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5|回复: 0

[游艺民俗] 马街书会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2 17:18:1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马街书会
来源:文化河南

  马街书会,民间又称“十三马街书会”,是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数百年来一直流传的民间曲艺行当会。每年农历正月十一至十三,全国数以千计的曲艺艺人便来此拜师学艺、展示技艺、切磋交流。正月十三正会当天更是热闹非凡。发展至今,马街书会已成为各地曲艺艺人特别是说唱艺人的盛会。作为民族音乐理论的研究人员,我们不禁要思考:为什么马街能够形成如此规模的民间音乐聚集现象?哪些因素促成了这一现象的形成?书会中涵盖了哪些曲种和音乐形态?艺人的现状如何?有关专家对于以上这些方面的探索和研究,旨在发掘马街书会对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意义。
  马街书会是一种汉族民间曲艺盛会,被称为中国文化史上的一大奇观,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城南5公里处的杨庄镇马街村,是全国各地说唱艺人的“朝拜圣地”。每年农历正月十三,全国数千名曲艺艺人负鼓携琴汇聚于此,在火神庙旁举行祭拜师祖和收徒拜师仪式。他们以天作幕,以地为台,以曲会友,亮书、卖书。京韵大鼓、山东琴书、三弦书等40多种曲艺曲种和上千部传统及现代曲目在这里集中展现。2006年,马街书会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3年河南省宝丰县马街书会被河南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联合命名为河南省首批省级特色文化基地。
mejss01.jpg
  一、地理环境
  马街位于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境内。宝丰县位于平顶山市区西部,南依沙河与鲁山,北滨汝水,西倚伏牛山,层峦叠嶂。宝丰县于1995年被中国曲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曲艺之乡”,同时还是“魔术之乡”以及“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宝丰历史悠久,物产丰富。隋、唐时曾先后称为汝南县、滍阳县、武兴县、龙兴县。北宋时更名宝丰。宣和二年(1120年),因当时县境内矿藏丰富,且有白酒酿造,汝官瓷烧制,冶铁工场等资源工艺,宝货兴发,物宝源丰,因此奉敕赐名宝丰县。
  二、马街书会的起源与习俗
  马街古时即为中州名镇,原名马渡店,后又称过马渡街,历史上也是一个“商贾云集,物产集散”的繁盛之地。据马街村火神庙及广严寺碑刻记载:书会最早起源于公元1316年前后的元代,至今已680余年。马街书会历史久远,关于其起源也是众说纷纭,流传最广的说法是“悼师说”。元代,马街一位名叫马德平的老艺人,卒于正月十三。他桃李满天下,弟子们为纪念他,每年正月十三便前来马街献艺,年复一年,相传成习。除此之外,还有“颂德说”“还愿说”“会艺说”“祭祖说”等十余种主要版本。
  马街书会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习俗,这些习俗也随着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迁。有历经数百年传下来的传统风俗,也有建国以来形成的新特色,充分体现了马街书会作为一种民俗现象具有民族性、集体性、变异性、传承性以及神秘性的特点。
  “赶会”是指每年正月十三,数千艺人和十几万观众从全国各地赶来马街参加书会。马街书会的场面之大,人数之众,壮阔非常,曾有诗云曰:“一日能看千台戏,三天可听万卷书”。书会也曾被世界纪录协会认证为“世界最大规模的民间曲艺大会”。
  马街书会不仅是一项说唱艺人交流表演、群众欣赏的盛事,更是艺人们展示技艺以吸引观众前来邀请的传统艺术市场性活动。这种艺人卖书,群众买书(又称“请书”),商定书价的整个过程被称为“写书”。人们“请书”的目的也多种多样,有的为老人祝寿,也有的为娶妻、生子及乔迁之喜助兴等等。“写书”成功后,写书人把艺人的道具取走一件并留下定金,会后艺人便按约定地点前去表演。
  近代以来,历届马街书会都会评出“书状元”,指的是通过相关部门调查认定、在当次书会上演唱最好且写价最高的艺人。“书状元”们不仅能够获颁发荣誉证书、“状元绶带”,宝丰县还在书场为历届状元们设立群雕。这一举措每年都激励着大批艺人前来献艺,对传承和振兴书会起到了积极作用。
