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870|回复: 22

[其它] 怎樣學習中国傳統醫學?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0 23:21: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司马铭 于 2012-12-7 20:43 编辑

中國傳統醫學,簡稱中醫。

首先,建議細讀劉力紅先生的思考中醫,堅定相信中醫的信心。

    其次,學習彭子益先生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一書,非常精彩。

    認真仔細學習和研究黃帝內經的素問,靈樞,可能的話,直接读黃帝內經太素吧,太素把很多分開寫的內容集中了,便於閱讀。

    古人云:醫不三世,不可爲醫。講的就是黃帝內經,難經,傷寒雜病論和神農本草經四本書,依次讀來,終身不離手。定有後报。

    對西醫的認識,建議細讀臺灣彭奕俊先生的中醫之鑰。

    上述書籍看完后,算是有了些理論基礎,對於病症的診斷和判別:

    推薦望診遵經一書,源自望而知之謂之神一句。

    至於脈學,建議醫學傳心录和現代的大醫脈神。

    按中醫治療技術爲:灸,針,推拿,藥物。依次推薦:

     1,灸法:推薦北宋的竇才所著扁鵲心书和現代的蒲老夫子的灸繩。

     2,針法:推薦針灸大成,金針梅花詩鈔。董氏針灸系列。

     3,推拿:推薦釐正按摩要術。

     4,藥物上發展,建議讀千金方,千金翼方。醫宗金鑑。。。。
   
          打好基礎,萬丈高樓平地起。   

。。。。。。。。。。

附:彭子益先生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 园运动中医.txt (451.17 KB, 下载次数: 6)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4 18:22:13 | 显示全部楼层
冒昧的问下楼主,是否属于网络上流传的火神派,呵呵。个人认为楼主的学习方法适合本身中医就有较好基础之人。彭子益先生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中的精神可不是一般人可以领会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4 22:12:25 | 显示全部楼层
冒昧的问下楼主,是否属于网络上流传的火神派,呵呵。个人认为楼主的学习方法适合本身中医就有较好基础之人。彭子益先生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中的精神可不是一般人可以领会的。
lixunhuang 发表于 2009-6-4 18:22


呵呵,不劳理先生动问,实在是不知在下属何门何派,非要归属,那就仲景派吧。

其因:不为良相为良医也。

。。。。。。。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20:19:45 | 显示全部楼层
呵呵,大家好好讨论,争论出真知吗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7 20:37: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冒昧的问下楼主,是否属于网络上流传的火神派,呵呵。个人认为楼主的学习方法适合本身中医就有较好基础之人。彭子益先生的圓運動的古中醫學中的精神可不是一般人可以领会的。
lixunhuang 发表于 2009-6-4 18:22
本人對于這兩個人並不感冒。他們的東西個人以爲在臨牀上根本不實用故淺薄的很,有追求名利好爲人師之嫌,這些只能欺騙初學者,個人根據這個推薦很懷疑樓主的中醫水平,所以希望樓主不要再鼓吹類似此二人的東西。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7 20:59:2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司马铭 于 2009-6-8 16:40 编辑

      与道醫的摩擦由來已久。自在下建議將“中醫養生”改爲“中華醫學”始。到今天對在下中醫水平高低的質疑。對此,在下一忍二忍,其因是在下的確才疏學淺,不堪重任,二是道醫真的學識淵博,值得我輩點頭稱是。在QQ群裡,在下對其一再低頭,謙恭有禮。在論壇中,也盡力不與其發生衝突。方的相安無事到今。
......................................................
   “本人對于這兩個人並不感冒。他們的東西個人以爲在臨牀上根本不實用故淺薄的很,有追求名利好爲人師之嫌,這些只能欺騙初學者,個人根據這個推薦很懷疑樓主的中醫水平,所以希望樓主不要再鼓吹類似此二人的東西。”
東華道醫 发表于 2009-6-7 20:37
..............................................
      有辱先賢,怒不可遏。請問:

      道醫先生:你對彭子益先生不感冒,好!请看:
      彭子益,云南大理鹤庆人.清末民国年间著名白族医学家.

