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13|回复: 1

[综合讨论] 文化热点古今谈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13 04:32: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自去年中办与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后,文化热点陆续出现。《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热播,显然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事实,需要文化理论跟上时代潮流;十九大提出的新矛盾论,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理论,即反映现代生活的文化热点,也从传统优秀文化的理论逻辑中,寻找其逻辑源根和源流,有着人道诚信义理逻辑的古今会通。拙文:文化热点古今谈。
一、《人民的名义》电视剧热播,显然文化事实:世道人心几乎无法收拾的文化环境,造就官场贪腐,引发流俗禽兽的文化心性,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事实。
联想到文革,宋明理学定理(尊卑定理的天命之谓理)内修(不以丝毫私意自蔽、私欲自累)的文史心性模式,在现代社会重演的新定理(叫你干啥就干啥的螺丝钉精神)内修(兴无灭资、斗私批修)的文史心性模式,造就悲惨人生(走资派与学术权威等)、磨难人生和坎坷人生(如知青运动),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事实。因于文化事实,从历史逻辑的演变循序,探究传统优秀文化义理精深和智慧积淀。
从张载提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到船山提出“理道定所定命定性”的理念,述明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理论。传统优秀的文化成果,对文革与官场贪腐的文化事实作出唯物辩证的理论质正。
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理论,深刻文化理道:文化清明,协同政治清明,弘道于经济繁华,方是真正的国家强盛。探究文化清明,历史出现三次文化周期的接续:经济变革→政治变革→文化变革。
1)盛唐后出现的唐宋变革论,由顺乎物则天下之变引发的经济变革→北宋时代历次变法的政治变革→明清之际实学与启蒙文化思潮。政治变革的失败,成专制衰落恶果的汉夷王朝两度陵替。满清的文化逆转,终结了文化变革。文化变革失败的文化遗留症,阳明后的思想解放运动成然百姓日用皆道负面走向,谁当皇帝都要穿衣食饭的自扫门前雪。民族劣根萌芽生长,因满清专制的文化环境而泛滥成灾。难得糊涂苟且偷安自管自的顺民心性,屈服于专制淫威,再没有孔子的三军可夺帅,不可夺志的人格尊严,再没有孟子伐纣无道为残贼一夫的社会正义,再没有汉唐时代有道伐无道的经世致用,促成王朝更新的文化心性。即造就了所谓康乾盛世,又隐潜着民族灾难和文化衰落的心性病根。病根继续恶化,抗日战争时代竟出现数百万汉奸、伪军的民族败类群体。以之引证,国民心性健康与否,乃是国家民族生机发展的命脉。中华曾有辉煌的盛唐,唐宋变革流失,开始社会衰弱期的汉夷王朝陵替;满清曾有所谓康乾盛世,旋即写上中华民族最耻辱的一页,痛症:民族劣根泛滥,心性文化退化,痛心疾首的历史借鉴!
2)冲击一回应引发洋务运动的经济变革→维新与共和的政治变革→五四运动的文化变革。共和政制的形式阶段完成,专制文化大环境依旧,引发了五四运动。批判文化专制,倡扬民主科学的文化大方向正确,却因满清文化逆转的遗留症,造成批专制误批孔子的批判错位,文化恶果的遗留症延流至今:视儒学一脉相承为铁板一块,掀动挺儒与反儒的世纪论战,至今激烈依然;言必孔子失孔儒的原真理路,孔子成为任人打扮的小姑娘,何时归真?以宋明理学为内圣的传承基础,失传统儒学的原真理路,引发中西文化碰撞路;西化说与国粹说,中体西用说与西体中用说的文化争执和拗曲,引发百年文化的乱相路;视治乱世循环的儒(定理内修)、道(虚)佛(空)文化互补为传统优秀文化,完全断送了论理美好生活的民本实学,失去了传统儒学历史逻辑演变规律的哲学圆圈,失去了时空性的古今文化接轨。
