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934|回复: 151

[易学研究] 读唐李鼎祚《周易集解》札记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 17:37:4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讀唐李鼎祚《周易集解》札記

          四庫全書提要》等謹案:《周易集解十七卷李鼎祚撰鼎祚唐書無傳始末未詳惟據序末結銜知其官為祕書省著作郎據袁桷清容居士集載資州有鼎祚讀書臺知為資州人耳朱睦㮮稱為祕閣學士不知何據也其時代亦不可考。《舊唐書·經籍志稱録開元盛時四部諸書而不載是編知為天寶以後人矣其書新唐書·藝文志作十七卷晁公武讀書志今所有止十卷而始末皆全無所亡失豈後人併之耶?《經義考引李燾之言則曰鼎祚自序止云十卷無亡失朱睦㮮作于嘉靖丁巳亦云自序稱十卷與燾說同今所行毛晉汲古閣本乃作一十七卷序中亦稱王氏畧例附于卷末凡成一十八卷與諸家所說截然不同殊滋疑竇今考中稱至如卦理涉重元經注文言書之不盡别撰索隱錯綜根萌音義兩存詳之明矣云云集解本十卷畧例一卷為十一卷尚别有索隱六卷共成十七卷。《唐志所載蓋併索隱》《畧例數之實非舛誤至宋而索隱散佚刋本又削去畧例僅存集解十卷故與唐志不符至毛氏刋本始析十卷為十七卷以合唐志之文又改序中一十卷為一十八卷以合附録》《畧例一卷之數故又與朱睦㮮不符蓋自宋以來均未究中别撰索隱一語故疑者誤疑改者誤改即辨其本止十卷者亦不能解唐志稱十七卷之故致愈說愈訛耳今詳為考正以祛將來之疑至十卷之本今既未見則姑仍以毛本著録盖篇帙分合無關宏旨固不必一一追改也其書仍用王弼本惟以序卦傳散綴六十四卦之首蓋用毛詩分冠小序之例所採凡子夏孟喜焦贛京房馬融荀爽鄭元劉表何晏宋衷虞翻陸績干寶王肅王弼姚信王廙張璠向秀王凱沖侯果蜀才翟元韓康伯劉巘何妥崔憬沈驎士盧氏(案盧氏周易注》,《隋志已佚其名)崔覲伏曼容孔穎達(案以上三十二家朱睦㮮所考)姚規朱仰之蔡景君(案以上三家朱彞尊經義考所補考)等三十五家之說。《自序謂刋輔嗣之野文補康成之逸象盖王學既盛遂亡千百年後學者得考見畫卦之本旨者惟賴此書之存矣是真可寶之古笈也乾隆四十五年七月恭校上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7:38:35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集解原序》

            序曰:元氣氤氲,三才成象。神功浹洽,八索成形。在天則日月運行潤之以風雨,在地則山澤通氣鼓之以雷霆。至若近取諸身,四支百體合其度。遠取諸物,森羅萬象備其工。隂陽不測之謂神,一隂一陽之謂道。範圍天地而不過,曲成萬物而不遺。仁者見之以為仁,知者見之以為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君子之道鮮矣!斯乃顯諸仁而藏諸用,神无方而易無體。巍巍蕩蕩難可名焉!逮乎天尊地卑,君臣位列。五運相繼,父子道彰。震、巽索而男女分,咸、恒設而夫婦睦。人倫之義旣闡,家國之教鬱興。故《繋辭》云:古者庖犧氏王天下,始畫八卦以通神眀
之德,以類萬物之情。作結繩而為罔罟,以佃以漁蓋取諸離。庖犧氏沒神農氏作,斵木為耜,揉木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蓋取諸益。日中為市,致天下之人,聚天下之貨交易而退,蓋取諸噬嗑。神農氏沒黄帝堯舜氏作,通其變使人不倦,神其化使人宜之。刳木為舟,剡木為檝。舟檝之利以濟不通,蓋取諸渙。服牛乘馬引重致遠,蓋取諸隨。古者穴居而野處,後代聖人易之以宫室,蓋取諸大壯。弦木為弧,剡木為矢。弧矢之利以威天下,蓋取諸睽。上古結繩為政,後代易之書契,百官以理萬人以察,蓋取諸夬。故聖人見天下之賾,而擬諸形容,象其物宜而觀其會通,以行其典禮。觸類而長之,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天下之能事畢矣。其旨遠其辭文,其言曲而中,其事肆而隱。若夫雜物撰德,辯是與非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有師保如臨父母,自天祐之吉无不利者也。至於損以遠害,説以先之,定其交而後求,安其身而後動,履和而至,謙尊而光,能説諸心,能研諸慮。是故君子居則觀其象而玩其辭,動則觀其變而玩其占。蓍之德圓而神,卦之德方以智。探賾索隱,鈎深致遠。定天下之吉凶,成天下之亹亹,莫善乎蓍龜。神以知來,智以藏往。將有為也,問之以言。其受命也應之如響,無有遠邇幽深,遂知來物,故能窮理盡性,利用安身。聖人以此洗心,退藏於密。自然虚室生白,吉祥至止,坐忘遺照。精義入神,口僻焉不能言,心困焉不能知。微妙玄通深不可識。《易》有聖人之道四焉,斯之謂矣!原夫權輿三教,鈐鍵九流,實開國承家,修身之正術也。自卜商入室,親授㣲言,傳注百家緜歴千古。雖競有穿鑿,猶未測淵深。唯王鄭相㳂,頗行于代。鄭則多參天象,王乃全釋人事。且《易》之為道,豈偏滯於天人者哉!致使後學之徒紛然淆亂,各修局見,莫辯源流。天象遠而難尋,人事近而易習,則折楊黃華嗑然而笑。方以類聚,其在兹乎!臣少慕玄風,遊心墳籍,歴觀炎漢迄今巨唐,採羣賢之遺言,議三聖之幽賾,集虞翻、荀爽三十餘家,刋輔嗣之野文,補康成之逸象。各列名義,共契玄宗,先儒有所未詳,然後輒加添削,每至章句僉例發揮,俾童蒙之流一覽而悟,達觀之士得意忘言,當仁旣不讓於師。論道豈慚於前哲,至如卦、爻、彖、象、理涉重隱,錯綜根萌,音義兩存詳之眀矣。其王氏略例得失相叅,采葑采菲無以下體,仍附經末式廣未聞。凡成一十八卷,以貽同好。冀將來君子無所疑焉!祕書省著作郎臣李鼎祚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7:39:12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易集解序

