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406|回复: 7

[其它] 转贴:修炼古中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5-31 12:17:5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修炼古中医

    从上述论述,可以看出,学习古中医实质上就是修行、修炼古中医,谈到修行就必须要求有德、有神。所以学习古中医的人必须有悟性,实际上就是先天带的医道之神与根基,在四柱中有四库的人可以考虑,其余的人想要在中医方面有深入研究,较难。

需要看的书,就是岐黄、卢扁、白氏的《内经》、《外经》之书,目前后两家古书佚传,只有《黄帝内经》传世,其实《运气九篇》就是部分《黄帝外经》,世人只知训诂,不懂医道医理,竟然无知到说“运气九篇”是伪作,如果能有这样的伪作,作伪之人必是大医!世人犹如狂犬吠日、蜉蝣撼树!


    先精通《外经》,再学《内经》、《难经》、《中藏经》,这是修炼古中医、学习古中医的心法,是提纲挈领之举。看看明月专栏的《关于中医辨机论治理论》、《脏腑内景图》、《古中医四诊》、《疫病病毒运气结构》、《从古中医治病的另外空间看医德》等五篇,即可悟得古中医门径矣。明月正在写作的【古中医书I·阴阳之门】(阴阳五行干支及一切法术的古日地学、古行星学物理机制)、【古中医书II·天地之机】(古运气相对论的古日地学、古行星学物理机制)、【古中医书III·不朽之神】(古中医人体藏象经络的进化论机制)、【古中医书V·众妙之门】(五大宗教从天上到地上的根脉及彼此关系)是修炼古中医心法的一个不成熟总结,不能代表古中医渊薮,只能代表明月的古中医体系。很难写,很累。

    修行就是修炼,古中医的修先学《外经》,再学《内经》、《难经》、《中藏经》;古中医的炼是悬壶济世,检验自己的医术,医家的医术就是道家的法术,医家用针灸、中药布局驱邪治病,而道家是用符箓、咒语及一些功能驱邪,驱邪本身不是目的,只是途径,主要是在炼的过程中认识医道的真理性,从而达到医道医理的层层递进,身心与医理医道的同化,最后达到大德全神,最后象黄帝一样白日飞升,成而登天,这是真实目的这也是古中医的上乘心法。这一层次,需要看的古书,仲景法商朝宰相伊尹《汤液经法》而成的《伤寒杂病论》,《神农本草经》,《千金方》,《千金翼方》,及温病系列。明月正在写作的【古中医书IV·升降之轮】(古中医辨机论治的古运气机制:外感、杂病、瘟疫)是修炼古中医的医道法术,即医术。

    其实现在的中医已经完全不知道自己的根基了,连阴阳五行、五运六气都否定,否定之否定,最后连自己都否定了,只剩下西医那一点皮毛了。如果就是想谋生而已,看看赵学敏辩病论治的《串雅》、《针灸大成》即可了,看中医学院的教材是不能看好病的。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5-31 20:20:02 | 显示全部楼层
先精通《外经》,陈士铎的么?:sleepy:如果没有,那么这举成了废话。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1 10: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此舉為吸引同好之關注所做,仁者見仁。

外經:

第一章《阴阳颠倒篇》

黄帝闻广成子窈窈冥冥之旨,叹广成子之若天也!退而夜思,尚有未获,遗鬼臾区问于岐伯天师曰:「帝闻至道于广成子,广成子曰:『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无视无听,抱神以静,形将自正。必静必清,无劳汝形,无摇汝精,无思虑营营,乃可以长生。目无所视,耳无所闻,心无所知,汝神将守汝形,形乃长生。慎汝内,闭汝外,多知为败,我为汝遂于大明之上矣,至彼至阳之原也。为汝入于窈冥之门矣,至被至阴之原也。天地有官,阴阳有藏。慎守汝身,物将自壮。我其守一,以处其和,故身可以不老也,天师必知厥义?幸明晰之!』」。
岐伯稽首奏曰:「大哉言乎!」非吾圣帝,安克闻至道哉!帝明知故问,岂欲传旨于万际乎?何心之仁也,臣愚,何足以知之。然,仁圣明问,敢备述以闻:窈冥者,阴阳之谓也。昏默者内外之词也。视听者耳目之语也。至道无形而有形,有形而实无形。无形藏于有形之中,有形化于无形之内,始能形与形全,精与神合乎?
鬼臾区曰:「诺。虽然,师言微矣,未及其妙也。」
岐伯曰:「乾坤之道不外男女,男女之道不外阴阳,阴阳之道不外顺逆,顺则生,逆则死也。阴阳之原,即巅倒之术也。世人皆知顺生,不知顺之有死;皆知逆死,不知逆之有生,故未老先衰矣。广成子之教,示帝行巅倒之术也。」
鬼臾区曰:「何言之神乎!虽然,请示其原!」
岐伯曰:「巅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乎!窈冥之中有神也。昏默之中有神也。视听之中有神也。探其原而守其神,精不摇矣。探其原而保其精,神不驰矣。精固神全,形安敝乎?」
鬼臾区复奏帝前。帝曰:「俞哉!载之《外经》,传示臣工,使共闻至道,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陈士铎《外经微言》曰:此篇帝问而天师答之,乃首篇之论也。问不止黄帝,而答止天师者,帝引天师之论也。帝非不知颠倒之术,明知故问也,欲尽人皆知广成子之教也。


第二章《顺逆探原篇》
 

伯高太师问于岐伯曰:「天师言颠倒之术,即探阴阳之原,其旨奈何?」岐伯不答。再问,曰:「唯唯」。三问,岐伯叹曰:「吾不敢隐矣。夫阴阳之原者,即生克之道也;颠倒之术者,即顺逆之理也。知颠倒之术,即知阴阳之矣。」
伯高曰:「阴阳不同也,天之阴阳,地之阴阳,人身之阴阳,男女之阴阳,何以探之哉?」
岐伯曰:「知其原亦何异哉!」
伯高曰:「请显言其原。」
岐伯曰:「五行顺生不生,逆死不死。生而不生者,金生水而克水,水生木而克木,木生火而克火,火生土而克土,土生金而克金,此害生于恩也。死而不死者,金克木而生木,木克土而生土,土克水而生水,水克火而生火,火克金而生金,此仁生于义也。夫五行之顺,相生而生相克;五行之逆,不克而不生。逆之至者顺之至也。
伯高曰:「美哉言乎!然何以顺而逆之也?」
岐伯曰:「五行之顺,得土而化;五行之逆,得土而神。土以合之,土以成之也。
伯高曰:「余知之矣,阴中有阳,杀之内以求生乎?阳中有阴,生之内以出死乎?余与帝同游于无极之野也。」
岐伯曰:「逆而顺之,必先顺而逆之。绝欲而不为邪所侵也,守神而不为境所移也,炼气而勿为物所诱也,保精而勿为妖所耗也。服药饵以生其津,慎吐纳以添其液,慎劳逸以安其髓,节饮食以益其气,其庶几乎!」
伯高曰:「天师之教我以原者全矣!」
岐伯曰:「未也,心死则身生。死心之道,即逆之之功也,心过死则身亦不生;生心之道,又顺之之功也。顺而不顺,始成逆而不逆乎!」
伯高曰:「志之矣,敢忘秘诲哉!」
陈士铎《外经微言》曰:「伯高之问,亦有为之问也。顺中求逆,逆处求顺,亦生克之门也。今奈何求生于顺乎!于顺处求生,不若于逆处求生之为得也。」



第三章《命根养生篇》
 

伯高太师复问岐伯曰:「养生之道,可得闻乎?」
岐伯曰:「愚何足以知之。」
伯高再问,岐伯曰:「人生天地之中,不能与天地并久者,不体天地之道也。天赐人以长生之命,地赐人以长生之根。天地赐人以命根者,父母予之也。合父母之精以生人之身,则精即人之命根也。魂魄藏于精之中,魂属阳,魄属阴;魂超生,魄超死。夫魂魄者,神也。凡人皆有神,内存则生,外游则死。魂最善游,由于心之不寂也。广成子谓『抱神以静』者,正抱心而同寂也。」
伯高曰:「夫精者非肾中之水乎?水性主动,心之不寂者,不由于肾之不静乎?」
岐伯曰:「肾水之中,有真火存焉,水欲下而火欲升,此精之所以不静也;精一动而心摇摇矣。然而,制精之不动,仍在心之寂也。」
伯高曰:「吾心寂矣,肾之精欲动奈何?」
岐伯曰:「水火原相须也,无火则水不安,无水则火亦不安。制心而精动者,由于肾水之涸也,补先天之肾水以制心,则精不动而心易寂矣。」
陈远公《外经微言》曰:「精出于水,亦出于水中之火也。精动由于火动,火不动精安能摇乎?可见精动由于心动也。心动之极,则水火俱动矣!故安心为利精之法也。」