3)共和国的历史进程,前三十年停滞传统文化的正常研究,以马克思主义指导中国的社会实践。马克思主义由苏俄联共诠释,失传统儒学逻辑原真的文化土壤去理解和接受,是逻辑原真的马克思主义?宋明理学定理内修的文史心性模式在现代社会重演,走到文革极度的危机和困境。绝地重生,改革开放的经济变革→深化改革时代法治社会的政治变革→传统优秀文化传承和发展工程的文化变革。经历了文革时代文史和改革开放时代质野对文化心性的折腾和损伤,官场贪腐塌方式的恶性事件触目惊心,《人民的名义》揭露的贩毒地域群体性事件,法网恢恢的贩卖妇女儿童及电信诈骗的地域群体恶性事件等。高科技的经济发展,带来高科技犯罪事件也在升级,民族劣根性继续发酵作恶。目睹民族劣根史,文化变革刻不容缓。
文化清明两层次,形上学术的文化清明,自然时代船山的人道理欲观。“于天理达人欲,更无转折”,释放心性活力的创新开拓,顺乎物则天道酬勤的经济发展,明晰“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的道体论。“于天理达人欲,须有安排”的公平正义,人道诚信义理通行的理欲辩证。转入商品时代的马哲中国化,完成现代转型的儒学人道理欲观。批判资本主义自由时代的罪恶:对内发生经济危机之所以然,对外侵略霸道的强者竞争文化负面。精深洞明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生质变的所以然之理。深刻领会遵循商品经济规律和剩余价值规律,必然与人道诚信义理通贯的社会规律。现代儒学的人道理欲观,依然是天人的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古今义理会通的文明同道。
古今义理会通文明同道的理道定所,依然是“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人心)的社会(道心)文化。心性的形下器道质文中庸的心性文化层次,文质彬彬的君子斯文引领社会的心性潮流。随着经济科技的发展与性命学通贯,适应社会潮流发展国民的心性文化素质。中庸体用的社会质文,仁义健康与礼义健顺的仁礼心性,文明健康的社会心性文化。   
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日益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的新矛盾。生活本源,阳明后的百姓日用道,出现正负向两路向,一是民族劣根性的萌芽成长到恶性循环,当警惕劣根漫延,必然伤害道心与人心。二是张载和船山的继绝学,探究美好生活的民本实学与心性正蒙。从孟子的“实而有光辉之谓大”的理路而开出,容光而不穷于所受的富有日新;从荀子的礼义调理,养人之欲,给人以求的物欲观,开出理欲辩证的人道理欲观;从孔儒庶物人伦的仁礼忠恕诚信明德,物质经济发展与物欲需求增长文明同步的天地人参,开出形上圣神導的道体仁恕明诚明明德,天人诚道与诚信道文明同道的天地神参。文明同步的物欲观,与文明同道的人类理欲观,是实现美好生活的文明理论。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礼乐社会造就礼乐人生。完美家庭伦理,社会伦理,天下大同。美好生活的道心与人心,趋向于礼乐和谐。《易传》提出“明有性情,幽有鬼神”,船山提出“明有礼乐,幽有鬼神”,从性情相需的以性正情的人欲见天理;性为情节的天理达人欲,深刻着礼乐辩证成就美好生活的精深哲理。礼乐辩证的对立统一规律,天地神参的一分为三,神参于天地人参的一物两体为两体理一,解决的是天人的诚道与诚信道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人事尊卑,义奠于位”,“天地万物已然之条理”,性命通贯有“健顺五常,天以命人而人受为性之至理”,从经济结构到人事结构的平衡点:乾易知对应坤简能,“易简而天下之理得”的尊卑在位,人事理则成矛盾理一的名与实,性与命,是“循理而应乎事物”的平衡点;“立纲陈常,义辨于事”。事物,人也。事物客观规律的遵循,人的知行活动,尽心尽性知天事天:穷物理,究事则的天人诚道。在人事易简理则基础上,还有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实践心性为事物运行实践验证的因果事实。刚柔地道地曰示,从质文心性的仁礼性质,性情相需文化心性的“情伪相感而利害生”;到人事刚柔心性理则的事物运行因果路,人事错位有“刚柔杂居”,乾坤气化过程有“刚柔相接险阻生”,因果成然有“刚柔相推吉凶生”。