            睦㮮予觀《唐藝文志》稱李鼎祚集註周易十七卷,據鼎祚《自序》云十卷而首尾俱全初無亡失,不知《唐史》何所據而云十七卷也。《崇文總目》及《邯鄲圖書志》亦稱七篇逸。葢承唐史之誤耳!鼎祚解經多避唐諱,又取《序卦》冠於各卦之首所引有子夏、孟喜、焦贛、京房、馬融、荀爽、鄭玄、劉表、何晏、宋衷、虞翻、陸績、干寳、王肅、王弼、姚信、王廙、張璠、向秀、王凱沖、侯果、蜀才、翟玄、韓康伯、劉巘、何妥、崔憬、沈驎士、盧氏、崔覲、伏曼容、孔頴達凡三十二家又引九家易、乾鑿度諸説。義有未詳,鼎祚乃加増削。予嘗綜其義例,蓋宗鄭學者也。自商瞿之後,註易者百家而鄭氏、王氏弼為最顯。鄭之學主象數,王之學主名理。漢晉以來二氏學竝立。至劉宋初,顔延之為祭酒黜鄭置王,時陸澄、王濟輩皆以為不可。自是河汾諸儒多主于鄭,江左及青齊多主于王。唐興孔頴達受詔譔定《五經正義》于《易》獨取王傳,而鄭學遂廢。先代專門之業亦復不傳,可勝嘆哉!夫易有聖人之道四焉,世之言理義之學者以其辭耳!象變與占其可闕乎》昔吳季札之魯觀樂見《易象》喜曰:周禮盡在魯矣!是故象者易之原也,象成而後有辭,辭著而後有變,變見而後有占。若乃顓尚文辭,不復推原大傳,天人之道岐而為二可乎?康成去古未逺,其所纂述必有所本。鼎祚恐其失墜以廣其説,均之為有禆于《易》者也。是編刻自宋季,人間希有存者。頃歲予得之李中麓氏,復用校梓以傳。欲使聖人之道不致偏滯,而自漢迄唐三十家之言亦不至埃滅弗聞也。鼎祚資州人仕,唐為秘閣學士,以經學稱於時。及閲唐《列傳》與《蜀志》俱不見其人,豈遺之耶!抑别有所載耶》因附論著於此,以俟博雅者考焉。嘉靖丁巳冬十二月望日。後學汴上睦㮮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7:5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10-3 17:55 编辑


               盧序言:兩漢傳《易》數十家,唯費氏為古文《易》。詳附圖版:

           龖案:是說非也!東漢·許慎《說文序目》云:“壁中書者,魯恭王壞孔子宅而得《禮記》、《尚書》、《春秋》、《論語》、《孝經》,又北平侯張蒼獻《春秋左氏傳》,郡國亦往往於山川得鼎彝,其銘即前代之古文。……其稱《易》孟氏、《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皆古文也,其於所不知蓋闕如也。”龖案:《說文解字》集漢代經學、文字知識之大成,固然有許多時代所限,但仍不失其凖確的學術價值。許慎當時所見的書籍,所聞師說,許多是我們現代人所無法接觸和見到的。《書》孔氏、《詩》毛氏、《禮》周官、《春秋》左氏、《論語》、《孝經》為古文此由《釋文序錄》及載籍諸說無異議,但《易》孟氏,前儒皆以為乃今文也。考《周易》總共三次出現相關“幾望”之詞,分別在《小畜·上九》、《歸妹·六五》和《中孚·ls》。熹平石經梁丘賀本小畜卦碑字作“近望”,《釋文》云:“幾,徐音析,又音機,注同。‘《子夏傳》作近’。”阜《易》、帛《易》此處皆作“幾”。晁氏曰:“京、劉、一行作近。”石經梁丘賀本《歸妹·六五》“既望”,帛《易》作“日月既望”,《釋文》云:“月幾,音機,又音祈,荀作既。”清·惠棟云:“近,古文幾字。”而《中孚·ls》石經梁丘賀本與阜《易》同作“月幾望”,帛《易》作“月既望”,《釋文》云:“幾望,音機,又音祈,京作近,荀作既。”晁氏曰:“孟、一行作既,孟云:十六日也。說之案:古文讀近為既。”龖案:“既望”是先秦以前的月相名詞,《釋名·釋天》:“望,月滿之名也,月大十六日,月小十五日;日在東月在西,遙相望也。”《尚書·召誥》言:“惟二月既望,越六日乙未。”周成王時期的《保卣》銘文有“乙卯……在二月既望,”昭王南征時之器《靜方鼎》“八月初吉庚申至,吿于成周。月既望丁丑。”穆王卅四年之《鮮簋》“唯卅四年五月既望戊午”直至周宣王時的《𧽙鼎》、《寰盤》皆有言:“惟十又九年四月既望辛卯”及“惟廿又八年五月既望庚寅”。綜由上述可知、“近望”和“幾望”皆是言“月相”的同一詞語也,參諸家說“近望”只是在漢初時使用,而“既望”之用可追述到西周初年。這也間接證明帛《易》所采本當為較古本也。由晁氏所引孟熹“幾望”作“既望”,並云:“十六日也。”知“幾”作“既”為較古文,而韓嬰、梁丘賀、京房本作“近”只是西漢時之文也。同時也可說明宋·朱震《漢上易傳·叢說》所言:“孟喜、京房之學其書概見一行所集,其要皆《子夏傳》所出”不至確也。

           《釋文·繫下》言:“大寶,孟作保。”宋本、《集解》本同作寶,帛《繫》作“費”。龖案:《書·金縢》:“寶命,”《史記·魯世家》作“保命”。《左傳·莊公六年經》“齊人來歸衛俘,”《左傳》及《公羊》、《谷梁》之《經》、《傳》並作“衛寶”。杜預疑左氏《經》誤,孔穎達《正義》言:“‘保’、‘寶’古字通用。或‘’字與‘俘’相似,故誤作‘俘’。”《春秋經》獨左氏作“衛俘”,當是漢初張蒼所獻古文,《公羊》、《谷梁》皆今文也,孟喜《易》作“保”證明孟氏恢復之《易》為真古文也。(上‘保’字爲戰國中山王大鼎摹本。)

        《說文》引《易》曰:“‘龍戰于野’,戰者接也。”帛書《二三子》云:“‘龍戰于野’者,言大人廣德而下𦁉民也。”龖案:《說卦》和孟喜、干寶皆釋“戰”為“相薄”,《說文》釋“戰”為“接”義與帛書《二三子》同,而不同於諸儒之言。《漢書·儒林傳》言:“孟喜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而改其自已所受師法。”鄙人更以為所謂《易家候陰陽災變書》當為類似於近現代出土的上博簡《楚易》、包山卜簡、馬王堆出土的《帛易》、夏侯竈墓出土的《阜易》或秦簡《歸藏》等之書。《說文》引《易》曰:“地可觀者莫可觀於木。”現行《易》文中無此句,當為孟氏古文《易》蓋即《易家侯陰陽災變書》中之文也!關於西漢孟喜古文《易》詳見拙文載於http://www.confucius2000.com/zhouyi/gyxhmxgwydztt.htm
《易》之古文在漢代除“河內女子發屋所得《說卦》三篇”外,餘多爲田何所傳,綜合諸家之說知費氏《易》所謂“古文”本,乃費直、馬融、荀爽及鄭玄等用“古文”改抄而成。而《易》“孟氏古文”蓋爲孟喜由《易家侯陰陽災變書》等古籍個人整理所得也!!!
《周易正義•八論•論誰加經字》言“但《子夏傳》云:‘雖分為上下二篇,未有經字。經字是後人所加,不知起自誰始。’案前漢孟喜《易》本云:‘分上下二經。’是孟喜以前已題經字。”龖案:由是可知題經字是在韓嬰之後孟喜之前的西漢也。

