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79|回复: 2

[综合讨论] 文化热点古今谈 〈二〉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3 04:22: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新矛盾。生活本源,阳明后的百姓日用道,出现正负向两路向,一是民族劣根性的萌芽成长到恶性循环,当警惕劣根漫延,必然伤害道心与人心。二是张载和船山的继绝学,探究美好生活的民本实学与心性正蒙。从孟子的“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理路而开出,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富有日新;从荀子的礼义调理,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物欲观,开出理欲辩证的人道理欲观;从孔儒庶物人伦的仁礼忠恕诚信明德,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文明同步的天地人参,开出形上圣神導的道体仁恕明诚明明德,天人诚道与诚信道文明同道的天地神参。文明同步的物欲观,与文明同道的人类理欲观,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文明理论。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礼乐社会造就礼乐人生。完美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天下大同。美好生活的道心与人心,趋向于礼乐和谐。《易传》提出“明有性情,幽有鬼神”,船山提出“明有礼乐,幽有鬼神”,从性情相需的以性正情的人欲见天理;性为情节的天理达人欲,深刻着礼乐辩证成就美好生活的精深哲理。礼乐辩证的对立统一规律,天地神参的一分为三,神参于天地人参的一物两体为两体理一,解决的是天人的诚道与诚信道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人事尊卑,义奠于位”,“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性命通贯有“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从经济结构到人事结构的平衡点:乾易知对应坤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尊卑在位,人事理则成矛盾理一的名与实,性与命,是“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平衡点;“立纲陈常,义辨于事”。事物,人也。事物客观规律的遵循,人的知行活动,尽心尽性知天事天:穷物理,究事则的天人诚道。在人事易简理则基础上,还有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实践心性为事物运行实践验证的因果事实。刚柔地道地曰示,从质文心性的仁礼性质,性情相需文化心性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到人事刚柔心性理则的事物运行因果路,人事错位有“刚柔杂居”,乾坤气化过程有“刚柔相接险阻生”,因果成然有“刚柔相推吉凶生”。认知证验的是与非,实践效果的善与恶。“善恶是非,义判于几”。阴阳不测之几,几涉心性内外的心物理则,道心的民生利益有精微之几,心物的物理定律;质实鬼神,顺应民情的人心有危微之几,心物的化学反应。“善恶是非,义判于几”,定在于物欲平衡的天人诚道,定在理欲平衡的天人诚信道。象数互生的理势言天,天地万物已然条理的生生不息,实函斯活的质量互变,有活之理,活之体与用。始以建中,终乎大始,大中涵化的中庸体用。“进退存亡,义殊乎时”。时,即时中,现实基础与理想目标之间的中庸平衡点。如张载所说:“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船山述理的“义奠于位”、“义辨于事”、“义判于几”、“义殊乎时”,陈述是诚道与诚信道文明同道的平衡理论。
发展的不充分问题,出自心物定律,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存在音容天,“容有迹而音无方”,“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物质生产力的经济水平,决定着物欲水平和实践理性。音以节容,“非容节音”,音以成容的推而准之,音也,心物定律的音容天。船山道体论程序:“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所说的中奏以天,正是天地神参的存在理势天,成然天地人参的存在音容天。终奏物的物质经济水平,限定着物欲水平和习以性成。中庸体用成就实践理性的性命和理气,性情相需的性为情节,乃始奏人的创新活力,开拓物质经济的文明向前。始奏人与终奏物之间的文明势态,取决中奏天的限定:释放始奏人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物。哲理程式是“明诚明明德→诚信明德→诚道实德”。能否释放心性活力,发展不充分之因,定在的因之果,是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的文化环境,即中奏天的社会限定之因,是阻滞心性活力成发展不充分的文化之果。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互成因果,取决于中奏天的社会限定。
天人的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存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两体理一与天地神参),存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质量互变规律(大中涵化的实函斯活)。质量互变过程所发生的曲折和反复,存在否定之否定规律(传统儒学历史逻辑过程的哲学圆圈)。船山道体论明哲:“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会通古今通义,永恒的价值取向是: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日新,继善成性心性文化文明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理论,与马哲三大规律对接的儒学文化。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传统儒学言道体。道,路也,民所共由的理之道,天地神参的神理道之導,明诚明明德;天地人参的理气之道,明德而实德。存在道,有仁礼的中庸本体。生民立命成实德的天人诚道,有人事理则易简理得的阴阳客体,“易简立本”;生民立心成明德的天人诚信道,有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易简之善配至德”,健顺五常的刚柔主体。