  彭子益少年时代就对医道情有独钟。经过不断的精心研读,他对传统中医理论典籍的理解和把握达到了一个辨识透辟,由博返约的层次。成年后,彭子益游学京华,在清廷太医院当宫廷医师,从而乘机大量阅读了秘藏在深宫中的珍贵中医典籍,医学造诣更是一日千里。辛亥革命清帝退位以后,山西督军阎西山聘请他到太原中医学校讲学。他的大半生就此在讲授中医学理论和培养中医人才中度过。抗战期间,彭子益一度回云南。由于省民政厅长丁又秋的大力支持,他先后教育培养了400多名医学爱好者。其间他尽心尽力口传身授,把自己一生的研究心得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为云南省医学的发展倾注了很大的心血。
      妳哪天也到中南海去弄個太醫當當?你也寫一本比圓運動的古中醫學更爲大家認可的教科書出來。妳看可好?
     你對張仲景先生不感冒,贊同!你再看:
      张仲景名机,被人称为医圣。相传曾举孝廉,做过长沙太守,所以有张长沙之称。

  张仲景从小嗜好医学,“博通群书,潜乐道术。”当他十岁时,就已读了许多书,特别是有关医学的书。他的同乡何颙赏识他的才智和特长,曾经对他说:“君用思精而韵不高,后将为良医”(《何颙别传》)。后来,张仲景果真成了良医,被人称为“医中之圣,方中之祖。”这固然和他“用思精”有关,但主要是他热爱医药专业,善于“勤求古训,博采众方”的结果。年轻时曾跟同郡张伯祖学医。经过多年的刻苦钻研和临床实践,医名大振,成为中国医学史上一位杰出的医学家。
      何颙在《襄阳府志》一书中曾赞叹说:“仲景之术,精于伯祖”。

  张仲景刻苦学习《内经》,广泛收集医方,写出了传世巨著《伤寒杂病论》。它确立的辨证论治的原则,是中医临床的基本原则,是中医的灵魂所在。在方剂学方面,《伤寒杂病论》也做出了巨大贡献,创造了很多剂型,记载了大量有效的方剂。其所确立的六经辩证的治疗原则,受到历代医学家的推崇。这是中国第一部从理论到实践、确立辨证论治法则的医学专著,是中国医学史上影响最大的著作之一,是后学者研习中医必备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
     “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生长全,以养其身”,表现了仲景作为医学大家的仁心仁德,后人尊称他为“医宗之圣”。
      妳哪天也弄個太守來當當,無事時,也來藥店坐堂,為黎民百姓義診,解除萬民病痛之苦?能否抽出你的時間,寫一本比傷寒論更能流傳千年的書,讓在下保留到子子孫孫都可以奉若神明的書。
      告訴妳:不可能!當今世界。缺的是張仲景,不是王叔和!缺姜維,不缺馬謖!
     你說中醫養生包括中華醫學,就凴這點,就知道你固執己見,執迷不悟。縱然你讀的書汗牛充棟,也就是圖書館一座。你講究的再深,也是瞎子點燈。
      仔細拜讀過你的帖子,知道你的理論水平遠在他人和在下之上,這是在下對你一再忍讓的原因。幷且它並不意味着你就獲得了在下以及其他人的尊重和愛戴。
    也許,如妳所言:“酒好不怕巷子深”。也許你天生就只配呆在這荒無人烟的地方。
    以後你再有跟帖中口齣不遜之言,恕在下小鷄肚腸,當以牙還牙。別人怕妳,在下眼裏還沒有你!
     在下的中醫水平不高,自認為“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到今天做佈政使,那是身為皇帝老兒的浪花眼老昏花,用人不當所致,幷非在下想當這個見了廣告帖都沒法刪的勞什子“佈政使”!
   你在中醫版發的文章,總結起來。兩條:
1,不出古人之路,無新創解。
2,晦澀難懂,曲“高”和寡。共鳴者渺。
    不想說妳了。
    其實在下最恨的,就是那個以“中國結”為表記的中國人相互之間的盤根交錯地絞殺。柏楊稱爲大醬缸的醜陋。
    我們中國人什麽都不缺,缺的就是團結!什么都沒有,有的就是內訌!
    悲哀!。。。。。。。。。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7 21:06: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司马铭 于 2009-6-8 16:42 编辑