第四章《任督生死篇》
 

雷公问曰:「十二经脉之外,有任督二脉,何略而不言也?」
岐伯曰:「二经脉不可略也,以二经散见于各经,故言十二经脉,而二经已统会于中矣。」
雷公曰:「试分言之。」
岐伯曰:「任脉行胸之前,督脉行背之后也。任脉起于中极之下,以山毛际,循腹里,上关元,至咽咙,上颐,循面,入目眦,此任脉之经络也。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以系廷孔,在溺孔之际;其络循阴器,合纂间,统纂后,即前后二阴之间也。别绕臀,至少阴,与巨阳中络者,合少阴,上腹内后廉,贯脊属肾,与太阳起于目内眦。上额交巅,上入络脑,至鼻柱,还出别下项,循肩膞,夹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其男子循茎下至纂,与女子等。其少腹直上者,贯脐中央,此督脉之经络也。虽督脉止于龈交,任脉止于承浆,其实二脉同起于会阴,止于龈交者未尝不过承浆,止于承浆者未尝不过龈交;行于前者亦行于后,行于后者亦行前,循环周流,彼此无间。故任督二脉分之则为二,合之则仍一也。夫会阴者,至阴之所也。任脉由阳行于阴,故名阴脉之海;督脉由阴行于阳,故督脉名阳脉之海。非龈交穴为阳海,承浆为阴海也。阴交阳而阴气生,阳交阴而阳气生,任督交而阴阳自长,不如海之难量乎?故以海名之。」
雷公曰:「二经之脉余已知之矣,请问其受病何如?」
岐伯曰:「二经气行,则十二经之气通;二经之气塞,男则成疝,女则成瘕,非遗溺即脊强也。」
雷金曰:「病止此乎?」
岐伯曰:「肾之气必假道于任督,二经气闭,则肾气塞矣;女子不受妊,男子不射精,人道绝矣。然则任督二脉之经络,即人死生之道路也。」
雷公曰:「神哉论也!请载《外经》,以补《内经》未备。」
陈士铎《外经微言》曰:「任督之路实人生死之途,谈得精,好入神。」


第五章《阴阳二蹻篇》
 

司马问曰:「奇经八脉中有阴蹻、阳蹻之脉,可得闻乎?」
岐伯曰:「《内经》言之矣。」
司马曰:「《内经》之言,治之未验,或有未全欤?」
岐伯曰:「《内经》约言之,实未全也。阴蹻脉,足少阴肾经之别脉也。起于然骨之照海穴,出内踝上,又直上之,循阴股以入于阳。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于目下鸠,属于目眦之精明穴,合足太阳膀胱之阳蹻脉而上行。此阴蹻之脉也。阳蹻脉足太阳膀胱之别脉也,亦起于然骨之下申脉穴,出外踝,下循仆参、郗于、跗阳,与足少阳会于居胶,又与手阳明会于肩腢、巨骨,又与手太阳、阳维会于胹俞,与足阳明会于地仓、巨胶,与任脉、足阳明会于承泣,会足少阴肾经之阴蹻下行。此阳蹻之脉也。然而阳蹻之起止,阳始于膀胱,而止于肾;阴始于肾而止于膀胱。此男子同也,女子微有异。男之阴蹻起于然骨,女之阴蹻始于阴股。男之阳蹻脉起于申脉,女之阳蹻起于仆参。知同而治同,知异而疗异,则阳蹻之病不至阴缓阳急,阴蹻之脉不至阳缓阴急,何不验乎?」
司马公曰:「今而后阴阳二蹻之脉昭然矣。」
陈士铎《外经微言》曰:「二蹻之脉分诸男女,与内经微别,人宜知之,不可草草看过。」
 

