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8|回复: 0

敦煌莫高窟的守护神常书鸿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12-29 19:06:0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好蛋 于 2017-12-29 19:14 编辑 ' u& `6 _) J% ~

% p2 S7 G- q* }3 {1 P" j敦煌莫高窟的守护神常书鸿/ T2 F% Z. h! n0 Y, e$ U) G
来源:常氏名人* k+ v$ ^/ k, G, v. |2 w0 o

3 ]4 F* S# }7 |( @0 I9 a; F* H' f  常书鸿,1904年4月出生于杭州,著名画家,敦煌学奠基人,第一任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为敦煌艺术的保护和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 _* c6 E* E" S8 t4 D/ z% X
  常书鸿自幼喜欢艺术,而他的父亲是个信奉实业救国的人,执拗地把他送到工业学校去读书。无奈之下,他选择了与绘画有关的染织专业,并参加了由画家丰子恺(1898-1975)等人组织的西湖画会。为了进一步深造,1927年他去了法国,在法国他把一切时间都用来学习法文和绘画,后来终于考上了里昂中法大学的公费生,毕业后他又取得了里昂市公费奖学金,并转到巴黎高等美术学校继续深造。留学十年间,他取得了卓越的成就,许多油画作品获金奖或被国家博物馆收藏。虽然在法国获得了令人羡慕的荣誉和良好的生活条件,但他始终不忘报效祖国。1935年秋,常书鸿在巴黎塞纳河畔一个旧书摊上,偶然看到由法国人伯希和(1878-1945)编辑的一部名为《敦煌图录》的画册。全书共分六册,约400幅有关敦煌石窟和塑像照片,他十分惊奇,方知在祖国还有这样一座艺术宝库存在,而且在国外引起了轰动,中国人自己却不知,他内心感到一种震撼。为了敦煌艺术宝库,他放弃了优越的生活条件和工作环境,毅然回到了祖国。" [8 K  Z3 y" F
fzkp0.jpg
# j7 L3 f/ p# Q" r, B6 V) q bxhgp0.jpg + w; |1 o2 V  G; @& f
  回国之后,他一直挂念着莫高窟的保护工作,向往着早日实现梦想。功夫不负有心人。在国民党元老于右任(1879-1964)的建议下,终于促成了设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的设想。常书鸿为首任"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担负起了筹备"敦煌艺术研究所"的重任,终于实现了他的夙愿。
! C" m* n& a3 q1 {. u9 O$ w5 x yyrlx0.jpg   I2 Z; z4 Z) H
  1943年3月27日,常书鸿肩负着重任,经过几个月艰苦的长途跋涉,终于到达了盼望已久的敦煌莫高窟。初到莫高窟,他心旷神怡,犹如步人仙境,心情非常激动,彻夜难眠。但是,这种感觉很快就消失了。因为接着面临的是重重困难,生活条件非常艰苦,与在法国的条件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按他自己的话说:“从我们到达莫高窟的第一天起,我们就感到有种遭遗弃服'徒刑'的感觉压在我们的心头,而这种压力正在与日俱增。”由此可知敦煌莫高窟的生活条件有多艰苦。尽管如此,他们仍然坚持着,其信念一点也没改变。到了1944年的秋天,教育部正式批准成立"敦煌艺术研究所",常书鸿任所长。然而,正当他们干得起劲的时候,想不到的事发生了。刚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敦煌艺术研究所",因政局不稳,财力紧张,教育部宣布解散。这是1945年春天,对于任何困难他们都能克服,而对于这个消息,他们实在是无法理解。然而常书鸿决定领导着大家继续干下去。他说:“我们的工作本来就是全凭自己的力量干起来的,研究所的撤销或不撤销,实际意义不大。”他把全部心血都倾注于事业,其余什么也顾不得。为此,妻子因忍受不了这里艰苦生活条件、决然离家出走,丢下两个孩子无人照管。本来工作中困难重重,妻子离去又是雪上加霜,更使他受到了致命的打击。但是他的决心从来没有动摇过,无论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要坚持工作下去。