到此爲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8 17:33:25 | 显示全部楼层
本人對于這兩個人並不感冒。他們的東西個人以爲在臨牀上根本不實用故淺薄的很,有追求名利好爲人師之嫌,這些只能欺騙初學者,個人根據這個推薦很懷疑樓主的中醫水平,所以希望樓主不要再鼓吹類似此二人的東西。
東華道醫 发表于 2009-6-7 20:37


请大家心平气和地进行讨论,学术上的东西可以互相讨论,但最好不要谈个人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8 17:50:26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为了论坛的发展再讨论问题,和为贵。任何观点,没有绝对,都有他存在的价值和意义,有它的适应的一面和不适应的一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8 18: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很赞成李兄的意见,大家心平气和些,本来就这么几个人,再争论就没意识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8 19: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東華道醫 于 2009-6-8 19:15 编辑

司马先生火气不小.呵呵.可以看出对于彭氏作为一个具有太医水平的人阁下很钦佩.其实在历史上作为太医的医家历历可数,他们的著作留心传下的更不少,本人多有涉猎,所以敢发此言...我在中醫版發的文章,兄给總結起來。兩條:
1,不出古人之路,無新創解。--因为现代所谓的中医学子,传统的基础都不牢,何谈发展?中医的发展是棵树,不可否认传统是根,现代是叶.所以很多人的中医水平就象空中楼阁,当今的中医多数经典和传统都没读够.便来个不男不女的中西医结合,结果中医不过关,西医也不够格
2,晦澀難懂,曲“高”和寡。共鳴者渺.--这正是中医的目前境地,普通民众对于国学和传统文化修养不足,所以中医的理论因此失去了大众理解的土壤,单单看他的疗效,而不知到具体为什么.:sleepy:我觉得这个普及正是我们国学复兴文化论坛中医人的责任
當今世界。缺的是張仲景,---这个人我并没有抵触啊?gx5張仲景的醫宗金鑑和神農百草經?-他的书好象不是这两个。
能否抽出你的時間,寫一本比傷寒論更能流傳千年的書,--写书我有这个准备和志向,但是没有预测千年的功能
网络上流传的火神派,多数以郑钦安,彭子益,刘清臣为代表,这些古人我们不能乱评,原因是你得有评理的资本[中医得学习的够水平评价],但是这些人的学术不适合初学者并且的确在当今网络成为某些人贻害大众的挡箭牌,现代的刘力红,三七生其实就是个例子,鼓吹扶阳治法,伐人精血.当年民间中医的三七不就是用了这些人的所谓扶阳理论害死个白血病患儿么,[该帖子已经在该论坛删除]类似的流毒还很多.本人不想一一介绍.由于上述因素,本人对楼主提出的这个建议很反感,但并不是有针对楼主的意思.对于一种事物,我们要在宣传前,尽可能估量该事物会产生的不良后果.网络中医学的宣传引导功不可无,但不可有丝毫之过,这也是医者之德.

评分

参与人数 1功勛 +8 收起 理由
司马铭 + 8 原创内容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8 21:20:13 | 显示全部楼层
司马先生火气不小.呵呵.可以看出对于彭氏作为一个具有太医水平的人阁下很钦佩.其实在历史上作为太医的医家历历可数,他们的著作留心传下的更不少,本人多有涉猎,所以敢发此言...我在中醫版發的文章,兄给總結起來。兩條 ...
東華道醫 发表于 2009-6-8 19:04


精彩!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0 12:47:1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看过中医民间论坛里中医奇才贴!里面的真才实学的秦师的中医学习建议言论值的我们深思!