第六章《奇恒篇》
 

奢龙问于岐伯曰:「奇恒之腑,与五脏并主藏精,皆可名脏乎?」
岐伯曰:「然。」
奢龙曰:「脑、髓、骨、脉、胆、女子胞,既谓奇恒之腑,不宜又名脏矣?」
岐伯曰:「腑名脏者,以其能藏阴也。阴者即肾中之真水也。真水者肾精也。精中有气,而脑、髓、骨、脉、胆、女子胞,皆能藏之,故可名腑,亦可名脏也。」
奢龙曰:「修真之士,何必留心于此乎?」
岐伯曰:「人欲长生,必知斯大义,而后可以养精气,结圣胎者也。」
奢龙曰:「女子有胞以结胎,男子无胞何以结之?」
岐伯曰:「女孕男不妊,故胞虽属女子,而男子未尝无胞也。男子有胞而后可养胎息,故修真之士,必知斯六者。至要者,则脑与胞也。脑为泥凡,即上丹田也;胞为神室,即下丹田也。骨藏髓,脉藏血,髓藏气,脑藏精。气血精髓,尽升泥凡。下降于舌,由舌下华池,由华池下广泉、玉英、通于胆、下贯神室。世人多欲,故血耗气散,髓竭精亡也。苟知藏而不泄,即返还之道也。」
奢龙曰:「六者宜藏,何道而使之能藏乎?」
岐伯曰:「广成子有言,毋劳形、毋摇精、毋思虑营营,非不泄之谓乎?」
奢龙曰:「命之矣。」
陈士铎《外经微言》曰:「脑、髓、骨、脉、胆与胞,非脏也。非脏而以脏名之,以其能藏也。能藏故以藏名之,人可失诸藏乎?」


第七章《三关升降篇》
 

巫咸问曰:「人身三关在何经乎?」
岐伯曰:「三关者河车之关也,上玉枕,中肾脊,下尾闾。」
巫咸曰:「三关何故关人生死乎?」
岐伯曰:「关人生死,故名曰关。」
巫咸曰:「请问生死之义。」
岐伯曰:「命门者水中火也,水火之中实藏先天之气。脾胃之气,后天之气也。先天之气不交于后天,则先天之气不长;后天之气不交于先天,则后天之气不化。二气必画夜交,而后生生不息也。然而后天之气,必得先天之气,先交而后生;而先天气,必由下而上升,降诸脾胃,以分散于各脏腑。三关者,先天之气所行之径道也。气旺则升降无碍,气衰则阻,阻则人病矣。」
巫咸曰:「气衰安旺乎?」
岐伯曰:「助命门之火,益肾阴之水,则气自旺矣。」
巫咸曰:「善。」
陈士铎《外经微言》曰:「人有三关,故可生可死。然生死实在先天,不在后天也。篇中讲后天者,返死而生,非爱生恶死也。人能长守先天,何恶先天之能死乎!」


第八章《呼吸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人气之呼吸,应天地之呼吸乎?」
岐伯曰:「天地人同之。」
雷公曰:「心肺主呼,肾肝主吸,是呼乃心肺也,吸乃肝肾也。何有时呼出不心肺,而属肾肝;吸入不属肾肝,而属心肺乎?」
岐伯曰:「一呼不再呼,一吸不再吸,故呼中有吸,吸中有呼也。」
雷公曰:「请悉言之。」
岐伯曰:「呼出者,阳气之出也。吸入者,阴气之入也。故呼应天,而吸应地。呼不再呼,呼中有吸也;吸不再吸,吸中有呼也。故呼应天而亦应地,吸应地而亦应天也。所以呼出心也肺也,从天而言之也;吸入肾也肝也,从地而言之也。呼出肾也肝也,从地言之也;吸入心也肺也,从天言之也,盖独阳不生,呼中有吸者,阳中有阴也;独阴不长,吸中有呼者,阴中有阳也。天之气不降,则地之气不升;地之气不升,则天之气不降。天之气下降者,即天之气呼出也;地之气上升者,即地之气吸入也。故呼吸出心肺,阳气也,而肾肝阴气,辄随阳气而吸入;肾肝阴气也,而心肺阳气,辄随阴而俱入矣。所以阴阳之气,虽有呼吸而阴阳之根无间也;呼吸之间虽有出入,而阴阳之本无两岐也。」
雷公曰:「善。」
陈士铎《外经微言》曰:「呼中有吸,吸中有呼,是一是二,人可参天地也。」