% ?* I, `' x7 x: }9 _! U+ W8 e  解放后,从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员会文化事业局,转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常书鸿继续担任所长。他积极组织敦煌文物研究所制定研究规划、展开研究工作,为本所研究工作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在此期间,常书鸿撰写、发表了许多有关研究论著,如《敦煌艺术特点》、《从敦煌艺术看中国的民族艺术风格及其发展特点》、《敦煌艺术的渊流与内容》、《敦煌莫高窟艺术》等都代表了当时我国敦煌艺术研究的最高水平。他临摹了许多敦煌壁画,还创作了一大批以石窟为题材的油画,都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此后至1994年又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
3 T. w; v2 v# W9 I( P1 e+ R; i  常书鸿把他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艺术。在几十年的艰苦生活和工作中,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但他仍然义无反顾,为保护莫高窟默默地奉献。他的奉献精神得到了高度赞扬,被誉为“敦煌的守护神”。他自己曾说过:“我不是佛教徒,不相信‘转生’。不过,如果真的再一次托生为人,我将还是‘常书鸿’。我要去完成那些尚未做完的工作。”* l1 e& Z7 i' M
csh690.jpg
* r/ X, J2 ]& a$ r' Q" C; A; Y dh444.jpg
6 S; h9 }1 l' n" a/ y7 b  个人生平:$ k  x! i0 f2 @4 [
  常书鸿,1904年4月6日出生于杭州市,1918年考入浙江省立甲种工业学校(浙江大学前身)预科,学习染织专业,1923年染织毕业,留校任教。3 M3 c& B% T9 ^$ x6 k7 i$ \
  1925年任省立工业专科学校美术教员,1926年,学校转为浙江大学工业学院,任本科美术教员。
8 Y7 J: i; ~: S; H: W: s  1927年6月,带职自费赴法国留学,11月考入法国里昂美术专科学校预科学习。一年后提前升入专科,学习油画。
* g. g6 k6 D) f! A4 q3 D* t  1936年受教育部部长王世杰(1891-1981)之邀,回国任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教授。3 Y% E4 h" O7 x2 C. F$ C" C/ t
wsj0lf.jpg
* i* ^# b* ]( C: e1 v  1938年抗战爆发后,随国立艺专迁校云南,任代理校长之职。/ r4 c7 C  ^$ q8 g) s
  1940年离开艺专,任教育部美术教育委员会常委,兼秘书。% u" L) r" k9 _2 X
  1942年9月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筹委会成立,任副主任。' T0 _5 o. Z7 s( Y# N
  1943年3月到达敦煌。+ C) P+ s+ C- g3 c3 H1 x
  1944年元旦,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任所长。6 B6 q* Q9 I$ ^3 R0 a8 Z
  1951年敦煌艺术研究所归属中央人民政府文教委文化事业局,转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任所长。4 Y& Z! U4 R" u8 Q) q7 n. w
  1958年元月,“敦煌艺术展”在日本东京开幕。. v$ L% C4 u6 |
  1982年3月,调任国家文物局顾问,敦煌文物研究所名誉所长,举家迁往北京;同年4月回母校浙江大学参加85周年校庆,10月在学校与夫人李承仙合作绘制大型油画“攀登珠峰”。# u1 C& u% V2 a8 i2 I/ q3 ]3 L- L! V
  1993年8月,完成《九十春秋——敦煌五十年》回忆录
/ X% x" I$ i% y( p- m. _  1994年4月6日在北京进行回忆录首发式。- @2 t1 z' V7 w: C  ~. ~
  1994年6月23日在医院逝世,享年90岁。依照遗嘱常书鸿的骨灰一部分被安放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一部分被安放在敦煌莫高窟前,生前画作捐献给了浙江省博物馆。+ X: W) b8 M' y' j4 f% t

5 s6 l% n2 p$ F* a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