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欲立欲达的忠恕心性,成就人事结构合理性为易简之善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成心性理则运行的刚柔健顺,“易简之善配至德”,至德,明德与实德。船山言:“故刚柔(礼义健顺)文质(仁义健康),道原并建,而大中即寓其间。因其刚而柔存焉,因其文而质立焉,有道者之所尚也”。刚柔,人事理则的易简立本,成就心性理则的易简之善配至德:乾刚健与坤柔顺。乾气质为刚,令出如山;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保持令出如山的正确性,事变体易神有方的乾道变化;坤气质为柔顺,刚令必从为柔,效法乾健至顺,仁礼心性融入的刚柔健顺。文质,靠接动物源的食色乃性,“生民之用曰利”,物欲观的文明同步,自然人性为质;完全进入人的角色为文,文,修饰着质,人之所以为人,防避退化为禽兽,趋名逐利的质野心性;文,量变而质变着质,之所以有人的发展路,防避“正其谊不谋其利”,重义轻利的文史心性。立人之道曰义,与生民之用曰利的义利辩证理一:正义利物利民生,心性的性善必然适全人性自然。道体心性为文质,存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和体用质文。义利辩证与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同道体。义利辩证理一,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和体用质文,美好生活完美概念的富有盛德;弃义逐利与重义轻利的两极向,是践踏美好生活,成质野心性与文史心性的两极向。刚柔质文,人事心性的仁礼本体。道原并建,显然健顺五常主体运行的共由理之道,也是“大中即寓其间”,彰显中庸体用的实函斯活,大中涵化的质量互变。“因其刚而柔存焉”,乾道变化的理道定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因其文而质立焉”,神理導领理气的化文为质,天人继善,成之者性的心性文化文明;“有道者之所尚也”,天人的诚道(刚柔)与诚信道(文质)的文明同道。仁统同与礼明分的共由理道,刚柔文质的中庸体用,人能弘道有为自然的道体: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文化热点古今谈所要明晰,与现代社会文化热点靠接,文化接轨于“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学,“希横渠之正学”的船山学。文化历程的承前启后,按照历史逻辑的理性次序,有孔儒的原真理路,有传统儒学的原真理路。探究而明晰传统儒学的两条原真理路,方有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的文化接轨。即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马哲中国化的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中国化的现代文化体系构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必须清晰传统儒学两条原真理路;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探究时空性的文化接轨。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理论,新矛盾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理论,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工程的三大文化热点。传承与发展,文化热点古今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6 07:54:31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的文化热点,都要探寻传统文化的源根和源流,会通古今通义,依然要探究时空性的文化接轨,历史逻辑循序演变规律的文化衔接。
言历史逻辑,必言文化的承前与启后。社会从兴起到盛期,有因果规律成演变循序的历史过程;理论理性,从理论体系的原点到终点,有文化承前启后因果规律成演变循序的逻辑过程。理势自然而然的历史过程与逻辑过程,即历史逻辑循序演变成因果性质的规律性过程。
社会从盛到衰,有规律性成演变循序的历史过程;理论理性,从初度异化到极度异化,有因果规律成演变循序的逻辑过程。理势自然而然的历史过程与逻辑过程,即历史逻辑循序演变成因果性质的规律过程。
社会进程的曲折与反复,社会兴起→盛期→衰落→盛期的理势自然而必然成因果链条的否定之否定历史过程;理论理性,从原点到终点→初度异化到极度异化→更高阶段复归的理势自然而必然,成因果链条的哲学圆圈的逻辑过程。历史逻辑演变的曲折和反复,存有因果性质的客观规律过程的三阶段:理势自然而然的肯定阶段和否定阶段,理势自然而必然的否定之否定阶段,马哲论理的三大规律之一:即历史逻辑进程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理势自然而然与理势自然而必然的逻辑分界,都属人类知行性质的一定之理道,事物,人也。根究于人为与自然的心物矛盾,理论与实践的实证检验:从历史进程来说,道以弘人的自然浮沉,还是人能弘道的有为自然;从主流的理论体系来说,是基础化的胚胎期,还是唯物辩证的理论成熟期;从历史逻辑进程来说,天地人参阶段,还是天地神参阶段。时空性的文化接轨理论,显然接轨于天地神参阶段,必要理清肯定阶段的原真理路和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原真理路。不理清肯定阶段的原真理路,决不可能有明晰的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原真理路。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原真理路失,时空性的文化接轨理路断失,也不会有原真理路的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错谬的文化接轨多路向。接轨于失真的否定阶段,否定阶段的异化极度,对肯定阶段理论作唯心的教条性理解,文化接轨铸成大错了。若否定阶段到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原真理路不清晰,肯定阶段的基础化胚胎期的理性逻辑不会清晰,原点到终点的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的规律性过程肯定不会清晰,失去理性逻辑发展的整体性和完善性,也就无法真正成为后人通经正经接着说的文化经典,不能明晰否定阶段与否定之否定阶段的文化性质,文化接轨徒劳无功。肯定阶段主流位置的历史逻辑不清晰,带来对非主流学派思想体系的认识错谬性。若接轨于“蔽于一曲,闇于大理”,肯定阶段的非主流体系,时空性的文化接轨阶段错谬,接轨的文化理论错谬,谬上加谬,荒唐的文化错谬!
