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45|回复: 0

[传统工艺品] 北京鬃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0-31 13:39: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北京鬃人
来源:中华遗产

  鬃人是北京市独有的民间特色的传统手工艺品。始创于清朝末年,距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原来是王公贵族的玩物,清朝覆灭后,没落的公子王孙们把鬃人拿到市场变卖,由此走向了民间。
  鬃人的头和底座采用胶泥脱胎,是用胶泥做头和底座,用秫秸杆做身架,外绷彩纸(或色绸)外衣,并絮少许棉花,然后依据人物故事勾画脸谱,描绘服饰,底座粘一圈约二三厘米长的猪鬃,便制作成一个生动的鬃人,数个鬃人组成一组戏剧人物,按京戏中的生、旦、净、末、丑,放置于铜盘中,只要轻轻敲打铜盘的边,靠猪鬃的弹力,盘中的人物便会舞动起来,再配上京剧的唱腔,就如同真人在舞台上演出,展现了古典文学和戏曲艺术的魅力。
  1915年,北京鬃人在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银质奖章。
zongr439.jpg
  作家冰心(1900-1999)在散文《我到了北京》中曾经写道:“这是一种纸糊的戏装小人,最精彩的是武将,头上插着翎毛,背后扎着四面小旗,全副盔甲,衣袍底下却是一圈鬃子。这些戏装小人都放在一个大铜盘上,耍的人一敲那铜盘子,个个鬃人都旋转起来,刀来枪往,煞是好看。”
binx88.jpg
  中文名:北京鬃人
  始创:清朝末年
  距今:一百多年
  影响:皮影戏和京剧
zongr436.jpg
  简介
  北京鬃人是受皮影戏和京剧影响而产生的,人物造型的身高一般约9-16厘米,设计巧妙、制作精细。头和底座采用胶泥脱胎,是用胶泥做头和底座,用秫秸杆做身架,外绷彩纸(或色绸)外衣,并絮少许棉花,然后依据人物故事勾画脸谱,描绘服饰,底座粘一圈约二三厘米长的猪鬃,便制作成一个生动的鬃人,数个鬃人组成一组戏剧人物,按京戏中的生、旦、净、末、丑,放置于铜盘中,只要轻轻敲打铜盘的边,靠猪鬃的弹力,盘中的人物便会舞动起来,再配上京剧的唱腔,就如同真人在舞台上演出,展现了古典文学和戏曲艺术的魅力。所以老北京人也称它为“铜盘人”或“盘中好戏”。或者干脆叫它“铜茶盘子戏”。 这一独特的绝活是结合了京剧文化、物理学和力学的概念,窍门就在它下面的底盘上,鬃人的底部都粘上一圈鬃毛,而且具有弹性,敲打的时候运用铜盘和鬃毛的振动作用,带动鬃人有规律的转动,鬃人是唯一动态表现的民间手工艺品。
  北京鬃人适合于表演京剧《八大锤》《三岔口》《大闹天宫》这类武生戏中手持棍、棒、刀、枪对打的场面,以及民间“花会”中的高跷、旱船、舞狮、五虎棍之类的民间舞蹈节目。
zongr437.jpg
zongr438.jpg
zr20timx.jpg
zongr434.jpg
zongr432.jpg
zongr433.jpg
zongr435.jpg
  荣誉
  北京鬃人已经获得北京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认证保护。第三代鬃人传人-鬃人白-白大成、白广成兄弟是唯一传承制作人。“登长城,吃烤鸭,看京剧,带回盘中戏”。
zongr43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