           焦贛之《易》乃承授孟喜、京房之學,《漢書·藝文志》並不錄立於學官的四家之師著作,事實上施讎、孟喜、梁丘賀、京君明的著作即田王孫、(前)京房、焦贛之學。《藝文志》不著錄立學官之師作品,蓋其通列也。現行本《易林》舊題焦贛撰,而《易林》與焦、京之學相比淺顯明見,結合牟庭、余嘉錫、胡適諸家及余之論證《易林》並非焦贛所作而撰者為王莽時的崔篆。《崔篆易林》成書在劉歆《七略》之後,則不為《漢書·藝文志》所載錄。此書以《周易》中每一卦各變六十四卦,六十四卦之變共為四千零九十六卦,各有文詞,皆為四言韻語林辭。(龖案:每言四字稍少有三字構成一句。)《易林》以本卦之本卦為首於六十四組卦林前,然後以現行本卦序排例;此與帛《易》每宮分別以本宮卦配成的下卦(貞卦)為首,然後依次以數序或者說是“天干”的順序排列相似。二者淵源可見。《易林》卦序不類於《京氏易》卦序,也間接證明二者不相及也。詳見拙文:http://www.confucius2000.com/zhouyi/ylzzkbjjjljyszxhyx.htm
盧序.jpg
盧序二.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8:01:5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10-3 18:03 编辑


            北宋慶歷??甲申七月計用章後序
一 計用章後序.jpg
二 計用章後序.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3 18:30:44 | 显示全部楼层
望赵兄本人能点评一二,以使吾等能知要点所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3 18:49:34 | 显示全部楼层


                盧見曾言:“虞仲翔注《易》其說六爻升降之意皆荀法也。”龖案:是說亦非也!《三國志》裴松之注引《飜別傳》曰:『飜初立《易注》,奏上曰:“臣聞六經之始,莫大陰陽,是以伏羲仰天縣象,而建八卦,觀變動六爻為六十四,以通神明,以類萬物。臣高祖父故零陵太守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輿令成,纘述其業,至臣祖父鳳為之最密。臣亡考故日南太守歆,受本於鳳,最有舊書,世傳其業,至臣五世。前人通講,多玩章句,雖有秘說,於《經》疏闊。臣生遇世亂,長於軍旅,習《經》於枹鼓之間,講論於戎馬之上,蒙先師之說,依《經》立注。又臣郡吏陳桃夢臣與道士相遇,放發被鹿裘,布易六爻,撓其三以飲臣,臣乞盡吞之。道士言《易》道在天,三爻足矣。豈臣受命,應當知《經》!所覽諸家解不離流俗,義有不當實,輒悉改定,以就其正。孔子曰:‘乾元用九而天下治。’聖人南面,蓋取諸離,斯誠天子所宜協陰陽致麟鳳之道矣。謹正書副上,惟不罪戾。”飜又奏曰:“《經》之大者,莫過於《易》。自漢初以來,海內英才,其讀《易》者,解之率少。至孝靈之際,潁川荀谞號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至所說西南得朋,東北喪朋,顛倒反逆,了不可知。孔子歎《易》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以美大衍四象之作,而上為章首,尤可怪笑。又南郡太守馬融,名有俊才,其所解釋,復不及谞。孔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豈不其然!若乃北海鄭玄,南陽宋忠,雖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門,難以示世。”又奏鄭玄解《尚書》違失事目:“臣聞周公制禮以辨上下,孔子曰‘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是故尊君卑臣,禮之大司也。……故飜所說云。荀谞,荀爽之別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4 07:3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08:3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乾元亨利貞乾元亨利貞

          《子夏傳》曰: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言乾稟純陽之性,故能首出庶物,各得元始、開通、和諧、貞固,不失其宜。是以君子法乾而行四德,故曰‘元亨利貞’矣。


            案:王儉《七志》引《七略》云 :“《易傳》子夏韓氏嬰也。”則《子夏傳》乃西漢之學!


              初九潛龍勿用

            《子夏傳》曰:龍,所以象陽也。馬融曰:物莫大於龍,故借龍以喻天之陽氣也。初九,建子之月。陽氣始動於黃泉,既未萌芽,猶是潛伏,故曰“潛龍”也。沈驎士曰:稱龍者,假像也。天地之氣有升降,君子之道有行藏。龍之為物,能飛能潛,故借龍比君子之德也。初九既尚潛伏,故言‘勿用’。干寶曰:位始,故稱初。陽重,故稱九。陽在初九,十一月之時,自復來也。初九,甲子天正之位,而乾元所始也。陽處三泉之下,聖德在愚俗之中,此文王在羑里之爻也。雖有聖明之德,未被時用,故曰‘勿用’。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08:34:39 | 显示全部楼层

            九二見龍在田利見大人

            鄭玄曰:二於三才為地道,地上即田,故稱‘田’也。干寶曰:陽在九二,十二月之時,自臨來也。二為地上,田在地之表,而有人功者也。陽氣將施,聖人將顯,此文王免於羑里之日也。故曰‘利見大人’。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夤无咎。

          九三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夤无咎

            鄭玄曰:三於三才為人道。有乾德而在人道,君子之象。虞翻曰:謂陽息至三,二變成離。離為日,坤為夕。荀爽曰:日以喻君。謂三居下體之終,而為之君,承乾行乾,故曰‘乾乾’。夕惕以喻臣。謂三臣於五,則疾修柔順,危去陽行,故曰‘无咎’。干寶曰:爻以氣表,繇以龍興,嫌其不關人事,故著君子焉。陽在九三,正月之時,自泰來也。陽氣始出地上,而接動物。人為靈,故以人事成天地之功者,在於此爻焉。故君子以之憂深思遠,乾夕匪懈。仰憂嘉會之不序,俯懼義和之不逮。反復天道,謀始反終。故曰‘終日乾乾’。此蓋文王反國大理其政之日也。凡无咎者,憂中之喜,善補過者也。文恨早耀文明之德,以蒙大難,增脩柔順,以懷多福,故曰‘无咎’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08:36:35 | 显示全部楼层


            九四或躍在淵无咎

           崔憬曰:言君子進德修業,欲及於時。猶龍自試躍天,疑而處淵。上下進退,非邪離群。故‘无咎’。干寶曰:陽在九四,二月之時,自大壯來也。四虛中也。躍者,暫起之言,既不安於地,而未能飛於天也。四,以初為應。淵,謂初九甲子,龍之所由升也。或之者,疑之也。此武王舉兵孟津,觀釁而退之爻也。守柔順,則逆天人之應;通權道,則違經常之教。故聖人不得已而為之,故其辭疑矣。