文化热点的文化理论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正本清源,会通古今通义寻找出时空性文化接轨的传统优秀文化。若不能辨析文化接轨多路向的文化错谬,近百年的文化乱相路持续,依然是不能自持的中国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8 08:43:13 | 显示全部楼层
《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热播,有文化深度的电视剧陆续推出。前几天我沉迷于电视剧《穆桂英挂帅》,学思与沉思。艺术创作,章节与小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有虚构。总体来说,基本符合北宋时代的文化环境和社会现实。读宋章回小说,《杨家将演义》、《说岳全传》,《水浒传》等,与读《隋唐演义》、《三国演义》等小说,足以感觉到汉唐无宋明之道,不一样性质的文化时代。宋太祖初定天下,鉴于历史的政*变国难,王朝陵替,都与拥有兵权、久战沙场的武将相关,与赵匡胤政权的陈桥兵变一样,成势者“窃”国,赵匡胤切身体会。为保宋朝赵天下,杯酒释兵权,放马归南山,刀枪入库,共打天下出生入死,换来是无情无义、心灰意冷的茅庐归隐,道佛隐居。得一失一的另一极端,文“强”武弱,兵无操练缺将帅,纸上谈兵庸才多。国家积弱,开始多事之秋,屡受外夷骚犯。从北宋辽患犯境,金掳徽钦南北分,到蒙古铁蹄厓山亡,开始汉夷王朝陵替路。得的所谓“文”强,非文以理益质礼载道,文理协同政道经世治用于经济文化繁华的国家强盛,而是靠近法家维稳君主政权的忠君报国路。忠君弃民本,非执君臣职责的礼义规范,君死臣忠,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效法愚忠;非执父子血缘慈孝成责任仁爱,庶物人伦知礼义的至情至理,而是伦理至上情弃知钝的愚孝。传统儒学民本实学及至情至理的伦理模式被教条化曲解,转折为尊卑定理的天命定理模式,不以一毫私意自蔽,私欲自累的道德内修,浑然与天地万物同体的浑然天理,坚执人道人事当然之理的天地本性,制限习以性成的气质之性。宋明理学的“文”强,积习成陋于“死”理。失民本死守纲常无变通,轻民生死守伦理失庶物人伦道。孟子的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得光辉弃充实何有光辉?《易传》天地人参的价值观是富有与盛德,得盛德弃富有何有盛德?失武略成兵力衰弱,所得“文”强,又是“蔽于一曲,闇于大理”的异化儒学。从魏晋南北朝大动乱期鼎足的儒道佛,走到五代十国动乱期后,治世道德,乱世道佛的儒道佛互补的文化盛行,宋明理学定理内修制限实理的因循守旧于祖宗法,损益墨守无质变革新。宋仁宗的优柔寡断墨守君道,朝臣议政守旧庸陋墨守臣道,京城百姓惶恐不安于女子挂帅墨守伦理道。如此的文化大环境,只能造就循规守旧成孱弱国力受人欺,流失唐宋变革的顺乎物则的天下走势。心物环境神智缺失惹鬼诈,恰恰又是内奸滋生,害国害民,得道逞凶的文化土壤。能竭力举荐穆桂英挂帅之正义有识者,唯佘太君、八贤王,呼延赞而已。沧海一粟,“离人之情欲求之,使之忍而不顾之谓理”的文化大环境,以理杀人,无可奈何花落去矣!
有儒学异化,必有脉理传承。张载提出“一物两体,气也;一故神,二故化,此天之所以能参也”。神参天地的神化理道,该究政*变国难,王朝陵替的所以然之理,造就文武理道的制度环境与文化理论当要探究。“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逻辑精粹:“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的亲民道。出自《大学》的开宗明义:“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易传》亦言:“乾以易知,坤以简能。易则易知,简则易从。易知则有亲,易从则有功。有亲则可久,有功则可大。可久则贤人之德,可大则贤人之业。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矣;天下之理得,而成位乎其中矣”。《易传》以易简性命通贯诚者天道言亲民德业;《大学》言大中涵化成体用中庸言继善成性的止于至善,“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新民道,即明明德的亲民道。朱熹修改亲民为新民,“言明明德、新民,皆当至于至善之地而不迁。善必其有以尽天理之极,而无一毫人欲之私也”。形上導致力于继善成性的亲民道,异化成定理内修止于至善的新民道。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