认知证验的是与非,实践效果的善与恶。“善恶是非,义判于几”。阴阳不测之几,几涉心性内外的心物理则,道心的民生利益有精微之几,心物的物理定律;质实鬼神,顺应民情的人心有危微之几,心物的化学反应。“善恶是非,义判于几”,定在于物欲平衡的天人诚道,定在理欲平衡的天人诚信道。象数互生的理势言天,天地万物已然条理的生生不息,实函斯活的质量互变,有活之理,活之体与用。始以建中,终乎大始,大中涵化的中庸体用。“进退存亡,义殊乎时”。时,即时中,现实基础与理想目标之间的中庸平衡点。如张载所说:“极其大而后中可求,止其中而后大可有”。船山述理的“义奠于位”、“义辨于事”、“义判于几”、“义殊乎时”,陈述是诚道与诚信道文明同道的平衡理论。
发展的不充分问题,出自心物定律,物质与精神的辩证关系:“天下之变,皆顺乎物则者也;天下之疑,皆允乎人心者也”。存在音容天,“容有迹而音无方”,“推而准之于无穷,皆是物也”。物质生产力的经济水平,决定着物欲水平和实践理性。音以节容,“非容节音”,音以成容的推而准之,音也,心物定律的音容天。船山道体论程序:“始奏以人,中奏以天,终奏以物,均一之化备矣”。所说的中奏以天,正是天地神参的存在理势天,成然天地人参的存在音容天。终奏物的物质经济水平,限定着物欲水平和习以性成。中庸体用成就实践理性的性命和理气,性情相需的性为情节,乃始奏人的创新活力,开拓物质经济的文明向前。始奏人与终奏物之间的文明势态,取决中奏天的限定:释放始奏人心性活力顺乎物则的终奏物。哲理程式是“明诚明明德→诚信明德→诚道实德”。能否释放心性活力,发展不充分之因,定在的因之果,是发展的不平衡;发展不平衡的文化环境,即中奏天的社会限定之因,是阻滞心性活力成发展不充分的文化之果。发展不平衡与不充分互成因果,取决于中奏天的社会限定。
天人的诚道与诚信道的文明同道,存对立统一的矛盾规律(两体理一与天地神参),存事物量变到质变的质量互变规律(大中涵化的实函斯活)。质量互变过程所发生的曲折和反复,存在否定之否定规律(传统儒学历史逻辑过程的哲学圆圈)。船山道体论明哲:“生乎自然而不袭古今擬议之名”,会通古今通义,永恒的价值取向是:容光不穷于所受的富有日新,继善成性心性文化文明的“命者命此焉耳,性者性此焉耳”。人民对美好生活日益需求,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理论,与马哲三大规律对接的儒学文化。
三、人类命运共同体,传统儒学言道体。道,路也,民所共由的理之道,天地神参的神理道之導,明诚明明德;天地人参的理气之道,明德而实德。存在道,有仁礼的中庸本体。生民立命成实德的天人诚道,有人事理则易简理得的阴阳客体,“易简立本”;生民立心成明德的天人诚信道,有心性理则的乾刚健与坤柔顺,“易简之善配至德”,健顺五常的刚柔主体。机会平等的人事机制,欲立欲达的忠恕心性,成就人事结构合理性为易简之善的理道定所;定位定性成心性理则运行的刚柔健顺,“易简之善配至德”,至德,明德与实德。船山言:“故刚柔(礼义健顺)文质(仁义健康),道原并建,而大中即寓其间。因其刚而柔存焉,因其文而质立焉,有道者之所尚也”。刚柔,人事理则的易简立本,成就心性理则的易简之善配至德:乾刚健与坤柔顺。乾气质为刚,令出如山;健,“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保持令出如山的正确性,事变体易神有方的乾道变化;坤气质为柔顺,刚令必从为柔,效法乾健至顺,仁礼心性融入的刚柔健顺。文质,靠接动物源的食色乃性,“生民之用曰利”,物欲观的文明同步,自然人性为质;完全进入人的角色为文,文,修饰着质,人之所以为人,防避退化为禽兽,趋名逐利的质野心性;文,量变而质变着质,之所以有人的发展路,防避“正其谊不谋其利”,重义轻利的文史心性。立人之道曰义,与生民之用曰利的义利辩证理一:正义利物利民生,心性的性善必然适全人性自然。道体心性为文质,存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和体用质文。义利辩证与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同道体。义利辩证理一,中庸理则的心性质文和体用质文,美好生活完美概念的富有盛德;弃义逐利与重义轻利的两极向,是践踏美好生活,成质野心性与文史心性的两极向。刚柔质文,人事心性的仁礼本体。道原并建,显然健顺五常主体运行的共由理之道,也是“大中即寓其间”,彰显中庸体用的实函斯活,大中涵化的质量互变。“因其刚而柔存焉”,乾道变化的理道定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因其文而质立焉”,神理導领理气的化文为质,天人继善,成之者性的心性文化文明;“有道者之所尚也”,天人的诚道(刚柔)与诚信道(文质)的文明同道。仁统同与礼明分的共由理道,刚柔文质的中庸体用,人能弘道有为自然的道体:人类命运的共同体。