              九五飛龍在天利見大人

              鄭玄曰:五於三才為天道。天者,清明無形,而龍在焉,飛之象也。虞翻曰:謂四已變,則五體離。離為飛,五在天,故‘飛龍在天,利見大人’也。謂若庖犧觀象於天,造作八卦,備物致用,以利天下,故曰‘飛龍在天’。天下之所利見也。干寶曰:陽在九五,三月之時,自夬來也。五在天位,故曰‘飛龍’。此武王克紂正位之爻也。聖功既就,萬物既睹,故曰‘利見大人’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08:41:33 | 显示全部楼层


             上九忼龍有悔

           王肅曰:窮高曰亢。知進忘退,故‘悔’也。干寶曰:陽在上九,四月之時也。亢,過也。乾體既備,上位既終。天之鼓物,寒暑相報;聖人治世,威德和濟;武功既成,義在止戈。盈而不反,必陷於‘悔’。案:以人事明之,若桀放於南巢,湯有慚德,斯類是也。

         用九見羣龍无首吉

          劉瓛曰:總六爻純陽之義,故曰‘用九’也。王弼曰:九,天之德也。能用天德,乃見群龍之義焉。夫以剛健而居人之首,則物之所不與也。以柔順而為不正,則佞邪之道也。故乾吉在无首,坤利在永貞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09:37:59 | 显示全部楼层


       案:帛書《二厽子問》:二厽子問曰易屢稱於龍=之德何如┕孔=曰龍大矣┕龍刑遷叚賓于帝俔神聖之德也高尚齊虖星辰日月而不晀能陽也下綸窮之潚而不沫能陰也上則風雨奉之┕下綸則有天囗囗囗窮乎深淵則魚蛟先後之水流之物莫不隋從┕陵處則靁神養之風雨辟鄉鳥守弗干┕曰龍大矣龍既能雲變有能蛇變有能魚變飛鳥正虫唯所欲化而不失本刑神能之至也唯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囗焉有弗能察也知者不能察其變辯者不能察亓美至巧不能贏亓文眀目弗能察視也囗囗焉=化官虫神貴之容也┕天下之貴物也曰龍大矣┕商之馴德也日稱囗囗囗亓易囗和爵之曰君子┕戒事敬命精白柔和而不諱賢爵之曰夫子或大或小亓方一也┕至周囗也而名之曰君子兼黃常近之矣尊威精白堅強行之不可撓也不習近之矣●易曰寑龍勿用┕孔=曰龍寑矣而不陽時至矣而不出┕可胃寑矣大人安失矣而不朝苟厭在廷亦猷龍之寑也┕亓行滅而不可用也故曰寑龍勿用●易曰抗龍有悔┕孔=曰此言爲上而驕=下=而不佁者未之有也聖人之立正也若遁木俞高俞畏下故曰抗龍有悔●易曰龍戰于野亓血玄黃孔=曰此言大人之廣德而柂教於民也┕夫文之孝采物畢存者亓唯龍乎┕德義廣大┕譹物備具者【亓唯】聖人乎┕龍戰于野者┕言大人之廣德而下接民也┕亓血玄黃者見文也┕聖人出譹教以道民┕亦猶龍之文也┕可胃玄黃矣故曰龍┕見龍而稱莫大焉●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09:38:30 | 显示全部楼层


           卦曰君子終日鍵=夕泥若厲无咎孔=曰此言君子務時=至而勭囗囗囗囗囗屈力以成功亦日中而不止時年至而不淹君子之務時猶馳驅也故曰君子終日鍵=時盡而止之以置=身=而靜故曰夕泥若厲无咎囗囗囗卦【曰蜚龍】在天利見大人孔=曰此言君子【囗囗囗囗囗囗】囗君子在上則民被亓利賢者不蔽故曰蜚龍在天利見大人●卦曰見羣龍无首吉孔=曰龍神威而精處囗而上通亓德无首囗囗囗見羣龍无首【者囗囗囗
囗】見羣龍无首者【囗】囗君子〼囗見君子之吉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09:39:07 | 显示全部楼层


             《易之義》子曰鍵六剛能方湯武之德也橬蠪勿用者匿也見蠪在田也者德也君子冬日鍵=用也夕泥若厲无咎息也或躍在淵隱【而】能靜也飛蠪在天見於(?)上也炕龍有悔高而爭也羣龍无首文而聖也
鍵之至德剛而能讓

             易曰又名焉曰鍵=也者八卦之長也九也者六肴之大也爲九之狀浮首兆下蛇身僂曲亓爲龍類也夫蠪下居而上達者【也?】〼【囗囗囗】囗囗而成章在下爲橬在上爲炕人之陰德不行者亓陽必失類易曰潛龍勿用亓義潛清勿使之胃也子曰廢則不可入于謀朕則不可與戒忌者不可與親繳【者】不可予事易曰潛龍勿用炕龍有悔言亓過也物之上擳而下絕者不久大立必多亓咎易曰炕蠪有悔大人之義不實於心則不見於德不單於口則不澤於面能威能澤胃之蠪易【曰】見龍在田【利】見大人子曰君子之德也君子齊眀好道日自見以侍用也見勇則僮不見用則靜易曰君子冬日鍵=夕泥若厲无咎●子曰知息也何咎之有人不淵不躍則不見【囗囗】淵不錮不用反居囗【囗囗】易曰或躍在淵无咎●子曰恒躍則凶君子躍以自見道以自成君子窮不忘達安不忘亡靜居而成章首福又皇易曰飛蠪在天利見大人子曰天之助(?)囗【囗囗】囗囗何有亓囗【囗囗囗囗囗】人尉文而溥齊眀而達矣此以剸名孰能及之易曰見羣蠪无首子曰讓善之胃也君子羣居莫敢首善而治何疾亓和也龍不侍光而僮无階而登囗人與蠪相似何【不】吉之有此鍵之羊說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09: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亰氏易傳》曰:乾,純陽用事,象配天,屬金。與坤爲飛伏,居世。(陸績注:壬戍土癸酉金。)《易》云:用九見羣龍无首吉。(純陽用九之德。)九三三公爲應,肖乾乾夕惕之憂。甲壬配外内二象,(乾爲天地之首,分甲壬入乾位。)積筭起巳巳火至戊辰土,周而復始。(吉凶之兆,積年起月,積日起時,積時起卦入本宫。)五星從位起鎭星。(土星入西方麗西北,居壬戍爲伏位。)參宿從位起壬戌,(壬戌在世居宗廟。)建子起潜龍。(十一月冬至一陽生。)建巳至極主亢位。(四月龍見于辰,陽極隂來,吉去凶生用九吉。)配於人事爲首,(乾爲首也。)爲君父,(乾象堅剛天地之尊,故爲君父。)於類爲馬爲龍。(天行運轉不息。)降五行,頒六位,(十二辰分六位升降,以時消息吉凶。)居西北之分野,隂陽相戰之地。《易》云:戰于乾。(乾爲陽,西北隂陽入隂,二氣盛必戰。)天六位,地六氣。六象六包,四象分萬物,隂陽無差升降有等。(隂陽廿四候律吕調矣。)人事吉凶見乎其象,造化分乎有無。(故云變動不居,周流六虚。)六位純陽,隂象在中。(陽中隂,隂中陽。)陽爲君,隂爲臣。陽爲民,隂爲事。陽實隂虚,明暗之象,隂陽可知。(三五爲陽,二四爲隂,初上潜亢。)水配位爲福德,(甲子水是乾之子孫。)木入金鄕居寳貝。(甲寅木是乾之財。)土臨内象爲父母。(甲辰土是乾之父母。)火來四上嫌相敵。(壬午火是乾之官鬼。)金入金鄕木漸微。(壬申金同位傷木。)宗廟上建戍亥乾本位。(戍亥乾之位。)陽極隂生,(降入姤卦。)八卦例諸。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09:40:09 | 显示全部楼层


