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82|回复: 0

[人生礼仪] 傣族的礼仪文化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23 18:31: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傣族的礼仪文化
来源:云南之窗

  傣族自古以来是一个讲究礼仪的民族。与傣族群众生活在一起,你会发现傣族民风纯朴、尊老爱幼、和睦相处,不论男女老少都以多行善事为社会公德。人际交往,十分讲究礼节礼貌。
  傣族的礼仪教育由家庭教育、佛寺教育和法律法规三个部分组成。三者相互结合,相得益彰。
  傣族孩子从懂事时开始,就受到父母的礼仪教育。教育孩子从小做好事,不做坏事,对人要有礼貌,要尊重老人,帮助有困难的人。孩子们不光接受长辈的教诲,而且从父母身上耳濡目染,受到良好影响,从小开始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规范。
  傣族信奉南传上座部佛教。男孩子八、九岁开始都要离家到寺庙当几年和尚。寺庙内要求小和尚严格遵守“五戒”、“十戒”,以此作为信徒一切言行的准则。“五戒”的内容是:不杀生、不偷盗、不奸淫妇女、不喝酒、不抽烟。当小和尚时期,八、九岁至十几岁,是一个人礼仪行为养成的重要阶段,佛教的教义教规对他一生的道德礼仪的养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傣族由于主张行善而不作恶,人际关系是友善的和睦的。在傣族内部,抚幼敬老,夫妻和睦,与邻里友爱互助,谁家有困难,全村来帮助,一家盖新房,全寨来帮忙。
  傣族老人常用这样的话来教育孩子:“山离得再近也靠不拢,人隔得再远也能会面。”“不管来客贫或富,迎上竹楼不偏心。宁肯自己省吃省喝,也不能怠慢远方客人。”所以,热情待客成为傣族村寨的风气。外地人到了傣家,主人会主动打招呼,端茶倒水,饭菜款待。无论男女老少,对客人总是面带微笑,说话轻声细语,从不大喊大叫,不骂人,不讲脏话。妇女从客人面前走过,要拢裙躬腰轻走;客人在楼下,不从客人所在位置的楼上走过。有的傣族村寨,还在大路旁建有专用于接待客人的“萨拉房”。
  到傣家做客,还会受到主人“泼水”和“拴线”的礼遇。客人到来之时,门口有傣家小卜哨用银钵端着浸有花瓣的水,用树枝叶轻轻泼洒到客人身上。走上竹楼入座后,咪涛会给客人手腕上拴线,以祝客人吉祥如意,平安幸福。
  傣族的礼仪教育,还有西双版纳最高统治者召片领制定的法律法规的强制性约束。如《土司对百姓的训条》、《爷爷教训子孙》、《父亲对儿子的训示》、《教训妇女做媳妇的礼节》等,对很多方面的道德、礼仪都有强制性的规范和约束。如法律规定:儿子不能告父亲,告了也不能判儿子赢。这虽有失法律的公正,但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傣族尊重长辈,爱老敬老养老的良好民风。谚语说:“田中土丘是谷魂,村上老人是寨宝。”凡生产生活中的大事,都要首先听取村上老人们的意见;重大的节庆和祭祀活动要请老人主持;村舍间出现纠纷,要请老人排解。走路也要让老人走在前面。老人进屋,年轻人要站起来问好,待老人落座后,才能坐下。饭桌上,要让老人坐首位,好菜先敬给老人。在傣族村寨,很少发生虐*待老人、遗弃老人的现象,家庭中充满一种团结友爱和谐的气氛。
  泼水节,是傣族人民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泼水节也就是傣历新年,傣语称"尚健" "尚罕",是送旧迎新的日子。一般在傣历六月中旬(即农历清明前后十天左右)举行。
  每逢泼水节,儿童们纷纷砍竹作水枪,家家户户的门框 窗户上都贴上各式各样的剪纸,城镇的主要街道上搭起牌坊,顶端站立着象徵幸福吉祥的金孔雀。傣族男女老少则穿上节日的盛装,成群结队地上山去采摘野花做花房。中午,妇女则各挑一担清水泼到佛像身上,为佛洗尘。接着青年男女提着木桶 脸盆,互相追逐,你 我泼,水花飞溅。被人泼得越多,说明受到的祝福也就越多,被泼的人也就越高兴。节日里,傣族人民还要放孔明灯,举行龙舟比赛。当龙舟在江上前进时,船上就会不断传来"洪一窝 洪一窝"的锣声和"水 水 水 "的欢呼声,汇成一曲动人心弦的交响乐。
  傣族民间着洗污净身的传说。在很早以前,傣族地区有一个凶狠 残暴的魔王。他无恶不作,到处烧杀抢劫 奸淫妇女,人们对他恨之入骨。但由於他法术神妙,水淹不死,火烧不化,刀剑不入,谁也无法杀死他。这个魔王非常好色,已经有11个妻子,却又抢来一个聪明 漂亮的姑娘。这个姑娘恨透了他,表面上装着若无其事,十分亲近他,实则在找机会想办法制服他。有一天,魔王泄露了秘密,姑娘便杀了他,但是魔王的头处理不掉。姑娘和其他的11个妻子一起,想用火烧,谁知头一碰火,到处都燃起来;头抛到河里,河水就泛滥成灾------只有他的妻子们抱起时才平安无事,12个姐妹只好轮流抱住这个血淋淋的魔头。由于魔头滚烫,大家只好轮流不停地泼水降温,冲洗血污。就这样,她们一人轮抱一年,直到魔头死去。傣族人民为了纪念她们为民除害的勇敢精神,便在翌年傣历六月举行泼水节,作为洗污净身的一种祝福。泼水节就这样开始流传下来,并逐渐发展成为傣族人民辞旧迎新的隆重节日。
dztim0.jpg
dztim1.jpg
dztim2.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