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找回密码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58|回复: 0

[各地风情] 康熙与京西稻的历史渊源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8-2-11 14:16: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康熙与京西稻的历史渊源
来源:中国农业

  京西稻米即“京西贡米”,主产于北京市西部海淀区上庄镇西马坊东马坊等地。京西稻是具有千年历史的京西稻通过生态种植与生产而来。
e060f5a1.jpg
e061f5a1.jpg
  京西稻的历史源远流长,据史料记载:地肥水美的海淀,三国魏晋时期开始建渠种稻,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据《三国志》中记载,魏嘉平二年,刘靖在漯河(今永定河)上拦水修坝,建造车厢渠,“灌溉蓟(城)南北,三更种稻,边民利之。”直至元代水利学家郭守敬(1231-1316)开通通惠河后,充足的水源很好地保障了水稻的生长,两岸农民才开始大面积种植水稻。
gsj162915.jpg
  公元1692年,清代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1654-1722)南巡后,将带回来的稻种在玉泉山试种,这是京西水稻种植的开始。一天,康熙在巡视稻田时,发现一株鹤立鸡群的稻子,它“高出众稻之上”,而且颗粒已经成熟。这使康熙喜出望外,把它作为种子加以收藏。到第二年试种,果然又于六月早熟。史载,这种早熟的新稻米色微红,气香味腴。因为产在宫内,又是康熙皇帝亲自发现和培育出来的,所以称为“御稻米”。 在《几暇格物编御稻米》篇中,康熙记载了自己的实践。他将南巡带回来的稻种试种在玉泉山下,这种在南方可以一亩收三四石的稻种,到了玉泉山下一亩只收了一石,这是京西稻的开始。后来,他到福建巡视,发现福建用鸡毛等能使“禾苗茂盛,亦得早熟”。康熙受此启发,回到北京后也依照此法在玉泉山泉水灌溉稻田时用猪毛、鸡毛,果然早熟丰收。
kxd690.jpg
  乾隆皇帝爱新觉罗·弘历(1711-1799)也很重视京西稻。下江南时带回水稻品种“紫金箍”,种在二龙闸到长春河堤一带,生产出的稻米专供宫廷御用,成为御用稻米供应基地。至乾隆后期,京西稻的种植已达到一两万亩。历经“康雍乾”祖孙三代130多年的经营,完成了京西稻的形成过程。
qldgp0.jpg
  看到这段史料记载,眼前不由浮现出一幅画面:乍暖还寒时候,康熙皇帝左手扶犁,右手扬鞭赶牛在播种;卷起长袍弯下腰肢在插秧。烈日炎炎之季,康熙皇帝头戴草帽挥镰收割,汗流如雨。丰收的喜悦荡漾在他的脸上,心花怒放。我们仿佛还依稀看到:圣上高举香火,双手祭拜,与民同庆,感谢苍天后土的恩赐。在历史的长河中,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帝都为京西稻留下了不朽的业绩。
  毋庸置疑,在我国农业历史上,京西稻是唯一引起皇帝重视的粮食作物,康熙和乾隆皇帝都曾大力推广京西稻的种植。但仅作为皇帝御用贡米,百姓无缘享此口福。
  “京西稻米香,炊味人知晌,平餐勿需菜,可口又清香”,这是老北京的歌谣,描述了京西稻的口感是可口又清香。京西稻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当年新米当年上市当年吃。据说京西稻还是慈禧太后(1835-1908)的最爱。有史料记载,慈禧太后每次传膳都要128道菜肴,京西稻、南苑稻等是她指定的白米饭。而早年间京西稻产地六郎庄一带的主妇做饭时,会将一点金贵的京西稻混合在小米中一起蒸,叫作“二米子饭”,熬出的粥,则顷刻间上面就会结一层米皮,营养又美味。
cxti0m.jpg

国学复兴 文化传承 兼容并包 百家争鸣
回复
分享到: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