          周氏云:元,始也,於時配春。言萬物始生,得其元始之序,發育長養。亨,通也。於時配夏,夏以通暢合其嘉美之道。利者,義也。於時配秋,秋以成實得其利物之宜。貞者,正也,於時配冬。冬以物之終納乾正之道。《周易口訣義》干寶曰:(初九)道未可行,漢祖為泗上亭長,文王在羑里之時。《周易義海撮要》鄭玄曰:《周易》以變者為占,故稱九稱六。《正義》陸績曰:陽在初稱初九,去初之二稱九二,則初復七。隂在初則稱初六,去初之二稱六二,則初復八矣。《漢上易傳》”孟子曰: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大人者,不失其赤子之心者也。《孟子離婁章句下》孟、京說《易》有周人五號:帝天稱一也,王美稱二也。天子爵三也,大君者興盛行異四也,大人者聖人徳備五也。《曲禮下疏》《後漢書·郎顗傳》昔唐堯在上,羣龍為用。李賢《注》言:羣龍喻賢臣也。鄭玄《注》易乾卦云:爻皆體乾羣龍之象,舜既受禪,禹與稷、契、咎繇之屬並在朝。陸績曰:見衆聖人无自尊之意,則可以統御羣才矣。《周易義海撮要》楊子《太玄》云:“中。陽氣潛萌于黃宮,信無不在乎中。初一:昆侖旁薄,幽。次二:神戰于玄,其陳陰陽。次三:龍出乎中,首尾信,可以為庸。次四:庳虛無因,大受性命,否。次五:日正于天,利用其辰作主。次六:月闕其搏,不如開明於西。次七:酋酋,火魁頤,水包貞。次八:黃不黃,覆秋常。上九:顛靈氣形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10: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巛元亨利牝馬之貞君子有攸往先迷後得主利西南得朋東北喪朋安貞吉

           干寶曰:隂氣之始,婦德之常,故稱‘元’。與乾合德,故稱‘亨’。行天者莫若龍,行地者莫若馬,故乾以龍繇,坤以馬象也。坤,隂類,故稱‘利牝馬之貞’矣。虞翻曰:謂隂極陽生,乾流坤形,坤含光大,凝乾之元,終於坤亥,出乾初子,品物咸亨,故‘元亨’也。坤為牝,震為馬,初動得正,故‘利牝馬之貞’矣。”
盧氏曰:坤,臣道也、妻道也。後而不先,先則迷失道矣,故曰‘先迷’。陰以陽為主,當後而順之則利。故曰‘後得主利’。《九家易》曰:坤為牝,為迷。
崔憬曰:妻道也。西方坤兌,南方巽離,二方皆陰,與坤同類,故曰‘西南得朋’。東方艮震,北方乾坎,二方皆陽,與坤非類,故曰‘東北喪朋’。以喻在室得朋,猶迷於失道;出嫁喪朋,乃順而得常。安於承天之正,故言‘安貞吉’也。


             初六履霜堅冰至

             干寶曰:重陰,故稱六。剛柔相推,故生變。占變,故有爻。《繫》曰:爻者,言乎變者也。故《易》、《繫辭》皆稱九、六也。陽數奇,陰數偶,是以乾用一也。坤用二也。陰氣在初,五月之時,自姤來也。陰氣始動乎三泉之下,言陰氣之動矣。則必至於履霜,履霜則必至於堅冰,言有漸也。藏器於身,貴其俟時,故陽有潛龍,戒以‘勿用’。防禍之原。欲其先幾,故陰在三泉,而顯以履霜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4 10:08:37 | 显示全部楼层


         六二直方大不習无不利

            荀爽曰:大者,陽也。二應五,五下動之,則應陽出,直布陽於四方。

            荀爽曰:物唱乃和,不敢先有所習。陽之所唱,從而和之,‘无不利’也。干寶曰:陰氣在二,六月之時,自遁來也。陰出地上,佐陽成物,臣道也,妻道也。臣之事君,妻之事夫,義成者也。臣貴其直,義尚其方,地體其大,故曰‘直方大’。士該九德,然後可以從王事;女躬四教,然後可以配君子。道成於我,而用之於彼。不妨以仕舉為政,不妨以嫁學為婦。故曰‘不習无不利’也。

          六三含章可貞或從王事无成有終

           虞翻曰:貞,正也。以陰包陽,故‘含章’。三失位,發得正,故‘可貞’也。


            虞翻曰:謂三已發成泰,乾為王,坤為事,震為從,故‘或從王事’。地道无成而有終,故‘无成有終’。干寶曰:陰氣在三,七月之時,自否來也。陽降在四,三公位也。陰升在三,三公事也。上失其權,位在諸侯。坤體既具,陰黨成群。君弱臣強,戒在二國。唯文德之臣,然後可以遭之,運而不失其柔順之正。坤為文,坤象既成,故曰‘含章可貞’。此蓋平、襄之王垂拱以晉、鄭之輔也。苟利社稷,專之則可,故曰‘或從王事’。遷都誅親,疑於專命,故亦或之。失後順之節,故曰‘无成’。終於濟國安民,故曰‘有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5 11:05:47 | 显示全部楼层
虞翻曰:貞,正也。以陰包陽,故‘含章’。三失位,發得正,故‘可貞’也
借鉴,从中可知古人对、错在那里。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11:28: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10-5 11:32 编辑


                       “滿形”非作“滿盈”、“滿滿”!

