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扫一扫,访问微社区

查看: 927|回复: 1

北京房山云居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5 21:21: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12-5 21:24 编辑
1 _- H" @1 N! [7 d% T2 B
' @! E% h% j& S) |* ^, f- \% V+ m9 n4 w北京房山云居寺8 v  e  ?3 w& p
来源:佛学旅游
; b5 s4 o/ B  l  s6 E) i) p& _- d4 M8 `3 x
  云居寺位于北京西南郊七十多公里处房山区境内的白带山(又称石经山)西南麓。 云居寺历史悠久,保留着数量众多的唐辽时期的石、砖塔和距云居寺1公里石经山雷音洞中出土的佛祖肉身舍利,景区内除了八进主殿外还开设了“三经展陈”、文物收藏、佛教文化等十二大专题展览。 其中,尤以中国文化遗产中的稀世瑰宝石刻佛教大藏经著称于世,其历史之久,工程之大,刊刻之宏伟,被誉为“佛教圣地,石经长城”。 云居寺是佛教经籍荟萃之地,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版经号称“三绝”。“石刻佛教大藏经”始刻于隋大业年间,僧人静琬(?-639)等为维护正法刻经于石。刻经事业历经隋、唐、辽、金、元、明、六个朝代,这样大规模刊刻,历史这样长久,确是世界文化史上罕见的壮举,堪与文明寰宇的万里长城、京杭大运河相媲美,是世上稀有而珍贵的文化遗产。被誉为“北京的敦煌”、“世界之最”。
) r) c' M; L& O- c0 M6 ^ yjs0tim2.jpg
8 f9 o" N6 g- F( z3 W4 G yjs1tim2.jpg   a6 R% h) D0 |
yjs1tim3.jpg
' o$ M6 D0 d$ k& ?- V/ L- {+ [ sjgp20.jpg
8 F" @; q6 k8 a7 W, Q( W  云居寺寺内珍藏着石经、纸经、木板经,号称“三绝”。纸质经卷中有一份“舌血真经”,字迹是暗红色的,相传明崇祯(公元1628年)时期的僧人祖慧刺破舌尖,沾血书写经文,但还有些存疑。
8 u8 [6 M) D. U- J8 I" Q sjgp43.jpg 6 T# O0 U" R' P( r0 ^6 R) B
sjgp31.jpg 5 X/ I4 ?5 _$ O. V- s. r
sjgp21.jpg 7 j( V7 C5 \/ z2 U" }/ R
sjgp41.jpg
6 g# E" a: s# b sjgp42.jpg
# d+ h3 c% x" s8 Z8 U& `0 a9 N, h* @# k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5 21:24:26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12-5 21:26 编辑 % `' k5 M) O6 A4 @: j

3 _) @9 r: ]( S9 a云居寺雷音洞出土的佛舍利# f% E% y) h/ G7 K% B* ?" E
  世上仅存两粒,状如粟米大小的释迦牟尼佛祖肉身舍利,现藏国家博物馆。
* Y2 E5 H3 D4 L& t( A0 P: l; U sl1226.jpg
3 `! u/ E- J0 \6 G6 A. x( `  1981年11月26日,原房山县云居寺文物保管所工作人员在清理石经山雷音洞地面时,在拜石(雷音洞四根千佛柱中间位置,一块方形石板下)发现了明代庋藏佛舍利石函,把石函运到云居寺之后,打开石函,依次是隋青石函、明汉白玉函、隋银函、羊脂玉函,在羊脂玉函里发现了两粒状如红色粟米的佛舍利。2 G  P; T8 x( [
yjs2tim2.jpg
; S+ P/ h' L7 }5 h0 `$ l+ I sl4236.jpg * {2 E3 p2 z9 t! \4 G# r8 @
sl0226.jpg
* l% ~: a9 R! H sl3226.jpg : N) ?* z) S" u) {' t: V4 W
sl5226.jpg
) z, c  u  R/ `( g1 b sl6226.jpg
; ]# e4 u  s8 R3 d5 W3 W. R sl2226.jpg
! `0 l3 `# `* f9 S2 Q sl4226.jpg 7 v% h, d" W% E0 X0 @
  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罗炤,在石经山施茶亭遗址明代的碑文中,发现雷音洞在明代出土过佛舍利,11月26日,在雷音洞发现了佛舍利。9 V0 o7 T$ w. \& Q- t8 h
lz39bd8a.jpg ; T5 q  y  D+ i
  据史书记载,隋文帝杨坚(541-604)幼时曾寄养在尼姑智仙家中十多年。智仙说杨坚佛性自通,预言他日后定会登基,并重兴佛教。果然,杨坚做了皇帝以后,大兴佛事。隋炀帝杨广(569-618)即位后对佛教笃信依然。静琬与被炀帝尊为老师的智者同出一师,炀帝得知静琬刻经之事后,赐予舍利以为表彰。因当时战事仍频,静琬深怕舍利遭劫,将舍利安放于雷音洞中。 千年后的明万历二十年(1592年)五月十二日,达观和尚来云居寺,率侍者整理雷音洞。这时发生了一种奇异的现象:“光灿岩壑,风雷动地”。达观在垫平洞中拜石时发现下面有地穴,地穴中藏有石函,内有隋大业十二年埋下的佛舍利三粒。佛宝出世,轰动朝野。慈圣太后(1546-1614)下旨将舍利迎入宫中供养三日后重新安放在雷音洞内。5 J: O. O+ a) g8 Q
yj0tim.jpg   ?9 J9 q% k$ X% {
sydti2.jpg
1 r/ t9 Z( n( Z$ u- b* w$ E' [& H cedd9824.jpg 7 J: W+ d4 ?- D/ @9 X: G' Q
/ m+ s& S4 W6 J5 p! y1 o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