中医不是一个两个人能讲明白教明白的!要博学!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精神,这很重要!我没看好张仲景!我信伤寒论的方子!但这方子是汤液经法里的!伤寒论的方要有神效,则必须对药味的本质效果有感悟,否则,学不道啥!

名人和治学没很大关联!治学关键自己的学习感悟!名人的书不一定是对求学者有用!自己的博学深思和治学方法是主要的!很多草医也有奇人!还用举例?读书不在经典!在博学,在真实探求学问的本质本源!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0 12:55:56 | 显示全部楼层
民间中医论坛有个东华太一,这儿又遇见一个东华道医!哈哈!但我不熟悉这些,我只是认同中医学习重要的是要打好国学基础!古典哲学如阴阳五行!很必要!中医德源是巫,道,医,不分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21 09:57:42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東華道醫 于 2009-6-21 10:04 编辑

14# 易医道 那东华太一就是我,怎么样?东华是道号,太一是星名.看阁下的言论,莫非楼主大家拿那儿的师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4-8 13:59:29 | 显示全部楼层
难道学习中医   还有派别之分   会不会因为派别之分   阻碍中医的发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6 15:16:41 | 显示全部楼层


绝学无忧。有了学,恐怕会排斥非学,怒斥异端阻碍发展甚至派系林立。
有方为医,无方为术。南方医道历史悠久,《伤寒论》并非张仲景所写。
汉武帝焚书坑道,东汉时已魔高一丈,五行八卦泛滥,张仲景深受熏陶。
而《伤寒论》并未涉及易家巫术,甚至不见“虚”字,可见早于易或儒。

下载了《圆运动》。。谢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2-12-7 00:32:57 | 显示全部楼层
三年多前的帖子被翻出來了,再看一遍,汗顏,當年無知且無畏。。。
修改了一番,免得貽笑大方。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01:10:19 | 显示全部楼层
18# 司马铭




没有翻坟帖,是官方链接指过去的。。。{:soso_e141:}
楼顶帖改了丰富了。。原本的也不会被贻笑,写的蛮好。
倒是六楼有点好玩。。充分体现了自强不息之风度,道医显得累累而行。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50 收起 理由
司马铭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7 11:3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不是中华医学的简称

评分

参与人数 1銀子 +10 收起 理由
司马铭 + 1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8 00:48:45 | 显示全部楼层
哈哈!但我不熟悉这些,我只是认同中医学习重要的是要打好国学基础!古典哲学如阴阳五行!很必要!中医德源是巫,道,医,不分的!
易医道 发表于 2009-6-20 12:55


道,是人类要走的路。
任何动物都在走,但普通动物与人类的差别,据哲学家们说是工具。
工具有千千万万,但唯一最重要工具就是文字!是文字创造了语言。
是文字记载了人类的经验。所以,人类走路并发展离不开小学文字。
所以,国学就是从文字开始,从小学开始,大中伦孟得受小学检验。

阴阳是道家精髓,万物对立统一;五行是儒家摆谱,始终没能圆说。
道是科学,巫是迷信,道医用方治病可以验证,巫觋只会心理安慰。

人类文明从稻作水利开始人口暴涨走遍世界。稻作不利才祈求神鬼巫觋。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2-12-8 01: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中医不是中华医学的简称
浪花 发表于 2012-12-7 11:36




东印度公司为区别西方医术才把中国医术称作“中医”,古代没中医之称。
唐末宋朝开始,北方称医生为“大夫”以示尊敬,指非王公的最高级人士。
南方以实用的闲官“郎中”称医生。北方还有岐黄、杏林、悬乎称呼医生。

汉朝北方有“有病不治,常得中医”之说,言下之意不找巫医病也会康复。
北医治疗不用药方,哄骗为主,针灸经络捣鼓一下,所以不治也可能康复、

评分

参与人数 1名望 +2 銀子 +50 收起 理由
司马铭 + 2 + 50 我很赞同

查看全部评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3-1-16 23:21:10 | 显示全部楼层
18# 司马铭 呵呵,本人何尝不是,觉今是而昨非.时间真快...{:soso_e181:}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