         《屯·彖》“雷雨之動滿形”,荀爽曰:雷震雨潤,則萬物滿形而生也。虞翻曰:震雷,坎雨,坤為形也。謂三巳反正,成既濟。坎水流坤,故‘滿形’。謂雷動雨施,品物流形也。案:《集解》本“滿盈”作“滿形”,唐石經以下諸王弼本皆作“滿盈”;四庫全書本《集解》“形”誤改作“盈”。龖案:荀悅曰:“諱盈之字曰滿。”漢熹平石經梁丘賀本若類王弼本其必作“雷雨之動滿滿”,善乎《集解》本存荀爽、虞翻本作“滿形”,可知梁丘賀本、孟喜本或作“雷雨之動滿形”。(案:裴松之《三國志》注引《飜別傳》奏書言其五世傳孟喜《易》。)


            又《師·上六》熹平石經梁丘賀本“上六大君”,上博楚竹簡本作“上六大君子又命啓邦”、阜《易》作“上六大君有命啓邦”、帛《易》作“尚六大人君有命啓國”。宋本、《集解》本作“上六大君有命開國。”《象》作“大君有命以正功也小人勿用必亂邦也。”《太平御覽》八十三引《帝王世紀》云:“帝祖乙以乙日生,故謂之帝乙。孔子所謂‘五世之外天之錫命疏,可用名者也。’是以祖乙不爲諱,蓋殷禮也。”龖案:《漢石經集存·魯詩》圖版十一之60的《小雅·節南山》有“萬邦”二字,不諱“邦”爲“國”。而上博簡《詩論》“國風”稱爲“邦風”。應該說《魯詩》爲漢前荀卿、浮丘伯口傳心授給申培公,《詩》中字句不諱“邦”字,而《詩》題“邦風”由於是漢初傳本而諱爲“國風”也;《集存·公羊傳》圖版三七七的《宣公六年》出兩個“國”字、《集存·論語》圖版七七之495“則非國與”,今本“國”作“邦”皆石經用今文本,而現行本是古文本所致。“古人注《經》不敢改字”由此當可證也。梁丘賀距高帝不過五世,應諱“邦”為“國”,諱“盈”爲“滿”,諱“恒”為“常”。圖四圖版三十九之248三行“盈諸滿皆言盈”爲其證也,而施、孟、京氏三家中必有不諱“邦”、“盈”、“恒”、“啟”等的追古本,蓋是“得《易家候陰陽災變書》而改其自已所受師法”的孟喜《易》,存此備考。
  

             西漢國諱爲:

高帝(劉邦)B.C.206--B.C.195在位,荀悦曰:“諱邦字季,邦之字曰國。”
孝惠帝(劉盈)高帝子B.C.194--B.C.188在位,荀悅曰:“諱盈之字曰滿。”
高后(呂雉)B.C.187--B.C.180在位,荀悅曰:“諱雉之字曰野雞。”
孝文帝(劉恒)高帝子B.C.179--B.C.157在位,荀悅曰:“諱恒之字曰常。”
孝景帝(劉啟)高帝孫B.C.156--B.C.141在位,荀悅曰:“諱啟之字曰開。”
孝武帝(劉徹)高帝四世孫B.C.140--B.C.87在位,荀悅曰:“諱徹之字曰通。”
孝昭帝(劉弗陵)高帝五世孫B.C.86--B.C.74在位,荀悅曰:“諱弗之字曰不。”
孝宣帝(劉詢)高帝六世孫B.C.73--B.C.49在位,荀悅曰:“諱詢字次卿詢之字曰謀。”
孝元帝(劉奭)高帝七世孫B.C.48—B.C.33在位,荀悅曰:“諱奭之字曰盛。”
孝成帝(劉驁)高帝八世孫B.C.32—B.C.7在位,荀悅曰:“諱驁之字曰俊。”
孝哀帝(劉欣)高帝九世孫B.C.6—B.C.2在位,荀悅曰:“諱欣之字曰喜。”
孝平帝(劉衎)高帝九世孫B.C.1—A.D.6在位,荀悅曰:“諱衎之字曰樂。”

             龖案:由帛《易》諱“邦”字,而帛書《二三子》:“好善不伐也夫不伐德者君子也其盈如120上 卦曰不恒其德或之憂貞藺  124下”;帛《繫》“是故易有大恒  23下” 則帛《易》大約抄寫在B.C.206至B.C.179之間。《老子》“以正治國”,郭店竹簡甲本、帛書甲本作“以正之邦”,帛書乙本及現行諸本“邦”皆諱作“國”。同理可說明各自書寫書竝成書之年代也。
雷雨之動滿形.jpg
4圖四  圖版三九之248tb039.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11:34:10 | 显示全部楼层


            荀爽(128年-190年),字慈明,一名谞。颍川颍阴(今河南许昌市)人。东汉末年大臣、经学家,尚书令荀彧之叔,名士荀淑第六子。其兄弟八人俱有才名,被时人称为"荀氏八龙"。荀爽排名第六位,但当时有"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之评。他自幼聪敏好学,潜心经籍,刻苦勤奋。汉桓帝延熹九年(166年),太常赵典举荀爽至孝,拜郎中,对策上奏见解后,弃官离去。为了躲避党锢之祸,他隐遁汉水滨达十余年,专以著述为事,先后著《礼》、《易传》、《诗传》等,号为硕儒。荀爽见董卓残暴,与司徒王允谋除董卓,但在举事前病卒。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11:45:16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國志》飜與少府孔融書,並示以所著《易注》。融答書曰:“聞延陵之理樂,睹吾子之治《易》,乃知東南之美者,非徒會稽之竹箭也。又觀象云物,察應寒溫,原其禍福,與神合契,可謂探賾窮通者也。”會稽東部都尉張纮又與融書曰:“虞仲翔前頗為論者所侵,美寶為質,彫摩益光,不足以損。”

          孫權以為騎都尉。飜數犯顏諫爭,權不能悅,又性不協俗,多見謗毀,坐徙丹楊涇縣。呂蒙圖取關羽,稱疾還建業,以飜兼知醫術,請以自隨,亦欲因此令飜得釋也。後蒙舉軍西上,南郡太守麋芳開城出降。蒙未據郡城而作樂沙上,飜謂蒙曰:“今區區一心者麋將軍也,城中之人豈可盡信,何不急入城持其管籥乎?”蒙即從之。時城中有伏計,賴飜謀不行。關羽既敗,權使飜筮之,得兌下坎上,節,五爻變之臨,飜曰:“不出二日,必當斷頭。”果如飜言。權曰:“卿不及伏羲,可與東方朔為比矣。”


         案:宋·程迥《周易古占法》:“孫權聞關侯敗,使虞翻筮之,遇節之臨。占曰:不出二日斷頭。節自泰卦中來,乾爲首,九三之五,凡遷二位,故有是象。”

         尚先生秉和言:“孫權聞關羽敗,使虞翻筮之,遇節之臨。占曰:不出二日斷頭。節自泰卦中來,乾爲首,九三之五,凡遷二位,故有是象。按:此第五爻動,故專即五爻推。《節》九五有項象,變為拆一,項斷矣,故應斷頭。”

