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159|回复: 0

高山族“番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1-1 13:52: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11-1 13:53 编辑 ( E- g6 e+ Q; U, Z3 d1 [5 \7 Q
0 t" Q1 b. v3 a3 l$ I$ ~* Z
高山族“番刀”1 X. t5 S8 @* u( C) r$ {5 C
来源:宝岛风情
  ^& r: j: m  D* v, J- e2 K- C8 i2 S
  有着“宝岛利刃”美誉的高山族番刀又称山刀,是中国台湾省高山族同胞个人佩刀的统称,根据其所属部落及用途不同而形制各异。高山族同胞使用的匕首,刀鞘为两片木板分别挖空后拼合而成。
! H6 @' c4 u& O+ W gsz501.jpg
1 J, `  X, P9 i5 G( \5 a, C gsz551.jpg
  p$ L; g' h! d3 y; ?; i  台湾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岛内丛林茂密,加之中央山脉纵贯南北,地形十分复杂。高山族等台湾先民在岛内居住生活时,经常要在藤类密布的山林中跋涉,因此发明了既锋利又实用、同时经得起粗重操作的番刀,其造型与结构都是原住民历年来丛林生活经验的积累,比起其他刀具,更加适合岛内多变的地貌环境。
3 m" _* V7 g* s+ `) J, [ gsz541.jpg 0 F7 u9 w  ?7 u3 X1 m3 C5 R
gsz531.jpg 9 k/ N2 V& b6 w2 ~# h; B2 d
gsz561.jpg
0 x# R& l5 o1 e: v9 {  高山族是由泰雅、排湾、阿美、布农、卑南、鲁凯、曹、赛夏、雅美等9个族群部落组成的,各族居住地区、生活习惯、语言及文化特征各不相同,对于番刀的称呼也大相径庭:泰雅人称其为lalao,排湾人则称为takit,鲁凯族称为lab,卑南、阿美、雅美分别称为dalaw、vunos和 pararowai,而邹族则称其pojava,布农语和赛夏语称为shinhaiday和malat。因为过去将各原部族统称为“番民”,所以高山族刀也统称为番刀。
0 J. Y" G  T# ]) n8 R+ _+ G+ \  番刀因产地和用途的不同,种类颇多,形制各异。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泰雅人使用的铜门刀,以其产地花莲县秀林乡铜门村而得名,东部各地多有使用。埔里刀主产地在南投县埔里镇,泰雅、布农族都有使用,刀形类似直刀,刀身短,刀面宽。而南投县水里镇出产的则称为水里刀,主要由布农族与邹族使用,刀形前大后小,重心接近刀尖处。此外还有六龟刀、雾台刀、台东刀,产地分别在高雄县六龟乡和台东县南王部落,刀形大同小异,使用者主要有排湾与鲁凯、卑南等族。不过,一般意义上所说的番刀,还是指铜门刀而言。 8 H# Z% |+ `/ D
  番刀根据用途不同,大小各异。通常泰雅族成年男子所佩腰刀一般全长48cm左右,其中柄长约16cm。但无论大小,番刀都与通常刀具一样,由刀身、刀柄与刀鞘3大部分构成。 6 R/ G, X* r% D/ _  s3 t8 J! V
  刀身是一把刀的主体,可以细分为刀茎、刀体、刀刃和刀背。番刀的加工过程与一般刀具并无大异。以铜门刀为例,开始是选择材料,然后以红炉加热至500℃以上,以铁锤手工将其敲平,经过反复多次锻打,将多余杂质去除,打制出刀形后,再对其表面进行抛光加工,然后装上木柄,开刃磨砺后便为半成品,同时凿制刀鞘,打眼、穿铁线、刻花并油漆上色。在进行最后的装饰之后,一把崭新的番刀便大功告成了。其他种类的番刀加工过程也与此类似。
: U& k( }3 M' m9 g
& z& L6 P& ^- V6 n  上图:①刀体;②刀背;③刀刃;④刀柄;⑤刀柄缠线
4 m3 ?) p! D: t- |: D4 @+ R  下图:⑴鞘室;⑵鞘口;⑶穿线绳孔(两对);⑷收线槽;⑸滴水角;⑹铁线;⑺、⑻鞘身上的阴刻纹饰
& I, E; l8 h8 ]3 J% N gsz511.jpg ; `. Z2 p+ I1 ]" m6 N5 T! X- o
  三种常见的刀柄形式:①缠线木柄;②环首木柄;③一体铁柄
  J0 l/ o4 T* h" U gsz521.jpg . H% g- C; R! d& K( S1 W
  刀柄选材主要考虑其硬度高、质量小、不易龟裂及茎部髓心大(易与刀茎相结合),大多选取桧木、樟木来制作。番刀刀柄多呈前细后粗的圆筒形,刀柄末端膨大呈球状,外形简洁实用。刀柄表面刻有环形细槽,并缠有铜线或纱线,现代产品也有以尼龙线或伞绳缠柄的,目的是使刀柄与手掌贴合紧密,使用时不易滑脱。有些实用性的番刀,刀柄象大陆南方柴刀一样,直接用铁片卷打而成并与刀身末端锻合在一起。刀鞘选材也很讲究,要求其具备质量轻、易雕刻、不变形等特点,盐肤木、苦楝树等都是首选。
+ T& ?$ v# V- y4 O$ ]2 K7 w; o) u' t  早期原住民手工加工的番刀,由于设备和工艺的限制,刀身多半有些凹凸不平,那是铁锤敲打后留下的痕迹,而且材质往往不够纯净,一经使用后便很快生锈,这也是保存至今的早期番刀大多刀身遍布锈坑的原因。早先制作番刀所用的钢材,都是向平原地区的汉人购买或交换而来的。在日据时期,由于钢铁缺乏,甚至使用盟军轰炸后遗留的弹片制刀。有些工匠至今还保留着用火车减震钢板来打刀的习惯,据说这种番刀结实而且锋利,可砍断铁丝而刀刃无伤。现在铜门等地制刀所用材料,都是从城市购买的工业成品,其质量与当年相比已不可同日而语。特别是以旅游纪念品形式出现的番刀,大多是用不锈钢等材料以现代机械及工艺制造,刀身硬度尚佳但缺乏弹性,往往只有观赏价值而并不实用。 0 X0 E' |0 }. t* A
  最早的铁制番刀大约出现在17世纪,在郑成功(1624-1662)收复台湾前后。从那时起,高山族原住民与大陆之间的交往才开始频繁,引进了铁制工具和一些先进的生产技术。这与原住民传说中番刀最早是从汉族铁匠那里得到的说法不谋而合。在岛内长期生产生活实践中,番刀不断进行演进,加之受到马来及小琉球群岛文化的影响,从而逐渐形成了一些不同于其他民族刀具的独有特点。0 D4 E9 n+ J* q
zcgr0s.jpg 5 ?/ Z( }( F3 K* S. q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