年既可以同用,也可单独使用。特别是齐鲁地区,这样的金文更多。鲁武公金简“三十年”正是鲁真公去世的那一年,鲁真公去世,鲁武公方能继位,因为诸侯都是逾年即位纪元,因此,该简以鲁真公”三十“纪年,实际上相当于大事纪年,不说鲁真公去世之年,时人也知道”三十“就是鲁真公去世之年。对于鲁国人来说,鲁侯的纪年就是鲁国的大事,鲁国史官就是以这个大事纪事的。

西周时期各诸侯都有自已的纪年,也都要与周王打交道,难道都置自已纪年于不顾?用王纪年也可,用本国纪年也可。

1.jpg       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2 20:13:4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9-13 06:11 编辑

根据《春秋》,鲁国春秋早期的鲁侯纪元都在正月,难道鲁武公能在“十月”这一年纪元?《史记》对鲁武公记载纪元十分肯定,是宣王三年,鲁武公元年。如果王三年十月才册命鲁武公,这一年鲁真公去世,鲁武公能与先公同年纪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23:38:23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7-9-12 23:43 编辑
乾坤客 发表于 2017-9-12 14:36
用“三十年”也可以批注“三年”,但谁会用“三十年”的合文来批注“三年”呢?

乾兄的问题,自已已经作了回答,是鲁国人呀。对于鲁国人来说,鲁侯的纪年就是鲁国的大事,鲁国史官就是以这个大事纪事的。也是以这个大事来批注“三年”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2 23: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7-9-13 00:19 编辑
乾坤客 发表于 2017-9-12 20:13
根据《春秋》,鲁国春秋早期的鲁侯纪元都在正月,难道鲁武公能在“十月”这一年纪元?


事情的经过应该是这样的:鲁真公卅年,当年鲁真公去世,当年鲁武公即位,当年上报周王,当年周王册命。次年正月鲁武公改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00:0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7-9-13 00:21 编辑
乾坤客 发表于 2017-9-12 20:13
《史记》对鲁武公即位记载十分肯定,是宣王三年,鲁武公元年。

乾兄弄混了,鲁武公即位应当是在宣王三年,鲁武公元年之前,即宣王二年,鲁真公卅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00:26: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7-9-13 00:37 编辑
乾坤客 发表于 2017-9-12 20:13
如果王三年十月才册命鲁武公,这一年鲁真公去世

鲁武公元年的“三年”的元年在前827。而这个“三年”的元年在前828。所以说鲁武公金简和蔡簋共同证明了周宣王可能是“双元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9-13 05: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乾坤客 于 2017-9-13 05:39 编辑

sanhe.jpg
还见过“甲骨”中有“三十人”的合文。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08:5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walhyh 于 2017-9-13 09:04 编辑


乾坤客  蔡簋,并无明确”王年“历日,是否宣王器,不能证明。


学界公认 02.jpg 盨铭文反映了西周晚期“国人暴动”的一些情况。其中的“逐厥君、厥师,乃作余一人咎”,正可以和《国语》、《史记》中国人逐厉王、围昭公府的相关记载相对应。从铭文的内容来看, 02.jpg 盨的制作年代应当在宣王即位之后。
02.jpg 盨云:敬夙夕勿废朕命。 02.jpg 拜稽首,对扬天子丕显鲁休。
02.jpg 盨铭文几乎完全相同的有师克盨和蔡簋:
师克盨:敬夙夕勿废朕命。克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
蔡簋:敬夙夕勿废朕命。蔡拜手稽首,敢对扬天子丕显鲁休。
很明显,三器的年代应该非常接近。由此看来, 02.jpg 盨中的“厥师”很可能和师克有关。蔡簋中的“元年既望丁亥”显然指得是宣王元年既望丁亥。查寿星天文历,既望丁亥合于前829年。国人暴动发生的时间是前841年。其间相距12年。若既望丁亥在前829年12月9日,则宣王元年在前828年。如果前841年为共和元年,那么前828年就是共和14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9-13 10:04:12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坤客  圣兄,我始终没弄混,是你弄混了。“卅年”是合文,所以它不应是清代人作注的字体,只能是原简中就有的。而”三年丙子“既有诗文证明是”批“,又有《史记》载”宣王三

年,鲁武公元年“,所以,这个”三年“是注。


《史记》载”宣王二年,鲁真公三十年“,清代人是不可能无视《史记》的。所以,这个”三年“不可能是清代人作的注。


事情的真相可能是:“三年”是周王册命文书的原文,“卅年”是鲁国史官作的注,"丙子"才是清代人作的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