            裴松之注引《飜別傳》曰:飜初立《易注》,奏上曰:“臣聞六經之始,莫大陰陽,是以伏羲仰天縣象,而建八卦,觀變動六爻為六十四,以通神明,以類萬物。臣高祖父故零陵太守光,少治孟氏《易》,曾祖父故平輿令成,纘述其業,至臣祖父鳳為之最密。臣亡考故日南太守歆,受本於鳳,最有舊書,世傳其業,至臣五世。前人通講,多玩章句,雖有秘說,於《經》疏闊。臣生遇世亂,長於軍旅,習《經》於枹鼓之間,講論於戎馬之上,蒙先師之說,依《經》立注。又臣郡吏陳桃夢臣與道士相遇,放發被鹿裘,布易六爻,撓其三以飲臣,臣乞盡吞之。道士言《易》道在天,三爻足矣。豈臣受命,應當知《經》!所覽諸家解不離流俗,義有不當實,輒悉改定,以就其正。孔子曰:‘乾元用九而天下治。’聖人南面,蓋取諸離,斯誠天子所宜協陰陽致麟鳳之道矣。謹正書副上,惟不罪戾。”飜又奏曰:“《經》之大者,莫過於《易》。自漢初以來,海內英才,其讀《易》者,解之率少。至孝靈之際,潁川荀谞號為知《易》,臣得其《注》,有愈俗儒,至所說西南得朋,東北喪朋,顛倒反逆,了不可知。孔子歎《易》曰:‘知變化之道者,其知神之所為乎!’以美大衍四象之作,而上為章首,尤可怪笑。又南郡太守馬融,名有俊才,其所解釋,復不及谞。孔子曰‘可與共學,未可與適道’,豈不其然!若乃北海鄭玄,南陽宋忠,雖各立注,忠小差玄而皆未得其門,難以示世。”又奏鄭玄解《尚書》違失事目:“臣聞周公制禮以辨上下,孔子曰‘有君臣然後有上下,有上下然後禮義有所錯’,是故尊君卑臣,禮之大司也。伏見故徵士北海鄭玄所注《尚書》,以《顧命》康王執瑁,古‘冃’似‘同’,從誤作‘同’,既不覺定,復訓為杯,謂之酒杯;成王疾困憑幾,洮颒為濯,以為澣衣成事,‘洮’字虛更作‘濯’,以從其非;又古大篆‘丱’字讀當為‘柳’,古‘柳’‘丱’同字,而以為昧;‘分北三苗’,‘北’古‘別’字,又訓北,言北猶別也。若此之類,誠可怪也。玉人職曰天子執瑁以朝諸侯,謂之酒杯;天子颒面,謂之澣衣;古篆‘丱’字,反以為昧。甚違不知蓋闕之義。於此數事,誤莫大焉,宜命學官定此三事。又馬融訓注亦以為同者大同天下,今《經》益‘金’就作‘銅’字,詁訓言天子副璽,雖皆不得,猶愈於玄。然此不定,臣沒之後,而奮乎百世,雖世有知者,懷謙莫或奏正。又玄所注《五經》,違義尤甚者百六十七事,不可不正。行乎學校,傳乎將來,臣竊恥之。”飜放棄南方,云“自恨疏節,骨體不媚,犯上獲罪,當長沒海隅,生無可與語,死以青蠅為吊客,使天下一人知己者,足以不恨。”以典籍自*慰,依《易》設象,以占吉凶。又以宋氏解玄頗有繆錯,更為立法,並著明楊、釋宋以理其滯。臣松之案:飜云“古大篆‘丱’字讀當言‘柳’,古‘柳’‘丱’同字”,竊謂飜言為然。故“劉”“留”“聊”“柳”同用此字,以從聲故也,與日辰“卯”字字同音異。然漢書王莽傳論卯金刀,故以為日辰之“卯”,今未能詳正。然世多亂之,故飜所說云。荀谞,荀爽之別名。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11: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王弼(226年-249年),字辅嗣,三国曹魏山阳郡(今山东巨野)人,经学家、哲学家,魏晋玄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王弼"幼而察慧,年十余,好老氏,通辩能言。" 王弼曾任尚书郎。少年有文名,其作品主要包括解读《老子》的 《老子注》 、 《老子指略》及解读《周易》思想的《周易注》、 《周易略例》 四部。 其中 《老子指略》 、 《周易略例》是王弼对《老子》、《周易》所做的总体性分析的文章。由于《道德经》的原文逸散已久,王弼的《道德经注》曾是本书的唯一留传,直到1973年中国政府在马王堆发现《道德经》的原文为止。与何晏、夏侯玄等同倡玄学清谈,为人高傲,"颇以所长笑人,故时为士君子所疾"。王弼与钟会、何晏等人为友。正始十年(249年)秋天,以疠疾亡,年仅24岁,遗下一妻一女。


             案:荀爽、虞翻早于魏 王弼之人,用之說校正弼本之誤當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5 22:00:29 | 显示全部楼层


            “惕”,《說文》小徐本云:“{骨易},骨間黃汗也,從骨易聲。《易》曰:‘夕惕若厲。’臣鍇曰:當言讀若《易》曰也。”大徐本“汗”作“汁”,言:“讀若《易》曰:夕惕若厲。”小徐本云:“夤,敬惕也,從夕寅聲。《易》曰:‘夕惕若夤。’”大徐本同。蓋許慎以“惕”當“{骨易}”解,由“《說文》言:“其稱《易》孟氏古文,”知孟喜本此處爲“夕惕若夤”。“泥”,帛書《釋文》作“夕沂<泥>若厲”。案:《需·九三》唐石經以下諸本皆作“需于泥”,帛書《六十四卦》22行下作“襦于泥”字形與此全同知作“泥”是也!楊子雲(B.C.53.-A.D.18.)《太玄》內次五:“龍下于泥,君子利用取媐,遇庸夷。測曰:龍下于泥陽下隂也。”可爲此字作“泥”而非“沂”之旁證,而隸定爲“沂”字爲非。孟氏本爲石經校本,恢復碑從孟喜本。“=”重文符號,漢以後諸本無。“┗”勾識符號,後世句讀及標點之濫觴。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7-10-6 09:42:05 | 显示全部楼层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1:21:07 | 显示全部楼层


         初九磐桓利居貞利建矦
虞翻曰:震起,艮止。動乎險中。故盤桓得正、得民,故利居貞。謂君子居其室愼密而不出也。
六二屯如邅如乘馬驙如匪寇婚媾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幾不如舍往吝
荀爽曰:陽動而止,故‘屯如’也。隂乘於陽,故‘邅如’也。
虞翻曰:屯邅、盤桓,謂初也。震為馬作足,二乘初,故‘乘馬’。班,躓也。馬不進,故‘班如’矣。
虞翻曰:匪非也。寇謂五。坎為寇盜,應在坎,故‘匪寇’。隂陽德正,故‘婚媾’。字,妊娠也。三失位,變復體離。離為女子,為大腹,故稱‘字’。今失位為坤,離象不見,故‘女子貞不字’。坤數十。三動反正,離女大腹。故十年反常乃字。謂成既濟定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1: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ls乘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虞翻曰:即,就也。虞謂虞人,掌禽獸者。艮為山,山足稱麓。麓,林也。三變體坎,坎為叢木。山下,故稱‘林中’。坤為兕虎;震為麋鹿,又為驚走;艮為狐狼。三變禽走入林中,故曰‘即鹿无虞,惟入林中’矣。”
虞翻曰:君子謂陽已正位。幾,近。舍,置。吝,疵也。三應於上,之應歷險。不可以往,動如失位。故‘不如舍’之,往必吝窮矣。
九五屯其膏小貞吉大貞凶
虞翻曰:坎雨稱‘膏’。《詩》云:‘隂雨膏之’,是其義也。
崔憬曰:得屯難之冝,有膏澤之惠。謂與四為婚媾,施雖未光,小貞之道也,故‘吉’。至於遠求嘉偶,以行大正,赴二之應,冒難攸往,固冝且凶。故曰‘大貞凶’也。貞,正也。
案:虞氏所言當是《魯詩·曹風》“冽彼下泉寖彼苞稂慨我寤歎念彼周京其一冽彼下泉寖彼苞蕭慨我寤歎念彼京周其二冽彼下泉寖彼苞蓍慨我寤歎念彼京師其三芃芃黍苗隂雨膏之四國有王郇伯勞之其四下泉四章章四句●”
馬瑞辰言:“《竹書紀年》康王二十四年召康公薨,昭王六年王錫郇伯命,是郇伯實繼召公爲二伯。毛公時《竹書》未出,以二伯釋郇伯,當別有所據。《箋》以爲州伯,非也。”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1:22:39 | 显示全部楼层