  从传统音乐文化保护的角度来说,这些独特的书会习俗为我们对民族音乐的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笔者有感于马街书会对于传统艺术的保护作用,认识到只有将民族音乐深深根植于民间土壤之中,方能使民族音乐生生不息且能够更加完整地传承和发展。
  三、主要曲种和音乐形态
  马街书会音乐类的表演形式以说唱音乐为主。每年都会聚集来自全国各地十几个省市、一百多个县市的曲艺艺人到会。历年书会上表演的主要曲种包括河南坠子、河南曲剧、三弦书、大曲调子、山东琴书、道情、评词、南阳鼓词、京韵大鼓、河洛大鼓等,多达三十余种。受地理因素影响,河南坠子在书会的声势尤为浩大。
  河南坠子,俗称“坠子书”、“坠子”,是一种由道情、民间音乐品种三弦书以及莺歌柳合流而产生的曲种。它的唱腔体式采用主曲体体式。在演唱时,单人演员需手持檀木或枣木简板;两人合作时,一人打简板演唱,一人弹奏坠琴同时击打脚梆。由于河南坠子流传甚广,多年来受地域语言和母体影响,坠子书的型态按流行地区逐渐形成了中路、东路和北路三大风格。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前后,随着乔清秀和乔利元、董桂枝、程玉兰先后入津,形成了有“坠子三老”之称的乔派、董派和程派三大流派。河南坠子的流传范围很广,在其他地区也出现了许多坠子名家和流派,这其中既有以天津曹元株为首,融合乔、董、程三派唱腔特点的曹派唱腔;也有山东名家徐玉兰结合越剧、黄梅戏、京剧、豫剧、民歌等艺术形式的音调特点创立的徐派坠子。
  作为河南坠子的发祥地,河南本土的名家更是不胜枚举。这其中以赵铮为领军人物。作为河南坠子赵派创始人,“赵铮的表演因人而异,又因情而转,不但注意声音造型和身段造型,还注意情绪转折和语气变化。在表演风格上,她既有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的豪放,也有十七八女子,执红牙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的婉约。她的舞台作风统一基调是大方,准确,雅而不板,俗而不媚。”
  四、对于民族音乐学研究的意义
  综上所述,马街书会的在音乐研究特别是民族音乐学领域的学科研究价值不言而喻。首先,马街书会是民族音乐学研究原始资料收集的重要基地。马街书会作为一个以说唱音乐表演为主的集会,在短短数天就能聚集数以十万计的参与者,这是说唱音乐研究领域一个不可忽视的民俗现象。据不完全统计,2016年马街书会的参与人次达到二十万人。这其中,专业的艺人、半从事其他劳动半专业表演的艺人和完全来自民间的艺人各占相当的比例。不仅如此,艺人构成的地域范围之广、跨度之大,使得马街书会能够涵盖数十种各地不同种类的说唱音乐。作为一个艺人包含性如此之广、曲种如此之多、参与人数如此之众的现象级盛会,马街书会为学者们全面地了解说唱音乐提供了最佳视窗。通过书会,研究人员能够深入调查和了解我国的说唱音乐,特别是中原地区说唱音乐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的型态特征。同时,也能够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大量的素材、数据和研究案例。
  其次,作为说唱音乐的综合性集会,马街书会能够为民族音乐学的研究提供许多极具价值的研究方向。例如:在说唱曲目选择方面,以河南坠子为例,选择演唱现代新剧目的艺人比例有所增长。而在传统剧目中,又以《英烈传》《七侠五义》《呼延庆打擂》等侠义类作品更加受到观众的欢迎。这些现象一方面能够帮助我们深入了解说唱音乐与社会发展历史变迁之间的关系,这其中包括演唱曲目、伴奏器乐及演奏方式等说唱形式的变迁。另一方面能够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基层人民群众特别是农民观众的音乐审美,从而探索说唱音乐本身的发展与观众音乐审美之间的共生关系。另外,通过与艺人的交流和对书会习俗的了解,也能够使我们对于民间音乐艺术传承的原生形式(如师徒传承等)产生更清晰合理的认识,从而在中国民间传统音乐的保护与传承方面做出进一步的努力。
  五、结语
  宝丰县马街书会作为传承了近700年的曲艺盛会,本身就是中华民族优秀民间文化风俗传承的“活化石”,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社会价值。对于音乐研究者来说,马街书会更是说唱音乐文化的集中体现,值得我们从中进一步去探索与发掘民族音乐的魅力。
mejss11.jpg
mejss21.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