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45|回复: 0

地名訓詁:寧夏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 17: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地名訓詁:寧夏
寧夏。簡稱:寧。
寧字的本義是不安。
後世混淆,寧、寍,二字,遂訓寧爲安。實是亂訓。
宀+皿+丂=寧
入+八=宀
丿+反丿=入
丿+反丿=八
二+丿=丂
一+指示符一=二
寧者,《老貓字典》云:甲骨文从宀从皿从丂。會意。宀者,大屋也。皿者,象盆形。器皿也。丂者,上不平也。寧者,謂屋內有食器,然其地上不平,乃食之不安也。故,寧者,不安也。或以爲寧字之本字乃寍字。寍者,《玉篇》云:古文寧字。此說非也。甲骨文寍、寧字,皆不从心。寍者,甲骨文从宀从皿。會意。寍者,謂屋內有食器,有食乃安也。故,寍者,安也。安寍,當用寍字。
宀者,《老貓字典》云:从入从八。會意。入者,進入也。八者,别也。宀者,謂大屋者,屋頂上入于天,四壁兩兩而別也。故,宀者,大屋也。
入者,《老貓字典》云:从丿从反丿,交于頂端。會意。丿者,象傾斜之形。不平也。入者,謂物之左右皆不平,是爲刃物,若矢者,乃可進入他物也。故入者,進入也。
八者,《老貓字典》云:从丿从反丿。會意。丿者,象傾斜之形。不平也。八者,謂不西者,《老貓字典》云:甲骨文、金文象鳥巢形。夕陽西下也。西者,謂夕陽西下,倦鳥知還也。
丂者,《老貓字典》云:从二从丿。會意。二者,甲骨文上字。上也。丿者,象傾斜之形。不平也。丂者,上不平也。于、亏、丂,三字,甲骨文本爲一字。丂字,實从二也。二者,甲骨文上字。甲骨文从二字者,二于字之上部,多省作一。此甲骨文通例也。
二者,《老貓字典》云:甲骨文从一。其上一橫,指地上有物之事也。一者,象地平線之形。地也。一上一橫。指地上有物之事也。故,二者,上也。
夏字的本義是人。
頁+𦥑+夊=夏
𦣻+儿=頁
倒𠂇+倒又=𦥑
夏者,《老貓字典》云:夏字之本字,夓也。夓者,从頁从𦥑从夊。會意。頁者,頭也。𦥑者,兩手下垂也。夊者,倒止也。夓者,謂有頭有手有足之人也。故,夓者,人也。
頁者,《老貓字典》云:小篆从𦣻从儿。會意。𦣻者,象頭之形。首也。儿者,象人形。古文奇字人也。頁者,謂人之首也。故,頁者,頭也。
𦥑者,《老貓字典》云:从𠀉从彐。會意。𠀉者,倒𠂇也。𠂇者,象左手形。左手也。彐者,倒又也。又者,象右手形。手執也。故,𦥑者,兩手下垂也。
寧夏得名,在元朝平滅西夏之後,其義是安寧夏地。
元世祖至元二十五年,即公元1288年,二月丙寅日。
《元史·卷一十五·本紀第十五·世祖十二》云:丙寅,賜雲南王塗金駝鈕印。改南京路爲汴梁路,北京路爲武平路,西京路爲大同路,東京路爲遼陽路,中興路爲寧夏府路。
中興路爲寧夏府路,寧夏由此得名。
寧夏在戰國時期進入中國版圖。
《史記·卷一百一十·列傅第五十·匈奴列傳》云:岐、梁山、涇、漆之北有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
烏氏,《史記正義》注引《括地志》云:烏氏故城在涇州安定縣東三十裡。周之故地,後入戎,秦惠王取之,置烏氏縣也。
朐衍,《史記正義》注引《括地志》云:鹽州,古戎狄居之,即朐衍戎之地,秦北地郡也。
《括地志》讓後人了解到烏氏和朐衍地名的變遷,但其秦惠文王在烏氏設縣之說,卻是值得商榷的。
《史記·匈奴列傳》中提到的義渠、大荔、烏氏、朐衍之戎,皆在秦國北部。
義渠,即今甘肅省慶陽市,在咸陽西北約二百四十公里;大荔,即今陝西省渭南市大荔縣,在咸陽東北約一百五十公里;烏氏,即今寧夏固原市原州區;在慶陽以西約一百七十公里;朐衍,即今寧夏吳忠市鹽池縣,在慶陽以北約三百公里。
大荔距離秦國最近,秦厲共公十六年,即公元前461年。
《史記·卷五·本紀第五·秦本紀》云:十六年,……以兵二萬伐大荔,取其王城。
秦厲共公一戰平滅大荔。
由此,秦國在秦孝公十二年,即公元前350年,遷都咸陽。
《史記·卷五·本紀第五·秦本紀》云:十二年,作爲咸陽,築冀闕,秦徙都之。
但秦國與義渠之間的戰爭,从秦厲共公三十三年,即公元前444年,開始,到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結束。前後歷時一百七十多年。
《史記·卷五·本紀第五·秦本紀》云:厲共公……三十三年,伐義渠,虜其王。
躁公……十三年,義渠來伐,至渭南。
惠文君……十一年,縣義渠。……義渠君爲臣。
……十四年,更爲元年。……十年,……伐取義渠二十五城。
武王元年,……伐義渠、丹、犁。
《史記·卷一百一十·列傅第五十·匈奴列傳》云:其後義渠之戎築城郭以自守,而秦稍蠶食,至于惠王,遂拔義渠二十五城。惠王擊魏,魏盡入西河及上郡于秦。秦昭王時,義渠戎王與宣太后亂,有二子。宣太后詐而殺義渠戎王于甘泉,遂起兵伐殘義渠。于是秦有隴西、北地、上郡,築長城以拒胡。
《史記·匈奴列傳》並未給出平滅義渠的準確時間,《後漢書·西羌傳》爲其作了補充。
周赧王四十三年,即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
《後漢書·卷一百一十七·列傅第七十七·西羌傳》云:至王赧四十三年,宣太后誘殺義渠王于甘泉宮,因起兵滅之,始置隴西、北地、上郡焉。
秦惠文君十一年,即公元前327年,秦國曾在義渠設縣,義渠君稱臣。但此後秦國與義渠之間大規模的戰爭並未停止。
烏氏在義渠之西,朐衍在義渠之北。秦國想要跨過義渠,在烏氏和朐衍設縣,雖非絕無可能,但起碼沒有先秦兩漢的文獻支持。
秦昭王三十五年,即公元前272年,秦國平滅義渠,設置隴西郡、北地郡和上郡。
今日寧夏所轄地域皆在秦國北地郡內。
由此進入秦國版圖,也即進入中國版圖。
寧夏在元朝元世祖至元八年,即公元1271年,到元成宗元貞元年,即公元1295年,曾成爲一級行政區劃。
《元史·卷六十·志第十二·地理三·甘肅等處行中書省》云:寧夏府路,下。唐屬靈州。宋初廢爲鎮,領番部。自唐末有拓拔思恭者鎮夏州,世有銀、夏、綏、宥、靜五州之地。宋天禧間,傳至其孫德明,城懷遠鎮爲興州以居,後升興慶府,又改中興府。元至元二十五年,置寧夏路總管府。至元八年,立西夏中興等路行尚書省。元貞元年,革寧夏路行中書省,並其事于甘肅行省。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