             上六乘馬班如泣血慩如
虞翻曰:乘,五也。坎為馬,震為行,艮為止,馬行而止,故‘班如’也。
《九家易》曰:上六乘陽,故‘班如’也。下二四爻雖亦乘陽,皆更得承五,憂解難除。今上无所復承,憂難不解,故‘泣血漣如’也。體坎為血,伏離為目,互艮為手,掩目流血,泣之象也。
虞翻曰:謂三變時離為目,坎為血。震為出血流出目,故泣血漣如。
《亰氏易傳》曰:屯内外剛長,隂陽升降,動而險。凡爲物之始,皆出先難後易,今屯則隂陽交爭,天地始分,萬物萌兆,在於動難,故曰屯。(陸績注:水在雷上,如雲雷交作,天地草昧經綸之始無出於此也。)故《易》曰:屯如邅如,乘馬班如,泣血漣如。(屯難之際,盤桓不進之貌。)難定乃通。《易》云:女子貞不字,十年乃字。(字,愛也。時通,則道亨,合正匹也。)土木應象見吉凶,與震爲飛伏。(庚寅木戊辰土。)世上見大夫,應至尊。隂陽得位,君臣相應,可以定難於草昧之世。建乙酉至庚寅。(秋分立春。)積筭起庚寅至己丑,周而復始。(土木配本宫起積筭。)五星從位起歲星。(木星入卦。)虚宿從位降庚寅。(虚宿入六二庚寅位)分氣候卅六,(定吉凶之數。)陽適隂,入中女。子午相敵,見吉凶。(動入離象見旣濟。)《易》云:‘龍戰于野其血玄黄’。鄭注云:聖人喻龍,君子喻蛇。是蛇龍總爲君子之類也。《鄉射禮疏》馬季長云:班,班旋不進也。《疏》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0-7 11:25: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zqc4124 于 2017-10-7 11:30 编辑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吉再三黷黷則不吉利貞

       案:“蒙”卦名,上博竹《楚易》作“尨”,存一簡見下圖十八,存“六晶勿用取女”至本卦結尾,計36字,濮先生言:“上爻辭末有符號,朱色褪。”“晶”字,阜《易》、帛《易》熹平石經梁丘賀本及現行諸本皆作“三”(可參見第14行否六三、第23行賁九三等之“三”)。濮氏言:“楚竹書《周易》中的‘三’字,均作此形,與甲骨文‘晶’(《殷虛文字甲編》六七五片)等字形同,象三星形。甲骨文、簡文的‘晶’當‘參’之本字。”


        “童蒙求我”,阜《易》、帛《易》、宋本、《集解》本同。《釋文》言:“童蒙求我,一本作來求我。”《考文》言:“古本:童蒙求我,蒙下有來字,二本同。”《校勘記》言:“童蒙求我,石經、岳本、閩、監、毛本同。案:惠棟《周易古義》引《呂覽·勸學篇》注《易》曰:‘匪我求童蒙童蒙來求我。’王念孫云:‘注云童蒙之來求我,又蔡邕《處士圈叔則碑》童蒙來求彪之用文,是漢魏時經文多有來字。’”龖案:由漢熹平石經行73字例竝殘字恢復位置,知梁丘賀本此處也作“童蒙求我”。阜《易》此處作“我求童=蒙=求我(16)”,帛《易》作“童=蒙=”。“=”重文符號,由竹《易》第25簡頤ls之“眈眈”作“眈=”、“逐逐”作“逐=”,知楚《易》與阜《易》、帛《易》相同有重文符號;而由帛《易》損卦之“六三=人行則損一=人=行”,熹平石經梁丘賀本圖五十六《集存》之237第5行下部作“六三三人行則損一人一人行”知石經梁丘賀本與現行本同無重文符號。《說文》“黷,握持垢也,從黑賣聲,《易》曰:‘再三黷’。”帛《易》“三”作“參”。說明孟喜本作“黷”也,石經當有此字校記。宋本、《集解》本同作“瀆”,阜《易》作“儥”、帛《易》作{扌賣}、帛書《繆和》作“讀”,《集解》引崔憬曰:“瀆,古黷字。”恢復碑從孟氏古文《易》。熹平石經梁丘賀本殘字“不吉”,帛《易》同,宋本、今所傳見《集解》本作“不告”。帛書《繆和》曰:“呂昌問先生曰夫古之君子亓思慮舉錯也內得於心外度於義外內和同上順天道下中地理中適人心神囗它焉故又嘉命囗囗之聞今周易曰蒙亨非我求蕫=蒙=求我初筮吉再參讀=則不吉利貞以昌之和以爲夫設身无方思索不察進很无節讀焉則不吉矣而能亨亓利者古又之乎子曰氏則可也而又不然者夫內之不咎外之不逆囗=然能立志於天下若此者成=人=也=者世无一夫剴可強及輿才故言曰古之馬及古之鹿今之馬今之鹿夫任人囗過亦君子之失也昌曰若子之言則易蒙上矣子曰何必若此而不可察也夫蒙者然少未又知也凡物之少人之所好也故曰蒙亨非我求童=蒙=求我者又知能者不求無=能=者=求又能者故【曰】非我求童=蒙=求我初筮吉者聞亓始而知亓冬見亓本而知亓末故曰初筮吉再參讀=則不吉者反復問之而讀=弗敬故曰不吉弗知而好學身之賴也故曰利【貞囗囗】君子於仁義之道也雖弗身能剴能巳才日夜不休冬身不卷日曰載=必成而后止故易曰蒙亨非我求童=蒙=求我初筮吉再參讀=則不吉利貞此之胃也●”案:九個相關“告”字皆作“吉”。“發蒙”,帛《易》作“廢蒙”。
      
      《論語·微子》“身中清,廢中權。”定州漢簡本、《孔子世家》亦作“廢”。《釋文》:“廢中,方肺反,馬云:棄也,鄭作發,動貌。”

        《漢石經集存》言:“二二八 此石係七石合并。《易上经》蒙、需、讼、师、比、小畜、履、泰、否、同人十卦。” 有圖版三四之228,存78字,在恢復碑陽一的第5行至第15行下部。馬衡先生言:“蒙卦‘瀆則不吉’,碑作吉。與次行三行之吉字無別。”
17圖十七 下 《集存》圖版三四之228“不吉”.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