第九章《善养篇》
 

雷公问于岐伯曰:「春三月谓之发陈,夏三月谓之蕃秀,秋三月谓之容平,冬三月谓之闭藏,天师详载《四时调神大论》中。然谓调四时则病不生,不调四时则病必作。所谓四时者,调阴阳之时令乎?抑调人身阴阳之气乎?愿晰言之。」
岐伯曰:「明乎哉问也!调阴阳之气在人不在时也。春三月调木气也,调木气者顺肝气也;夏三月调火气也,调火气者顺心气也;秋三月调金气也,调金气者顺肺气也;冬三月调水气也,调水气者顺肾气也。肝气不顺,逆春气矣,少阳之病应之。心气不顺,逆夏气矣,太阳之病应之。肺气不顺,逆秋气矣,太阴之病应之。肾气不顺,逆冬气矣,少阴之病应之。四时之气可不调乎?调之实难,以阴阳之气不易调也,故人多病耳。」
雷公曰:「人既病矣,何法疗之?」
岐伯曰:「人以胃气为本,四时失调,致生疾病,仍调其胃气而已。胃调脾自调矣;脾调而肝、心、肺、肾、无不顺矣。」
雷公曰:「先时以养阴阳,又何可不讲乎?」
岐伯曰:「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养阳则取之阴,养阴则取之阳也。以阳养阴,以阴养阳,贵养之于预也,何邪能干乎?闭目塞兑,内观心肾,养阳则漱津送入心也,养阴则漱津送入肾也,无它异法也。
雷公曰:「善。」
天老问曰:「阴阳不违背,而人无病。养阴阳之法,止调心肾乎?」
岐伯曰:「《内经》一书,皆养阴养阳之法也。」
天老曰:「阴阳之变迁不常,养阴养阳之法,又乌可执哉?」
岐伯曰:「公言何善乎!奇恒之病,必用奇恒之法疗之。预调心肾,养阴阳于无病之时也。然而病急不可缓,病缓不可急,亦视病如何耳!故不宜汗而不汗,所以养阳也;宜汗而汗之,亦所以养阳也。不宜下而不下,所以养阴也;宜下而下之,亦所以养阴也。岂养阳养阴,专尚补而不尚攻乎?用攻于补之中,正善于攻也。用补于攻之内,正善于补也。攻补兼施,养阳而不损于阴,养阴而不损于阳,庶几善于养阴阳者乎!」
天老曰:「善。」
陈士铎《外经微言》曰:「《善养》一篇,俱非泛然之论,不可轻用攻补。」
  此网来自台湾资讯网,一并致谢!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9-6-3 17:41:10 | 显示全部楼层
鄙人认为打基础的话还是看中医基础合适,试问现在人还有多少人会有很高的古文功底能真正看懂文言文。鄙人自认为古文功底不错,试过直接看《黄帝内经》,实在是太痛苦了,太多专业知识都不了解,还要翻一大堆资料,还不如直接看中医基础理论来的实在,诚然现代的中医教程西化的厉害,但是我觉得作为基础知识来学还是可以接受的,关键看自己能不能把握住整体观念,辩证论治的思维方法。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8:02:24 | 显示全部楼层
鄙人认为打基础的话还是看中医基础合适,试问现在人还有多少人会有很高的古文功底能真正看懂文言文。鄙人自认为古文功底不错,试过直接看《黄帝内经》,实在是太痛苦了,太多专业知识都不了解,还要翻一大堆资料,还 ...
lixunhuang 发表于 2009-6-3 17:41


    贊成!

    另外。如可能建議讀黃帝內經白話版,即可對照研究,也可進行比較。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6-3 18:05:57 | 显示全部楼层
至于中醫基礎理論一書,建議不讀,翻譯的已經不是內經的東西了。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1-5 22:04:51 | 显示全部楼层
真正想学好中医,不从经典学起,难办!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0-7-9 13:06:01 | 显示全部楼层
上述论述   不知道在哪里   慢慢寻找看看   以期全面了解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