文化热点古今谈所要明晰,与现代社会文化热点靠接,文化接轨于“为往圣继绝学”的张载学,“希横渠之正学”的船山学。文化历程的承前启后,按照历史逻辑的理性次序,有孔儒的原真理路,有传统儒学的原真理路。探究而明晰传统儒学的两条原真理路,方有古今文化转换,中西义理会通,时空性的文化接轨。即自然经济时代的传统儒学,走向商品经济时代的现代儒学,马哲中国化的传统文化现代化,西方文化中国化的现代文化体系构建。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必须清晰传统儒学两条原真理路;传统优秀文化的发展,探究时空性的文化接轨。文化环境造就文化心性的文化理论,新矛盾论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文化理论,是传统优秀文化的传承发展工程的三大文化热点。传承与发展,文化热点古今谈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2-16 07:59:40 | 显示全部楼层
时代的文化热点,都要探寻传统文化的源根和源流,会通古今通义,依然要探究时空性的文化接轨,历史逻辑循序演变规律的文化衔接。
言历史逻辑,必言文化的承前与启后。社会从兴起到盛期,有因果规律成演变循序的历史过程;理论理性,从理论体系的原点到终点,有文化承前启后因果规律成演变循序的逻辑过程。理势自然而然的历史过程与逻辑过程,即历史逻辑循序演变成因果性质的规律性过程。
社会从盛到衰,有规律性成演变循序的历史过程;理论理性,从初度异化到极度异化,有因果规律成演变循序的逻辑过程。理势自然而然的历史过程与逻辑过程,即历史逻辑循序演变成因果性质的规律过程。
社会进程的曲折与反复,社会兴起→盛期→衰落→盛期的理势自然而必然成因果链条的否定之否定历史过程;理论理性,从原点到终点→初度异化到极度异化→更高阶段复归的理势自然而必然,成因果链条的哲学圆圈的逻辑过程。历史逻辑演变的曲折和反复,存有因果性质的客观规律过程的三阶段:理势自然而然的肯定阶段和否定阶段,理势自然而必然的否定之否定阶段,马哲论理的三大规律之一:即历史逻辑进程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理势自然而然与理势自然而必然的逻辑分界,都属人类知行性质的一定之理道,事物,人也。根究于人为与自然的心物矛盾,理论与实践的实证检验:从历史进程来说,道以弘人的自然浮沉,还是人能弘道的有为自然;从主流的理论体系来说,是基础化的胚胎期,还是唯物辩证的理论成熟期;从历史逻辑进程来说,天地人参阶段,还是天地神参阶段。时空性的文化接轨理论,显然接轨于天地神参阶段,必要理清肯定阶段的原真理路和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原真理路。不理清肯定阶段的原真理路,决不可能有明晰的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原真理路。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原真理路失,时空性的文化接轨理路断失,也不会有原真理路的否定阶段和肯定阶段,错谬的文化接轨多路向。接轨于失真的否定阶段,否定阶段的异化极度,对肯定阶段理论作唯心的教条性理解,文化接轨铸成大错了。若否定阶段到否定之否定阶段的原真理路不清晰,肯定阶段的基础化胚胎期的理性逻辑不会清晰,原点到终点的历史逻辑演变循序的规律性过程肯定不会清晰,失去理性逻辑发展的整体性和完善性,也就无法真正成为后人通经正经接着说的文化经典,不能明晰否定阶段与否定之否定阶段的文化性质,文化接轨徒劳无功。肯定阶段主流位置的历史逻辑不清晰,带来对非主流学派思想体系的认识错谬性。若接轨于“蔽于一曲,闇于大理”,肯定阶段的非主流体系,时空性的文化接轨阶段错谬,接轨的文化理论错谬,谬上加谬,荒唐的文化错谬!
文化热点的文化理论有助于对传统文化的正本清源,会通古今通义寻找出时空性文化接轨的传统优秀文化。若不能辨析文化接轨多路向的文化错谬,近百年的文化乱相路持续,依然是不能自持的中国文化。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